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石泽楠  董玲 《大豆科学》2018,(1):131-135
运用MSIH(3)-VAR(3)模型,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的周度数据,从非线性的角度实证检验了市场情绪、大豆一号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间的均值溢出关系。研究发现:(1)大豆一号期货价格与市场情绪之间相互产生正向响应,而现货价格与市场情绪之间产生负向效应;(2)大豆一号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间存在均值溢出效应,这表明大豆一号期货价格具有价格发现功能;(3)市场情绪是大豆一号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发生关系的中间因素。最后,根据本文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文婕  张可佳 《玉米科学》2019,27(1):169-174
以2016~2017年我国玉米期现货市场为基础,采用双变量EC-EGARCH模型对我国玉米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引导关系及风险传递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期货价格对市场信息的反应速度较快,对现货市场具有引导作用。将协整残差项作为解释变量引入均值方程和条件方差方程,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更加准确地刻画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且协整残差项对期货市场的波动具有负向影响,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不显著。期货对现货具有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印证了玉米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晓鹏  刘云 《棉花科学》2021,43(6):55-61
棉花期货的推出,可有效降低棉花现货市场的波动风险.以我国棉花期货与现货价格为研究对象,采用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棉花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表明:棉花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相关从业者可以利用期货价格的波动趋势预测未来棉花现货价格的走势.  相似文献   

4.
杨晓鹏  刘云 《棉花科学》2021,43(6):55-61
棉花期货的推出,可有效降低棉花现货市场的波动风险.以我国棉花期货与现货价格为研究对象,采用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我国棉花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表明:棉花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相关从业者可以利用期货价格的波动趋势预测未来棉花现货价格的走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麦期货价格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和消费国,小麦期货是国家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发挥期货市场功能、为国民经济服务的首选品种。本文研究了我国郑州商品交易所(CZCE)小麦期货近四年的收益序列,采用GARCH和EGARCH类模型描述分析了小麦期货收益的波动集群性和杠杆效应。本文借助协整检验等分析了小麦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小麦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小麦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很弱。造成小麦期货市场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计,因此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往往给予特殊考虑。出于此原因,小麦价格仍然经常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6.
六、七月份是国际大豆市场炒作天气的时间,7月初,美国大豆期货出现小幅上涨,国内期货价格却相对疲弱。原因很简单,炒作就是炒作,基本面不支持价格上涨,在国内表现的比较明显。1国际大豆的供应压力,阻止大豆价格上涨美国农业部(USDA)于6月30日公布的季度播种面积报告中称,本年度  相似文献   

7.
吴晓黎 《大豆科技》2008,(2):8-8,10
1激进上扬警惕回调风险 CBOT大豆期货自一月中旬调整后,于2月初重返上升通道之中,且有逐渐加速的趋势,2月1日大豆5月主力合约的收盘价为1306.2美分/蒲式耳,15日为1391.2美分/蒲式耳,较月初仅上涨6.51%;期价在2月28日突破1500美分/蒲式耳的整数关口后,29日的收盘价为1536.4美分/蒲式耳,  相似文献   

8.
《大豆科技》2008,(4):8-8
受到连日来豆粕价格大幅上涨和豆油成交好转的影响,黑龙江省内各大油厂大豆收购意愿明显增强,不过省内多数地区的农户手中大豆已基本售空,多数库存集中在贸易商手中;进口大豆港口分销行情跟随外盘波动,目前分销价格集中在5400~5450元/t,较上周同期涨幅在50~100元/t。而CBOT大豆市场呈现先抑后扬行情,美元持续疲软以及天气的不利变化使得美盘豆价在临近周末时分扩大涨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期货市场的诞生和目前国内大豆期货市场的现状,同时回顾了近两年期货对黑龙江大豆市场的影响,提出了加强信息服务,促进黑龙江大豆在期货市场保值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棉花期货与现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对棉花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棉花期货市场有较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棉花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影响程度较大,但现货价格对期货价格的影响程度较小。现有结论表明棉花相关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同时保险公司可以考虑推出棉花价格保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西北欧的主要植物油价格以及马来西亚棕油价格、库存、产量的月度数据,研究其波动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最近7年和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波动较为剧烈,西北欧市场植物油价格在过去30多年中没有明显增长趋势;季节性变动呈变弱趋势,豆油的季节性变化相对小;在棕榈油市场,投机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弱,但最近7年开始加重;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的价格关联性强,但菜籽油在不同区域市场之间的关系相对弱一些。  相似文献   

12.
中国转基因大豆进口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曰程  王玉斌 《大豆科学》2019,38(4):635-643
为明晰转基因大豆进口对中国的大豆产业、国际贸易地位以及转基因发展的影响,进而为壮大国内大豆产业,稳定国内大豆市场秩序,促进国内转基因技术有序发展提供相关依据,利用文献综述方法并结合分析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转基因大豆进口增加的现状与原因进行了阐述。研究认为,转基因大豆进口严重弱化了中国在国际大豆贸易中的话语权,不利于中国的大豆甚至粮食安全以及国产大豆的发展;国际资本伴随大豆进口入侵中国大豆加工产业,同时刺激内资企业的兴起;转基因大豆进口对种质资源、生态坏境存在潜在压力,但又促进国内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以及转基因监管体系的完善。鉴于此,提出提高国产大豆的市场价值与比较收益,降低国内对国际大豆的依赖度,以需求拉动国产大豆供给,以及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加快国内转基因技术研究及监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崔宁波  刘望 《大豆科学》2019,38(4):629-634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科学确定国内重要农产品保障水平""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时隔17年再次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并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大豆是中国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中美贸易摩擦给国内外大豆市场带来了深远影响,世界大豆贸易流向出现显著变化,对中国的大豆进口多元化布局、大豆生产布局和国内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带来较大冲击。因此,如何应对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变化对我国大豆产业所造成的风险尤为重要。首先,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其次,认清我国大豆产业链发展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次,支持大豆主产区转型升级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最后,提高饲用豆粕有效利用率,大力增强饲料技术创新,通过进口杂粕、菜粕等代替豆粕,降低大豆进口依赖。  相似文献   

14.
中国转基因大豆的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转基因大豆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我国应该借鉴国外转基因大豆发展经验,立足已有的技术、人才和材料储备,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相关法律、政策下,完善和健全我国转基因大豆技术及其产业化体系。大力发展我国转基因大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提升我国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该文概述我国转基因大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化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  何玉成  闫桂权 《大豆科学》2019,38(3):460-468
本文将碳排放纳入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为实现大豆低碳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首先测算并分析2006-2016年中国大豆主产区碳排放量和密度的时空特征,然后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碳排放约束下2006-2016年中国大豆主产区11个省市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2016年中国大豆碳排放量较2006年降低11.70%,年均负增长1.24%,而碳排放密度较2006年增长14.02%,年均增长1.32%,皆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按省份比较,黑龙江和内蒙古碳排放量最多,吉林和山西碳排放密度最大。2006-2016年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2%,其中技术效率年均提升0.6%,前沿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66%,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依靠前沿技术进步拉动,技术效率提升作用不明显。从地区分布看,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地区不平衡现象,西部地区增长最快,东部地区增长最慢,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式存在差异。中国大豆主产区缺少"环境技术创新者"。根据结果本研究提出提高中国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翼虎  常向阳 《大豆科学》2019,38(4):622-628
世界大豆价格的波动引起人们对大豆出口方和进口方的研究关注。目前世界大豆的进出口格局呈现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大豆进口量占世界大豆总进口量的60%以上,美国、巴西、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大的3个大豆产出国,这3个国家的大豆出口量占世界大豆总出口量的80%以上。同时中国大豆进口量的90%左右来自这3个国家,所以研究这3个国家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需求弹性,对中国和这3个大豆出口国家的贸易选择和政策制定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理论推导出大豆出口国的出口需求弹性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巴西、阿根廷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需求弹性最大的是1.26(取绝对值);从均值来看,最大的是1.02,其余都小于1,所以基本可以判断这3个国家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需求都是缺乏弹性的。横向比较来看,美国的大豆出口需求弹性最大,阿根廷次之,巴西的大豆出口需求弹性最小。  相似文献   

17.
于兴业  徐杭 《玉米科学》2019,27(3):173-178
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对于稳定农户收入、保证粮食安全、规避第一产业劳动力流失及对冲赔付风险都将产生积极意义。在探索试点推进过程中,玉米交易价格形成机制是个重要的科学问题。本研究以玉米期货价格数据,运用ADF平稳性检验、Johansen检验、Granger关系检验、正交脉冲分析等方法,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分析玉米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对模型的稳定性及有效性进行验证,并进一步对其冲击敏感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玉米期货市场对于现货市场有较强的单向引导关系,在此基础上可加速我国玉米期货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并进一步完善信息传递效率,期货市场的感知机制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