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掌裂草葡萄是观赏价值很高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在寒地园林垂直绿化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目前对其抗盐性研究未见报道。本试验通过对掌裂草葡萄一年生播种苗进行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研究其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保护酶活性(SOD、POD)在盐胁迫下的变化规律,揭示掌裂草葡萄的耐盐性。结果表明:掌裂草葡萄对NaCl胁迫有一定的应激性,胁迫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迅速增大;各处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膜透性逐渐增大,胁迫浓度越大,电解质外渗越多。400mmol/L胁迫处理第18d,电解质外渗达50%以上,处理第30d植株死亡;浓度300mmol/L及以上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SOD活性在处理第18d开始迅速下降,POD活性在处理第30d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分别在第24d和第30d低于对照。由此推断,300mmol/L及以上的NaCI胁迫不利于掌裂草葡萄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无核葡萄果实增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葡萄膨大剂和赤霉素(GA3)对无核白鸡心、黎明无核葡萄于花后12~15d(天)进行蘸穗处理,可起到增大果粒、促进成熟和提高产量的作用。葡萄膨大剂800mg/L对无核白鸡心葡萄效果最好,对黎明无核效果稍差;赤霉素在25~100mg/L范围,浓度愈高,效果愈好,以50mg/L为宜。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叶面积测定法与先进的电子技术测定法在‘巨峰‘葡萄叶面积的测定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该文介绍了一种以各叶脉长度为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法,叶面积Y=11.201X1 11.261X2 12.409X3 15.122X4-248.690,X1、X2、X3、X4分别为中脉长、第1侧脉长、第2侧脉长、第3侧脉长,复相关系数0.991.根据试验精度要求,通过葡萄的各侧脉、中脉来推算葡萄的单叶面积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测定准确、经济、简单、迅速.  相似文献   

4.
硼、镁缺乏诱发柑橘叶片维管组织变化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尤溪金柑(Fortunella crassifolia Swingle)、纽荷尔脐橙[Citrus senisis(L.)]和琯溪蜜柚[C. grandis(L.)]一年生老熟春梢叶片为材料,结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和常规石蜡切片法对缺硼和缺镁条件下叶片维管组织结构变化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缺硼植株叶片中脉维管组织异常增生,早期纤维鞘结构成束状分离,但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界限分明,维管射线结构保持完整;后期主脉初生韧皮部及纤维鞘外层薄壁细胞坏死,侧脉初生韧皮部坏死并伴随韧皮部增生的同时海绵组织细胞增生。维管组织及维管束外周的薄壁细胞增生为缺硼典型组织异常。缺镁植株叶片,早期叶绿体的数量与结构发生明显改变,中脉纤维鞘成束状分布,后生木质部结构弥散,木射线结构不完整;后期中脉髓部与韧皮部细胞坏死,侧脉初生木质部导管内部产生大量侵填体,初生木质部退化,而木质部与韧皮增生。木质部的阻塞退化与不规则增生以及髓部细胞的退化为缺镁典型组织异常。  相似文献   

5.
埃特洛枸橼(Citrus medica L.)是柑桔裂皮类病毒的指示植物,一种是亚利桑那861实生苗,一种是S—1选系扦插苗或芽接苗,在鉴定技术中被普遍应用,但目前一般喜欢用S—1扦插苗。柑桔裂皮类病毒在枸橼亚利桑那861或S—1上的症状为新叶和成叶的褪绿及偏上性;叶表中肋及大侧脉的木栓化以及茎的纵向条状木栓化病斑。然而花和果实的(症)状尚未见诸报道。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藤肿病及膏药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的猕猴桃藤肿病及膏药病进行了调查及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藤肿病主侧蔓中段呈突然增粗肿大的畸型,严重时裂皮下形成层褐变坏死,具发酵臭味。膏药病主侧蔓裂皮部分有灰色膏药病菌寄生。二者均属缺硼引起,多出现于土壤速效硼含量低于0.2mg·l~(-1)的地区、全硼含量低于10mg·l~(-1)的多年生蔓上。两病可通过施硼防治。  相似文献   

7.
葡萄属植物约有70余种,按照形态异同和地理分布,又可分为两个亚属和三个种群。真正葡萄亚属(树皮无皮孔,老皮成条裂纤维状,茎节有隔膜,卷须多分枝)分欧亚种群(仅有一种,即“欧洲种”或“欧亚种”)、东亚种群(有40余种,发源于我国的有10多种,如山葡萄、葛菡葡萄、网脉葡萄、毛叶葡萄、刺葡萄等等,大多作育种材料和砧木用)、美洲种群(有20余种,重要的种有美洲葡萄、河岸葡萄、砂地葡萄、山平氏葡萄、心叶  相似文献   

8.
在葡萄组培快繁中,不同培养基上葡萄的繁殖倍数及生长状况不同。在转接到培养基上时,切割茎段的大小也影响繁殖倍数。本试验采用美国超级无核葡萄品种的组培苗,对不同培养基和以不同大小切割茎段转接时的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试验。培养基设3个处理,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对比了附加不同植物激素促进分化苗增加繁殖系数的效果。各处理均附加白砂糖15g/L、琼脂7.5g/L。附加BA0.5mg/L、IAA0.2mg/L、KT0.5mg/L、腺嘌呤3mg/L的培养基,接种培养40d调查分化新苗数,增殖倍数为12.54倍,且分化出的新苗生…  相似文献   

9.
天然芸苔素和茉莉酸醅对葡萄果实品质及成熟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亚葡萄以早熟、丰产、粒大、抗性强等优点被广泛种植,但京亚葡萄着色早,一般采收时酸度偏高,影响了其商品价值。为降低葡萄的含酸量,提高其商品价值,本研究以京亚葡萄品种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天然芸苔素(简称BR)和茉莉酸酯(简称PDJ)以及二者的混合物(BR0.5mg/L PDJ50mg/L)分别于花后20d、30d及采收前20d进行全树喷布,结果表明,天然芸苔素具有提高葡萄浆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含酸量的作用,糖酸比达23.8;不同浓度茉莉酸睹处理的,50mg/L效果最好,糖酸比为22.5,且花色苷含量明显增加,具有促进葡萄着色和提早成熟的作用,提早成熟五六天;二者混合应用,效果更好,既增加含糖量,降低含酸量,糖酸比达24.3,又可使果实提早上色。说明二者混合应用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1主要症状设施维多利亚葡萄缺镁性黄化病是缺乏镁元素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表现为叶片脉间变为黄色,进而成褐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呈网状失绿叶,严重时黄化区逐渐坏死,叶片早期脱落。缺镁症状一般从老叶开始,逐渐向上延伸。缺镁严重时叶片有枯焦,但叶片较完整。葡萄缺镁容易与缺铁混淆,需注意鉴别。缺铁出现在上位新叶;缺镁常出现在中下位叶,上位叶一般  相似文献   

11.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大速生菜为试材,以腐熟与未腐熟玉米秸秆替代草炭作为莴苣无土栽培基质中的主要材料,研究其对莴苣产量、叶面积、干物质量、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腐熟玉米秸秆∶蛭石=3∶1)基质配方最有利莴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鸡腿蘑菌丝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保定市市售的3种类型共16种蔬菜中的Ca、Cu、Zn、Fe、Mn 5种矿质元素,为指导人们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中矿质元素含量不同,叶菜类蔬菜中的(Ca、Cu、Zn、Fe、Mn含量高于果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而不同品种的蔬菜其矿质元素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油菜中的Ca和Mn含量最高,分别为7.6 g/100g和8.98 mg/100g;Zn含量最高的为香麦16.72 mg/100g,其次为菠菜12.63 mg/100g,洋白菜的Zn含量最低仅为0.73 mg/100g;菠菜中Fe含量最高138.43 mg/100g,其次为香麦111.11 mg/100g.综合分析结果,香麦、菠菜、油菜的Ca、Cu、Zn、Fe、Mn含量要高于其它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15.
采用香菇菌株Cr-02为实验材料。简易开放式生料栽培为栽培方法,观察到了香菇子实体形态发育的全过程。初步将之分为纽结期、褐变期、成型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确定了子实体形态分化的关键时期是褐变期。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 ,来研究白蚁蚁巢的热水浸提物对鸡菌丝生长的影响 ,探索鸡菌丝的营养特征。研究发现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黄褐纹鸡菌丝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而蚁巢热水浸提物的量的多少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莲瓣兰原生地萌发胚培养真菌污染控制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及超声波处理时间对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控制及胚培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以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超声波处理时间(4%∶15 min∶1次∶6 min)的配比胚被真菌污染的污染率最低为16.0%,但是胚成活率较低仅为14.3%,不宜作为莲瓣兰胚培养的灭菌条件;经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胚成活率作用大小为次氯酸钠浓度超声波处理时间灭菌时间灭菌次数,以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超声波处理时间(1%∶20 min∶2次∶3 min)的配比胚成活率高达93.3%,同时胚被真菌污染率仅为19.00%,可以作为莲瓣兰(Cymbidium torliseplum)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培养灭菌条件,在此条件下胚能够从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培养胚生长发育成根状茎。  相似文献   

18.
蔺红苹  李培 《北方园艺》2010,(3):138-140
以1/2MS为基础培养基,以添加2.5%、5%、10%、15%的椰乳为生长调节剂,研究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1/2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10%的椰乳增殖效果最好;对受到污染的原球茎进行消毒,发现5%的次氯酸钠25 min消毒效果最好;对不同大小的原球茎进行增殖,发现较小的原球茎产生的新原球茎覆盖率较高,2~3 mm的原球茎较为适合快繁;在增殖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泥土或木屑进行生根培养,效果较好;对根长达到3 cm以上的试管苗进行练苗及移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张梅  刘旭  周惠龙  李振宇  于胜祥 《园艺学报》2018,45(6):1147-1152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绣球属(Hydrangea)29种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其种子形状分为椭球形和长柱形;种子表面纹饰为网脊形或网状多边形,网脊的形态为波状、深波状或近平直;网脊间常具皱褶状纹饰或近光滑。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分类中绣球属的离瓣组(sect.Petalanthae)的种子为椭球形,网脊为波状或深波状;脊间多数为不规则纹饰,少数为规则或孔穴纹饰;绣球组(sect.Hydrangea)的种子均为椭球形,网脊近平直,脊间较光滑;星毛组(sect.Cornidia)和挂苦子组(sect.Heteromallae)的种子均为长柱形,大部分具近平直状的脊,脊间较光滑;冠盖组(sect.Calyptranthe)的种子为长柱形或椭球形,表面具网状多边形纹饰,网眼内具洼点。绣球属种子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除了在组水平上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在组内种水平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分类学价值,在某些组水平上种子微形态性状还具有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类型魔芋脱毒种芋的萌芽出苗特性、田间长势、分苗数、田间发病情况、产量、球茎膨大倍数、繁殖系数、生长周期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比原原种提前8~18天出苗;一级包衣种、二级种的分苗数较多;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的田间发病率低于原原种,其中一级包衣种发病率最低,仅为7.4%。二级种、三级种综合性状较好,生产力水平高,膨大倍数高,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得到大量种芋,解决生产中种芋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