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2代棉铃虫是危害花生最严重的世代,95%左右的卵产在花生中上部的嫩梢、嫩叶、花萼和茎基上,平均每株落卵19.6粒。在花生上的卵量和幼虫量与第1代蛾量密切相关,卵量(Y1)与第1代蛾量(X)关系式为:Y1=-315.9+1.7783X(n=6,r=0.8562);幼虫量(Y2)与第1代蛾量(X)关系式为:Y2=31.3+0.134X(n=6,r=0.8652).在第2代棉铃早产卵初盛期应用B.t菌剂(含孢子100亿个/ml)200倍液喷雾3次,或1.8%齐螨素乳油675ml/hm^2兑水810kg喷雾2次,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棉花三叶期进行人工涂抹2%的医用卡那霉素注射液,7~10天后进行调查,统计变色株率和不抗虫指数,再和二代棉铃虫的为害调查结果相比。变色株率和棉铃虫为害株率成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5.0+1.1x,相关系数r=0.9851:不抗虫指数和棉铃虫为害株率成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2.2+1.5x,相关系数r=0.7107。通过此种方法可有效地鉴定棉花的抗虫性.在苗期拔除变色棉苗,可剔除不抗虫的棉花植株,有效保证收获种子的纯度。  相似文献   

3.
应用性诱剂对二代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北省邯郸市大面积积应用性诱剂防治第二代棉铃虫,在特大发生的1993年和1995年及中等发生的1994年均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与对照区相比,因棉铃虫的雄蛾量减少使雌雄比分别由0.6:1(1994年)和0.8:1(1995年)变为1.2:1和1.6:1,交配率由83.33%和81%降低为29.37%和33%,平均交配次数由1.8次和1.75次减少为1.2次和1.26次,田间落卵量降低32.9%~43.5%(1993年),卵孵化率也明显降低,可将第一次药剂防治时间推迟3~4d,减少1次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与棉铃虫虫害发生相关显著的气象因子,并据此做出棉铃虫发生情况的合理预报,分析了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2000―2017年的气象资料和棉铃虫虫情资料。得出:衡水棉铃虫卵的始见日最早为5月24日,最晚为8月22日;2代、3代、4代卵盛期分别为6月13日-7月1日、7月18日-8月4日和8月17日-9月14日;棉铃虫虫害主要发生在6-8月;棉铃虫的发生主要和气温、地温和相对湿度有关。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棉铃虫发生的预报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回测检验,相应预报模型对2代、3代、4代百株累计卵量的预报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1.1%、20.7%、29.9%,对各代卵的等级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4.4%、83.3%、77.8%。  相似文献   

5.
棉田施磷量对棉铃虫落卵量及其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中等地力条件下,棉田施磷量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棉铃虫的生长发育,而且还关系到棉铃虫幼虫对棉株的危害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增施P_2O_5可便棉株幼嫩组织中全磷含量增加,施135kg·hm_(-2)P_2O_5可比对照(不施磷)二代减少田间落卵40%,三代减少田间落卵59%,棉铃虫的食物利用率增高,粗生长效率降低,在棉铃虫大发生年可减少田间损失量  相似文献   

6.
几种农药防治棉铃虫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业棉铃虫发生严重、危害猖獗,抗药性增强,给该虫的治理工作,尤其是治虫药剂的选用带来一定的困难。本试验通过对引进的7种国外新农药单独使用或复配使用,于棉田二、三、四代棉铃虫卵期、卵孵盛期和1、2龄幼虫高峰期进行了室内外药效试验,初步筛选出室内杀卵效果79.18%-91.69%;田间产卵盛期(初产白色卵占80%左右)防效80.28%-93.49%,卵孵高峰期(黑色卵占80%左右)防效84.03%  相似文献   

7.
应用棉铃虫诱芯防治棉铃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明确了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性诱剂可大量诱杀棉铃虫雄成虫,每枚诱芯越冬代可诱33头,一代370头,二代92头,三代561头;可使田间落卵量减少8.6%~31.3%,卵孵化率降低1.2%~8;2%,虫口密度降低19.0%~45.7%。本文还优选出了较好的棉铃虫性诱剂型号和比较了棉铃虫性诱剂与高压汞灯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2013年6—8月,在2代、3代和4棉铃虫发生期调查了冀鲁豫18个监测点棉田的21个棉花品种的抗虫性和抗病性,并对统一种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农场东场的相同品种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Bt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山东省梁山监测点2代棉铃虫田间百株残虫量为15头(达到了防治指标百株13头),其余品种及3代和4代棉铃虫发生期田间百株残虫量均在防治指标以下。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冀鲁豫三省检测品种对2代、3代、4代棉铃虫抗性的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2.1%、39.1%、36.8%。Bt外源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冀鲁豫各省苗期此蛋白含量分别为307.1、312.7、272.0ng·g,其余时期和器官均低于苗期。此外,调查发现黄萎病的发病株率6—8月最高值分别为8.3%、10oA和6.7%。  相似文献   

9.
采用抗大豆孢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SCN3和大豆花病毒1号株系SMV1的大豆品种互交,F1,F5用5种不同选择方法,产量LSD0.05测定处理间表现为A,B,C三个等级,不同选择方法的6个产量性状变异系数差距大。SCN3和SMV1双抗性基因RSVRSN互作对产量具有累加增产效应达8%-35.9%,品系产量和品系抗性基因聚合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2^**)。不同选择方法F2RSVRSN出现率0%-100%。双接种法或交叉接种法F5RSVRSN出现率100%,株系间变异大,结合异季南繁加代,是较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重迎茬大豆栽培施氮技术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重迎茬大豆根部易受病虫危害,吸收氮素营养和固氮能力减弱。通过施氮肥试验,研究出一整套重迎茬条件下施氮技术。重迎茬大豆施氮有增产作用,迎茬施氮增产1.9%-9.71%。适宜施氮量54kg/hm^2其中1/2作追肥;重茬大豆施氮增产7.22%-12.6%,适宜施氮量54kg/hm^2,其中1/3作追肥。在大豆出复叶时2次追肥施尿素可增产9.4%-12.5%。出现“黄萎”症状时喷施增产为12.7%-16.8%。建议生产上采用此技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稻属分类研究综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稻属([sup]Oryza[/sup] L.)是禾本科中重要的植物类群,该属有20余种,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从林奈于1753年建立生物命名系统以来的近250年中,稻属无论在物种的数量还是分类系统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稻属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稻属的分类建议。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义,分析了福建省热带作物学会近年来开展活动的特点与成效,针对“十一五”期间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打造三大城市经济群中心任务,如何进一步发挥学会人才荟萃,加强服务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再论超级麦育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优质、高产、多抗是我国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为了高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应从提高肥水利用效率入手 ,培育超级麦品种 ,来实现少种多收、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超级麦是肥水利用效率高、品质好、高产、抗逆性好的新一类生产品种的总称。培育超级麦品种需要革新现有育种技术 ,改良品种的代谢特性 ,提高对土壤、氮、磷、水分等资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