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豆4号(原名苏88-M21)是以中豆5号为母本、苏系5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综合选择法而育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系,1999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过程该品种1984年配制杂交组合,1985年种植杂种一代,去伪存真,1986年至1988年采用综合选择法选择优良单株,1989年对决选的单株进行株行种植,1990-1991年种植鉴定圃,1992-1994年参加多点试验,1995-1997年参加淮南夏大豆区试,1998年参加淮南夏大豆生产试验。2 产量情况(1)1995年区域试验,7个品系(种),6个试点,平均亩产15373公斤,比对照种南农88-48增产765%,名列第3位。(见…  相似文献   

2.
苏豆9号是江苏省东海县农科所2008年育成的一个夏大豆新品种,2008—2010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试,2011年参加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2012年3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1204。其特点是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商品性好,适宜在江苏淮北及周边大豆主产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3.
淮豆12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11—2012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 068.9公斤/公顷,较对照徐豆13增产8.18%;2013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3 064.7公斤/公顷,比对照徐豆13增产6.87%。该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41.46%,脂肪含量20.19%。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流行株系和SC7强致病株系。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山宁23是以鲁豆12为母本,滑豆尖叶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2021年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210056。该品种2018—2020年参加黄淮夏大豆南片品种试验,2018—2020年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93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2.1%,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97.0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黄13增产3.9%;粗蛋白质含量44.55%,粗脂肪含量21.19%;生育日数平均为95.5 d,比对照品种早熟1.0 d;籽粒圆形,大小均匀,顶土能力强,出苗速度快,适宜机械精量播种;株型紧凑,抗倒耐密,不炸荚,落叶性好,适宜机械化收获和麦茬直播夏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模式。山宁23的创制与育种体会,对大豆新品种的选育与生产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豆26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临豆4号为母本,德纯1号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19-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189.0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7.7%;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959.5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11.6%。籽粒粗蛋白质含量为41.27%,粗脂肪含量为21.66%。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百粒重25.6克,平均生育期100.5天,具有大粒、中早熟、高产等特点,适宜江苏作夏播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6.
“合豆3号”是一个高抗倒伏的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 0 0 1-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41 2 0kg/hm2 ,比对照“中豆2 0”增产5.13 %。2 0 0 2年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3 3 95kg/hm2 ,比CK“中豆2 0”增产10.2 3 %。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高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3.3 7%,脂肪含量2 0 .3 4%,生育期10 3d ,籽粒较大,商品性好,2 0 0 3年1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合豆3号”。适于黄淮南部地区作中熟夏大豆种植,最佳种植密度为2 1~2 7万株/hm2 ,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  相似文献   

7.
南农413(参试名称:南农J4-3)是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以新六青为母本,南农95C-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抗病优质高产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2015-2016年参加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鲜荚和鲜籽粒产量分别较对照通豆6号增产8.09%和6.37%。2018年生产试验鲜荚和鲜籽粒产量分别较照通豆6号增产2.79%和1.95%。于201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190011),同年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申请号:20191001486)。南农413口感香甜柔糯,人工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均表现抗病。丰产和稳产性均较好,抗倒伏,籽粒大,落叶性好,不裂荚,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南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8.
早熟、优质、高产夏大豆新品种山宁12号是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院和济宁市益农高新农技事务所选育的早熟优质夏大豆新品种,原代号JN9843-06(豆交78号).2005年3月经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全生育期在100 d左右.三年平均蛋白质含量为41.96%,脂肪21.39%,为优质双高品种,其籽粒圆形,整齐均匀,脐色浅褐色,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9.
苏新6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辽鲜1号为母本、奎2077为父本,经过10年的常规人工杂交育种选育出的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从播种到鲜荚采收80~85 d,产量高,荚大粒大,商品性佳,在江苏省各个地区试验证明适合春播种植。2017和2018年参加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区域试验,较对照分别增产10.29%和3.17%;2018年参加江苏省春播鲜食大豆生产试验,较对照增产7.25%;201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荆豆4号是湖北省荆州市农业科学院国家大豆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育成的夏大豆早熟品种。该品种为有限结荚、高产、稳定、抗病、综合性状优异,区域试验较对照品种增产17.04%。2013年通过湖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北豆2号属北方春大豆早熟高产品种,抗逆、抗倒伏、抗灰斑病,主茎型,株高70 cm左右,生育期为115 d.2003-2004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229.0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6.8%;2004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323.5 kg/hm2,平均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4.4%.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北部、吉林省东部山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2.
早熟大豆华春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春3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广西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桂早1号为母本、从巴西引进耐酸铝低磷大豆品种巴西8号(CONQUISTA)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混合摘荚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高蛋白早熟春大豆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7023),生育日数95 d,2005-2006年参加热带亚热带地区国家春大豆北部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172.83 kg/hm2,比对照浙春3号增产10.64%.主要适应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北部、广东北部和广西北部种植.  相似文献   

13.
吉育23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以(公交海1-257 x吉育68)F1为母本,吉大120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吉林省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23.2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增产9.9%.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74.7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增产9.0%.202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高油、高抗花叶病毒和灰斑病,适宜在吉林省早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4.
南夏豆35是川渝地区育成的第一个夏大豆中早熟大豆新品种,于2019年4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主要突出特点:一是早熟性好,平均生育日数120.6天,较对照贡选1号早熟12.2天;二是丰产性突出,在2016—2017年四川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82.85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37.3%;在2018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462.25公斤/公顷,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4.6%;三是品质优,籽粒粗蛋白含量46.0%,属于高蛋白品种。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川渝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小春茬口衔接难、机械收获难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审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石885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885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黄淮海夏大豆高油型品种。2015-2016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夏大豆中片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976.15 kg·hm-2,比对照品种邯豆5号增产4.95%。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187.05 kg·hm-2,比对照邯豆5号增产4.80%。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南夏豆30是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蛋白夏大豆新品种。2019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川审豆20190003。2016—2017年参加四川省夏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153.4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29.7%;2018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109.6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6.8%。籽粒粗蛋白质含量50.1%,粗脂肪含量17.5%,属超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抗性鉴定结果:中感SC3、感SC7大豆花叶病毒生理小种。2019年参加四川省春玉米套作大豆品种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1 555.80 kg·hm-2,较对照贡选1号增产10.4%,增产显著,适宜套作。适宜在四川省平坝、丘陵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吉育3512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21年以合丰42为母本,以公交2003-308-10-1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大豆品种。2019-202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科企联合体中早熟组B组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3 340.5公斤/公顷,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5.5%。2020年吉林省大豆科企联合体中早熟组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66.8公斤/公顷,较对照吉育303增产6.0%。2年平均蛋白质含量38.86%,脂肪含量22.19%,为高油品种。该品种籽粒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黄色,百粒重为21.7克左右。经过两年的抗病接种试验,抗大豆花叶病毒Ⅰ号株系,抗大豆花叶病毒Ⅲ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应区生育日数为123天左右,活动积温2 500℃左右。2021年4月由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10026。  相似文献   

18.
彭琳  季良 《大豆科技》2007,(2):12-13,16
早熟高油大豆新品种新大豆7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1995年从加拿大引进,经过连续多年异地选择培育的优良大豆新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38.2%(干基),脂肪含量23.7%(干基),且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大,脂肪含量受环境影响较小.2004-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52.45 kg/hm2,较对照阿豆1号增产3.96%,居参试品种第二位.2005年参加新疆大豆品种(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02.05 kg/hm2,比对照阿豆1号增产10.99%,居参试品种第一位.该品种适宜新疆北部冷凉大豆产区春播和南部阿克苏地区复播.  相似文献   

19.
苏豆1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平均鲜豆荚产量11 316kg/hm~2,鲜豆仁产量5608.5 kg/hm~2,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鲜食夏大豆栽培。介绍了苏豆1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赣豆9号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油春01-49为母本,沔03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春大豆新品种。2014-2015年参加江西省春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1 960.5 kg·hm-2,较对照中豆40增产3.06%,春播全生育期88 d,粗蛋白含量为44.6%,粗脂肪含量为19.1%,粗蛋白质与粗脂肪总含量为63.7%,2016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西省大豆产区做春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