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生猪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猪肉产品的需求。本文分析生猪健康养殖技术,总结生猪健康化、生态化养殖的技术要点,形成能被生猪养殖直接参考的技术指导体系,进一步推广健康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阜南是我国生猪调出的大县,而且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入住阜南,如天帮集团、永强番鸭,对阜南健康生猪养殖提出了新要求。所以阜南的生猪规模养殖成为了常态,但是同时阜南的生猪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猪病、亚健康猪等问题,让人民更加关注生猪的健康养殖,也让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养殖技术面临着挑战。1生猪健康养殖的重要性对于养殖户来说,生猪健康养殖在成本上会比传统的生猪养殖成本高,但猪的质量与健康却得到了很大的保障,其猪肉  相似文献   

3.
生猪健康养殖不仅与国民的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还关乎到畜牧业乃至国家的发展。本文简单介绍了健康养殖的内涵,重点分析了生猪健康养殖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我国当前常用的几种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以期能够推动生猪健康养殖的发展,为我国畜牧业的繁荣昌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健康养殖最早出现在海水养殖领域,之后逐步扩展应用到畜禽养殖等领域。生猪的健康养殖就是根据生猪品种的特性,以生态学、营养学等原理对养殖过程进行指导,以产出高品质的猪肉,在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高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养殖者利益的最大化。随着生猪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生猪的养殖逐渐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促进了生猪饲养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生猪的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被纳入到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和养殖数量都大幅度增多,而养殖质量和产量的强化保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基层畜牧养殖技术是通过对生猪养殖结构的科学规划、生猪出栏时间的合理控制、生猪养殖管理技术的应用以及生猪疫病防治技术的应用,全方位地保障生猪生长的健康性以及质量。因此,对于基层畜牧养殖技术需要重视和规范并进行应用落实,本文就以生猪养殖为例对基层畜牧养殖技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生猪产品安全,并且积极的推行规模化猪场生猪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而健康养殖是一种以无公害、高效及优质为目的持续发展的养殖方式,合理应用能有效提升生猪产量和质量。本文主要针对规模化猪场生猪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养殖产业获得巨大的发展,生猪饲养规模、出栏头数和出栏率获得了提高,随着生猪养殖规模扩大和养殖数量的增加,导致疾病问题凸显,生猪健康养殖成为众多养殖户所关心的问题.同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绿色无公害产品的需求,对生命健康的要求,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现阶段生猪养殖主要为了实现动...  相似文献   

8.
基于物联网的生猪养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猪养殖中,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能提高生猪养殖的标准化、健康化、智能化,还能让生猪养殖尽快实现“无疫病、无公害、无残留、无污染,以及产品优质安全”的远大目标.本研究简述物联网的概念,介绍国内外物联网技术在生猪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情况,指出国内基于物联网的生猪健康养殖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生猪养殖研究工作找到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生猪养殖技术有助于促进生猪优质高产,减少生猪养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而目前生猪养殖技术在实践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整体技术水平相对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不利于养殖经济效益的提升。本文着重探究生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为相关养殖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是当前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显著特征,这些技术在生猪养殖中的引入推动了生猪智能养殖的发展。智能养殖已成为了生猪养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基础是生猪养殖产业链中信息数据的规模化动态收集。生猪养殖过程是联系产业链各个链条的中枢环节,对其智能控制是生猪养殖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关键。作为生猪养殖过程中最具丰富信息的载体,生猪行为的动态监测数据,可作为生猪运动功能、健康状态和精神状态的重要评估依据。本文全面梳理了生猪行为的细化分类;分析了遗传、营养状态和日粮组成、养殖环境、养殖管理、健康状况等因素对生猪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基于射频识别(RFID)和加速度等传感器、机器视觉、声音等生猪行为监测方式;提出了生猪行为监测技术规模化应用所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生猪行为的监测将为生猪智能养殖提供又一有力数据抓手,可借此实时监控养殖过程中的生猪健康和福利状态,助推生猪养殖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智能养猪工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工厂化养猪是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养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养猪业面临着能繁母猪生产力水平低、健康管理水平低、智能设备利用率低、养殖成本高等产业突出问题。本文从猪群福利化健康养殖工艺、猪舍空气净化技术、猪只生长与健康状态感知技术、以及猪只精准饲喂和养殖机器人等智能作业装备4个方面,分析了智能养猪工厂建设中工艺、技术、装备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并对今后智能养猪工厂建设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智能养猪工厂的创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猪几种的常见病发病特点和诊治分析,以指导预防和诊治,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推动规模化生态养猪的发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环境友好、安全健康、资源节约为主要目标的规模化生态养猪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某猪场进行评价,从实践层面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佐证。此猪场被评为二星级规模化生态猪场,年生态效益保守估计约为70万元。基于评价结果,指出了猪场存在新能源利用率低、总体能耗偏高、经济效益较差、污水(沼液)利用率有待提高、资源环境领域相关制度不完善等五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提高,推行生猪健康养殖已经纳入议事日程。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生猪养殖场(户)在严格遵循国家关于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生猪健康养殖技术,实施标准化操作,以实现生猪生产安全、优质、高效、无公害。现就自己在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的生猪健康养殖的技术措施做一叙述。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规模生猪养殖为研究对象,测算中国24个省(区、市)大、中、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以及生猪产业集聚程度,并通过面板Tobit模型考察产业集聚程度与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的关系。研究表明:2005—2018年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逐年下降,中小规模生产效率缓慢上升;南方地区产业集聚程度普遍高于北方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与中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关系呈"倒U型",但与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负相关。建议降低产业集聚中大规模生猪养殖比重,着力推动中小规模生猪养殖适度集聚,并引导南方生猪养殖业向北方转移、增强饲料工业基础、大力发展种猪业以提高生猪养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中国生猪养殖产生污染物的减排潜力,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2004—2016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测算了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并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计算了生猪养殖产生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最后进一步探究了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的提升路径。结果表明:1)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依次为0.924、0.953、0.926,随着养殖规模增大环境效率呈现出"倒U型"趋势,而且随着时间推移3个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2)在时间维度上,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1头猪1年产生的污染物还可以平均减少5.89、2.42和4.13 kg,但随着时间推移3个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均在不断减少;3)在空间维度上,小规模生猪养殖东部地区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要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在各区域中相对均衡;而大规模生猪养殖污染物的潜在削减量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两级分化趋势;4)本研究选取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饲养天数以及环境治理费用等对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以提升生猪养殖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7.
稳定生猪产量,保障猪肉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是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运用SCP范式,深入剖析了山东省生猪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并提出了发展规模养殖、打造猪肉品牌、提高行业壁垒和加强政府引导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江西省生猪规模化养殖、生猪存栏量的区域分布特点及2004-2011 年变化趋势,对生猪养殖肠道甲烷排放、粪便处理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机制进行了介绍,计算分析了各地区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以及影响生猪养殖温室气体排放的因素,并结合江西省省情提出了生猪养殖温室气体减排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对全世界养猪业而言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它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疾病,并且保持终身隐性感染的能力。PRRS也使我国养猪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尤其是高致病蓝耳病毒的出现,已严重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作用机制及防制措施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其今后的防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