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一、鱼体内和水体氨氮的产生氨氮是指以离子氨(NH4+)和非离子氨(NH3)形式存在的氮,其中对水产动物毒性比较大的是非离子氨。鱼体内氨氮的来源:大部分氨在肝脏中产生,由血液运送到鳃或肾排出体外。水体中氨氮的来源:1投入池塘中未完全消化利用的饲料,施入池塘的含氮有机肥料,池塘中死亡的动植物,在分解代谢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氨氮;2鱼类的排泄物:鳃排泄的氨和由肾脏排泄的尿素、尿酸等尿液成分;3部分投入品:部分投入品使用后氨氮会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2.
周晔平 《福建水产》2011,33(1):26-31
鱼类的能源物质以蛋白质和脂肪为主,但在鱼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以氮排泄物形式通过鳃排出体外,少量随尿排出,氮排泄的主要成分为氨和尿素,仅有少量用于生长.本实验采用鱼类生物能量学的方法,在保持最大摄食率水平的条件下,通过四个不同梯度蛋白质对牙鲆个体的能量转换进行了研究,从而探讨牙鲆的最适蛋白水平,结果表明:当牙鲆投喂蛋...  相似文献   

3.
池塘养鱼慎防氨氮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氨氮的来源 水中的氨氮是指以非离子氨(NH3)和离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投入池塘中未完全消化利用的饲料,施入池塘的含氮有机肥料,池塘中死亡的动植物,在分解代谢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氨氮,鱼类排出的代谢废物也含有大量的氨氮,包括氨、尿素、尿酸等。氨氮的产生,与蛋白质密切相关,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越高,最终产生的氨氮也越多。水中的氨氮可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  相似文献   

4.
养殖池塘含氮物质中毒及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养殖单产的提高,近年来的春季、晚秋和初冬不断发生鱼类氨氮中毒或亚硝酸盐中毒事件,有的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给渔业生产带来了危害。一、原因分析池塘中氮的存在形式有:氮气(N2)、游离氨(NH3)、离子氨(NH4+)、亚硝酸盐(NO2-)、硝酸盐(NO3-)、有机氮(存在于动植物体中的氨基酸和蛋白质中的氮)。其中游离氨+离子氨=总氨氮(TAN)。引起鱼类毒害的氮有两种形式:游离氨(NH3)和亚硝酸盐(NO2-)。游离氨来自鱼类的排泄物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水体中的游离氨和离子氨建立平衡关系(NH3+H+→NH4…  相似文献   

5.
氮代谢是鱼类生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当前对盐碱等特殊生境下鱼类氮废物的排泄机制仍不清晰。氨和尿素是鱼类氮排泄的主要形式,氮排泄主要受盐度、碱度、温度、摄食、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对鱼类氮排泄的研究进展,就鱼类氮代谢中氨和尿素排泄的一般规律、影响鱼类氮排泄的主要因素及盐碱水环境中鱼类独特氮代谢途径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氮排泄机制的转变是鱼类适应盐碱环境的重要生理途径,我国拥有大量的盐碱水域和盐碱土著鱼类,开展盐碱土著鱼类氮排泄研究,揭示盐碱水环境中鱼类氮排泄机制,将为鱼类耐盐碱机制的揭示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天然水体中氨氮含量较低,当水体养殖密度过大或外源的氨氮排入时,导致水体氨氮含量升高,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鱼类通过转化体内的氨为谷氨酰胺和尿素、减少体内氨的产生、增加NH_3的挥发和NH_4~+的排放缓解氨毒,但不同鱼类缓解氨毒的能力不同。本文综述了氨氮的来源、存在形式、影响毒性的因素、致毒机制及鱼类缓解氨毒的策略,为提高鱼类缓解氨氮胁迫的能力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养殖水体中的氨氮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动植物尸体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②当养殖水体中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③鱼类可通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集约化养殖的推广和发展,对虾养殖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由于高密度养殖过程中配合饲料的大量使用及对虾排泄物的积累,导致了水体中无机氮等环境胁迫因子的大量积累,严重影响了对虾的生长和繁殖。在对虾养殖水体中,无机氮主要包括氨氮(NH_3~-N)、亚硝酸盐氮(NO_2~-N)和硝酸盐氮(NO_3~-N)。一般认为,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对对虾有毒害作用而硝酸盐氮无毒害作用。其中,氨在水体中主要有2种形式:离子氨(NH_4~+)和非离子氨  相似文献   

9.
正1.水质的好坏对淡水养殖的影响1.1水体中氨氮存在的影响水体中一般存在着诸如氮气、游离氨、离子铵、亚硝酸盐、硝酸盐和有机氮等化学物质,而氨氮是游离氨和离子铵的合称。氨氮主要来自于水体中的营养物,如肥料和饲料、排泄物,以及当水体的温度、盐度和pH值升高时。底层有机物的分解,一般来说水体生态中氨氮浓度与饲料蛋白含量密切相关,这也是为何精养池中常发生"富氮"有害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氨氮是水体中的无机氮源,主要以离子氨和分子氨的形式存在,分子氨渗透进入生物体内会导致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呼吸机能,还可导致鱼类的鳃、肾和肝组织结构发生病变等。近几年,在我国北方老旧池塘经常出现鱼类越冬大量死亡或冻伤现象,而氨氮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就北方越冬池塘氨氮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中使用的氮肥根据氮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氨态与铵态氮(如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等),硝态氮(硝酸钙、硝酸钠等)以及酰胺态氮,尿素属于酰胺态氮肥。一般来说,养殖水体的藻类都能直接吸收利用氨态与铵态氮和硝态氮,虽然许多藻类也能吸收利用尿素,但是据研究,当水体中氨态与铵态氮的浓度在7微克/升时,藻类利用尿素的能力就会受到抑制。养殖水体内这样浓度的氨态与铵态氮通常都可以遇见,特别是在现在高密度的养殖模式下。  相似文献   

12.
甲鱼养殖水体中氨氮(NH3-N)的产生、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甲鱼养殖基本上是高密度高产出的集约化养殖方式,池塘载鱼量大,水环境比较差,池塘水体中的氨氮含量相对较高,氨氮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在甲鱼养殖过程中,由于氨氮含量偏高而引起的相关疾病也经常出现,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氨氮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如何降低氨氮在水中的含量。 一、氢氮的主要来源 1.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态氮。在甲鱼池塘中,投喂的甲鱼配合饲料、冰鲜鱼、螺肉等残渣以及死亡的甲鱼和其它野杂鱼的尸体都可以分解产生氨氮。 2.水中缺氧时,含氮有机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而产生氨态氮。反硝化作用的重要条件是…  相似文献   

13.
蔡雪峰  罗琳 《科学养鱼》2001,(10):54-54
水产养殖实践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在野生状态下抗病力强的品种,因长期生活在养殖环境中而变得易患疾病。鱼类抗病力的强弱主要是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但最终它发病与否却是由环境来确定。环境对鱼类的各种刺激,即为环境胁迫因子environmentalstressfactor。在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鱼类受到的胁迫常常由非离子氮、溶解氧、酸碱度和水温等环境因子造成。一般来说,水产养殖生态系统中的氨氮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鱼类蛋白质新陈代谢的产物;另一种是水体中有机物经细菌分解的产物;最后一种是水体中所施的氮…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目的氨氮高是水产养殖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当氨氮≥0.2毫克/升时,鱼类摄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饲料系数上升。池塘非离子氮浓度过高,超过鱼类最高生理耐受能力时,使鱼类生长缓慢甚至发生急性死亡,将对鱼、虾造成危害,毒性与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我国的池塘水产养殖密度日益增大,甚至超过池塘本身的容纳能力,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污染导致鱼体生长缓慢、成品品质下降,已经不符合绿色健康生态养殖的发展需求。池塘养殖密度过大,养殖饵料投喂增多,相应造成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增多。有研究表明,在池塘养殖投喂的饲料中,有5%~10%未被鱼类食用,而被养殖鱼类食用的饲料中又有25%~30%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而且养殖池塘的尾水、  相似文献   

16.
<正>养殖水质的好坏,主要看以下几个水质指标: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pH值、化学耗氧量、硫化氢等七个指标。水产养殖水体中,如何让含氮有机物进行有效的转化,以确保养殖水质维持良好,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养殖水体中的含氮有机物,在水体中先转为氨态氮,再转为亚硝态氮,最后为硝态氮。转化过程中,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需要的时间不长,从氨态氮到亚硝酸盐的时间较短,但亚硝酸盐的转化时间比较长,这是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池塘精养水平的提高,放养密度和投饵量逐渐增大,残饵和鱼体代谢产物加重了水体中有机氮的负担。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增加会抑制鱼类自身氨的排泄,导致鱼类免疫力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发生急性、慢性中毒死亡等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湖南常德某养殖户的鲤鱼氨氮中毒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以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养殖库区水域氮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福建省水口水库范围内主要养殖库区选取15个采样点进行每月的监测和动态研究,全面分析了不同养殖库区、不同时期水体各形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养殖库区水体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38~2.15、0.24~0.53,0.03~0.06 mg/L。不同养殖库区水体各形态氮含量因季节更替而变化较大,总体趋势是总氮浓度冬季较高;除太平养殖库区外,其他养殖库区水体的氨氮浓度春季较高,浓度范围为0.466~0.596 mg/L;亚硝态氮浓度变化幅度不大,范围为0.009~0.031 mg/L。不同养殖区域水体中各态氮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雄江和太平养殖库区中总氮和氨态氮、亚硝态氮之间相关性不显著,黄田库区和湾口库区养殖区水体中总氮和氨态氮、亚硝态氮呈现负相关;尤溪口养殖库区水体中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赵文  严朝晖 《淡水渔业》1994,24(4):23-24
养殖水体的降氨措施及氨毒性利用赵文,严朝晖,黄学敏(广东汕头昂泰集团水生生物技术研究所515800)氨,特别是非离子态氨对鱼虾和其它水生动物具有强烈毒性,轻则抑制生长、损害鳃组织,重则导致鱼虾大批死亡,一般氨的安全浓度为0.025mg/LNH3—N。...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部分,其产量占淡水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近些年来,由于养殖户缺乏科学的养殖观念,过度追求眼前经济效益,盲目提高养殖密度和产量,导致大量的高蛋白饲料的残饵和鱼类排泄物在养殖环境中积累,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这不仅造成减产,甚至大面积爆发鱼病,给渔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