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湖南稷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是禾本科稗属植物,具有分蘖力强、耐旱、耐涝、耐盐碱等多种特性,其茎秆柔软、叶量丰富、适口性好、利用率高,是营养价值较高的牧草,目前已在我国多地引种栽培。湖南稷子的再生体系已初步建立。通过使用2,4-二氯苯氧乙酸(2,4-D)诱导愈伤组织,6-苄氨基嘌呤(6-BA)和α-萘乙酸(NAA)诱导芽分化,活性炭和NAA促进根形成。本文综述了湖南稷子栽培与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利用湖南稷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利用激动素(KT)、α-萘乙酸(NAA)、6-苄基氨基嘌呤(6-BA)、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3)等外源激素,对甘薯不同品种茎尖分生组织进行处理,研究其愈伤组织培养效果和植株再生情况。结果表明:甘薯品种间对培养基有较强的选择性,在不同外源激素作用下品种成苗率存在明显差异;外源激素以6-BA对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效果较好,其甘薯茎成苗率可达74%-88%。  相似文献   

3.
为眼子菜的药用开发提供种质资源和技术支撑,以眼子菜茎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6-糠基氨基嘌呤(KT)、萘乙酸(NAA)、6-苄基氨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无机盐和糖对眼子菜茎段出芽数、叶片数、根状茎节数、生根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眼子菜芽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KT 0.05 mg/L+NAA 0.1 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 mg/L+NAA 0.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无菌水;组培苗移栽存活率为98%。  相似文献   

4.
以68份附子株系为研究对象,对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子根数之间达到了显著水平;株高除与茎粗及叶柄长不相关外,与其他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花枝数几乎与所有地上部分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平均根长、子根数、最大子根质量、子根质量极差均与单株产量有正相关关系。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子根质量极差、最小子根质量、子根数、株高、叶长、茎粗、平均根粗、鲜叶数、平均根长、叶柄长、花枝数、总叶数、叶宽、花穗长、叶柄宽、最大子根质量。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关联系数在0.950 0及其以上的株系有40个,涵盖了所研究株系的大多数;公顷产量在22.5 t以上的有11个株系。研究结果可为附子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明确附子传统栽培模式连作障碍的原因,探究附子/水稻新模式的土壤生态及产量效益。【方法】通过典型地块调查,测定比较附子/水稻与传统的附子/旱地作物两种种植模式下土壤性状、微生物群落结构及附子产量。【结果】相较于附子/旱地作物模式,附子/水稻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p H值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钾的含量(P0.05);附子/水稻模式下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总量以及细菌、原生动物、放线菌、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的PLFA含量均显著高于附子/旱地作物模式(P0.05);附子/水稻模式下细菌PLFA与真菌PLFA的比值显著高于附子/旱地作物模式(P0.05);附子/水稻模式显著提高了附子产量(P0.05)。【结论】附子/水稻模式对土壤酸化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加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总量、改善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增加附子的产量、缓解附子连作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赤霉素和苄氨基嘌呤对柑橘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柑橘开花期喷1.8%苄氨基嘌呤(10 kg.hm-2)和20%赤霉素可湿性粉(1.5 kg.hm-2)有显著的增产效果,2种药液各喷1次(开花和坐果期,间隔15 d)的处理产量最高,果肉可溶性固形物、Vc和含糖量均增加,可滴定酸含量减少,如2药液混用(用量减半)喷1次,其产量和品质次之,单用赤霉素产量虽增加,但品质下降。苄氨基嘌呤和赤霉素联用,可达到增产和增加营养,改善口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长调节剂对红小豆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红小豆芽菜生长过程中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以红小豆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生长调节剂赤霉素(GA3)、6-苄氨基嘌呤(6-BA)对红小豆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小豆芽菜生长过程中应用适宜浓度的生长调节剂能促进其生长并提高产量。适宜的6-BA浓度应为300mg·L-1,适宜的赤霉素和6-BA混合液的浓度应为500mg·L-1。  相似文献   

8.
红花芽菜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灿  竺俊鑫  简在友  孟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28-5428,5518
用α-萘乙酸和6-糠氨基嘌呤对红花种子进行处理,测定了红花芽菜的产量。结果表明,用浓度为4 mg/L的α-萘乙酸和浓度为5mg/L的6-糠氨基嘌呤处理过的红花种子芽菜产量最高,每2 kg红花种子平均产量为15.25 kg,其生物学产量比为1∶7.6。说明红花芽菜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经济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浓度糠氨基嘌呤对小麦分蘖、株高、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糠氨基嘌呤,探究施用糠氨基嘌呤对小麦分蘖、株高、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小麦生长的分蘖、拔节、灌浆这3个关键时期喷施糠氨基嘌呤,小麦的生育期没有变化;对小麦的分蘖数、株高、有效穗数、千粒重均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且均表现为正增长。其中,糠氨基嘌呤(0.4%水剂)有效成分浓度4.00、6.67、8.00 mg/kg处理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高于有效成分浓度2.86 mg/kg处理,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处理。[结论]该研究为糠氨基嘌呤在小麦生产实践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外源激素对桑树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桑苗繁育效率,采用不同外源激素浸种以探索有效打破桑树种子休眠的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6-苄氨基嘌呤(6-BA)、3-吲哚丁酸、a-萘乙酸(NAA)、芸苔素内脂5种外源激素浸种处理休眠状态下的秋雨桑种子,观察其发芽情况。结果表明:用赤霉素浸种处理可以有效解除秋雨桑种子休眠,促进其萌发。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升高,秋雨桑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赤霉素浸种浓度以32~128mg·L-1为宜。6-苄氨基嘌呤(6-BA)对秋雨桑种子发芽的促进效果不明显。3-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芸苔素内脂不能有效解除秋雨桑树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块茎品质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都显著的降低了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和还原糖的含量,对块茎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对块茎中酚类物质和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有不同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种薯质量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Ⅰ .种薯大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马铃薯的几个主要因素及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播种密度一定时,种薯大小无一例外地显著影响产量,即种薯越大产量越高,而其他因素包括品种、来源、季节和海拔不同程度地影响生长和产量。播种时,单位面积的种薯出芽数调整为相同时,种薯大小对单位面积产量不产生影响。证明了种薯单位面积产生的主茎数对产量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单株结薯较少的品种和秋冬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峨边县海拔1200~1500m区域原种繁育基地春播马铃薯适宜的播期和密度。[方法]以川芋13脱毒原原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春播马铃薯生育期、出苗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播种期的推迟,马铃薯播种至出苗天数缩短、出苗率提高、单株结薯数、群体中小薯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播种密度对马铃薯播种至出苗天数、出苗率没有影响,但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群体中小薯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结论]在峨边县海拔1200~1250m地区,马铃薯适宜的播种期为2月9日至3月1日,适宜的播种密度为12.0万窝/hm2,但最佳密度还未出现峰值,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密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培养诱导条件对试管薯休眠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一步法进行试管薯的诱导,不更换培养基,不添加任何外源激素,研究试管苗培养阶段光照周期、光照强度、温度以及诱导阶段光照长度对“Favorita”、“Atlantic”和“克新1号”3个马铃薯品种试管薯休眠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管苗培养阶段光照强度对试管薯的休眠期无显著影响,而随着培养阶段光照长度的增加,试管薯的休眠期逐渐延长;试管苗培养阶段温度越高试管薯的休眠期则明显缩短;试管薯诱导阶段,黑暗诱导时间越长,试管薯的休眠期则越长。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生产中栽培的5个马铃薯品种贮藏期间干物质、淀粉、还原糖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马铃薯不同品种块茎干物质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品种不同贮藏时期干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不同贮藏时期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贮藏期间马铃薯块茎干物质含量与淀粉含量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02。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定西地区马铃薯养分吸收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配施低、中、高水平下施钾肥与不施钾肥对马铃薯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各生育期马铃薯全株中元素含量均表现为K含量N含量P含量;整个生育期叶片中的N含量均高于茎和块茎,叶片中P含量除淀粉积累期外一直高于地上茎和块茎,而整个生育期各器官中K含量均表现为地上茎叶块茎。与对照(CK)相比,氮磷配施及氮磷钾配施均能促进马铃薯产量的增加,增产幅度为32.6%~12.5%,以中量氮磷水平配施钾肥(N2P2K)马铃薯的增产效果最明显,比对照增产11.7t/hm2,而且产量最高的N2P2K处理的千公斤薯块的养分吸收量最高,养分吸收比例N:P2O5:K2O为2.46:1:4.06。氮磷配施钾肥能明显提高马铃薯粗蛋白、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以及干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种薯抹芽播种对产量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芽生长过长和细弱的种薯,需要抹芽播种,块茎表现出生理年龄老化,干瘪皱缩。抹芽种薯出苗晚,苗期的抗逆性差,植株生长势较弱,早衰。植株主茎细,匍匐茎多,形成块茎小而多,单株产量低、单薯重量低,商品率不高。最终产量降低15.56%~49.97%。单薯重量减少0.008~0.044 kg,单株重量减少0.01~0.22 kg,商品薯率减少12.49%~45.08%。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不同剂量高能电子束辐照对马铃薯发芽和贮藏品质的影响,探究其抑制马铃薯发芽的机理。【方法】以‘紫花白'马铃薯为试材,以未经高能电子束辐照马铃薯为对照,分别采用0.3、0.4和0.5 kGy高能电子束对块茎进行辐照处理,然后用0.03 mm牛皮纸袋包装后敞口贮藏于(8±1)℃、相对湿度70%—75%的冷库中,贮藏过程中每周观察记录各组块茎的发芽情况,每25 d取样测定块茎的呼吸强度、失重率、腐烂率、硬度及淀粉、Vc、还原糖等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借助体视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块茎芽体形态和芽眼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马铃薯经不同剂量高能电子束辐照后,在(8±1)℃贮藏至200 d均未发芽,休眠期显著延长;高能电子束辐照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块茎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Vc和淀粉的下降速率,促进了块茎中还原糖的积累,对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块茎贮藏至200 d时具有良好的风味、口感和色泽;抑制了块茎呼吸强度,有利于减缓其衰老进程;但辐照加速了块茎重量和硬度的下降,且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增强。电镜结果显示高能电子束辐照对块茎芽眼处细胞超微结构形成了损伤,细胞壁畸变、扭曲,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核外形无规则变化,核内容物降解;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内质网完全降解;淀粉粒数量明显减少,颗粒减小,但维持了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同时辐照使块茎幼芽直接死亡,芽体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干枯。【结论】高能电子束辐照可完全使块茎在(8±1)℃冷藏7个月不发芽,对块茎营养品质无不利影响,有利于保持其良好感官和营养品质;推测高能电子束辐照抑芽与块茎呼吸强度受到抑制相关,减弱了其生理活性;同时,辐照对芽眼细胞结构形成了损伤,并直接使其幼芽死亡干枯。  相似文献   

19.
水培条件下探讨了在水稻齐穗过程中,不同种类激素对水稻剑叶和根系中活性氧代谢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外源激素对水稻衰老特性的影响不尽相同。在水稻齐穗时,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含量之间的差异并不大。喷施不同外源激素7 d后,与对照相比较,激动素可降低叶片中丙二醛含量40.4%,使叶片中的O2-产生速率降低到33.56μg/gFW.min。三十烷醇可使叶绿素含量提高58.3%,并使O2-产生速率降低到34.79μg/g FW.min。喷施三十烷醇的水稻叶片和根系中CAT酶的活性最高,分别比同时期清水对照的高出25.9%和65.9%。喷施14 d后,三十烷醇可提高叶绿素含量136.5%,可使剑叶中O2-产生速率降低到34.79μg/g FW.min,叶片和根系中CAT活性仍高出对照212.1%和158.8%。虽然三十烷醇延缓水稻衰老的作用很显著,但赤霉素可使水稻结实率提高4.1%,6-苄基腺嘌呤的增产幅度却是最大。  相似文献   

20.
贮藏温度对彩色马蹄莲块茎糖类代谢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ids)的Black Magic为试材,研究其块茎经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处理后,块茎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后期植株生长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温度越高,淀粉降解越快;各温度处理总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9、12、15℃下,贮藏第28天总可溶性糖含量与蔗糖含量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12℃、15℃贮藏第56天淀粉酶活性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还原糖含量上升到较高水平,总可溶性糖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此阶段块茎萌芽率快速提高,萌芽伸长明显;块茎栽植后株高迅速增高、开花较多。贮藏第56天块茎休眠的打破、萌发与糖类物质变化密切相关。在本试验中,短期贮藏(56 d)以12℃为宜,长期贮藏(112 d)以12℃贮藏56 d再降低至6℃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