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研究区域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变过程,以新疆地区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耦合模型,评价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呈波动状态,并且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耦合发展度从协调发展、低水平发展、轻度失调发展、低水平协调发展再度更替为协调发展,2000~2002年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呈现协调发展,2003~2009年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从低水平发展到轻度失调发展更替变化,其中2004年耦合发展度达到最小值,2010~2013年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耦合发展度再次过渡为协调发展,耦合发展度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逐渐意识到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同步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构建资源节约型的农业经济体系促使两者耦合趋于协调,以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新平  孟梅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1002-1008
[目的]评价新疆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探讨农业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为制定和实施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与生态和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系统评判指标体系.[结果]新疆生态环境状况波动下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先下降后上升.[结论]新疆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关系减弱、协调发展面临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3.
借助系统科学理论和相关研究结果,建立了西北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耦合模型,提出了评判标准和基本类型。以SPSS软件为平台,使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使用聚类分析方法将西北旱区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划分为七个类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旱区耦合发展度整体水平较低,严重失调,轻度失调,低水平协调的县域所占比例分别为21.2%,59.2%和18.6%,高水平协调发展仅为1%。各发展阶段存在损益-拮抗-磨合-主导-同步循环过程。研究结果客观反映西北旱区经济与生态之间的耦合发展状况,以期为促进西北旱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0—2021年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下的31个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体系指标为研究内容,分析并构建新疆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3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标,运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地区农业发展水平和协调程度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期内3个系统总体上沿着农业社会滞后-农业经济滞后-农业环境滞后的轨迹演变。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从最初的中度失调衰退,经过濒临失调衰退、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到2021年的良好协调,耦合协调度等级从失调阶段不断向耦合协调阶段发展。研究发现,农业生态滞后逐渐成为新疆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农业社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是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的关键。因此,新疆农业的发展首先应保护生态环境并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其次要利用好农业社会系统的发展优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最后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助推新疆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2008—2019年克拉玛依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关系。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两个系统发展水平差距不大;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时期内从2008年的0.471 0上升到2019年的0.881 7,总体水平相对较高;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为濒临失调型、勉强耦合协调型、初级耦合协调型、中级耦合协调型、良好耦合协调型,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因此提出要正确认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关系,采取适当的城镇化发展战略,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保证发展质量,要走好绿色发展的道路,走好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探讨"生态-经济-城镇化"三维系统(以下简称"EEU"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以期为推动三者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以南疆五地州为例,在构建EEU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对南疆五地州EEU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19年南疆五地州EEU系统评价值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系统评价值呈波动上升态势,明显高于生态环境系统评价值;(2)南疆五地州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度上升等级不同且未能达到优质协调等级,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有经济发展滞后型和生态环境滞后型两大类;(3)未来5年南疆五地州协调度将稳步提升,但演进差异明显。基于此,提出要遵循科学方法,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突破薄弱环节,推进系统协调发展,重点关注克州,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拓学理论的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拓学评价模型,评价了2000~2014年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通过构建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了2015~202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趋势。分析得出:2000~2014年新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耦合水平由中上升为高,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均为低水平。预计2015~2020年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呈下降趋势,由高下降到中,其中,人口城市化和设施城市化水平保持为低水平;经济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水平由低上升到高。生态环境保持为低水平,其中,生态环境压力保持为低水平,生态环境状况由低上升到较低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由低上升为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拓学评价模型,评价了20002014年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通过构建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了20152014年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通过构建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了2015202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趋势。分析得出:20002020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趋势。分析得出:20002014年新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耦合水平由中上升为高,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均为低水平。预计20152014年新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耦合水平由中上升为高,但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均为低水平。预计20152020年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呈下降趋势,由高下降到中,其中,人口城市化和设施城市化水平保持为低水平;经济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水平由低上升到高。生态环境保持为低水平,其中,生态环境压力保持为低水平,生态环境状况由低上升到较低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由低上升为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共同发展,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国内外有关学者的优秀成果进行分析,对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概念进行了深入挖掘,研究二者存在的关系;然后选择经济与环境指标建立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2011—2021年中国不同省市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与协调发展情况,得出了实证结果。结果表明,我国东部、西部、南部、北部这4个地区中,经济衰退地区的数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滞后型地区的数量显著增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快于生态环境改善,二者间的协调性显著提高;与城市社会不同的是,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没有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速度快,农村社会生态环境质量好于城市社会,但在农村社会中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基于空间协调发展的河北省土地整治分区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河北省不同县域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明确土地整治侧重点,采用熵权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河北省各个区县进行人工-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程度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划分土地整治类型。结果表明:1)以人工空间和生态空间2个子系统构建的生活空间、生计空间、生产空间、自然空间4组指标综合评价各县域的空间协调发展水平,为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新思路;2)河北省有20个县为过渡发展类生态滞后型,2个县为过渡发展类经济生态同步型,15个县为过渡发展类经济滞后型,87个县为失调衰退类生态滞后型,3个县为失调衰退类经济生态同步型,41个县为失调衰退类经济滞后型;3)河北省土地整治类型包括生态空间优先整治型、人工空间优先整治型、生态空间重点整治型和人工空间重点整治型。  相似文献   

11.
评价长吉图先导区城镇化与水土资源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并提出基于区域城镇化建设与水土资源系统耦合协调优化的未来发展路径。采用信息熵值法确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指标权重,通过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对其量化评估。研究结果:(1)从耦合度来看,长吉图先导区下辖各市(县)的水土资源系统与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度差异不大。(2)从协调程度来看,长吉图先导区下辖各市(县)的协调程度整体偏低,均处于低度协调阶段。(3)从耦合协调类型来看,长吉图先导区下辖多数市(县)的城镇化与水土资源系统属于中度不协调,少数市(县)属于严重不协调。(4)从μ资源与μ城镇化对比类型来看,有5个市(县)属于资源承载受损型;有10个市(县)为城镇发展滞后型。为实现长吉图先导区开发建设的国家战略,提出分别采用"发展主导调控型"和"资源主导调控型"的区域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生产、文化和生活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美丽乡村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以云南省旅游型村庄普者黑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建立美丽乡村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美丽乡村复合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该村2006-2015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普者黑村近10 a间,生态、生产、文化及生活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总体上处于不协调状态,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生态环境质量逐渐恶化,其指数平均每年下降0.045个点;生活、生产和文化综合发展水平则整体呈逐步提高趋势,指数平均每年各上升0.061,0.058和0.028个点。根据当地协调发展趋势及环境经济基础,提出了普者黑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核心区域(珲春区域)为例,以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依据驱动力-状态-响应(DF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同度评价模型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耦合协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珲春区域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呈现显著的耦合发展关系,但协调度较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间发展具有显著的时间差异,2007-2010年处于失调阶段,2011-2016年处于低度协同阶段。建议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建立政府间多部门协作机制,有益提升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耦合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为基础,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对1992-2005年间新疆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二者全面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墨玉县隶属和田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居多,人均耕地面积稀少,经济落后,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新一轮援疆工作实施以来,北京市对口支援墨玉县已历时3年有余,墨玉县各方面的发展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给出解决墨玉县发展困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秦文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48-13949,13954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易受到干扰和破坏。随着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构建西部地区覆盖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势在必行。但由于思想观念落后、制度不完善、资金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成为该地区构建覆盖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主要障碍。为消除障碍,可通过宣传教育、改变生产方式、国家政策扶持、完善制度等途径和方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玉米产业作为黑龙江省的一个 分支,研究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与玉米产业的关系,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具有重要 意义。以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玉米产业体系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经 济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农业生态环境和玉米产业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为了客观全面地衡量新疆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认清新疆现代农业发展所处的位置,选取了反映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经济效益水平、农业产业结构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18个指标,构建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采用因素分析法对2004-2013年新疆及西部其他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测评结果表明近10年新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目前在西部省区中处于中上等位置;但新疆农村自然灾害防治率很低、农业科技贡献率不高、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为新疆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保险、农业贷款与农民收入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倩  王艳  朱莹  薛鹏 《世界农业》2021,(1):109-119,131
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是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集约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工具,理论上也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全国25个省2009—2018年数据,构建了“农业保险”“农业贷款”和“农民收入”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结果发现,中国各省农业保险、农业贷款和农民收入的发展水平逐年上升,农民收入增速超过了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然而,各系统的总体发展水平和3个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大省或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其农业保险发展较好;经济较发达地区或农业大省,其农业贷款和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经济欠发达地区三者都比较低等。此外,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民收入对农业经济的依赖程度正在变低。耦合协调度方面,2009—2018年各省3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都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但是,2018年的整体均值较低,尚处在初级协调发展阶段。而大多数省份的数据揭示,3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农民收入增长,且协调度越高越有利。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促进三者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