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是山丘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途径。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流域内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仍任重道远。本文就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总结凉州区黄羊河项目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基础上,以强化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元,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提出石羊河流域祁连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以期为凉州区祁连山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大通县寺沟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路子。本文研究了寺沟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内容及其效益,提出青海省浅山干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水”关键,在综合治理的同时,进行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流域综合治理涉及到农村农业经营和发展的稳定,在农村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涉及到流域管理、集水区经营、农村小流域的用水安全问题等多个方面,本文就农村综合治理的措施进行探讨,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提出对农村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案和措施,以期对农村小流域治理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秦巴山地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省秦巴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工程效果、工程标准、优化模式,以及工程的管理养护等技术进行分析,并从预防监督、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指出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工程设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要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补,才能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6.
采取工程、植物相结合的措施综合治理姚岔小流域,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特别是在流域治理中成功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匹配这一概念。以渭北旱塬秦庄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为例,筛选出21个可体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要素禀赋,应用PGMP(problem-goal-measure-project)模型分析法,分析了这些要素禀赋与生态文明目标标准值SV(Standard Value)间的匹配程度指数MDI(Matching Degree Index)。研究结果表明:与生态文明建设极不匹配(MDI=0)的要素禀赋共有11个;表现与生态文明建设极匹配(MDI=1)的要素禀赋是水保林和草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秦庄沟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水土保持模式、生态农业模式、改善人居环境模式、灌溉设施农业模式、满足生计需求模式等。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匹配这一概念。以渭北旱塬秦庄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为例,筛选出21个可体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要素禀赋,应用PGMP(problem-goal-measure-project)模型分析法,分析了这些要素禀赋与生态文明目标标准值SV(Standard Value)间的匹配程度指数MDI(Matching Degree Index)。研究结果表明:与生态文明建设极不匹配(MDI=0)的要素禀赋共有11个;表现与生态文明建设极匹配(MDI=1)的要素禀赋是水保林和草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今后秦庄沟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水土保持模式、生态农业模式、改善人居环境模式、灌溉设施农业模式、满足生计需求模式等。  相似文献   

9.
范继东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99-300,302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东龙头沟小流域是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第2批重点小流域,对该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蓄水保土效益,包括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流域经过5年的综合治理,各项效益显著,尤其是在经济计算期内经济效益突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国内外进展综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结合我国目前的小流域治理思路、综合规划及治理要求,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过程,阐述了部分发达国家(美国、欧洲、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印度、尼泊尔、非洲)小流域治理的思路、技术及模式等,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以及主要经验、存在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在新时期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些思考和展望:在当前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注重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紧密结合;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经济特征,治理需遵循因地制宜、适度治理的原则;应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综合治理的对象、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朱慧敏 《北京农业》2012,(27):120-121
甲积峪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属英国赠款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崆峒项目区,该项目主要注重引进参与式理念,通过进行项目宣传、规划设计与实施管理,充分体现政府部门引导、社区组织主导、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探索参与式流域治理管理的可操作模式,加上项目措施的实施及其发挥的成效,建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富裕、社会经济综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小流域示范区。并使该示范流域综合开发以减贫为重点的最佳小流域治理管理模式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彭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效,总结了其成功的经验,并提出对策,以期为该县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77-10078
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特点,以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取得的经济效益为例,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进而从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对于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国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中、连续的治理,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条成功经验。近10年,在国家水利部门的号召下,全国范围推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将生态环境治理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析秦皇岛市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主要特点和效益现状,并与相似城市进行比较;针对秦皇岛市农业生态旅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小流域系统土地生产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该文遵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构建了小流域系统土地生产力评估指标体系,并确立了各指标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宁夏西吉县黄家二岔小流域系统的土地生产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黄家二岔小流域经过“六五”、“七五”和“八五”综合治理,除生产力、均衡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指标值呈增长的趋势外,综合评价值也呈增长的趋势.作者认为黄家二岔小流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正在向持续、稳定和协调的状态发展.随着小流域生态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必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治理效益.同时证明了小流域治理综合措施的实施对土地生产潜力开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经营模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流域-甘肃省定西市(峻)口镇龙滩流域为对象,采用系统抽样与随机抽样、一般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组分优势度、结构优势度和复合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等综合分析指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生态产业系统的结构现状及其经营模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7和2009年度,流域内高收入家庭占调查总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