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泵汽蚀余量及其试验方法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红耕 《排灌机械》1995,13(1):23-26
阐述了泵汽蚀余量和装置汽蚀余量的概念及区别,分析和讨论了泵汽蚀余量的确定,汽蚀试验方法以及影响泵汽蚀性能的几个因素,并对临界汽蚀余量和允许汽蚀余量的确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遗传算法的泵汽蚀试验数据拟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唐平  李金伴  张荣标 《排灌机械》2002,20(1):37-39,46
文章对标准的遗传算法进行改进,采用了浮点数直接编码方式最优保留策略、算术交叉和非一致性变异算法等方法,并对泵汽蚀试验数据拟合问题进行分析,引入了此改进的遗传算法。最后给出了一组汽蚀试验数据,分析采用常规方法拟合和基于遗传算法拟合。结果说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李平双 《排灌机械》2006,24(1):19-21
从理论上分析了泵内产生汽蚀的原因,在对离心式渣浆泵与普通离心泵汽蚀特性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渣浆泵汽蚀余量与叶轮入口几何参数关系;依据有关试验数据,找出了渣浆泵汽蚀余量经验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计算实例。给泵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渣浆泵汽蚀余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家春 《排灌机械》1989,7(3):32-33
本文论述了井用离心泵与井共同工作时的汽蚀特性及选型、配套时泵安装高程的确定方法.离心泵抽取井水,当井中水位发生变化时,将造成泵的吸程过大使水泵发生汽蚀,出水量减少,效率明显下降,甚至无法工作,这一点往往被忽视.因此在井泵的选型及挖潜改造过程中还应考虑水泵与井共同工作时的汽蚀特性.  相似文献   

5.
提高泵汽蚀性能的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以良 《排灌机械》1998,16(3):56-58
众所周知,我们在设计水泵时,总希望得到较小的NPSHr,来提高泵的吸程,特别是在设计吸程要求较高的冷凝泵时更是如此。鉴于目前高汽蚀性能泵水力模型很少,又没有比较理想的设计方法这样两个因素,我们利用现有的比转速见相同或相近的泵作为模型,进行了高汽蚀性能泵的研究和设计。一、问题的提出要求用目前杭州水泵总厂生产的成熟产品40HG12.5-12.5,汽蚀余量为3m的泵作模型(见图1),改造设计成流量为12.5m3/h,扬程为12.5th,转速为2800r/min,汽蚀余量为0.8m的65PN-12.5冷凝屏蔽泵。式中NPSH-一的汽蚀余量V。---…  相似文献   

6.
泵试验台汽蚀筒内的流动是具有自由表面的复杂流动.以叶片角为-2°,型号为JM-211的混流泵为例,在其设计工况点Q=2 200 m3/h下,运用VOF模型,对江苏大学流体中心多功能试验台汽蚀筒的流动进行了内部流场数值计算,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计算得到了汽蚀筒内部的速度矢量图、两层稳流栅(整流器)附近横截面的压力分布图,以及出口速度、压力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两层稳流栅后流速稳定,压力分布较为均匀;泵进口压力试验值与计算所得汽蚀筒出口压力值非常接近.因此,该汽蚀筒进出口和稳流栅达到了试验所要求得泵进口压力且压力稳定.同时,研究结果表明VOF模型是模拟水泵试验台汽蚀筒内流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文广 《排灌机械》1991,9(3):17-20
给出了一种便于工程应用,简便、精确、迅速计算泵装置汽蚀余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泵试验台汽蚀筒内的流动是具有自由表面的复杂流动。本文以叶片角为-2o,型号为JM-211的混流泵为例,在其设计工况点Q=2200m3/h下,运用VOF模型,对江苏大学流体中心多功能试验台汽蚀筒的流动进行了内部流场数值计算,并与试验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计算得到了汽蚀筒内部的速度矢量图、两层稳流栅(整流器)附近横截面的压力分布图,以及出口速度、压力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两层稳流栅后流速稳定,压力分布较为均匀;泵进口压力试验值与计算所得得汽蚀筒出口压力值非常接近。因此,该汽蚀筒进出口和稳流栅达到了试验所要求得泵进口压力且压力稳定。同时,研究结果表明VOF模型是模拟水泵试验台汽蚀筒内流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汽蚀可导致叶片泵性能下降,还会产生噪声和振动。文章总结了水泵汽蚀的几种有效检测方法,以便在汽蚀初期采取措施,降低汽蚀破坏性。对汽蚀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结构、工艺、材料等方面总结了解决泵气蚀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低汽蚀屏蔽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该种泵的性能特点以及汽蚀产生的原因等,提出了提高抗汽蚀性能所采取的措施。从改善叶轮进口几何形状的设计方法方面来降低泵的汽蚀余量,例如叶轮进口直径Dj,叶片进口安放角β1,叶片进口边的形状,叶片数,叶轮进口流道形状等。对两台屏蔽泵进行了性能试验:通过能量性能试验确定出扬程H、输入电机功率N、机组效率ηgr与流量Q之间的关系,通过汽蚀性能试验确定临界汽蚀余量△hc与流量Q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规格屏蔽泵的性能均达到了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宋力  宋莹 《山东农机》2004,(7):17-19
水泵汽蚀试验对试验环境和条件要求较高,受到气候、温度、湿度、仪器和人员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该试验的重复性极差。为了得到准确有效的试验数据,需要仔细准备和完成试验的每个细节。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和美国标准中泵汽蚀余量图线,提出了这两个标准中汽蚀余量图线的数学表达式,讨论了这公式计算的结果,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别;数学表达式可以代替标准中汽蚀余量图线,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提高大流量低扬程水泵汽蚀性能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香桂 《节水灌溉》2001,1(2):36-37
汽蚀是水泵中液体压力降低到汽化压力以下时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水力现象。随着汽蚀的发生和发展 ,造成水泵工作性能下降 ,对材料产生剥蚀 ,缩短水泵的使用寿命 ,影响泵的安全运行 ,也影响工程的投资和维修使用 ,因此提高泵的汽蚀性能 ,避免汽蚀现象的发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许多文献对提高泵的汽蚀性能作了很多分析论证。笔者在进行一台大流量(Q =5 0 40m3 /h)、低扬程 (H =17.5m)的双吸中开泵的改造中 ,就提高泵的汽蚀性能作了一点尝试。1 减薄叶片进口边的厚度衡量泵汽蚀性能的参数是泵的必需汽蚀余量 (NPSH) R。泵的必需汽…  相似文献   

14.
刘正英 《排灌机械》1996,14(4):29-32
提出了一种水泵汽蚀试验数据的拟合方法,较为合理地确定临界汽蚀余量,使得用计算机处理汽蚀试验数据更为准确,可信。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江苏省淮安三站可逆式贯流泵现场测试,分析了大型可逆式贯流泵的汽蚀原因.研究表明,水泵叶片表面汽蚀主要是分布在叶片出口边和进口边工作表面上,每个叶片汽蚀程度不同,但叶片出口边(相对水泵工况)汽蚀均比进口边严重;转轮室的汽蚀比较轻微,水泵叶片汽蚀程度为Ⅲ~Ⅳ级范围.产生的原因是设计时主要考虑保证水泵运行较优,难以保证水轮机在较高水头下运行,即较优工况下运行,因此在水轮机工况下,其汽蚀难以避免.  相似文献   

16.
农业上常用的离心泵、轴流泵和混流泵均属叶片式泵。叶片式泵的常见损坏形式是汽蚀。汽蚀能引起严重后果:①能使水泵机组在运行中产生刺耳的噪音;②水泵机组在运行中会产生剧烈的振动;③水泵的扬程、流量显著下降,严重的甚至会中断供水;④水泵汽蚀后,在水泵叶轮的正面和背面、前盖内表面等处布满了大小深浅不等的  相似文献   

17.
泵试验用汽蚀筒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国方 《排灌机械》1996,14(3):55-56
论述了汽蚀筒设计的关键几部分-容积的确定,壁厚的确定,采取稳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回转式容积泵的泵内间隙与吸入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回转式容积泵动密封间隙的一确定方法和泵可靠吸入保障条件,给出了最佳间隙和泵转速的导出途径。提出了回转式容积泵汽蚀余量的引出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一种高汽蚀性能泵的研究设计省农机研究所张学超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对抽送井水泵的汽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形势,我所与宋阳市机械厂联合开发了一种高吸程系(100ZL5g—12)。研制过程中,我们针对怎样提高叶片泵的汽蚀性能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  相似文献   

20.
离心泵汽蚀余量计算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泵会在偏离设计工况或者叶轮切割的条件下运行,因此研究泵在非设计工况点的汽蚀余量是有意义的。从泵的汽蚀余量计算公式出发,分析了泵汽蚀余量实验确定方法和预测方法的不足。泵汽蚀特性由泵叶轮进口决定,与泵扬程无关,据此提出了一种与叶轮外径无关的应用“拟似”扬程确定泵汽蚀余量的方法。分析了泵汽蚀性能与几个关键参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预测泵汽蚀性能曲线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