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它喜温耐阴,但不耐霜不耐寒。由于其根系不发达,抗旱能力弱,生长期间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分。生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土层深厚松软,保水力强,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通气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为最好。生姜喜微酸性土壤,pH值在5~7生长良好,全生育期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11.0:1.0:1.61。了解以上这些生姜特性后,我们在栽培中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措施: 一、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生姜忌连作,连作后根茎小,质量低,易生姜瘟。所以,栽培生姜要与大田作物轮作,以山芋、大豆茬最好,其他作…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临沂市生姜种植面积为8886.33hm^2,年产量32.58万t左右,每年出口3500t,创汇37.60万美元,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生姜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07%,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各进口国增加了生姜进口的检测项目,产品农药残留成为影响本市生姜出口的首要因素。为此临沂市农业局蔬菜办公室在各进口国的生姜进口检测执行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出口生姜标准化栽培与保鲜加工技术规程”,并在本市主要的生姜生产基地实施推广。现将其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生姜茎叶含硅(SiO2)量达2%-5%,远高于氮(N)、磷(P)、钾(K2O)含量,表明生姜为喜硅作物。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硅肥的施用,使生姜株高增加8.6%-11.3%,地上茎分枝数量增加10.3%-12.4%,地上茎粗度增加9.0%~11.3%,产量提高11%以上。  相似文献   

4.
李得富 《蔬菜》1997,(3):17-17,16
生姜制品加工技术462314河南郾城县老窝乡双杨综服务部李得富1.酱生姜①选料:选用嫩姜,尤以选用“寒露”前后收获的姜为好。这种姜既嫩又脆,其颜色细白鲜嫩。“霜降”前后收获的姜,老而辣,姜皮厚,不宜选用。②盐腌:选好的生姜用清水淘洗后把姜皮去掉。去皮...  相似文献   

5.
对组培生姜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覆盖不同遮光率遮阳网的田间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夏季高温期间覆盖遮阳网栽培能有效改善高温对组培生姜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增产幅度在5.6%~13.19%之间,增产效果极显著。  相似文献   

6.
覆膜生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姜是绥中县塔山屯镇主要经济作物之一,采用生姜覆膜的栽培形式,极大的提高了生姜的产量和品质,是一项高产高效益的栽培形式,(亩)效益可达1万元,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有效模式,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据韩国有关方面统计,2001年上半年韩国进口的中国生姜为1.16万t,比去年同期增加近9倍。进口中国生姜猛增的主要原因是2000年韩国生姜种植面积比前一年减少了60%。往年1月份的生姜每20kg价格为4.66万韩元,而今年的价格达到10.6万韩元,到7月份上升至16.6万韩元,为1996年以来的最高价格。韩国农林部有关人士说,由于中国产的生姜价格比韩国的低,即使加上关税也比韩国产的便宜。他说,如果国内生姜价格继续保持现在的高水平,下半年进口的中国生姜还将继续增加。韩国进口中国生姜猛增  相似文献   

8.
李杰 《西南园艺》2005,33(2):64-64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毁灭性减产。为了搞好生姜的栽培,必须在姜瘟病发生初期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我市李庄镇是早生姜主产区.种植面积达到467hm^2.李庄生姜已注册“翠玉牌”商标.农民通过种植生姜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由于连年种植,造成姜瘟病流行.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病,有些姜田减产达6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9.
本规程规定了临沂市出口生姜的质量要求与分级、基地环境、栽培技术和保鲜加工技术等。本规程适用于临沂市出口生姜的生产和加工。 1 出口生姜质量要求与分级 1.1 质量要求出口生姜要求外观新鲜、饱满,具有正常的淡  相似文献   

10.
徐传铭  徐传续 《蔬菜》2002,(3):10-11
我站从1998年开始,在生姜面积较大的东夏镇沙店村研究推广阳棚种植生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取得了667m2产4500kg的高产量和667m2产值1.08万元的高效益。当前这一技术已被广泛推广应用,全市阳棚生姜面积已达200余hm2,占生姜总面积的1/5,有效地促进了我市生姜种植业的发展。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一、增产原因利用阳棚种植生姜,由于阳棚的增温保温效果,姜的播种期比露地提前1个月。有效积温增加,生育期提前。播种后出苗快,出苗齐,麦前姜苗已封垄进入旺盛生长期,较早形成较大的叶面积并一直保持到收获,这是阳棚姜高产的主要原因。9月…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着重研究生姜的需光特性及合理的群体密度,结果表明:生姜为耐阴性植物,光补偿点为500──800米烛光,光饱和点为25000──30000米烛光.35000米烛光以上。随着光强的增加,光合强度有逐渐下降趋势。在中等肥水条件下,每亩种植8000株,叶面积指数为5.35,在自然光强度为50000-60000米烛光时。中、上部最大叶层正处在光饱和点的光强度下,基部亦处在光补偿点两倍以上,能满足生姜正常生长的需要,产量较高,商品质量亦较好,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连恒博  宗义湘  赵邦宏 《蔬菜》2019,(10):67-73
依据全国葱姜蒜批发价格的实时监控数据,从时间、省际等角度对2019年1—7月葱姜蒜价格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葱价格和生姜价格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征,大蒜价格受前期价格低迷的影响,处于高位运行;通过2016—2019年月度价格对比,2019年大葱和生姜价格处于中上水平,大蒜价格处于较低水平;通过葱姜蒜主产省份价格之间的比较,发现山东省具有价格优势。未来预测:大葱价格有所回落,生姜价格持稳,大蒜价格下行。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属高海拔区,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生姜栽培难度大。近几年在节能日光温室进行生姜试种栽培,取得了显著的效益。笔者结合生产实践,将高寒区日光温室生姜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冯燕 《中国果菜》2010,(6):27-28
通过试验研究硒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证明施用富硒剂能有效提高生姜的含硒量,改善生姜的品质,增产8.5%左右,在富硒剂施用上以叶面喷施为佳。  相似文献   

15.
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该病已在莱芜、莒县、安丘等地发生。随着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有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在部分地区已上升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病害,对生姜的生产和品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发病重的姜失去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姜秸秆栽培平菇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永亮 《食用菌》2007,29(4):30-31
莱芜生姜是全国名贵产品和中国蔬菜优良品种,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莱芜生姜种植面积约1万hm^2,每年生姜收获后,都有大量的生姜秸秆散落于田、弃放路边或就地焚烧,既浪费可利用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为此,笔者以生姜秸秆为主料进行了平菇栽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生姜属喜温性能植物,耐寒力差,在冀北冷凉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下不能满足生姜生长需要,产量低而不稳,且无栽培历史,于早春和晚秋采用塑料大棚及地膜小拱棚进行保护地栽培,分别比自然露地条件下延长生育期53d和15d,塑料大棚和地膜小拱棚栽培生姜每667m^2产量分别达到用达3300.5kg和2895.2kg,结束寒北的自古不种姜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莱芜生姜是我国名贵产品之一,早在60年代,莱芜生姜就以"皮薄肉厚、辣浓味美、色泽鲜艳、高产耐贮"而驰名中外,国内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慕名前来引种。从莱芜片姜的变异株中优选而成的"鲁王1号"、"鲁王2号",除具有莱芜片姜的优良性状外.其茎杆粗壮.节间长.分枝较多.生长势强,产量高,商品性好。1、选育经过莱芜生姜殖。1995年我王庄镇付宁街的生姜承包田时,发现了17大田群体明显之后经过96年年分区试验、繁育和多点鉴出了表现优异、王1号、鲁王2年10月18日顺区科委组织的现已示范繁育顷、鲁王2号2.32、选育结果(1)植物学特号茎…  相似文献   

19.
宜宾市翠屏区地理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生姜栽培,生姜常年栽培面积在400 hm2以上,总产量1万t以上,产值达4 000万元以上,是全区主要的蔬菜产业之一。近几年,我区改变传统栽培方式,采用专用工具在介于壤土至轻粘土的土壤上打蜂窝式深窝栽培生姜,栽培密度每667 m2由传统埂子姜的8000窝提高到10000窝,在常规管理条件下,平均单窝质量可以由传统埂子姜的0.36奴增加到0.40kg,667m2产量由传统埂子姜的3078.5kg增加到4257.5kg,并促进生姜的软化生长,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生姜品质,增加了菜农的经济效益,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臻钰 《蔬菜》2023,5(5):40-47
摘要:中国是栽培生姜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生产利用经验。生姜在中国域内经2 000多年的栽培利用,纵观全国,其古今分布区域、生境与古代本草记载基本一致,南方因气候更适宜生姜生长等客观因素,自战国时期便有较高质量的生姜产出,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便初步形成特产区,生姜的种植区域在唐宋明清也逐渐发展扩大,如今已分布较广,且作为中心之一逐步向域外扩散。在中国生姜栽培进程中,古人在栽培、采收、贮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精耕细作和保暖措施为主的技术提升与现实社会需求发挥着重要的双重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