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木姜叶柯[Lithocarpus litseifolius(Hance)Chun]叶片表型性状上分析其变异特征及地理分化特性,为资源利用提供实践指导。【方法】以全分布区内62个居群469份腊叶标本的叶长(LL)、叶宽(LW)、叶片长宽比(LL/LW)、叶尖长(TL)、叶尖夹角(TA)、叶柄长(PL)、一级侧脉对数(PLV)、叶基夹角(BA)和叶面积(LA)等9个表型性状为对象,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研究各居群叶片表型性状变异、地理分化模式及其与主要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叶片表型性状变异较大,变异系数9.79%(TA)~42.57%(TL),平均22.59%。不同居群间叶片表型性状达到极显著变异(P<0.01),LL、LW、LL/LW、TL、TA、BA及LA变异主要来自居群间,PL和PLV变异来自居群间及居群内。(2)叶片表型性状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LL、LW及LA与经度达到极显著负相关,BA与纬度达到极显著负相关,LL与LA与年降水呈显著负相关,BA与极端最低温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叶片表型性状变异呈现经纬双向变异模式,年降水...  相似文献   

2.
以丁香(Syringa Linn.)为研究对象,在选定合适丁香植株叶片后,采集和测定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S_(P,A,D)值,利用Photoshop软件和MAPGIS软件,分析了叶片S_(P,A,D)值的颜色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生长期叶片的S_(P,A,D)值与颜色参数R(红)、G(绿)、V(明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参数H(色调)呈极显著正相关;生长期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叶绿素S_(P,A,D)值存在明显差异,且阴面叶片S_(P,A,D)值的空间分布与阳面叶片不同;落叶期丁香叶片叶绿素S_(P,A,D)值出现明显的下降,其中叶尖部位下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业科学》2015,(7):783-787
为了明确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性状差异,加快我国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选育进程,试验对国内9个和国外5个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对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间株高、穗长、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生育期、穗宽、单株穗粒质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茎粗、穗茎长度、地上可见叶片数、单株叶面积、分蘖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机械化栽培高粱品种间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淀粉含量差异显著(P0.05),单宁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供试机械化高粱品种生育期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穗粒质量与穗茎长度呈显著负相关;地上可见叶片数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穗茎长度和分蘖数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地上可见叶片数和单株穗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穗茎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和千粒质量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分蘖数呈负相关,相关性不显著。产量(Y)与品种的地上可见叶片数(X1)和单株穗粒质量(X2)的最优二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2 102.775 7+360.645 6X1+39.556 9X2。  相似文献   

4.
玉米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玉米品种"掖单13"和"丹玉13"为材料,采用大田挖掘法,全生育期系统研究了玉米根系与地上部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内,根系干重与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与绿叶面积以及根系总吸收面积与绿叶面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掖单13"根系与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丹玉13"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两品种根系与叶鞘的NR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系与叶片中的可溶蛋白含量、根系与叶鞘中的可溶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掖单13"根系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丹玉13"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掖单13"根系与叶鞘中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丹玉13"则二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5.
胡杨、梭梭“肥岛”土壤颗粒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胡杨和梭梭"肥岛"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胡杨"肥岛"颗粒分形维数冠幅内略小于冠幅外,表明胡杨冠幅内土壤质地比冠幅外土壤质地略粗;梭梭"肥岛"颗粒分形维数冠幅内大于冠幅外,表明梭梭冠幅内土壤质地比冠幅外土壤质地细.胡杨和梭梭"肥岛"土壤颗粒大小分形维数与砂粒(>2.00 mm)含量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而与粉粒(2.00~0.05 mm)、粘粒(<0.05 mm)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作为评价荒漠灌木"肥岛"土壤的定量指标之一,但分形维数与有机质和总盐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全光照(100%光照,CK)为对照,1层遮阴网(83%±5%光照,T_1)、2层遮阴网(61%±5%光照,T_2)、3层遮阴网(38%±5%光照,T_3)为处理,探究4种光环境下多花黄精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遮阴导致了多花黄精光合色素质量分数的升高,对促进叶片的光合光环境适应产生积极作用。遮阴导致多花黄精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光饱和点(L_(S,P))及表观量子效率(η_(A,Q,Y))显著增大,而光补偿点(L_(C,P))及暗呼吸速率(R_d)在遮阴后有所降低,展现出较强的弱光适应能力。T_2处理下,多花黄精在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最大P_(nmax)和较高η_(A,Q,Y))的同时,又具备更有效的可见光利用宽度(低L_(C,P)和较高L_(S,P))。研究认为,T_2处理为多花黄精生长较适宜的光环境,此光照能够使其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氮磷配施浓度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生长的最佳氮磷配施量,本试验以小麦"九麦2号"为材料,设定5个氮磷配施梯度处理[T_1(施用N 0 kg/hm~2、P 0 kg/hm~2)、T_2(N 45、P 45)、T_3(N 90、P 90)、T_4(N 135、P 135)、T_5(N 180、P 180)],测定小麦拔节期叶片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结果表明:叶片比叶面积(SLA)和相对含水量(RWC)以T_3处理最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以T_2、T_3处理下较高;Fo(初始荧光)以T_5下最大;Fm(最大荧光)以T_4最大;Fv/Fm(最大光化学效率)与PIabs(光化学性能指数)均以T_3最大;T_3处理下OJIP曲线在从J点到I点之间的PSⅡ反应中心捕获能量中电子传递比例最高;T_2和T_3处理下ΦEo(量子产额)、ψo(电子传递效率)较大;DIo/RC以T_3最低;T_3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WUE与SLA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PIabs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SLA与PIabs、总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WC与PIabs、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Iabs与叶绿素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DIo/RC与SLA、WUE、RWC、总叶绿素含量、PIabs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5个处理中,以T_3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是水文气象研究及水资源管理规划中的重要参数。基于1960—2015年我国西南地区96个气象站的逐日相对湿度(RH)、日照时数(n)、风速(u)、最低温度(T_(min))、最高温度(T_(max))和平均温度(T_(mean))资料,采用1998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近56年研究区的ET_0,并分析ET_0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系数。结果表明,近56年我国西南地区的平均ET_0为1 027.11 mm,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自东北向西南方向逐渐增大;全区ET_0对气象因子敏感系数的绝对值排序为RHnT_(max)T_(mean)uT_(min),在空间分布上,RH、n、u敏感系数在研究区西部较高,T_(max)敏感系数在以云贵高原的元江、广西盆地的北海为中心的地区较高,T_(mean)敏感系数在研究区东部及云贵高原西南部较高,T_(min)敏感系数在广西盆地地区较高;RH、T_(max)、u、T_(min)敏感系数呈上升趋势,其中T_(max)敏感系数显著(P0.05)上升,其余气象因子的敏感系数呈极显著(P0.01)上升趋势,n敏感系数呈极显著(P0.01)下降趋势,T_(mean)敏感系数变化不明显;RH、T_(max)与n敏感系数的年内变化特征为双峰型曲线,T_(mean)、u、T_(min)敏感系数呈单峰型曲线;全区ET_0的突变时间为1996年,突变时间以前ET_0呈极显著(P0.01)下降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3.437 mm/10年,突变时间后呈显著(P0.05)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21.770 mm/10年。因此可见,西南全区及各分区参考作物蒸散量均对相对湿度的敏感性最高,除四川盆地外,其余分区对日照时数、最高温度的敏感性较高,四川盆地对平均温度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以30只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15只、母羊15只)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体重、屠宰性能以及各体尺性状,并分析各测定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平均体重43.57 kg、母羊38.93 kg,公羊宰前活重极显著大于母羊(P<0.01),公羊的体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及管围均显著大于母羊(P<0.05).公羊体尺性状与体重中有11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羊中有3对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还有4对性状呈显著正相关(P<0.05).公羊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均极显著高于母羊(P<0.01),母羊骨肉比极显著高于公羊(P<0.01).公羊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与骨肉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屠宰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母羊腰部出肉率与体高、体长和胸宽呈显著正相关(P<0.05).后腿出肉率与体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体长、胸围、胸宽呈显著负相关(P<0.05).母羊屠宰率与体高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胸宽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所述,35周龄罗平黄山羊公羊、母羊在体重、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可为罗平黄山羊肉用性状的选育与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遮阴对紫珠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紫珠叶片光合和生理特征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设置了3个光照梯度,透光率分别为100%(L_0)、60%(L_1)、30%(L_2),在遮阴处理2个月后,测定紫珠叶片光合特征、叶绿素荧光等的变化。结果表明: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_v/F_m)和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在透光率为60%时达到最大值,且F~′_v/F~′_m的全光日照组与遮阴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透光率的F~′_v/F~′_m间差异显著(P0.05)。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F~′_q/F~′_m)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_(P,Q))与遮阴梯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光化学猝灭系数(q_P)方面,遮阴组显著低于全光日照组(P0.05),但q_P和遮阴程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与全光日照相比,遮阴导致了紫珠叶片表观量子效率、暗呼吸速率和光补偿点的升高。紫珠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光饱和点均与遮阴梯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适度遮阴(透光率60%处理)时紫珠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全光日照组的,但在透光率30%(L_2)处理时,光合色素则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紫珠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质量分数在遮阴处理下呈降低趋势,且在透光率为30%(L_2)处理时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1.
以择食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叶片的食叶昆虫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为研究对象,在塔里木河上游沙雅地区、中游英巴扎地区、下游阿拉干地区各选取与河道距离不同的5个监测样地(距离河道20、200、400、600、800 m)采集胡杨叶片样本,结合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探究叶片纤维素质量分数及含水率对春尺蠖择食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杨叶片纤维素质量分数与春尺蠖择食程度的相关性显著,但与叶片含水率的相关性不显著。春尺蠖取食胡杨叶片时,表现出明显的“雄株叶偏食性”(即喜欢吃雄株叶片),受虫害脱叶的雄性胡杨占胡杨总量的52%,雌性胡杨仅占5%。3个地区未受虫害胡杨的叶片纤维素质量分数、剩余叶片百分比(PRF)高于受虫害胡杨。中游英巴扎样地的受虫害程度较高、范围较广,叶片纤维素质量分数水平为7.60%~15.30%。受虫害胡杨的叶片纤维素质量分数及剩余叶片百分比随离河道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即虫害分布呈明显的河流廊道效应。上游沙雅样地的虫害分布与河道距离呈正比,离河道越远,胡杨叶片受虫害的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2.
以干旱胁迫下种植在屋顶的精灵景天(Diamorpha smalli)叶片为材料,测定其电阻抗图谱参数和膜透性的变化,通过膜透性与电阻抗图谱参数间的相关性来证明电阻抗图谱法研究精灵景天抗旱性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精灵景天叶片的胞外电阻整体呈上升趋势,胞内电阻整体呈下降趋势,弛豫时间和弛豫时间分布系数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叶片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相关分析表明,弛豫时间与膜相对透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胞内电阻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弛豫时间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氮磷配施浓度对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征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生长的最佳氮磷配施量,本试验以小麦"九麦2号"为材料,设定5个氮磷配施梯度处理[T_1(施用N 0 kg/hm2、P 0 kg/hm2、P 0 kg/hm2)、T_2(N 45、P 45)、T_3(N 90、P 90)、T_4(N 135、P 135)、T_5(N 180、P 180)],测定小麦拔节期叶片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OJIP曲线)。结果表明:叶片比叶面积(SLA)和相对含水量(RWC)以T_3处理最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以T_2、T_3处理下较高;Fo(初始荧光)以T_5下最大;Fm(最大荧光)以T_4最大;Fv/Fm(最大光化学效率)与PIabs(光化学性能指数)均以T_3最大;T_3处理下OJIP曲线在从J点到I点之间的PSⅡ反应中心捕获能量中电子传递比例最高;T_2和T_3处理下ΦEo(量子产额)、ψo(电子传递效率)较大;DIo/RC以T_3最低;T_3处理下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WUE与SLA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PIabs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SLA与PIabs、总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WC与PIabs、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Iabs与叶绿素总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DIo/RC与SLA、WUE、RWC、总叶绿素含量、PIabs均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5个处理中,以T_3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干旱胁迫下荆芥(Nepeta cataria)叶片为材料,测定其电阻抗图谱参数和膜透性的变化。通过膜透性与电阻抗图谱参数间的相关性,来证明电阻抗图谱法研究荆芥抗旱性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荆芥叶片的胞外电阻Re、弛豫时间和弛豫时间分布系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胞内电阻Ri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叶片细胞膜透性逐渐增大。相关分析表明:Ri与脯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膜相对透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是测定荆芥耐旱性的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种源间生长与光合特性差异,以8个种源砂生槐一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长性状、叶绿素含量、光响应和CO_2响应曲线。结果表明:砂生槐幼苗种源间生长性状及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砂生槐光响应曲线总体呈现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_n)逐渐增大,达到峰值后,PAR继续增加而各种源P_n下降,呈单峰曲线,有明显光抑制现象;种源间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 L_(SP))在740.467~1 773.078μmol/(m~2·s)之间,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L_(CP))在1.408~43.381μmol/(m~2·s)之间;林周县和巴宜区种源Pn和L_(SP)高于其他种源;CO_2响应曲线呈现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CO_2浓度,种源间CO_2曲线特征参数也存在差异(P0.05),CO_2饱和点(CO_2 saturation point, C_(SP))在1 769.632~2 678.136μmol/(m~2·s)之间,CO_2补偿点(CO_2 compensation point,Г)在76.155~111.430μmol/(m~2·s)之间。相关性分析发现:Pn与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 G-_--s)和L_(S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胞间CO_2浓度(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 C_i)与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 T_r)、L_(CP)、暗呼吸速率(dark respiration rate, R_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苗高与P_n和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P0.05)。总之,林周县和巴宜区种源P_n较高,其L_(SP)也最高,说明在强光下这2个种源有较高的光合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道路绿化植物对交通污染的生理响应,以大叶黄杨为试验材料,选择天津市典型交通污染区为采样地点,探讨了交通流量对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抗坏血酸含量、相对含水量、叶片pH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黄杨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与交通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抗坏血酸含量与单位叶面滞尘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片pH与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不显著相关(P0.01);相对含水量与单位叶面滞尘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长期的交通污染显著降低了大叶黄杨抗坏血酸含量,提高了相对含水量,而对叶片pH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对策,对揭示植物的环境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三角洲不同水分生境(草地、河岸)的优势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种不同水分生境条件下芦苇功能性状变化特征、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土壤含水率与芦苇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草地生境的芦苇株高、叶长、叶面积、比叶面积显著小于河岸生境,而叶片厚度显著大于河岸生境(P<0.05),说明芦苇对生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发生了改变,其在草地生境下表现为保守的生存策略。芦苇株高与叶长、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叶片厚度与株高、叶长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片厚度与比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P<0.05),株高、叶长、叶面积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叶片厚度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深度(h)为10 cm相似文献   

18.
江西4刨花楠种源苗木叶片表型性状与生物量分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实验地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西4种源刨花楠(Machilus pauhoi)苗木叶片长(LL)、宽(LW)、厚(LT)、重(LH)、叶面积(LA)及比叶面积(SLA)等表型性状与生物量分配进行比较,4种源的种子分别来自江西崇义(CY)、遂川(SC)、泰和(TH)和永新(YX)4县.结果表明:(1)刨花楠不同种源间苗木的LL、LW、LT、LH、LA与SLA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LL大小为TH>SC>YX>CY,LW为CY>TH>SC>YX,LT为SC>YX>TH>CY,LH为TH>CY>SC>YX,LA为TH>CY>SC>YX,SLA为YX>SC>CY>TH.(2)叶片的LL、LW、LH与LA四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SLA与LL、LW、LH、LA四者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与LT虽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P>0.05).(3)不同种源间苗木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大小为SC>TH>CY>YX;4种源苗木各构件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比都为叶>茎>根.(4)不同种源间苗木各相同构件间的相对生物量结构虽存在差异,但相差不显著(P>0.05),其中叶相对生物量大小为TH>SC>YX>CY,茎相对生物量为CY>SC>TH>YX,根相对生物量为YX>CY>TH>SC.(5)不同种源间苗木的根冠比大小为YX>TH>CY>SC,但相差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温环境(35±2℃)饲养下麒麟鸡的体尺与屠宰性状间的相关性,对16周龄麒麟鸡的体尺和屠宰性状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雄麒麟鸡所有的体尺指标均高于雌麒麟鸡,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雌麒麟鸡的腹脂重大于雄麒麟鸡,相差0.88 g,但差异不显著;其他屠宰性能指标均是雄鸡大于雌鸡,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相关性方面,体斜长与屠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龙骨长与胫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半净膛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其他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采用ISI921VF-512野外地物光谱辐射计实地测量了塔里木河上游天然胡杨5月至10月叶片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以及叶绿素含量,比较了不同月份间叶绿素含量的差异,并对叶绿素含量与光谱反射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份之间胡杨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月份是8月,最低的月份是10月;胡杨叶片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反射光谱与绿色植物的反射光谱曲线是一致的,不同波长位置的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因波长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在510 ~ 710 nm,胡杨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645nm处的相关系数最低(r在-0.45~-0.35之间);在415 ~510 nm和710~920 nm,胡杨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769 nm处相关系数最高(r在0.34~0.41之间).645nm和769 nm是两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波长位置,用于指示胡杨叶片叶绿素与反射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