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施用杀虫剂防治害虫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确使用农药防治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害虫是获得高种子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试验研究了不同防治措施对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和主要害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喷药防治处理相比,在现蕾期和结荚期喷药防治处理提高种子产量134%,显著提高了结荚花序数/枝条、荚果数/结荚花序和种子数/荚果;与结荚期喷药防治相比,现蕾期喷药防治显著提高了种子产量,更加有效地减少了害虫对种子产量的负面影响,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相关分析表明,在不同喷药处理下,结荚花序数/枝条与种子产量、荚果数/结荚花序与种子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分别配制500、800、1000 mg/L 3 种浓度于现蕾期和盛花期分别对紫花苜蓿种子田进行叶面喷施,成熟期测定不同处理对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每平方米生殖枝数、结荚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结荚花序、种子/荚果数)影响,并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喷施矮壮素(500 mg/L)处理种子产量比对照提高17.10%(P > 0.05),结荚花序数/生殖枝显著高于对照(P < 0.05)。其他处理没有显著提高种子产量及各产量构成因子(P > 0.05)。各产量构成因子与种子产量均呈正相关,结荚花序数/生殖枝、种子/荚果数与种子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 < 0.05)。喷施矮壮素种子产量与各产量构成因子的逐步回归方程为:Y=16.3535+1.0601X2+3.0810X3(R2=0.7139,F=7.49*,Y为种子产量,X2为结荚花序数/生殖枝,X3为荚果数/结荚花序)。 [关键词] 紫花苜蓿|矮壮素|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对紫花苜蓿草地进行了不同的施肥处理,测定了种子产量、千粒重、小花数、结荚花序数、花序数、荚果数、种子数、生殖枝数、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并对各处理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磷酸二铵1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处理的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最高;不同施肥处理对小花数、结荚花序数、花序数、荚果数、种子数、生殖枝数均有一定影响;种子产量与生殖枝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在各产量因子之间生殖枝数与结荚花序数、花序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花序数和结荚花序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种子产量与结荚花序数和花序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3,R=0.91,P<0.05)。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缩节胺对紫花苜蓿生育期、株高、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主茎节长、节粗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时适量喷施缩节胺(DPC)可有效抑制紫花苜蓿的株高、节数/枝、花序数/枝,增加了螺旋数/荚果、荚果数/花序和种子粒数/荚,DPC处理龙牧801、803、806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龙牧806种子产量;DPC可使紫花苜蓿主茎节长缩短、主茎节增粗,对预防紫花苜蓿田间倒伏,提高种子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配置为3种浓度梯度于初花期对苜蓿种子田进行叶面喷施,测定不同处理下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及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多效唑、乙烯利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苜蓿株高,同时提高了苜蓿种子田的结荚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进而增加了紫花苜蓿种子田产量。  相似文献   

6.
刘香萍  李国良  杜广明  崔国文 《草业科学》2011,28(12):2167-2169
通过对盛花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进行叶面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硼、钼、锌,测定不同处理下紫花苜蓿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硼、钼、锌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效应。3种微肥中0.9%硼、0.04%钼和0.6%锌处理对苜蓿种子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种子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6.89%、26.51%和13.8%,其中0.04%钼增产效果最优。同时各处理对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籽粒数/荚果等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配置为3种浓度梯度于初花期对苜蓿种子田进行叶面喷施.测定不同处理下的种子产量、株高、千粒重、花序数,生殖枝、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等产量构成因素及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氯化胆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苜蓿种子田的结荚花序数,生殖枝、荚果数/花序。进而增加了紫花苜蓿种子田产量。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肥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究了N、P、K肥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N、P、K肥施用量不同,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施肥量为47 kg N/hm2、120 kg P2O5/hm2、30 kg K2O/hm2时,实际种子产量最高,达1256.42 kg/hm2.N、P、K肥主要通过提高籽粒数/豆荚(x4)、豆荚数/花序(x3)和花序数/枝条(x2)来提高种子产量,表现种子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68.194 14.213X3 27.024X4.  相似文献   

9.
赵梦雨  王斌  王腾飞  兰剑 《草业科学》2023,(11):2871-2878
为探讨宁夏半干旱区紫花苜蓿(Medicaco sativa)种子田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播种量(S1:1.2 kg·hm-2,S2:1.8 kg·hm-2,S3:2.4 kg·hm-2,S4:3.0 kg·hm-2,S5:3.6 kg·hm-2)对紫花苜蓿种子生产性能和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对紫花苜蓿株高、一级分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花序结荚数、单位面积生殖枝条、每荚种子数、千粒重、实际种子产量和表现种子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单位面积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花序数、每花序结荚数、每荚种子数及千粒重均在S4播量下达到最高,分别为177.09、23.35、12.56、6.16和1.88 g;株高和每花序小花数在S2播量下达到最大,分别为87.81 cm和1...  相似文献   

10.
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研究了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通过2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行距增大,株高下降,株高和种子产量呈负相关,R=-0.802*。2)行距和灌水量对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行距对种子产量、有效分枝数/m2、花序数/枝条、豆荚数/花序和籽粒数/豆荚的影响较大;灌水量对种子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均较小。3)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豆荚数/花序(x3)与种子产量极显著正相关,R2=0.882**;籽粒数/豆荚(x4)、花序数/枝条(x2)与种子产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3*和0.693*。种子产量的回归方程为:y=260.358 64.152x3 50.976x4 5.482x2。4)播种当年和生长第2年,行距为100cm、灌水量为900 m3/hm2时,有效分枝数/m2、花序数/枝条、豆荚数/花序、籽粒数/豆荚和种子产量均为最高。2年间的种子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2=0.801*,回归方程为:y=772.563 0.521 5x 0.009 8x2-2.0×10-5x3。  相似文献   

11.
禾本科种子收获后的残茬管理对次年的种子产量非常重要。研究了刈割残茬时间和留茬高度对新麦草 Psathyrostachys juncea次年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刈割残茬时间和不同留茬高度显著影响单位面积生殖枝数和种子产量(P<0.05)。其中,收获后立即刈割处理和齐地刈割处理获得了最高的生殖枝数和种子产量。不同刈割残茬时间和留茬高度处理对生殖枝小穗数、小穗小花数、小穗种子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留茬高度处理和刈割时间处理条件下,新麦草的单位面积生殖枝数与种子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12.
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酒泉、通辽、绥化3地同时进行了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行距是影响无芒雀麦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播种第2年30 cm行距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50 cm,70 cm和90 cm行距处理;播种量对种子产量没有显著影响;3地间种子产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通辽地区产量最高为1368.4 kg.hm-2,酒泉次之是1005.2 kg·hm-2,绥化最低为284.8 kg·hm-2。行距对无芒雀麦生殖枝数/m2和千粒重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无芒雀麦产量组分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地区进行了不同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时间及比例的试验结果显示,秋施80kg/hm^2 P2O5+春施160kg/hm^2 P2O5处理的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470.95kg/hm^2和820.65kg/hm^2。与其它处理相比,其单株花穗数、花穗上的小花数、可育小花数和千粒重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地形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对产自甘肃环县黄土高原沟壑区阴坡,阳坡、沟谷阶地和塬地4种地形的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阴坡种子产量最低,分别为1.86g/株和311.74kg/hm^2,阳坡单株种子产量最高,为6.41g/株,塬地单位种子产量最高,为650.65kg/hm^2,质量最低种子也产自阴坡,其发芽率只有23%,硬实率却高达66%,地形对种子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4种地形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完全一致,即除千粒重外,种子产量与其他各因素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强弱依次为:单株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荚果数>每荚粒数>千粒重,单株生殖枝数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5.
播种期和播种量对2种冬性牧草生产和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了播种时间和播种量对云南省秋冬季播种多花黑麦草和光叶紫花苕生长和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的适宜播种量为22.5 kg/hm2,光叶紫花苕为45 kg/hm2,低于此播种量时,饲草产量将受到显著影响(P<0.05),高于此播种量时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播种量与播种时间无互作效应(P>0.05),故2种牧草在云南秋冬季播种时,播种时间改变不需调整用种量。牧草品种与播种期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性(P<0.05),推迟播种时间对饲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且对多花黑麦草的影响程度更严重。干季少雨及4月的高温天气是影响云南省冬播多花黑麦草产量的2个重要因素,播种时间晚于11月中旬,光叶紫花苕的播种价值大于多花黑麦草。  相似文献   

16.
磷、钾肥对蒙农红豆草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在北京地区施磷、钾肥对蒙农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cv.Mengnong)种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年内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春季全施和秋/春(1/2)蒙农红豆草的种子产量高于秋/春(1/1)施肥试验的种子产量。春季全施试验中,施磷肥10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为1 56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施钾肥18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最低,为1 176kg/hm2。秋/春(1/1)施肥试验中,施磷肥10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为1 357.3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秋/春(1/2)施肥试验中,施磷肥100 kg/hm2处理的种子产量为1 519.6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由相关分析可知,蒙农红豆草种子产量与单位面积的有效分枝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55,P<0.05),而与每个枝条的花序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91,P<0.01)。  相似文献   

17.
灌水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不同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对新麦草(Psathy rostachys juncea)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次数的小穗小花数、小穗种子数和千粒重间差异显著(P<0.05),生殖枝数和生殖枝小穗数差异不显著;从返青到收获,灌水4次(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生殖枝数和小穗种子数最高,其实际种子产量也最高,达593.3 kg/hm2;不同灌水次数对生殖枝高度和穗长影响显著(P<0.05);不同灌水量对种子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施氮肥对高羊茅种子质量和产量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2000-2001年在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牧草试验站进行了施氮肥对交战高羊茅种子质量和产量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明显提高种子的活力和质量,并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生殖枝数和小花数/小穗;施氮肥提高了种子产量,其中以秋季60kg/hm^2 春季120kg/hm^2施氮量为最好,种子产量可达1653.9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