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5-6月,对陕西临潼地区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培育池塘水体的温度、pH、透明度、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培育期间池水温度变化范围24.7~28.3℃,均值为26.4℃;pH值变化范围为7.67~8.70,均值为8.06;透明度变化范围34.5~57.5cm,均值为40.9cm;溶解氧变化范围5.25~13.10mg/L,均值为8.81mg/L;氨氮含量变化范围0.432~0.993mg/L,均值为0.733mg/L;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范围0.063~0.110mg/L,均值为0.079mg/L。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溶解氧总体呈下降趋势,水温、pH值、氨氮和亚硝酸盐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沼气废液肥水对水质指标的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杂交青虾“太湖1号”苗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饲料系数、养殖产量、成虾规格、体长与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作为判据,水质状况作为参考,以杂交青虾"太湖1号"为实验对象,在放养密度为60、105、150、195、240尾/m35个梯度下进行为期100 d的养殖试验,研究杂交青虾"太湖1号"苗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显示,150尾/m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95尾/m3和240尾/m3组(P<0.05),而养殖产量及成虾规格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在高于150尾/m3的高密度组中,虽然产量也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但成虾规格较小。养殖期间各养殖水体的水质均能满足养殖虾的生长需求;高温季节除了高密度组的亚硝态氮盐指标稍有升高以外,水体pH、DO、NH4+-N等指标基本保持一致。将放养密度分别与饲料系数、增重率、体长与体质量特定生长率等指标之间进行二次回归曲线方程拟合,计算出杂交青虾"太湖1号"的适宜放养密度为117~150尾/m3。  相似文献   

3.
颜慧  丛宁  魏文志  叶金明 《河北渔业》2012,(10):44-46,68
2011年6月9日-7月7日,对江苏扬州地区三家杂交青虾"太湖1号"繁苗单位3口繁育池池水的pH、DO、氨氮、TN、TP和COD的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1)繁育池水pH的变化范围7.8~8.9,均值8.4;DO的变化范围4.5~6.5mg/L,均值5.3mg/L;氨氮的变化范围:0.172~0.635mg/L,均值0.398mg/L;TN的变化范围:0.938~2.340mg/L,均值1.584mg/L;TP的变化范围0.049~0.235mg/L,均值0.127mg/L;COD的变化范围5.00~16.35mg/L,均值10.90mg/L。(2)3口池塘水质的pH、DO基本符合养殖规范要求;氨氮値高于渔业水质标准及青虾养殖水质要求;COD总体偏高;但Ⅰ、Ⅲ号池仍取得了较好的生产实绩。在监测后期,Ⅰ、Ⅲ号池的TN/TP値12.47∶1~15.37∶1,高于Ⅱ号池的7.82∶1~10.25∶1,Ⅰ、Ⅲ号池的浮游植物的生长状态比较符合幼虾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4.
选择绍兴地区不同方位的4个乡镇(东浦镇、福全镇、马山镇、鉴湖镇)作为监测点,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在采样点直接进行pH、透明度、ORP、TDS和溶解氧等测量,将采集的水样在实验室进行COD、BOD5、TN、TP、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氨氮、正磷酸盐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监测点的水体透明度为62~79cm,溶解氧1.325~3.150mg/L,TDS为112~219mg/kg,pH6.80~7.43,ORP为-0.67~15mV,硝酸盐氮为0.82~2.59mg/L,亚硝酸盐氮为0.82~2.59mg/L,氨氮为2.83~4.31mg/L,正磷酸盐为0.018~0.32mg/L,总氮为0.061~0.13mg/L,总磷为0.0225~0.0339mg/L,COD为0~63.1395mg/mL,BOD5为18.47~22.25mg/L.采用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1∶1混合的微生态制剂处理农村污染水体,持续15d,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微生态制剂对污染水体均有治理效果,0.15g/L菌粉组去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杂交青虾"太湖1号"在滨海型盐碱水域养殖条件下的营养特点,采用常规生化成分测定法测定了该杂交青虾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并与野生青虾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青虾肌肉(鲜重)中蛋白质、脂肪、灰分、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6.774%、0.927%、1.173%、81.367%;肌肉中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总量为85.680%,干重),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占31.024%;肌肉中含12种脂肪酸,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较高,两者含量之和为1.247%,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1.753%;矿物元素种类丰富,常量元素中,钾含量最高(12.420 mg/g),微量元素中,锌含量最高(59.673μg/g)。研究发现,杂交青虾"太湖1号"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野生青虾(P0.05),脂肪、EPA+DHA含量极显著高于野生青虾(P0.01),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与野生青虾无显著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低于野生青虾(P0.05),但两者氨基酸结构均符合FAO/WHO的标准要求。研究表明:滨海型盐碱水域养殖条件下的杂交青虾"太湖1号"氨基酸组成平衡,微量元素丰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优化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采用水质国标检测方法分析了珊瑚石生物滤池在不同氨氮和溶解氧(DO)负荷实验条件下对养殖废水中氨氮、化学耗氧量(COD)及颗粒悬浮物(SS)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进水氨氮浓度对出水氨氮(正相关)、COD(正相关)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对SS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当进水氨氮浓度为0.45~0.65 mg/L时,滤池对水体处理效果最优(氨氮平均清除率为82.1%±3.3%;COD平均清除率为7.1%±1.5%;SS平均清除率为5.8%±1.6%)。DO浓度对水体氨氮(负相关)和COD(负相关)处理效果的影响显著(P0.05),对SS处理效果影响不显著。DO浓度为5.0~7.0 mg/L时,水体处理效果最优(氨氮平均清除率为78.7%±3.5%;COD平均清除率为23.0%±5.3%;SS平均清除率为7.1%±2.0%)。因此,本实验环境下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珊瑚石生物滤池在氨氮浓度为0.45~0.65 mg/L,DO浓度为5.0~7.0 mg/L时,对水体中的氨氮、COD、SS的综合处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杭州西湖底泥反硝化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硝化作用作为水体彻底去除硝态氮的主要途径之一,主要发生在沉积物中。为了调查杭州西湖高硝态氮水体中底泥反硝化作用及其影响因子,2013年12月(冬季)和2014年6月(夏季)在西湖5个子湖区和3个湖湾的13个点位(X1~X13)进行样品采集,以底泥中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和反硝化强度代表反硝化作用。结果表明,西湖水体冬夏两季TN浓度分别为1.568~2.613 mg/L和1.117~2.848 mg/L,硝态氮在TN中占比平均值分别为76%和72%。冬夏两季的底泥反硝化强度分别为0.132~1.350 mg/g和0.643~1.286 mg/g,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分别为0.015~5.092μg/g和0.665~19.123μg/g;其中,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冬季与夏季差异极显著(P<0.01),而冬季和夏季的反硝化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夏季底泥反硝化强度与水温和泥温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体氨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底泥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与底泥总有机碳(TOC)呈显著正相关(P<0.05)。冬季底泥反硝化强度与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表层水体溶解氧(DO)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沉水植物盖度对反硝化作用影响的调查中发现,一定盖度的沉水植物可以促进反硝化作用,但过多的沉水植物也会抑制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天津市引进杂交青虾"太湖1号",尝试在稻田进行自然放养,建立了相应的养殖技术模式,本模式在天津市宝坻区进行了示范。杂交青虾"太湖一号"平均产量8.43千克/亩,累计虾稻立体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比单季稻高541元,增效较为显著。为了进一步在我市推广杂交青虾"太湖1号",现将虾稻立体养殖技术模式总结如下,以期为杂交青虾"太湖1号"良种的推广养殖提供  相似文献   

9.
为评估对虾养殖对周边海域水体环境的影响,对海南一对虾养殖场分布海域的水体水质进行了调查。在对虾养殖期间,连续4个月测定了养殖废水排污口附近(参照点)及距离参照点不同距离海域水体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结果显示,参照点水体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别为(0.121±0.001)mg/L,(0.058±0.002)mg/L,(0.039±0.003)mg/L和(4.753±0.015)mg/L。在距离参照点1.5 km处海域水体中的氨氮、磷酸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分别为(0.109±0.001)mg/L,(0.045±0.001)mg/L,(0.002±0.002)mg/L和(4.552±0.003)mg/L。从参照点由近及远,水体中的上述测定指标含量均呈降低趋势。其中,各采样点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参照点水体(P0.01),采样点2和采样点3处的磷酸盐的含量显著低于参照点水体(P0.05)。氨氮和硝酸盐的含量和参照点水体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虾养殖废水的排放对周围海域水体中氨氮和硝酸盐影响较大,对亚硝酸盐和磷酸盐含量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2018年7月12日采样分析江苏省泗阳县9处青虾(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养殖中期水体的理化环境、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并比较不同养殖模式对养殖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青虾养殖水体中,溶氧(DO)>8.44 mg/L、pH 7.91~9.26、总氮(TN)1.030~1.571 mg/L、总磷(TP)0.174~0.421 mg/L、高锰酸钾指数(COD Mn )4.39~8.16mg/L,说明青虾养殖水体具有DO和pH较高,N、P及有机质较低的特点。养殖水体内共观察到浮游植物64属/种,以蓝藻和绿藻为主,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群落结构较稳定;浮游植物密度为0.06×10^8~3.06×10^8个/L。RDA分析显示,水温、亚硝酸盐氮(NO2^--N)和COD Mn 是影响青虾养殖水体中优势浮游植物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混养种类对青虾养殖水体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管理模式对环境因子的影响更显著。鉴于所调查的青虾养殖水体内pH和Ca 2+质量浓度低于青虾生长最适值及TP和COD Mn质量浓度升高会增加蓝藻水华暴发的风险,建议适当施加生石灰来提高养殖水体中的pH和Ca 2+质量浓度,并通过建立构建生态沟渠、生态塘等生态工程化设施控制养殖水体中TP和COD Mn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池塘养殖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对水质的影响,2007年12月~2009年2月对福建省南部某日本鳗鲡养殖场的6口池塘主要水质因子进行周年调查。结果表明,水温变化在20.73~31.97℃,季节性变化小,适宜日本鳗鲡生长的时间长;水体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30cm,浮游植物数量及抑藻剂的使用对透明度影响较大;溶解氧、pH值等全年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氨氮是主要的无机氮形式,全年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其含量变化与水温变化趋势一致;亚硝酸氮含量大部分季节较低(<0.06mg/L);硝酸盐含量全年最高不超过0.2mg/L,其含量变化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活性磷浓度仅冬季较低,其他季节均较高,可能是池塘中藻类常年旺盛生长的原因;高锰酸钾指数较高且季节变化不明显。控制养殖密度及合理使用水质处理剂对于池塘水质保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肥满度、平均规格、饲料系数、生长速度等生长性能指标,pH值、溶解氧、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为依据,比较"太湖1号"F1及F2代与日本沼虾的生长性能。结果显示,饲料系数从低到高依次为:"太湖1号"F1<日本沼虾<"太湖1号"F2,其中F1和F2差异显著(P<0.05)。平均规格及上市成虾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太湖1号"F1>"太湖1号"F2>日本沼虾,其中F1代显著高于日本沼虾(P<0.05)。"太湖1号"的肥满度与日本沼虾差异不明显。9—10月吃食旺盛季节,杂交青虾"太湖1号"的体质量与体长均高于日本沼虾,其中,F1代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体质量与体长的瞬时增长率优势不明显。9—10月份"太湖1号"F1养殖池的氨态氮、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显著低于F2和日本沼虾池,而溶解氧与pH值的差异不大。养殖效益分析表明,尽管杂交青虾的增产优势不明显,但因其规格大,销售价格高,其产值与净利润仍高于日本沼虾,且F1代达到显著水平(P<0.05)。所以,杂交青虾"太湖1号"F1代的养殖性能显著优于日本沼虾,但F2代的生长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池塘养殖已由薄利阶段进入微利阶段,因此,具有良好养殖效益和市场前景的鲂鱼便成为养殖户的首选品种。由于养殖水平不同,其收益状况也不同,要取得较好的养殖收益,在鲂鱼养殖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池塘条件1.池塘条件 鲂鱼成鱼池一般面积5亩~30亩均可,鱼池水深1.5m~2.5m,水源充足,池塘底泥以20cm~30cm为宜。2.水质条件 鲂鱼养殖最适pH值7.0~8.5;鱼体正常生长发育时水体溶解氧含量为5.5mg/L以上,溶解氧低于1.7mg/L则鱼体呼吸受到抑制,溶解氧低于0.6mg/L则鱼体死亡;有机物耗氧量应低于1.5mg/L。二、放养模式以鲂鱼为主,混养…  相似文献   

14.
日本鳗鲡养殖池塘主要水质因子季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池塘养殖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对水质的影响,2007年12月~2009年2月对福建省南部某日本鳗鲡养殖场的6口池塘主要水质因子进行周年调查.结果表明,水温变化在20.73~31.97℃,季节性变化小,适宜日本鳗鲡生长的时间长;水体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30 cm,浮游植物数量及抑藻剂的使用对透明度影响较大;溶解氧、pH值等全年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氨氮是主要的无机氮形式,全年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其含量变化与水温变化趋势一致;亚硝酸氮含量大部分季节较低(<0.06 mg/L);硝酸盐含量全年最高不超过0.2 mg/L,其含量变化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活性磷浓度仅冬季较低,其他季节均较高,可能是池塘中藻类常年旺盛生长的原因;高锰酸钾指数较高且季节变化不明显.控制养殖密度及合理使用水质处理剂对于池塘水质保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地衣芽孢杆菌De在优质草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综合对比分析法探讨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De在优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其评价指标分别为成活率、水体pH、透明度、溶解氧及水中氨氮、硝酸盐浓度等。结果表明,施用地衣芽孢杆菌De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水体环境和养殖生产性能得到优化,提高养殖草鱼的成活率,显著降低水体透明度及水中氨氮、硝酸盐含量(P〈0.05),使水体pH、溶解氧有利于草鱼的生长。其中施菌组较对照组的成活率、水体pH、溶解氧分别提高了3.2%、3.9%、25.5%,而水体透明度、氨氮及亚硝氮浓度则分别降低了38.5%、74.6%、69.3%。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水化学分析方法对九江明珠水产公司温室养鳖池的水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水温30℃±1℃,PH值6.8-7.4,换水前透明度16-18cm,有机物耗氧量28-35mg/L,氨氮60-80mg/L,溶解氧低于1mg/L。换水后,透明度26-28cm,有机物耗氧量8.6-10.4mg/L,氨氮5.2-6.9mg/L,溶解氧3.6-4.4mg/L。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养殖库区水域氮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福建省水口水库范围内主要养殖库区选取15个采样点进行每月的监测和动态研究,全面分析了不同养殖库区、不同时期水体各形态氮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养殖库区水体总氮、氨氮、亚硝态氮平均浓度分别为1.38~2.15、0.24~0.53,0.03~0.06 mg/L。不同养殖库区水体各形态氮含量因季节更替而变化较大,总体趋势是总氮浓度冬季较高;除太平养殖库区外,其他养殖库区水体的氨氮浓度春季较高,浓度范围为0.466~0.596 mg/L;亚硝态氮浓度变化幅度不大,范围为0.009~0.031 mg/L。不同养殖区域水体中各态氮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雄江和太平养殖库区中总氮和氨态氮、亚硝态氮之间相关性不显著,黄田库区和湾口库区养殖区水体中总氮和氨态氮、亚硝态氮呈现负相关;尤溪口养殖库区水体中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作为江苏省青虾养殖重点区域,为改变近年来的品种退化现象,提高青虾养殖产量和效益,丹阳市重点引进推广了杂交青虾"太湖1号"。杂交青虾"太湖1号"是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我国第一个淡水虾类养殖新品种(GS02-002-2008),具有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等优势,已被列入江苏省重点推广的水产养殖新品种之一。在实施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太湖1号"青虾规模化繁育与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PJ2010-37)的过程中,为满足全市成虾养殖虾苗需求,2011年在珥陵新庄青虾良种繁育场进行"太湖1号"的规模化繁育,共计繁育规格8000~12000尾/kgF1代虾苗6164kg,育苗面积115×667m2,平均每667  相似文献   

19.
<正>常熟现有水面16.8万亩,青虾养殖面积近50%,是我市的主导养殖品种之一,虾种的主要来源靠自繁自育,导致青虾规格小、产量低、抗病力差,影响养殖效益。为改良我市青虾种质资源并提高良种覆盖率,近年来,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引进青虾新品种("太湖1号")逐步在全市推广。为探讨其与本地青虾的生长优劣,开展了"太湖1号"青虾F2代与本地青虾主养的生长对比试验,为"太湖1号"青虾的推广养殖提供基础数据,现总结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12月在小江水华暴发的敏感区域高阳断面开展了水文、营养盐、叶绿素a等指标长期、定点监测,分析库湾水体叶绿素a及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阳断面水体在1月、10-12月处于混合状态,3-8月则处于弱分层到稳定分层状态。水体处于混合状态时,各层营养盐浓度变化不显著,处于分层状态时,则呈现较显著差异;时间分布上,冬季氮磷营养盐浓度(TN:1.52~1.74 mg/L,TP:0.092~0.095 mg/L)略高于夏季(TN:1.16~1.56 mg/L,TP:0.037~0.085 mg/L),干流水体倒灌作用对其影响显著。叶绿素a浓度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趋势,水体分层对叶绿素a垂向分布影响显著;当水体处于分层状态时,表层叶绿素a浓度(18.56~92.23 mg/m~3)明显高于中、底层(2.54~21.56 mg/m~3)。营养盐为小江高阳叶绿素a变化的限制因素,各层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硝氮和可溶性磷酸盐呈显著负相关。表层水体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强,叶绿素a与营养盐、溶解氧、透明度、水温、表底温差等呈极显著相关(P0.01);中层叶绿素a与营养盐、水温、透明度、水深、水体稳定系数等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水体扰动是影响中层水体叶绿素a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底层水体叶绿素a与硝氮(P0.01)、磷酸盐(P0.05)、水深(P0.05)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