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圈舍丰容是改善人工圈养条件下动物的生活环境,从而提高其福利水平的一种动态的工作程序。笔者结合亚成体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通过对亚成体大熊猫的内、外笼舍进行改造丰容,高度模拟野生自然环境,使其圈养生活环境得以多样化,使亚成体大熊猫表现出更多的自然行为。不仅可以改善饲养管理水平,还能增加动物观赏性,提高公众的动物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武汉动物园于2019年7月引进2只雌性亚成体大熊猫"春俏"和"胖妞"。笔者通过对2只大熊猫的饲养和观察,从圈养环境、饲料使用、卫生消毒、疾病预防、动物丰容、特殊时期的饲养等方面总结了其在武汉地区的饲养需求及饲养管理规律,以期为其它大熊猫饲养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2010年2~6月,应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上海动物园10只圈养亚成体大熊猫的行为分配和节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圈养亚成体大熊猫的行为组成以取食和休息为主.春季,亚成体大熊猫取食行为频次高于夏季,而休息行为频次则低于夏季,春夏两季的行为总体分配间没有显著差异;从行为节律来看,圈养亚成体大熊猫的行为均呈现非正态特征.走动行为主要集中于7:00~8:00和13:00 ~15:00,攀爬行为主要出现于12:00之后,玩耍行为以13:00~14:00为主;亚成体大熊猫的部分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活动行为与取食行为呈正相关,与休息行为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老年大熊猫的数量随着圈养时间的推移在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老年大熊猫饲养管理问题也越发凸显出来;因此,研究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以及探寻老年大熊猫医疗保健方法,对于提高老年大熊猫的福利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老年大熊猫的饲养管理和保健措施进行总结,阐述老年大熊猫的日常管理、医疗保健等饲养管理要点,通过个性化的饲料与饲喂方法,定期体检、早发现早诊断,定期修剪趾甲,防暑防寒,适当活动,避免应激等措施,提高了老年大熊猫的生活质量和体质,对保持大熊猫种群整体的健康水平极其重要,为逐步开展大熊猫养老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聚焦动物取样法和扫描取样法记录观察3只秦岭亚成体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秦岭佛坪野化培训基地早期适应过程中的行为,依据拟定的行为类型在观察数据中随机筛选出有效记录并进行相关统计,结果表明:3只大熊猫白天的活动时间远远大于其在圈养环境下的活动时间,行为的多样性明显增大,食物期待、刻板行为大大减少;它们对集体的依赖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小,并且有分开的趋势;3只大熊猫在对环境逐渐熟悉适应之后,休息地点从圈舍周围、栖架向山坡及山坡顶部逐渐转移,各自的休息地点也相对固定。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上海野生动物园2头亚成体大熊猫(2017年出生)为研究对象,从动物丰容、行为训练和疾病预防等方面介绍了亚成体大熊猫的饲养管理要点,并从生长情况、采食情况和排黏情况3方面介绍了2头亚成体大熊猫(24~42月龄)的成长过程,为今后大熊猫的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于泽英 《野生动物》2011,32(2):69-72
川金丝猴圈养种群大多饲养在中国的动物园中。根据《川金丝猴国际谱系簿2009》记录,到2009年12月31日种群存活数量227只,包括野外出生个体、圈养出生个体。种群中圈养出生个体数量占主要部分,2009年占80.0%,种群的增加更多地依靠圈养出生个体数量的增加,近年种群发展出现停滞状态,种群的繁殖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主要是由于圈养出生个体的繁殖率低于野外捕获个体的繁殖率;育龄动物中圈养出生个体的死亡多发生在12 a以前,而野外捕获个体的死亡多发生在13 a以后。1 a以下幼仔的死亡原因与近亲繁殖、世代数、南北饲养地点无关。应该研究川金丝猴野外幼仔的出生、亚成体生长问题,为人工饲养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妊娠母兽的饲养管理,以解决圈养出生个体低繁殖率和高死亡率的问题,保证圈养种群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探讨1只野生大熊猫和不同年龄段圈养大熊猫粪便菌群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并鉴定野生大熊猫圈养之后,其粪便中的优势菌群.对来自3个年龄段9只(3只亚成体、3只成年体、3只老年体)圈养大熊猫及1只野生大熊猫圈养前、后的11份粪便细菌的DNA进行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并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优势菌条带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只野生大熊猫粪便菌群多样性比圈养大熊猫丰富;圈养大熊猫粪便菌群多样性:成年体>亚成体>老年体;16s rRNA和ERIC-PCR指纹图谱优势条带鉴定的优势菌结果有差异性.结果表明: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易受生长环境、年龄因素的影响;其次, 不同年龄段的圈养大熊猫,其肠道菌群的相似性与年龄因素不相关;利用ERIC-PCR指纹图谱优势条带鉴定优势菌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大熊猫行为训练是针对圈养大熊猫医学检查和繁殖需要进行的,有利于饲养管理和减少应激反应。本文详细记录了大熊猫行为训练的方法、过程及训练目标,把医学检查和繁殖需要分解到具体的目标动作,并规范动作要求(站,坐,趴,躺),从食物和训练技术上严格把关,分析解决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安全有效的训练方法,形成科学规范的大熊猫行为训练程序,为提高繁殖力和医疗检查提供方便条件,达到提高圈养大熊猫生存福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孙翔  邹蓉  曹林  张心宽 《野生动物》2015,(2):224-227
大熊猫"希望"在湖北宜昌儿童公园动物园的引进,在宜昌地区的生活习性、圈养条件、活动规律、食性等做了较为系统的观察,并总结了符合该地区气候特点下的大熊猫饲养管理规律和常见疾病及预防等内容,为其他大熊猫饲养机构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