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晋北春小麦单料生产效益低、面积下滑的实际,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可利用的优势,阐述了春小麦套种春玉米、春玉米套种向日葵、春小麦复种大白菜和春玉米复种心里美萝卜等四种立体种植模式的内容、技术要点、经济效益及适宜地区。这对晋北盆地春麦区实施耕作改制和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晋北春小麦单料生产效率低,面积下滑的实际,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可利用的优势,阐述了春小麦套种春玉米,春玉米套种向日葵,春小麦复种大白菜和春玉米复种心里美萝卜等四种立体种植模式的内容,技术要点,经济效益和适宜地区。这对晋北盆地春麦区实施耕作改制和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部分冬、春小麦品种(系)1BL/1RS易位系的A-PAGE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春小麦品质育种中合理利用种质资源,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来自中国部分冬、春麦区的106份小麦品种和132份品系进行1BL/1RS易位系检测.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共有63份为1BL/1RS易位系,频率为26.5%.其中106份品种中30份为1BL/1RS易位系,占供试品种的28.3%,且不同麦区之间1BL/1RS易位品种的频率不同.东北春麦区未发现1BL/1RS品种;西北春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易位系频率较高,均为50%;北部春麦区和青藏高原冬春麦区易位系频率较低,分别为16%和25%;冬麦区1BL/1RS易位系频率也较高(44%).132份品系中,33份品系为1BL/1RS易位系,占供试品系的25%.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武春3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春3号是原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现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育成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国家春小麦品种西北水地组区试中表现高产、优质、高抗条锈病、适应性广等优点.2007年1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甘肃、宁夏、内蒙古、青海、新疆等水浇地作春麦种植.  相似文献   

5.
全国大麦生态区划试验,1983-1986年在春麦区和冬麦区24个点进行观察。春麦区试点有黑龙江哈尔滨、新疆乌鲁木齐、吉林公主岭、内蒙古呼和浩特、北京西郊、山西  相似文献   

6.
198 4年以来 ,承接了全国小麦育种攻关中的小麦抗赤霉病性鉴定任务 ,对来自全国 10个麦区 12 6 4 8份小麦育种材料抗赤霉病性进行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 ,至今仍未发现免疫的小麦材料。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及东北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较强 ,全国R级小麦材料均分布在这些赤霉病频繁流行的麦区 :西南冬麦区、黄淮冬麦区及北部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较弱 :北部冬麦区、青藏春冬麦区、西北春麦区及新疆冬春麦区的供鉴小麦抗性最差。我国现有小麦材料的抗病性与丰产性仍存在较大矛盾 ,至今仍缺乏可应用于生产的抗赤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对我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尚未取得较大突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提出在病区建立小麦抗赤霉病穿梭育种开放试验基地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春小麦是甘肃河西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30万hm^2左右,是我国重要的春小麦高产区和商品粮产区。过去近30年问,区内春小麦生产上持续推广种植的当家品种宁春4号,表现高产、稳产、广适、优质(标准的优质中筋面条、馒头加工用品种),满足了区域内不同时期生产及消费市场对小麦品种特征特性的不同要求。  相似文献   

8.
宁夏灌区春小麦干热风灾害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宁夏灌区春小麦干热风防治提供参考,根据春小麦干热风国家气象行业标准,利用1981-2014年宁夏灌区1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当地春小麦高温低湿型干热风日数和天气过程次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4年中干热风日数与天气过程次数均呈上升趋势,且在1995年出现了突变;近24年中6月中旬干热风日数增多,7月下旬减少,干热风日出现的时间提前;2001-2010年干热风日数和天气过程次数最多。在宁夏灌区北部、东部和南部春小麦干热风出现较多,其中大武口最多;春小麦干热风日在宁夏灌区发生的区域呈扩大趋势,但干热风天气过程发生区域2008年前呈扩大趋势,2008年后呈缩小趋势。为了减轻干热风灾害对春小麦的危害,在实际生产中,应采取长期治理生态环境和短期预防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春小麦杂种在灌溉和大量施用无机肥料(N_(150)P_(120))的条件下,抗叶锈病的基因型控制以及变异性的研究结果。把下列不同生态-地理来源的具有某些宝贵性状的品种引入杂交组合。品种米隆诺夫春麦、基涅利、突变型1368/43、早熟米隆诺夫等具有很高的生产潜力,但在当地高感叶锈病,而且它们杆  相似文献   

10.
据Roland G.Timian 报道,小麦条纹花叶病(WSMV)是美国产麦带中部和北部的一个严重问题。1978年该病在北达科他州和南达科他州的某些田间,引起了100%的损失。Timian曾用WSMV对春小麦品种进行了两年的接种试验,发现在Olaf,Coteau,Sinton,James,  相似文献   

11.
残茬和肥料对免耕小麦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残茬量太大会对小麦产量有负效应 ,因而那些有效控制土壤侵蚀的保持耕作措施运用较慢。本研究旨在测定高留茬和施肥对免耕小麦产量的效应。取自 1984~ 1988年生长在同一块地的冬、春小麦资料 ,土壤为粉壤 ,缺 N、P和 S,一年一作。残茬设全部烧掉与高留茬对照 ;肥料处理为无肥区、低肥区 (N- P- S=56 - 6 - 9)、中肥区 (112 - 11- 18)和高肥区 (16 8- 17- 2 7) ,条施于 5cm种区下。收获时测定籽粒产量、秸秆产量、籽粒蛋白、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与全部残茬烧掉的处理相比 ,高留茬处理使冬小麦减产 13% ,秸秆减产 15% ;使春小麦产量和秸秆产量减少 5%以下。肥料使各年的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增加 ,且冬麦效应大于春麦。平均产量看 ,无、低、中和高肥区的冬小麦产量分别为 1.12、3.0 2、4 .75和 5.0 8t/ hm2 ,春小麦产量分别为 1.17、2 .6 4、3.18和 3.2 0 t/ hm2 。增加施肥量提高了穗数 ,对穗子大小有不同的效应 ,粒重一般没有提高。高留茬小麦减产大多由于穗数低 ,增加的穗子体积与粒重难以补偿所致。产量和籽粒蛋白反应不存在肥力×残茬互作 ,但粒数和粒重间则有互作存在。由此认为 ,免耕覆盖小麦减产并不是营养不适当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2.
抗旱节水春小麦品种鉴选指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抗旱节水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在节水灌溉和常规充分灌溉条件下,对20个北方春麦区主栽品种的形态及生理指标、产量形成、水分利用效率(WUE)进行了系统测定和分析,并比较了相关抗旱节水性能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条件下,多数品种的产量和WUE都表现一般,通过系统聚类筛选出5个经济产量和WUE都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种。以抗旱指数评价,宁春41号、龙麦32号和农鉴7号抗旱性优于对照永良4号,而巴优2号和农鉴1号表现不及永良4号;以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评价,5个品种的节水性能均优于永良4号。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与经济产量、WUE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抗旱指数及其修订式与产量、WUE的相关不显著,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结合抗旱指数是筛选抗旱节水春小麦品种的有效方法。抗旱、节水、高产春小麦品种的共同特征是株高较高、上部节间长且株高构成指数较大;叶型中等,叶片高光效;根系发达,分布合理;贮藏物质高转运等。宁春41号是兼具抗旱、节水、高产潜力的春小麦品种,适宜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引进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甘肃小麦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分布特点,利用STS标记对96份品种的主要春化基因位点VRN-A1、VRN-B1、VRN-D1、VRN-B3和光周期基因PPD-D1位点的等位变异组成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甘肃小麦品种中,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组合存在11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分布频率不同。其中,Ppd-D1a类型频率最高,Vrn-A1/Vrn-B1/Ppd-D1a次之。在春麦生态区存在11种组合类型,其中VrnA1/Vrn-B1/Ppd-D1a频率最高,Ppd-D1a次之。在河西灌溉春麦区、中部干旱春麦区与洮岷高寒春麦区频率最高的组合类型分别为Vrn-A1/Vrn-B1/Ppd-D1a、Vrn-A1/Vrn-B1和Ppd-D1a。与春麦生态区相比,冬麦生态区不存在春化基因显性变异Vrn-A1,且仅存在Ppd-D1a、Vrn-B1/Ppd-D1a、Vrn-D1/Pp-D1a三种类型的等位变异组合,其中,Ppd-D1a类型频率最高,Vrn-B1/Ppd-D1a次之。在陇南冬麦区、渭河上游冬麦区、泾河上游冬麦区中,基因组合类型Ppd-D1a均占主导地位,分布频率依次为46.2%、93.6%和100%。  相似文献   

14.
CIMMYT小麦在我国的产量和品质表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为了研究近年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育成的小麦品种的产量、品质等性状及其在我国春麦区的表现,选用新引进的10个CIMMYT小麦新品种和我国15个主栽春小麦品种,在国内9个试点进行了两年联合多点试验。结果表明,CIMMYT小麦新品种对我国中西部地区适应性较好,在产量和品质方面总体表现较我国品种好,其中大多数品种具有优质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沉淀值较高,对叶锈病抗性突出。今后在继续提高产量的同时,应把改良我国小麦的加工品质和抗病性作为重点,开展对CIMMYT小麦种质的直接和间接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部分春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及单粒硬度的频率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单籽粒谷物硬度测定仪对55份春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及其单籽粒硬度的频率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系)籽粒硬度变幅为11±18~86±16,其中硬质麦34份(1级29份、2级4份、3级1份),混合麦14份(2级4份,3级10份),软质麦7份(4级1份,5级6份),硬质、混合和软质类型比例分别为61.8%、25.5%和12.7%,极硬或极软类型少。东北春麦区、西北春麦区、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品种以硬质类型为主,北部春麦区软质和混合麦比例较高。籽粒硬度的分类与不同硬度范围单籽粒频率分布及其硬度均值有关,硬质麦硬度低于46的籽粒占1%~19%,高于47的籽粒比例为77%~99%,硬度均值58±18~86±16;混合麦硬度指数低于46和高于47的籽粒分别为26%~60%和40%~74%,硬度均值45±19~57±20。软质麦硬度指数低于46的籽粒为81%~97%,高于47的籽粒为3%~20%,硬度均值为11±18~33±19;软质或硬质品种籽粒分布集中,一致性较好;混合型品种籽粒分布分散,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生态高度与小麦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麦区地理上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这种环境特点必然影响到小麦的生育期和品质性状。为了给西藏小麦的优质种植从品种和环境两方面提供一些试验依据,1998~2001年期间在西藏麦区的林芝、日喀则、拉萨试验点,以及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的杨陵和北京两个试验点,用统一的春小麦和冬小麦品种分别做了3个年度的春播和秋播异地种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西藏麦区、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范围内,生态高度(纬度×海拔)与生育期呈正相关;生育期分别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降落值呈负相关;生态高度也分别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降落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Zeae(Sch-w)Petcn〕在我国主要是以禾谷类镰刀菌(Fusarium gruminearum Schw)为主要侵染原的一种病害,我国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华南冬麦区和东北北部春麦区为害严重。近年来我国内蒙、河南、陕西等省区的部分麦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闽北内陆山区小麦抽穗、扬花期正值阴雨连绵,气温上升的霉雨季节,加以山区雾多湿度大,小麦赤霉病发生频繁而又严重。从1973——1986年的十四年中有十二年是大发病年,二年是中度发病年。大流行年份病  相似文献   

18.
1985—1988年,作者对黑钙土中心的森林草原地带感染根病的禾谷类作物的籽粒品质进行了研究。在每年前作相同的情况下(冬小麦前作物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和禾谷类作物,春小麦和大麦的前作物是甜菜)。从冬、春麦及大麦生产田中选择出样本麦捆,按其感病程度分别脱粒,用常规方法对籽粒染病率及实验室发芽率进行测定分析,并用红外线分光光度仪测定染病籽粒的麦胶和蛋白质含量。最好的样本应选用感病2级(地下根和根状节间变褐,茎基有褐色斑点出现)和3级(茎基和地下根全部变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面包市场发展迅速,但中国优质强筋小麦生产供应不足,质量差异较大,而美国硬麦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稳定的品质,制粉和烘焙特性优异。研究美国硬红冬小麦和硬红春小麦籽粒品质年度间变化特点及品质指标间相关性,可为中国强筋小麦籽粒品质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汇总了美国小麦协会1999—2021年间发布的硬红冬小麦、硬红春小麦品质相关性状数据,分析了两类小麦品质指标间相互关系,并探讨了美国硬麦品质对中国现有强筋小麦标准的适配度。结果表明,与硬红冬小麦相比,硬红春小麦蛋白含量高,筋力强,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面团品质更高,烘焙品质更优,且籽粒、面粉品质稳定性高。对标中国强筋小麦标准可以发现,硬红春小麦对标中国强筋小麦标准的达标率高于硬红冬小麦,蛋白含量、湿面筋达标率差距尤为明显。综合考虑中国强筋小麦生产现状,并结合美国硬麦对中国强筋小麦标准达标率,中国强筋小麦标准可将蛋白含量调整为>14.5%,湿面筋含量为>32.0%,稳定时间>10 min,容重、硬度分别大于760 g·L-1和65。硬红春小麦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拉伸面积与面包烘焙吸水率显著负相关,与面包体积显著正相关,可用于预测强筋小麦面包品质;中国标准可设置拉伸面积为105 c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WOFOST模型在东北春麦区的适用性,利用哈尔滨、绥化、嫩江、呼玛、牙克石等地春小麦生长监测点收集到的数据,对WOFOST模型进行了本地化参数校正,建立相应的模型运行数据库,并对各个监测点2010-2013年春小麦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校正过的WOFOST模型对各监测点春小麦各生育时期需要的天数、地上部鲜重、经济产量、干物质积累模拟的效果较好,R2分别为0.968、0.904~0.974、0.911~0.944、0.853~0.931,均在可信区间,说明经过校正的WOFOST模型在东北春麦区的生产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