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传染快而死亡率高的一种传染病。一、流行病学本病多发生于4~20日龄的各品种雏鹅和雏番鸭。最早发病的雏鹅一般在2~5日龄;7~10日龄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可达90%~100%;11~15日龄死亡率达50%~70%;16~20日龄为30%~50%;21~30日龄为10%~30%;30日龄以上为10%左右。传染源  相似文献   

2.
一、小鹅瘟的流行情况小鹅瘟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最早发病为2~5日龄,其死亡率高达95%以上;6~10日龄雏鹅死亡率为70%~90%;11~15日龄死亡率为50%~70%;16~20日龄死亡率为30%~50%;21~30日龄死亡为10%~30%;30日龄以上死亡率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3.
该病以番鸭的肝脏出现花斑样病灶为特征,具有发病快、病程短、传播迅速、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本病最早可见于7日龄的雏番鸭,通常多见于10~ 25日龄的番鸭群.发病率最高可达100%,病死率通常在30%以上,有的感染严重的番鸭群会全群死亡.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自然爆发时仅发生于雏鸭,发病率可高达100%,主要为3周龄以内的雏鸭,以4~8日龄最为易感;雏鸭的死亡率则差别很大,从20%到100%,随着雏鸭日龄的增长与机体免疫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逐渐降低。4周龄以后的雏鸭发病率和死  相似文献   

5.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仅发生于鹅与番鸭,其它禽类均不易感染。本病的发生及其危害程度与日龄密切相关,主要侵害5—20日龄的雏鹅。10日龄以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70—100%,以后随日龄增大而逐渐减少。20日龄以上较少发病,有些可能自行康复,成年鹅可带毒排毒但不发病。病雏及带毒成年鹅是本  相似文献   

6.
1997年以来 ,在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山东、安徽等地的鹅群中发生了一种以整个消化道粘膜结痂、溃疡、出血、坏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对鹅业生产造成威胁 ,后经确诊为副粘病毒感染引起的鹅副粘病毒病。目前我省也有发生 ,应对这种新疫病引起高度重视。1 流行特点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和流行 ,各种日龄的鹅均有易感性 ,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不同日龄鹅的发病率为 30 %~10 0 % ,平均 6 0 %左右 ;死亡率 30 %~ 10 0 % ,平均 40 %左右。 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 10 0 % ,11~ 15日龄雏鹅为 90 %…  相似文献   

7.
1997年以来,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江西、山东、安徽等地的鹅群发生了一种以整个消化道粘膜结痂、溃疡、出血、坏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鹅业造成威胁,后经确诊为副粘病毒感染引起的鹅副粘病毒病。我省今年也有发生,应该对这种新疫病引起高度重视。1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和流行,各种日龄的鹅均有易感性,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不同日龄鹅的发病率30%~100%,平均60%左右,死亡率30%~100%,平均40%左右。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11~15日龄雏鹅为90%以上。随鹅群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雏番鸭呼肠孤病毒性坏死性肝炎是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雏番鸭发生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烈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为病鸭食欲废绝、怕冷、脚发软和腹泻,病理变化为肝脏表面和实质有弥漫性、大小不一、灰白色小点或花斑点,故又称"花肝病"。1流行病学本病的自然潜伏期为5~9 d,人工感染时约4 d,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本病可通过滴鼻、饮水、肌内和爪垫注射、同居等感染。本病多发于7~45日龄雏番鸭和雏半番鸭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     
《饲料博览》2005,(1):55-55
病原: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败血性传染病。3~4日龄,以至15日龄以内的任何品种的雏鹅易发生,30日龄以上的雏鹅很少发病。日龄愈小,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愈高。10日龄以内的雏鹅,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5%~100%。  相似文献   

10.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以侵害25日龄以内雏鹅的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和剧烈传染病。该病只感染鹅和番鸭,对其它畜禽无致病性。发病以4-20日龄的雏禽为主,发病的日龄越小则死亡率越高。7日龄内的雏鹅发病多为急性,患病雏鹅见不到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95%-100%。  相似文献   

11.
正小鹅瘟,是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20日龄的小鹅以及5~25日龄的雏番鸭,以渗出性肠炎,肝、肾、心等实质器官炎症为主要特征。该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严重危害养鹅业及雏番鸭业的重要传染病。本文重点介绍鹅的小鹅瘟。1流行病学传染源:病鹅与带毒鹅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与病鹅接触传播或经消化道传播(如接触被病鹅排泄物污染的饲料与饮水等)是传播的主要途径,也可以经种蛋垂直传  相似文献   

12.
一、小鹅瘟本病为小鹅的急性传染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3~4日龄乃至20日龄左右的雏鹅易发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为10日龄的雏鹅.15日龄以上的雏鹅比较缓和,有半数可能自行康复,20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病常呈最急性型,病鹅精神沉郁、缩头、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一般12~48小时死亡,有时不显现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死亡率达30%~40%,最高死亡率可达70%以上.防治对策:①搞好孵坊和鹅舍消毒,一切用具设备,必须清洗消毒.②出壳雏鹅每羽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病鹅皮下注射1.5毫升.③母鹅注射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注射,500倍稀释液小鹅滴鼻免疫.④卵黄抗体每羽1毫升,腿部皮下注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1~70日龄公番鸭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蚯蚓液对其生长性能、脂肪蓄积及抗病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2.5%蚯蚓液能够提高公番鸭的21日龄重、70日龄重、日增重,增加采食量,降低料肉比;添加1.5%蚯蚓液能够降低70日龄重、日增重,减少采食量,降低料肉比;2.5%蚯蚓液能够提高公番鸭的腹脂率,增加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提高肌肉亚麻酸含量;1.5%和2.5%蚯蚓液均能降低公番鸭的发病率、腹泻率、死亡率,增加血清白蛋白含量,但2.5%蚯蚓液的效果优于1.5%蚯蚓液的效果。因此2.5%蚯蚓液能够提高公番鸭的生长性能,降低料肉比,增强抗病力,促进脂肪蓄积,提高肌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的致病性。【方法】以NDRV分离株NP01、NP03、NPM为供试病毒,分析其对禽胚(番鸭胚、鸡胚)、部分禽类(雏番鸭、雏半番鸭、雏鸡、雏鹅)及细胞的致病性。【结果】NDRV分离株经尿囊腔接种能100%致死12日龄番鸭胚和9日龄鸡胚。2日龄雏番鸭、雏半番鸭经腿肌、口鼻、爪垫等途径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出现了与自然病例相同的病症,NDRV分离株对雏番鸭和雏半番鸭的致死率分别为20%~53%和13%~33%,同时能从病死鸭肝脾中回收到该病毒,耐过鸭大多成为僵鸭;15日龄雏鸡和2日龄雏鹅人工感染NDRV分离株后观察20 d,均未表现出NDRV致病的临床症状。NDRV分离株具有较广的细胞亲嗜性,能在MDEF、CEF、AD293、Marc145、Vero、ST、MDCK等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病变细胞呈现巨融合状;但NDRV分离株在PK细胞中盲传3代均未出现病变。【结论】NDRV在致病特性方面明显不同于禽呼肠孤病毒和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5.
鸭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鸭,出雏后10天的幼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1个月的幼鸭,该病致死率低的10%—20%,高的可达80%,是养鸭业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成年鸭常成为带菌者。2013年1月8日,我县城东街道永洋村,有一养殖户饲养的300只12日龄的黑番鸭发生了一种以呆立、拉稀、食欲减退、病鸭眼睑水肿为临床特征的疫病,造成近百羽雏番鸭先后发病、死亡,死亡率达33%。现将诊治情  相似文献   

16.
正鸭病毒性肝炎简称鸭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传播速度非常快的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4周龄以内的雏鸭,5~15日龄之间的最容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死亡率高时,可达90%以上。病雏鸭的主要特征是不能站立,频频抽搐,羽毛蓬乱等。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30日龄内雏鸭,5~15日龄的比较容易感染发病,成年  相似文献   

17.
正番鸭又称瘤头鸭、全番、正番或红鼻番,多分布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等长江以南地区。近年来,随着番鸭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发疫病的不断出现,番鸭饲养的难度逐渐加大。目前影响我国番鸭养殖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及其诊断和防控要点如下。一、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俗称番鸭"花肝病"或"肝白点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传染病。1997年开始在我国流行,发病日龄小,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8.
雏番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情况2006年8月20日,泗阳县遇连绵阴雨,空气闷而潮湿。高渡镇某养鸭场购进雏番鸭1600只,12日龄左右雏鸭相继出现拉稀、跛行、眼睛肿胀、流泪或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的现象,在间隔不足1周的时间内,先后有800余只雏鸭发病,死亡452只,发病率为50%,死亡率为28.3%。至9月8日来泗阳县畜牧兽医站化验。通过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立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5天后病情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9.
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交替传代选育出适应CEF繁殖的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疫苗株。该弱毒株已失去对1日龄雏番鸭的致病性,对CEF的TCID50稳定在10-5~10-5.5;在雏番鸭体内连续盲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1日龄雏番鸭免疫不同代次弱毒后7 d攻击番鸭呼肠孤病毒强毒,保护率均在88%以上,且不同代次弱毒的外源病毒检验结果均为阴性。上述结果表明该弱毒株无外源病毒污染、安全性好、遗传性稳定、免疫原性强,可用于制备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  相似文献   

20.
<正>该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仅发生于鹅,其他禽类均无易感性。本病主要侵害5~25日龄的雏鹅,10日龄以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5%~100%,以后随日龄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