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磷肥残效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忠孝  曹季江 《土壤》1997,29(5):251-253,280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对磷肥的残效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定量磷肥以不同的分配方式施入土壤后,不仅对当季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对后作也表现了较大的残效。在连续施磷的情况下,残效可以迭加,从而显著提高了磷肥当季利用率和累计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早稻磷肥残效对当年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年的大田实验,研究了早稻磷肥施用量0、30、60、90、120、150kg hm^-2(以P2O5计)6个水平下的残效效应,分析了晚稻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及水稻实际产量与磷肥残效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磷肥残效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影响晚稻产量。晚稻增产百分率随着早稻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由于年际之间气候条件(主要是干旱因素)的分异,磷肥残效对晚稻增产效果在不同年际之间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磷肥对提高晚稻抗旱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早稻磷肥施用量应该控制在P2晚为85~135kg hm^-2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采用土柱培养的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磷水平土壤上大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测试磷、土壤磷渗漏的影响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土壤施用磷肥或有机肥土壤CaCl2-P、Olsen—P和土壤渗漏液中可溶性磷均显著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土壤各形态磷量随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磷肥或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各形态磷量也逐渐增大,差异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在施用磷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CaCl2-P、Olsen—P含量和土壤渗漏液中可溶性磷的增长幅度。土壤磷的渗漏量与土壤测试磷呈显著正相关;单位量磷肥或有机肥所增加的土壤渗漏磷量随着磷肥或有机肥用量以及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加。Olsen—P含量与土壤磷吸持指数(PS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磷的吸附饱和度(DP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磷肥和有机肥对不同磷水平土壤磷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采用培养试验结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拟合求出吸附、解吸的相关参数的方法,研究了磷肥和有机肥对不同磷水平土壤磷吸附和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磷水平和磷肥和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最大吸磷量、土壤磷最大缓冲能力显著降低;土壤易解吸磷和土壤磷的解吸率显著增加。土壤易解吸磷和土壤磷的解吸率与土壤Olsen-P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最大吸磷量、土壤磷最大缓冲容量与土壤Olsen-P呈显著负相关。单位量磷肥所增加的土壤易解吸磷随着磷肥用量和土壤磷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土壤磷水平和磷用量是影响土壤磷最大吸磷量和土壤磷最大缓冲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磷肥残效及农业系统养分循环再利用中长期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辽宁西部褐土上进行的一12年中长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每年施用小剂量磷(P14.4kghm-2)和每6年1次大剂量磷(P86.4kghm-2)两种施磷方式的作物增产效果相似而以前者略优,两种施磷方式的磷肥利用率12年平均分别为0.38和0.36,表明磷肥在该土壤上有着极持久的残效。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每年以80%的收获籽实和2/3的秸杆喂猪、垫圈,猪圈肥循环回田,11年平均每公顷可增产粮食1吨,增产率17%。经连续施用12年循环回田猪圈肥后土壤的供氮力显著提高,年供氮量180~200kg(N),玉米产量每公顷接近9吨,当季施用氮肥几无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6.
持续六年施用不同磷肥对稻田土壤磷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甸棕壤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磷素分级方法研究持续6年施用不同磷肥对稻田土壤磷库组成及磷有效性的影响,明确最有效培肥稻田土壤的磷肥品种。结果表明,持续6年施用不同磷肥土壤无机态磷占土壤磷库的65.64%~81.30%,有机态磷占土壤磷库的18.70%~34.36%;施用不同磷肥均可增加土壤无机磷含量,其中施用磷酸二铵、重钙、过磷酸钙等常规无机磷肥土壤有机磷含量显著增加。施用包膜或含有机酸磷肥的土壤有机磷含量显著低于施用常规无机磷肥土壤。施用包膜或含有机酸磷肥可显著提高磷有效性,施用包膜重钙效果最好。含有机酸磷肥尽管能活化磷素,但也会导致养分流失。施用包膜或含有机酸磷肥是提高土壤磷素库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主要土壤的磷肥指数及适宜磷肥用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江苏省五种典型类型土壤为供试土壤,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稻季的磷肥指数和磷临界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的磷肥指数和磷临界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磷肥指数表现为灰沙土>黄泥土>粉砂土>淤土>砂黄泥土,而磷临界值表现为淤土>黄泥土>砂黄泥土>灰沙土>粉砂土。并结合当地的特点,推荐了当地的适宜磷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模拟试验及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肥施用后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动态变化和分布特点,以及玉米磷吸收和产量响应的影响。田间和模拟试验包括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施磷肥)、MAP(磷酸一铵)、UP(磷酸脲)和AAP(水溶性聚磷酸铵)。模拟试验中,不同磷肥均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APP处理10—15 cm土层有效磷含量增加最多。在均匀的养分投入和管理水平下,3种磷肥品种均有土壤酸化效果,其中UP处理最为显著。田间试验中,玉米生长后期,APP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深层土壤分布较高,UP处理土壤pH较低,均有利于改善土壤的供磷能力,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APP处理对根系发育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玉米组织磷含量和磷吸收量最大,产量最高(14.40 t/hm^2)。3种磷肥中,APP处理移动性较好,土壤深层有效磷含量增加,利于根系生长和养分的吸收,提高产量。水溶性聚磷酸铵(APP)是一种适合于玉米灌溉施肥的肥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肥对滴灌棉田土壤有效磷及棉花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选取5种滴灌用磷肥:磷酸一铵(MAP)、聚磷酸铵(APP)以及大量元素水溶肥固体型(SF)、悬液型(LSF)、清液型(LCF),并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共6个处理。测定土壤有效磷含量以及棉花生长、磷素吸收和产量。结果表明:在一个灌溉施肥周期内,施用清液型水溶肥(LCF)和聚磷酸铵(APP)较其它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棉花各生育期,聚磷酸铵(APP)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较其它处理显著增加,清液型水溶肥(LCF)20~4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在盛铃期时较聚磷酸铵(APP)显著增加了21.41%;聚磷酸铵(APP)较磷酸一铵(MAP)显著促进了吐絮期棉花茎、叶的干物质及磷素积累量,而清液型水溶肥(LCF)干物质和磷素吸收在棉铃的分配比例最高,分别为64.89%、69.28%;清液型水溶肥(LCF)产量最高,聚磷酸铵(APP)次之,分别较磷酸一铵(MAP)提高了8.97%、2.87%;施用清液型水溶肥(LCF)较其它处理显著提高了棉花的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而聚磷酸铵(APP)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最高。综上,施用聚磷酸铵(APP)和清液型水溶肥(LCF)能使土壤有效磷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清液型水溶肥有更强的磷素迁移能力。两种肥料(聚磷酸铵、清液型水溶肥)均能促进棉花干物质积累和磷素吸收,但聚磷酸铵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最高,而清液型水溶肥则是增加了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王一锟  蔡泽江  冯固 《土壤学报》2023,60(1):235-246
南方红壤区磷肥当季利用率仅为10%~25%,提高磷肥利用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两年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磷肥品种(过磷酸钙、猪粪、钙镁磷肥、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肥梯度(常规施磷、减磷20%、减磷30%)以及调控措施(石灰、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钙镁磷肥配施秸秆)对红壤磷素有效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探索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结果表明,各磷肥品种间,以猪粪处理土壤有效磷、地上部生物量、磷肥累积利用率等指标最高,土壤有效磷较不施磷处理两年分别提高了32%和241%,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磷处理两年分别提高了73%和510%,两年的磷肥累积利用率分别为16.4%和26.5%;伴随磷肥用量的减少,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而对油菜生长、磷肥利用率及磷肥农学效率无显著影响;与单施钙镁磷肥相比,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能显著提高油菜籽粒产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磷肥累积利用率、磷肥农学效率、土壤磷素盈余量等指标。添加石灰可提高作物产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油菜产量与土壤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上述结果表明,猪粪替代化学磷肥可达到减施增效、促进作物生长的目的,且以减磷30%为宜;钙镁磷肥配施磷酸二铵可推荐为磷肥调控...  相似文献   

11.
从土壤肥力变化预测中国未来磷肥需求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曹宁  陈新平  张福锁  曲东 《土壤学报》2007,44(3):536-543
近年来,我国磷肥用量持续增长,土壤有效磷含量也增加很快,这些变化对磷肥生产和施用将产生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关乎我国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值得进行深入地探讨。本研究通过对我国8种典型农业土壤上磷收支平衡和有效磷消长关系的分析,获得预测我国主要农田土壤中有效磷变化模型的参数,即每100kg hm^-2磷盈余平均可使我国土壤有效磷水平提高约3.1mg kg^-1。结果表明,从1980年到2003年我国除经济作物外的主要农田土壤上累积磷盈余约为392kg hm^-2,由此推出目前我国农田土壤有效磷水平约为19mg kg^-1左右。从农业需求和环境保护角度确定的土壤有效磷最适范围应在30~50mg kg^-1之间。而要在未来的30a内使我国土壤有效磷水平提高并维持在40mg kg^-1左右,磷肥的消费将在30a间经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磷肥需求将在2020年左右达到最高峰1250万t,到2035年降至1050万t,此后应一直维持这一水平。  相似文献   

12.
秦岭巴山耕作区土壤有效磷与磷肥试验相对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敏  何文  王琳  简红忠  李拴曹  田越 《土壤》2019,51(5):888-894
依托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养分数据库以及大量"3414"田间肥效试验结果,分析了秦岭巴山耕作区近30 a间土壤有效磷的变化情况,评价了5种农作物磷肥试验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显示:目前该区域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为18.1 mg/kg,达到中等磷水平;小麦、玉米、水稻、油菜、马铃薯肥效试验平均相对产量分别为85.7%、85.5%、88.7%、84.3%、86.0%,说明该区域在目前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下,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相对产量80%~85%的生长需求。基于土壤有效磷含量已达中等偏高水平及当前农作物磷肥相对产量值,参照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机理以及作物吸磷特性,对于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5mg/kg,特别是低于10mg/kg的低肥力农田,建议全部磷肥分为基肥、追肥两次施用;对于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20mg/kg,特别是有效磷高于30mg/kg的高肥力农田,只追施部分或少量磷肥,充分利用土壤有效磷,开发活化被固定的磷素资源,提高磷肥利用率,避免农业资源浪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不同肥力土壤的供磷能力和磷肥肥效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陇东主要土壤黑垆土、黄绵土和石灰性新积土上设置104点(次)磷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对作物基础产量贡献最大。土壤有效磷是决定磷肥增产的主导因素。高肥力土壤基础供磷能力强,小麦对土壤磷素依存率高,磷肥利用率仅8.7%;低肥力土壤则相反,磷肥利用率可达11.2%。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相对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7),据此确定本区土壤有效磷丰缺指标:<6mg/kg为极缺;6~11mg/kg为缺;11~15mg/kg为稍缺;>15mg/kg为丰富。  相似文献   

14.
磷肥对棉田土壤有效磷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种类和用量对棉田土壤有效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大量施磷(600 kg hm-2)整个生育期土壤有效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适量施磷(150 kg hm-2)苗期和蕾期土壤有效磷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显著增加。3种磷肥对土壤供磷能力表现为美国生产磷酸二铵略优于中国生产重过磷酸钙,而两者显著优于中国生产磷酸二铵。棉田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变化规律一致,随生育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可以作为土壤磷有效性的一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改性磷肥的结构特征及其增效机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节酸磷肥的生产过程中 ,加入一定比例的添加剂 ,研制出 3种新型改性磷肥。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改性磷肥有效磷中水溶性磷比例下降 ;盆栽试验结果显示 ,在等养分量条件下 ,3种改性磷肥肥效较过磷酸钙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及红外光谱对改性磷肥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发现其晶体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这种晶体结构的变化减少了改性磷肥中有效磷在土壤中的固定 ,从而大大提高了其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盆钵培养方法,在等养分条件下研究三种不同水溶磷含量(WSPC)硝酸磷肥、重过磷酸钙在两种缺磷土壤和一种中度缺磷土壤上对冬小麦、水稻的不同反应。试验表明,硝酸磷肥中WSPC不同,在不同土壤或同一土壤不同作物上的施用效果亦不同,尤其与供试土壤中速效磷含量密切相关。在极缺磷土壤上应施用高WSPC的硝酸磷肥;同一土壤旱作时应选用高WSPC的硝酸磷肥,而水作时WSPC可适当低些。中度缺磷土壤,低WS  相似文献   

17.
水磷一体化对磷素有效性与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水肥一体化是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养分效率的重要途径,然水磷一体化研究较少。本文在模拟滴灌条件下研究了液体磷肥和固体颗粒磷肥(TSP)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土壤磷移动性、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比较了玉米磷素营养与磷肥利用率对不同磷源及其施用方式的响应,旨在提出滴灌条件下磷肥高效利用的最优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与TSP肥料分次施用相比,液体磷肥分次施用更能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在各土层Ca2-P与树脂磷(resin-P)平均含量分别提高12.4%与21.6%,且可显著提高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P0.05),resin-P含量的垂直下降幅度降低56.5%;2)与TSP分次施用相比,液体磷肥分次施用的土壤中高活性无机磷含量(Ca2-P、resin-P及Na HCO3-P之和)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提高21.0%,而低活性无机磷含量(Ca10-P与residue-P之和)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则下降10.1%,说明液体磷肥分次施用可减小磷肥在土壤中的固定转化;3)玉米地上部干物质、叶片吸磷量和植株磷素累积吸收量均对不同磷源与施用方式有明显响应(P0.05),液体磷肥分次处理的玉米生物量、吸磷量及肥料利用率分别比TSP肥料分次处理提高27.1%、34.6%及61.4%。水磷一体化施用可提高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有效性,减少磷的固定转化,显著改善玉米磷素营养,并明显提高磷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土壤磷固定是影响石灰性磷肥肥效的主要原因。本文在田间滴灌条件下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对液体磷肥和固体颗粒磷肥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石灰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不同处理下加工番茄磷素营养效应。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0—20 cm土层Ca2-P和Ca8-P含量随施肥时间明显下降,而Ca10-P含量则显著上升,表明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不断向Ca10-P转化并被固定。液体磷肥追肥处理0—20 cm土层Ca2-P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P<0.05),且液体磷肥追肥可以明显保持土壤0—20 cm土层较高的Ca8-P含量。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液体磷肥追施可减少石灰性土壤对磷的固定,增加0—20 cm土层Ca2-P和Ca8-P含量(P<0.05),显著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液体磷肥追施处理可显著提高加工番茄叶片含磷量和经济产量(91725 kg/hm2)。与传统过磷酸钙颗粒磷肥作基肥处理(CK1)相比,液体肥料全做追肥可使加工番茄经济产量提高26.7%,并明显提高了磷肥利用率。在滴灌条件下石灰性土壤上液体磷肥分次追施比传统的固体颗粒磷肥基施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陕西省约400个耕层土壤样品和15个土壤剖面的磷素含量、组成和供给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采用根兹布勒哥一列别捷分级系统对Ca-P的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Ca-P级中,约64-35%是磷灰石;10-24%是Ca3-P;Ca1·2,-P只占4-18%.研究表明,全省土壤有效磷的供给水平是低的,平均只有5.4ppm;Ca-P和AI-P与土壤有效磷呈正相关,与Fe-P呈负相关。本文还采用Olsen法连续测定土壤有效磷,本文谓之“土壤活性磷”。它因土壤的不同而变化较大,黄泥巴10ppm;黄绵土12ppm;楼土33ppm;莱园土126ppm。土壤活性磷是评价土壤供磷的重要依据,土壤含活性磷高的,供磷潜势大;反之则低.根据土壤供磷潜势低和磷肥移动有限的特点,建议集中深施在根系附近和水分供应的适当位置。  相似文献   

20.
磷肥用量对土壤中溶磷青霉菌 P8接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溶磷微生物对土壤中难溶无机磷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在生产中,磷肥的施用是否会对溶磷微生物的接种效果产生影响,如何实现溶磷菌肥和磷肥的合理施用,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以玉米、花生、小麦为试验作物,在使用磷肥的条件下,通过溶磷菌株青霉菌P8对作物生物量、吸磷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影响的研究,探讨磷肥对青霉菌P8接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试验第1茬,与单施磷肥相比,施用磷肥同时接种青霉菌未明显增加玉米、花生的生物量,但是接种青霉菌P8促进了对磷素的吸收;盆栽试验第2茬,在土壤有效磷降低的情况下,青霉菌P8显著增加了玉米、花生的生物量和吸磷量,而且青霉菌P8具有较强的溶磷后效,接种青霉菌P8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不接种处理的土壤;在小麦盆栽试验中,接种青霉菌P8增产作用显著,随着P8菌剂用量的增加小麦生物量逐渐提高,青霉菌与磷肥配合施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小麦吸磷能力;使用磷肥能够提高青霉菌P8在土壤中的存活数量,灭菌土壤青霉菌P8的生存效果高于非灭菌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