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Pm)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Bb)是家兔的两种主要细菌性传染病。兔波氏杆菌病可引起家兔的慢性鼻炎,兔巴氏杆菌病也可引起包括呼吸道在内的多种疾病。试验旨在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经济、准确的联合检测Pm和Bb抗体水平的方法,可用于这两种疾病的免疫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1材料1.1菌种兔巴氏杆菌Pm90株、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82株,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分离保存[1]。1.2血清大肠杆菌多因子血清、沙门菌多因子血清,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魏氏梭菌、兔瘟、Pm和Bb阳性血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兔出血症(RHD)、波氏杆菌(Bb)病和巴氏杆菌(Pm)病是家兔三种主要传染病。采用新的液体培养工艺。使Bh和Pm含菌量稳定在186~230亿/ml、200~260亿/ml之间。用RHD、Bb和Pm联合制成的三联苗免疫剂量为1ml/只,经免疫试验测定,对RHD等5天的保护率达100%(28/28),持续保护6.5个月以上;对Bb和Pm的平均保护率达88.9%(24/27)和88.3%(23/26),6.5个月的保护率仍有75%(9/12)和72.7%(8/11),室温和冰箱均易保存;抗体动态测定与攻毒结果一致。经29.5万头份试用证明,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2003年6月~2005年7月期间,对贵阳市6个养猪场的猪群进行了调查,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临床发病率平均达到12.1%(196/1617);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不同年龄猪群的血清样本,血清抗体阳性率平均达到42.8%(12/28);从临床上表现流涕、打喷嚏、鼻梁变形和鼻甲骨萎缩的病猪采集鼻拭子分离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和多杀性巴氏杆菌(Pm),Bb的检出率平均达到64.0%(16/25),Pm的检出率平均达到20.0%(5/25)。本次调查从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细菌学3个方面证实了贵阳市的猪群中存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相似文献   

4.
一起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 Bb)也称支气管鲍特杆菌或博〖JP2〗德特氏杆菌,是引起多种哺乳动物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常导致感染动物发生鼻炎和支气管肺炎,并常与巴氏杆菌、葡萄球菌等混合感染,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2008年2月份河北某兔场饲养的1200只种兔突然发病, 全场发病率约40%,多为40日龄左右幼兔,病死率约10%。笔者通过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及对送检病兔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试验,确诊为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又称猪慢性萎缩性鼻炎,是广泛流行的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细菌性传染病。主要是由I相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或/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感染而引起的,发病尤以哺乳仔猪群最为严重,以鼻炎、鼻甲骨变形、萎缩和生长迟滞为主  相似文献   

6.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又称猪慢性萎缩性鼻炎,是广泛流行的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细菌性传染病.主要是由I相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或/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感染而引起的,发病尤以哺乳仔猪群最为严重,以鼻炎、鼻甲骨变形、萎缩和生长迟滞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兔鼻炎是兔病中较常见的疾病,引起鼻炎的病原体比较复杂,据Spanoghe等(1978)的调查32个有呼吸道疾病的兔场,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有19个兔场,有呼吸道炎症的家兔占31.3%,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检出率为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在猪群普遍传播,引起仔猪鼻炎、鼻甲骨萎缩和生长阻滞,并可引起肺炎和鼻部变形,诱发和恶化其它呼吸道感染,造成呼吸道综合征,增加死亡和淘汰率。至今根据我们在某些地区对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猪群的鼻腔检菌调查,1988年以后才发现几处进口猪的后代猪场,由于Bb和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Pm DNT~ )的混合感染,引起AR临床型病例(鼻部变形)明显增加,其他大多数  相似文献   

9.
广西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在广西规模场猪群中的感染状况,采用PCR和RT-PCR方法,对2007~2009年期间采自广西13个市65个规模猪场的281份疑似PRDC感染组织样品进行了12种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73.85%(48/65)的猪场和71.87%(202/281)的组织样品为PRDC感染,其中,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链球菌(SS)、猪伪狂犬病毒(PRV)、败血性波氏杆菌(Bb)、猪附红细胞体(E-su is)、猪流感病毒(SIV)、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副猪嗜血杆菌(HP)、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感染(包括混合感染)的阳性样品分别占49.11%(138/281)、34.52%(97/281)、9.60%(27/281)、8.19%(23/281)、6.41%(18/281)、6.41%(18/281)、6.05%(17/281)、6.14%(15/281)、4.63%(13/281)、3.91%(11/281)、0.36%(1/281)和0.00%(0/281);单纯感染占28.11%(79/281);混和感染占43.77%(123/281)。二重、三重和四重混合感染分别占28.11%(79/281)、12.46%(35/281)和3.20%(9/281)。其中,以PRRSV+PCV2(+其他)混合感染形式较多见,占所有混合感染样品的52.03%(64/123)。细菌性病原体感染样品占20.28%(57/281),其中19.22%(54/281)为混合感染。可见:广西地区规模猪场普遍存在PRDC感染,其中PRRSV和PCV2是引起PRDC的主要病原;感染类型复杂多样,以PRRSV+PCV2(+其他)混合感染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猪萎缩性鼻炎(Atrophic rhini-tis,简称AR)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慢性、渐进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临床上以鼻炎、鼻梁变形、鼻甲骨萎缩为主要特征,患病猪群生长性能下降,易继发其他感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被国际兽医卫生组织(OIE)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并作为猪群检疫的必检对象。根据引起猪萎缩性鼻炎病原和发病特点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种: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引起的称非进行性萎缩性鼻炎(Non-Progressive AR,简称NPAR),由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DNT Pm)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福州某兔场乳房炎和脚皮炎的病原,本试验从病死兔的乳房炎和脚皮炎病料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阳性菌FZYHSA001。根据分离菌的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特征和16SrRNA基因序列,确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卡那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头孢曲松4种药物不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头孢克肟、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唑肟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因流浪猫的日益增多而造成的城市环境威胁和公共卫生危害,本研究根据城市流浪猫的成因和危害,将捕获-绝育及医疗处置-放归(TNR)救助原则,应用到流浪猫APP交互式管理的设计和研究中,设计了一套流浪猫登记、信息共享、移动互联网跟踪、放生和领养等全流程管理平台,实现了用户提供救助信息和资源共享,提供了救援方和领养方相互协作的载体,建立了目标用户对流浪猫情感需求的心理模型,构建了突出社会公益交互原则的基层架构,从而为流浪猫的信息化管理、分布、大数据分析、数量控制、社会救助及公益活动,提供了一个科学可靠的流浪猫管理APP平台。  相似文献   

13.
利用14对SSR引物对四川省89份桑树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分析种质资源间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共扩增出迁移率不同的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达100%;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将89份桑树种质资源划分为4个群体,4个群体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552 0~0.599 8之间,总体为0.657 7;基因多样度在0.554 8~0.600 3之间,总体为0.579 0;等位基因数目在66~76个之间,总体为134个;等位基因丰富度在3.327 2~3.549 1之间,总体为3.983 1;遗传多样性主要来源于品种内,属中等偏高水平;14对SSR引物位点的总基因多样度Ht在0.291~0.931之间,整体为0.699;Nei’s种群内基因多样度Hs为0.287~0.910,整体为0.662;种群间基因多样度为0.003~0.098,整体为0.037;种群间基因分化系数为0.008~0.047,整体为0.053;基因流为2.901~62.000,整体为8.934,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群体间分化程度低,基因流大。UPGMA聚类分析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大致相同,2种分析结果都显示分群无地理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一种近年新发现的南美白对虾疫病,其病原为一种特异的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本试验根据文献建立的PCR方法,对福建省9家规模化南美白对虾养殖场进行了AHPND检测,分析不同样本处理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90份样本的27份中分离鉴定出81株VP,表明该地养殖场幼虾具有较高的VP感染风险;经PCR检测,在23份样本中,检出阳性菌株72株,其中16份样本的所有受检VP均为特异性菌株,6份样本的部分受检VP为特异性菌株,1份样本的所有受检VP均非特异性菌株,表明患病幼虾存在不同基因型VP同时感染情况;以肝胰腺DNA进行PCR检测,在90份样本中检出8份阳性,而以肝胰腺增菌液进行PCR检测,在90份样本中检出25份阳性,表明直接以肝胰腺DNA进行PCR检测的灵敏性较低。本研究为AHPND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呋喃西林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曾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过程中。呋喃西林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物氨基脲(SEM)会与细胞膜蛋白紧密结合,形成结合态残留物,稳定而长期存在于动物体内,具有致癌、致畸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呋喃西林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综述了两种应用于SEM检测的主要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其联用技术和免疫分析法的研究进展情况及其优缺点,以及食品中的SEM来源,以期对呋喃西林药物及其代谢物SEM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选育适合在一化性柞蚕产区放养的优质、高产、蛹丝兼用的柞蚕新品种,以四川蚕区的一化性柞蚕优良品种川06为亲本材料,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经25年25代系统选育,育成了优良柞蚕新品种川柞2号。川柞2号属一化性黄蚕血统,4眠5龄,全龄经过51 d,单蛾产卵量238粒,收蚁结茧率57.46%,千粒茧质量9.50 kg,千粒蛹质量8.31 kg,其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提高了13.58%。在农村多点生产鉴定试验中全茧量比对照品种川06和目前四川省主推品种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7.13%和2.69%,千克卵产茧量比川06和川柞1号分别提高了8.73%和3.21%。川柞2号鲜蛹中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45%,粗脂肪质量分数为5.77%,氨基酸质量分数为9.72%,其中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为3.92%,且含有多种维生素。新品种川柞2号具有茧型大、产量高、抗逆性强、蚕蛹营养成分含量较高且氨基酸组成结构合理等特点,适合在四川、河南和湖北等一化性柞蚕产区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临床采集的发病鸽组织处理后经绒毛尿囊膜接种10日胚龄SPF鸡胚,并通过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鉴定,确定分离到2株鸽Ⅰ型副黏病毒。结合免疫学试验和分子生物学试验对分离株研究发现,分离病毒与鸽新城疫病毒参考株处于同一个遗传进化分支,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9.6%~94.5%,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与新城疫强毒一致。表明在我国鸽群中仍存在高致病性新城疫病毒。研究结果为鸽瘟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华蜜蜂是我国独特的东方蜜蜂遗传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与保护价值。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分子生物学的保种手段也逐渐展开。本文详细阐述了蜜蜂保种的重要性,介绍了适用于蜜蜂资源评价的常用遗传标记以及适用于遗传资源保护的评价指标,为中蜂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金沙江流域蝗区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tibetensis Chen)发生规律,2007年夏季依据不同植物群落中西藏飞蝗年生活史和种群动态数据分析其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西藏飞蝗在金沙江流域一年发生一代,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7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为成虫,8月中旬起进入产卵期。在样地1、样地2和样地3内西藏飞蝗以群居型个体为主,前期虫口密度高,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逐渐降低;在样地4内虫口密度低,以散居型个体为主。生境对西藏飞蝗生长发育和消长动态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2015年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出台兽医工作"三项制度"以来,即"以监促防、以检计酬"的兽医延伸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基于监(检)测报告或风险评估报告的产地检疫制度及畜禽饲养场动物疫病自行检测制度,渝北区已在全区范围推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全区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科学划分监(检)测单元、出台考核细则等实施办法,激发了基层兽医人员工作主动性,推进了服务管理对象自主(委托)检测,提升了产地检疫权威性;但仍存在养殖业主主观能动性不高和基层兽医队伍需更新补充的问题。建议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培训及巡查督导,加快基层兽医队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