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加强甘蓝型油菜花色研究对指导油菜花色育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构建、花色种类与来源、花色遗传研究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油菜花色研究中存在的几点障碍及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与花色遗传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春油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春油菜主要分布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和北部高纬度地区,单产和含油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1/10。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些年我国春油菜在种质资源创新、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QTL)定位、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春油菜育种前景进行了展望,为今后春油菜遗传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江苏油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油菜种质资源征集,整理,分类及其基本特性的研究,油菜种质资源在高产育种,品质改良及杂优研究上的应用,以及油菜特异种质资源筛选和创新研究等方面综述江苏油菜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提出油菜资源研究的今后发展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生态穿梭育种在油菜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广适性早熟高油品种,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穿梭选育甘蓝型油菜,通过对多年(2001-2013年)生态穿梭育种在品种选育中的成效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育种材料平均含油量呈现上升趋势,而且随着穿梭育种时间的推移,表现为张掖试验点含油量高于大荔试验点,到2013年选育出含油量达63.8%的新特高油种质材料,在所审定的油菜品种中均突出了高含油量的特点;而且育种材料的生育期也较穿梭育种之前缩短;在对冬油菜的穿梭选育中,选出了适应于春油菜区的油菜品系;部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表现出了生态型雄性不育的特点,有利于安全制种。因此利用不同生态区的环境条件穿梭选育油菜育种材料,可有效创制出优良种质资源,特别是对甘蓝型油菜的高含油量资源创制、早熟性材料的选育、广适性品种选育等方面有明显效果,同时可利用"高油种质+化学杀雄"的模式测配杂交组合,选育高油强优势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无花瓣种质的选育及鉴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了甘蓝型油菜无花瓣种质无花瓣1号的选育过程,并从遗传,生理,生态,抗性、农艺性状等方面,对该种南进行系统的鉴定与研究。提出无花瓣种质在抵能耗与抗病性上具有较高育种潜势,是进一步选育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综合性状油菜品种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6.
株高是经济作物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直接影响植物的抗倒性、丰产性及机械收获适宜性。近年来,培育株型紧凑、抗倒伏、结角密度集中,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质油菜新品种已成为油菜重要的育种目标。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以张瑞茂、李超等为核心的矮杆油菜研究团队,经多年努力,成功选育出高度抗倒伏、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矮杆油菜新种质DW871和LSW2018,并在其遗传规律、基因定位等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为加速DW871新种质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油菜花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色是重要的油菜性状之一,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对油菜花色的种类、来源、遗传、鉴定和呈色机理等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为油菜花色的研究和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棉花突变体材料收集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变体材料是农作物重要的种质资源 ,如水稻的矮败不育系和油菜波里马不育系自然突变的获得 ,引发了第二次绿色革命和油菜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在目前本所发现的 1 6个单体中 ,有 8个即是通过自然突变获得的 ,因此 ,突变体种质资源在农作物遗传、育种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突变体材料大体上可分为人为进行理、化诱变而产生的突变体材料和自然发生而产生的突变材料。自然突变通常为田间条件下无人为因素介入的自发突变。自然突变是不定向的 ,突变谱广 ,是获得突变材料的重要来源。然而自然突变的材料 ,常常被忽视而丢失 ,或虽然被注意到了 ,…  相似文献   

9.
种子萌发期对盐碱胁迫最敏感,因而建立准确、简便、高效的种子萌发期耐盐碱鉴定评价体系对于筛选出优质耐盐碱油菜种质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16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骨干亲本和杂交组合等为试验材料,用穴盘、医用纱布、方形容器等组建了一套油菜水培萌发装置。依靠此系统,选取1.0%NaCl和0.10%Na2CO3模拟盐碱混合胁迫,对甘蓝型油菜种质萌发期抗性进行了鉴定与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高盐碱胁迫抑制油菜种子萌发,且不同基因型种子材料萌发期耐盐碱性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性。进一步对油菜种子萌发后状态进行分级,可将所测定的166份油菜资源分为4个耐盐碱等级,其中,筛选获得11份抗性等级为3级的耐盐碱油菜资源,主要包括华油杂62、华油杂158、67棚20育11、67棚20育16等品种、骨干亲本和杂交组合。本研究为油菜耐盐碱遗传研究与育种改良提供了鉴定技术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多室油菜具有多室多粒的特性。本文概述了油菜的多室性状,从芥菜型、白菜型和甘蓝型多室油菜三个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多室油菜的形态和遗传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多室油菜研究中存在心皮数目、多室性状的嵌合性和起源进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多室油菜在高产、抗裂角性及果实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油菜多室性状对丰富和充实油菜花器和角果的形态建成理论以及探讨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多室油菜的开发,也对丰富和充实油菜种质资源以及油菜的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壤盐渍化正在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开展甘蓝型油菜耐盐机制研究和QTL分子辅助 育种极为迫切。本文在简述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危害及植物缓解盐胁迫机制的基础上,概述了盐胁迫对甘蓝型油 菜不同生长时期的影响以及萌发期和苗期耐盐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并对我国耐盐油菜品种选育进行了展望, 期待为进一步开展甘蓝型油菜耐盐机制的研究、选育耐盐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油菜抗低温的评价指标与分子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低温胁迫是限制其生产、影响其种植区域的主要因素之一。本 文综述了在植株形态水平、生理水平评价油菜低温抗性的指标,系统总结了已经初步揭示的油菜低温胁迫应答机 制,介绍了低温抗性品种选育的进程,讨论了关联分析与多组学技术在油菜低温胁迫相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这些 研究为挖掘更多低温抗性资源,深入解析油菜低温应答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油料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用油及营养来源之一。随着人们对食用油品质要求的提高,品质性状成为近年来油料作物品种选育的重要育种目标之一。品质性状是一种复杂的数量性状,所以传统育种选育效率低,周期长。然而,基于连锁不平衡原理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挖掘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候选基因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由于其定位精度高、广度大、周期短等优点已经在许多作物上得到了应用。本文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揭示大豆、油菜、花生、芝麻、胡麻、向日葵等几种重要油料作物的含油率、脂肪酸、蛋白质含量等品质相关性状中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最后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今后利用GWAS解析各种油料作物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及选育高品质油料作物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Flower color, an important rapeseed character, has great practical value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It has become an area of intensive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n rape flower color in terms of variety, source, pigment composi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omics. Moreover, i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rape flower color breeding and omics.  相似文献   

15.
以花色、花斑类型、花朵质地、株型大小、花朵大小等为蝴蝶兰杂交育种的目标性状,对Phalaenopsis‘Frigdaas Oxford’和Phal.SH49及其正反交后代群体的观赏性状进行分析,研究育种目标性状在后代中的表现与分离。结果表明:正反交F_1代的分离规律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根据主要花部性状特点分为4个组群(G01~G04),杂交F_1代在9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表现均较中亲值明显降低,适合选育小株型或小花型后代个体;杂交F_1代在花底色、花斑类型、花朵材质等质量性状上变化丰富,不同花色的遗传能力与覆盖能力有所差别,存在较深花斑色覆盖遮挡住较浅花底色的花色表现,且出现了亲本没有的花斑变化,这些性状的分离特征和遗传倾向将给今后新个体或新单株的目标性状预测筛选提供更多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微波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加工手段,在菜籽加工过程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关注。菜籽压榨前微波预处理能将菜籽油中油菜籽多酚含量提高近120倍之多,菜籽油中植物甾醇、维生素E的含量也能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微波预处理还能加速硫甙的降解,与传统炒籽预处理相比,微波菜籽油香味更浓郁丰富。本文围绕微波技术在油菜籽加工领域的应用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Crop-derived feed protein production is alarmingly low in Europe. Finland represents the northernmost growing region in the world and consequently lacks wide-ranging alternatives to improve crop-based protein production. Spring rapeseed, both turnip rape (Brassica rapa L.) and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L.), are adapted to such northern condition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potential for genotype and environment induced trade-off between oil and protein in rapeseed in order to enhance further the status of rapeseed as a protein crop for northern areas. Datasets on advanced breeding progenies (including cultivars) were provided by Boreal Plant Breeding Ltd., while environment-induced variability in combinations of protein and oil content was studied by using long-term, multi-location datasets of MTT Official Variety Trials. Oilseed rape has more potential as a protein producer than turnip rape, with some 100 kg/ha difference in protein yields. Selecting lines superior in seed protein content at the expense of oil was not a potential means to consolidate protein production capacity per hectare: seed and protein yields were higher the better the capacity of the line to store oil. This can only mean that obviously the lower energy demand for oil synthesis was not alternatively used to boost protein production, but actually vice versa. In the case of environment-induced variation, the highest protein yields were produced in experiments where relatively high protein content was associated with modest oil content, but such conditions were characterised as inefficient in general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thereby, excessive in applied nitrogen fertiliser. Hence, we were not able to identify promising opportunities for prompt and energy-efficient trade-off between protein and oil in rapeseed.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从2017年5月起,我国对油菜品种由原来的审定管理改为登记管理。截至2021年7月,我国共登记油菜品种1212个。为掌握我国油菜品种选育水平,围绕产业需求指明育种创新方向,更好地发挥品种登记制度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油菜登记品种现状,提出了有关建议。研究发现,登记品种中新选育品种占比近一半,几乎全部为国内自主选育品种(仅1个为境外引进),主要由主产区省份登记,以甘蓝型杂交品种为主,抗寒性受到更多关注,抗病性增强,含油量提升明显,品质明显改良,但也存在多数品种未申请品种权保护、短生育期品种较少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本文建议在完善品种登记制度的基础上,要尽快修订品种登记办法及指南,加强事后监管;在品种选育创新方向上,要加强生育期短、适宜机械化种植和菜用、肥用、饲用等多用途品种的选育,从而推动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