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艽育苗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艽又名大叶龙胆,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秦艽主要分布于甘肃、山西、青海、云南、河北等省(区),在甘肃主要分布在岷县、卓尼县、临潭县等地.秦艽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以根入药,性苦、辛、平,具有去风湿、清湿热、止痹痛之功效,用于风湿痹痛、经脉拘挛、骨节烦痛、日晡潮热.秦艽的根含有3种生物碱,其中秦艽碱具有抗炎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还有降血压、升高血糖、抗过敏性休克、抗组胺作用.其干品在当地药材市场价格高达16.0~17.0元/kg,种植效益十分显著.由于对秦艽野生资源的过度采挖,不但破坏了植被,加剧了水土流失,而且使野生资源接近衰竭,因此需要进行人工栽培.现将秦艽的特征特性和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秦艽是青海省大宗道地中药材,也是传统出口创汇品种,虽然青海野生秦艽的蕴藏量和产销量曾居全国之首,但由于长期盲目采挖,生态环境遭严重破坏,野生资源日趋减少,濒临枯竭,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资源,满足市场需求,开展野生秦艽的人工驯化和大面积规范化种植是十分必要的,2001年青海省科技厅下达《青藏高原特有中藏药材种植技术研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指标项目,  相似文献   

3.
<正>木里县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以川续断、党参、大黄、黄精、秦艽、重楼、贝母、大小白芨、金铁锁、冬虫夏草为主的中药材分布于广大林区和牧区。近年来,由于对野生药用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私挖滥采,野生药材资源面临枯竭之危,部分野生药材面临灭绝之灾。我县每年野生中药材产量在100t左右,并呈下降趋势。面对越来越少的野生中药材资源,不少农牧民开始小规模  相似文献   

4.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以根供药用,具有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清热利尿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炎、镇静、降压、升血糖、抗休克等药理作用。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加之乱采滥挖,致使野生资源日益枯竭。根据我们近几年试验和实践,现将秦艽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1品种来源秦艽新品系GQ05-2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在对秦艽野生资源收集和人工驯化栽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单株选择、自交采种,历经6a时间选育而成。2011年9月通过甘肃省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宁夏六盘山区野生和栽培秦艽的质量。[方法]对宁夏六盘山区的秦艽的3种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其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宁夏六盘山区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的质量基本一致。[结论]宁夏六盘山区秦艽栽培品与野生品之间无明显质量差异,为人工栽培秦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光照和浸种方式对秦艽种子发芽的影响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3种秦艽种子进行光照及浸种处理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浓硫酸处理的秦艽种子发芽率最高,其中第12天野生小秦艽、栽培秦艽、麻花秦艽的发芽率分别为74%、72%、47%,以野生小秦艽种子最高.  相似文献   

8.
探讨秦艽人工种植方法,加快秦艽的成材进程,从而提高药农效益,为保护野生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平衡提供可能。对秦艽工厂化育苗中种子处理方法、播种方法、苗期的管理方法、以及育苗钵移栽和大田移栽技术进行研究。通过试验,总结出了一套完整可行的秦艽工厂化育苗与大田移栽技术,为秦艽的人工种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野生与栽培药材麻花秦艽的HPLC/UV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的检测方法,分析了不同产地11批麻花秦艽药材,建立麻花秦艽药材的指纹图谱,进行野生药材与栽培药材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可较全面的反映麻花秦艽药材的主要成分,栽培药材与野生药材相似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比较陕西陇县野生和栽培秦艽的质量,为人工栽培秦艽提供科学依据。秦艽经超声提取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陕西陇县人工栽培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高于野生秦艽。进行秦艽的人工栽培研究,对解决目前供需矛盾问题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秦艽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是六盘山道地常用中药材,品质优良,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等功效。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野生秦艽供不应求,加之人们长期滥采滥挖,使野生秦艽几乎濒临灭绝,为此扩大秦艽人工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和粗茎秦艽等4种秦艽类植物为传统中药秦艽的植物基原,其以根入药,具有抗炎镇痛、健胃保肝和抗癌等功效。为药用植物秦艽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从资源分布、遗传多样性、栽培技术、化学成分和环烯醚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酶基因克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材秦艽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半夏是一种常用的名贵中药,长期以来主要靠采集野生资源提供商品。近年来,由于环境、气候、资源的变化,导致野生资源日渐枯竭.而人工种植发展缓慢.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扬。2005年冬药市每公斤55元至65元.2004年同期每公斤价45元。用传统方法种植半夏一般亩产鲜块茎500公斤至750公斤。折干率25%至30%,每亩产量125公斤至200公斤.而根据产地高产实践经验.高产田平均块茎单产鲜重达850公斤至1500公斤.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4.
RP-HPLC测定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含量的方法。[方法]秦艽经超声提取后,采用RP-HPLC测定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结果]宁夏产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均符合药典规定,属于正品秦艽,且栽培秦艽中龙胆苦苷的含量高于野生秦艽。[结论]随着野生秦艽大量被采挖,目前秦艽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因此进行秦艽的人工种植及栽培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北五味子的野生资源受人为掠夺性经营,使资源日益减少.随着北五味子的开发利用价值越来越高,市场供需矛盾增加,致使北五味子的市场价格(来自2000年12月河北安国药都信息)由前几年的每公斤16元上升到每公斤35元.为遏制人们对野生资源毁灭性破坏和满足市场需求,大力推广五味子的人工栽培技术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正>秦艽是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味苦、辛、性平;入肝、胃、胆经。具祛风除湿,活血舒筋,清热利尿的功能;用于风湿痛、筋脉拘挛、黄疸、便血、小便不利等症,是传统常用药材,已有2 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玉龙县地处金沙江流域,跨横断山和滇西北高原,生态环境优越,是天然野生药材料资源富集之地,是名副其实"药材之乡",具有发展药材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013年玉龙县药材种植面积达6 250.52 hm2,其中秦艽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秦艽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中药材秦艽人工栽培技术,对缩短其栽培周期,提高产量作了一定探索,以期为应对野生资源日益减少的形势,扩大人工栽培面积,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宁夏产秦艽生物学特性、丰产栽培技术,解决秦艽驯化和规范化栽培的技术问题,扩大人工栽培面积,推进秦艽规范化栽培和产业化开发,保护濒临危绝的秦艽物种和资源。  相似文献   

19.
秦艽为野生草本类药用植物,为满足市场所需,正宁县开展了秦艽人工栽培。该文介绍了种子选择、种植地选择、播种管理、种植地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要点,以期改善秦艽的种植质量,促进正宁县农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进内蒙古地区小秦艽的规模化种植,规范种植技术,保障小秦艽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团队根据多年的野生小秦艽种源引种驯化研究成果和长期积累的小秦艽人工栽培经验,系统地介绍小秦艽人工栽培技术,为产区技术人员和药农提供技术指导,为国内小秦艽种植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