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生猪规模养殖与农户散养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分析了近20年我国生猪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模式的规模经济效应、经济效益和要素替代关系,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了规模经济是我国规模养殖模式加速发展的原因。同时发现农户散养的平均生产成本与规模养殖接近,因此农户退出生猪养殖的主要原因不在于生产成本方面;农户散养生猪的资产专用化程度低,退出市场灵活,对规模养殖模式具有减震的作用;农户散养可利用劳动力兼业或以机会成本较低的相对弱质劳动力为主,在增加人工成本的同时也节约了农村稀缺的资本投入;农户散养的精饲料节约,对于解决日益严峻的全球性粮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仅从经济角度分析,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存在明显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爱国 《中国猪业》2009,4(10):32-34
我国养猪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推行健康养殖,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建立生猪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体系,创新研发和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养猪技术。引导散养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健康养殖,不断提高生猪产业的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农户原生态散养为主的养猪业是地方生态猪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户增收的主要渠道。以循环养殖为理念,设施畜牧业建设为基础,科研院所参与和组建"专业合作社+农户"为保障,品种开发推广为手段,农户增收为目的,实施纳雍糯谷猪适度规模养殖。  相似文献   

4.
在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保障生猪散养农户的利益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回避的话题,而提高养殖效率是其关键所在。笔者利用四川省25个县(市、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基于DEA-Tobit模型,测度了农户生猪散养效率,并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农户生猪散养存在规模经济优势,但效率普遍较低,技术水平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生猪散养不稳定性高,波动较大,易受来自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到乡镇(村)主干道的距离、养殖经验、养猪收入所占比例、生猪商品率、饲料市场化程度高会显著促进农户生猪散养效率,而家庭规模起显著抑制作用。最后提出,应加强先进适用养殖技术培训,引导适度规模化、商品化养殖,多途径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夯实生猪散养基础条件及优化生猪养殖制度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家禽业饲养规模和生产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其中家禽养殖业在我国畜牧业发展中速度最快,群体生产规模最大,社会贡献率最高。养禽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目前饲养规模和生产现状是:1.蛋鸡:中国蛋鸡饲养方式主要有:①农户散养(庭院养殖);②农村专业户(适度规模)饲养;③工厂化养殖场(规模集约化)饲养三类。其中前两类占整个饲养总量的70%~80%,如中国第一禽蛋生产大省———河北省从事蛋鸡生产的占农村专业户的90%,江苏海安县农村个体养鸡户占…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8):157-158
<正>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生猪养殖从散养逐步向养殖小区、规模化、现代化发展,但农户散养仍然占很大的比重。由于当地年平均气温比较低,养殖时间短,散养农户不注重饲养技术致使养殖经济效益比较低下。为了使农村散养户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掌握生猪养殖技术,对近年的推广生猪养殖技术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巴州养禽业发展迅速,已由农户散养发展到规模化养殖,给养殖业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禽病的发生也不断加重,据初步统计,巴州每年因各类禽病引起的死亡率高达10%~15%,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为保障巴州规模化养禽业的快速发展,需加快畜禽疫病防治技术的普及,  相似文献   

8.
规模化养禽无疑是农村的致富路之一:家禽养殖由农家散养发展到规模化饲养,给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也带动和促进养禽业的科学进步,疾病防制和研究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在生产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尤其是疾病问题十分突出,困扰养禽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在养殖市场中,生猪散养户的地位虽然不如生猪规模场,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生猪散养户的存在是农村养殖市场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以笔者目前所在乡镇为例,500头以上存栏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有10家,全部是公司加农户的养殖模式,这样的生猪养殖模式所带动的农户面非常少。生猪养殖业作为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一般的农户没有巨额的资金来与公司的防控模式相匹配。这10家生猪规模场的防控模式实行 “铁桶”模式,封闭式的养殖管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的加快推进,一些现代养殖企业、经济合作组织通过 “公司+农户”等形式将散养农户组织起来,壮大发展养殖规模,形成发展合力,成为推进现代生猪养殖发展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11.
当前很多农户都喜欢散养一些鸡,由于这些鸡的蛋和肉的营养价值较高。而且味道可口,属于绿色天然食品,深受人们的青睐。然而。由于农户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造成散养鸡的死亡率较高,而且经济效益普遍不高。本文就对农户如何养殖散养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武深树 《饲料广角》2014,(21):12-15
<正>推进生猪生产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由分散养殖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生猪散养户大量退出,规模养殖户迅速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已成为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主题。本文根据湖南省畜牧水产局《畜牧业统计年报》有关生猪规模养殖的统计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畜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畜牧业养殖的方式是农户散养,农户小型专业化养殖和企业集约化养殖等多种方式相并存的格局:且前者占主体,总体来看,规模小,小农经济思想严重,经营者及生产人员总体素质不高,使得养殖业在管理水平、生产水平、科技水平,以至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更增加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畜禽养殖业已步入集约化、标准化的新的历史发展期,但农户散养、小型规模养殖仍然占据一定比例。由于农户及小规模养殖户投入不足、设施简陋、管理粗放,散养畜禽生物安全管理隐患大、问题多、控制难,已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散养(包括小型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畜禽生物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文忠  刘世昌 《中国家禽》2002,24(12):25-2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养鸡业已从传统的零星散养发展成养鸡专业户的规模养殖,饲养数量、规模在逐年增加,不断扩大.但是,养鸡业是一个技术含量高、投资风险大的行业,根据多年的调查,我们认为农村适度规模养鸡要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农户参与规模养殖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发展规模养殖的农户数量越来越多,规模养殖比重也越来越大。因而,如何进行科学饲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新的现代养殖模式,以此来取代农村现有的散养模式,充分利用自有粮食发展养殖业,有利于粮食就地转化增值,带动种植业增产增收,实行自繁自育,降低疫病风险,减轻市场波动对养殖户的冲击,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畜禽养殖规模效益和产品附加值,有利于充分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吉林省126个肉牛养殖户的调查数据,对不同养殖规模和不同育肥方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计算,并通过C-D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各投入和产出因素对农户肉牛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架子牛育肥方式和50~99头规模组效益最佳,而出售时牛的体重、出售单价、购牛成本及精饲料费用因素是影响农户肉牛养殖效益的最主要因素,扩大规模对提高肉牛成本利润率也是有利的。建议通过保护基础母牛、加强良种繁育、规范农户饲养技术、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等途径来提高肉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居民集中区建设的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格局发生了变化,畜禽规模养殖比重不断增加,散养户逐渐减少,但是散养家禽仍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由于当今畜禽流通频繁,国内外新的畜禽疾病不断发生,新时期、新情况下如何保障散养家禽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和如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是当今养禽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针对当前散养家禽疫病发生的特点,必须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降低农户散养家禽死亡率的试验林兆京,王有木,兰林和,刘玲,陈德霖,林恩铿,彭春孙,林颐瑞,朱林法我区养禽业、大部分以农户散养为主,其比重占我区养禽业总数的80%以上。降低这部分散养家禽的死亡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于1990年3月开始,在南...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尤其是广大西北地区畜草产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畜草产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存在诸多问题,但也有很大机遇。笔者就如何做好畜草产业做了分析,敬请各位同仁参考。1畜草产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一是农业结构调整由种植业向畜牧业为主转变,畜草产业特别是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二是畜禽养殖由传统农户散养向农户适度规模养殖与规模化养殖齐头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