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清蛋白成分及其含量变动可以反映机体的病理状态和免疫功能。血清蛋白电泳分析早在医学检验和免疫学等方而广泛应用。关于草鱼的血清蛋白电泳分析,国内外均有报道(王德铭等,1962;Aбамова等,1973;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1976)。王德铭等指出,口服肠炎菌苗免疫草鱼各种血清蛋白成分含量均与正常草鱼有所差异;浙江所也指出,注射肠炎病福尔马林脏器苗免疫草鱼与正常草鱼相比,清蛋白含量显著减少,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表明这两种血清蛋白成分含量的变化与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 本研究Ⅰ(林义浩等,1983)和Ⅱ(林义浩等,1983)报道了PHA口服、浸药、注射的治疗效果和各组供试鱼乙酸纤维薄膜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PHA口服组疗效非常显著,且标志特殊的血清蛋白成份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死亡率的统计结果相联系,提示了PHA口服治疗的可能性。为了对PHA口服治疗的效果进行验证,并探索PHA在预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草鱼免疫注射主要是预防草鱼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去冬今春,我区用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制的草鱼免疫疫苗,共注射草鱼32,160尾。现成活率都在90%以上。据九月十三日在郴州市综合农场调查表明,其成活率均在95%以上。如养鱼户朱昌韩在二口池塘五亩面积中放草鱼597尾,  相似文献   

4.
正草鱼是大宗淡水养殖中的重要品种,在塘、库、堰及精养鱼池中均占有较大比重。在养殖过程中,肠炎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肠炎病的发病原因、流行时间、临床症状等,可分为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和机械损伤性肠炎等多种类型。在对草鱼肠炎病的治疗中,生产养殖者大多在未明确病因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5.
兴国红鲤、草鱼及其杂种一代血清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分析了兴国红鲤、草鱼及其杂种一代的血清蛋白。结果表明,它们各有不同的电泳图谱,杂种一代为双亲的嵌合型,相对而言,MA带偏向母本,MI带偏向父本。  相似文献   

6.
用微型双相电泳技术获得83—2系草鱼及其2个亲本种的血清蛋白图谱。兴国红鲤有60-80个斑点,草鱼和83-2系草鱼均有90-l00个斑点,83-2系草鱼的电泳图形和斑点数目都倾向草鱼,但局部具有杂合特征。83-2系草鱼血清中类似IgG和IgM的免疫球蛋白成分明显多于草鱼,提示83—2系草鱼  相似文献   

7.
周宪章 《淡水渔业》1979,(12):24-24
草鱼种成活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鱼病的危害,尤其是草鱼的出血、烂鳃、肠炎等多发病,死亡率甚高。今年在沙洋农场水产养殖场,应用了12510(又叫四合一)防治草鱼的出血、烂鳃和肠炎等多发病,凡经施过“药饵”的当年草鱼种培育池,鱼病均未再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当前正是草鱼疫苗注射免疫的季节,为了能有效地预防草鱼“四病”(即烂鳃病、赤皮病、肠炎、出血病)和防止草鱼细菌性暴发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养殖成活率,确保免疫效果,养殖户在进行草鱼疫苗注射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如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草鱼养殖期间易暴发出血、烂鳃、肠炎和赤皮等疾病,以草鱼免疫防疫为切入点,在南昌神龙渔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不同疫苗(分别来自南海水产研究所、汕头某公司、珠江水产研究所)对草鱼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南海水产研究所和珠江水产研究所疫苗免疫效果要好于汕头某公司疫苗免疫效果,成活率分别为80%、80%、65%,而空白对照组成活率仅为50%;注射疫苗可以提高草鱼免疫保护力,不同地区的疫苗在制备时所使用的菌株存在差异。需结合本地区草鱼发病情况,开发适合本地区草鱼致病菌株的疫苗。  相似文献   

10.
草鱼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以吃水草为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投喂各类喜吃的水草、陆生禾本科草类和各类精饲料。现将草鱼的病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草鱼发病病原及症状 草鱼常见病有2类,即新、旧三大病害。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是草鱼的旧三大病害,其病原分别是柱状嗜纤维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它们均属革兰氏阴性菌;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是草鱼的新三大病害。  相似文献   

11.
草鱼出血病免疫刺激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鱼出血病是严重危害池养草鱼,特别是草鱼种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为草鱼疱疹病毒(Herpsvirus of Grass Carp,HVGC)(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第三室病毒组等,1980)。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业已在鱼病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自传染性胰脏坏死(IPN)成为最早被确认的鱼类病毒病(Wolf等,1960、1961)以来,鱼类病毒学方面的研究迅速发展,推进了鱼类病毒防治的研究。近年来,  相似文献   

12.
正2019年早春,全国多地发生了20多年未见过的草鱼病害,更是给养殖户带来了毁灭性打击。症状表现为赤皮、烂鳃和肠炎的一种综合性病症。虽然症状均为典型病症,防治技术均较为成熟,但是受气候、养殖密度,以及冬季起捕导致损伤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了流行性的传染病。2019年金山丰泽淡水鱼种场将草鱼出血病疫苗与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三联  相似文献   

13.
<正>草鱼的疾病主要分为病毒性疾病(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疾病(赤皮病、肠炎病、烂鳃病等,俗称"老三病")、寄生虫性疾病(以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为主)和真菌性疾病(水霉病、鳃霉病等)四大类。大宗淡水鱼体系流行病学与免疫防控岗位通过与各综合试验站结合开展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暴发性出血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多年的一线养殖调研与疾病防治实践,分析草鱼主要疾病的流行规律,并提出  相似文献   

14.
<正>草鱼肠炎病是一种严重的鱼类病害,尤其在我国的淡水养殖中波及面比较广,多发于春夏季节,而且随着季节的不同病害程度也有所差异。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致死率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因此,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首先对草鱼肠炎病的发病原因、症状进行分析,之后对如何有效防治草鱼肠炎病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草鱼的肠炎病防治提供参考。一、主要发病原因根据笔者调查,大多数草鱼肠炎病的发病都和不卫生的投食和环境有关。尤其在夏季,温度经常会超过24℃,给草鱼投食没有消毒的劣质饲料和水草,  相似文献   

15.
草鱼肠炎发生在4—10月,水温25℃左右最易流行。发病的原因,一是投饲不当,草鱼贪食过量,或吃了剩余变质的饲料;二是草鱼要求在清水中生活,但与鲢鳙鱼混养时水中有机质过多,溶氧量减少,影响草鱼的消化和抗病力;三是受病原体的侵袭。肠炎病原体有两类,细菌性的和病毒性的。前者属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鱼受侵袭  相似文献   

16.
在我市池塘养殖总产量中,草鱼产量占总产量的50%以上,但是,由于草鱼抗病能力较低,在饲养的各个阶段皆易感染各种疾病,尤以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发病率较高,影响较大。根据农业部和我省水产部门统一部署,为落实"112"草鱼免疫防疫计划,2006年我们在乐平市进行了草鱼注射疫苗免疫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通过甲状腺激素对草鱼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初始体质量为(1.04&#177;0.0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对象,在探讨内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对草鱼免疫功能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壳聚糖对草鱼免疫功能的内分泌调控。实验分别制作含甲状腺激素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mg/kg、1mg/kg、5mg/kg、10mg/kg饲料的甲状腺激素)和含壳聚糖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5%、0.50%、0.75%、1.00%的壳聚糖),在循环水族箱中饲养草鱼70d。实验结束后测定试验鱼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T3和T4)含量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甲状腺激素对草鱼血清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头肾和脾脏溶菌酶活性、头肾NO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且两者变化趋势相似。故认为甲状腺激素能够调控草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壳聚糖对草鱼血清中甲状腺素含量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吞噬活性、头肾和脾脏溶菌酶活性、头肾NO含量)也有显著影响(P〈0.05),而且在各实验组有较为相似的变化趋势。综合以上结果认为,壳聚糖可以通过内分泌途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实现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控。鉴于0.50%壳聚糖组具有最强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壳聚糖在草鱼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50%。  相似文献   

18.
肠炎病是危害草鱼最严重的鱼病,它流行季节长、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草鱼养殖造成很大损失。为了弄清肠炎病的流行和危害情况,探讨防治措施,1996年起我们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协作进行立项研究,现报告如下:一、流行情况及症状草鱼肠炎病的流行季节一般在5~7月,主要危害二龄草鱼种,这种病在我区所有养殖草鱼地区均有发生,该病往往与烂鳃病、赤皮病同时在鱼体上发现,一般死亡率在70%~80%。患肠炎病的病鱼,一般体色黑暗,尤其头部及背部更为明显,有的鱼肛门肿胀外突,呈紫红色,部分病鱼腹鳍、尾鳍基部及鳃红肿。剖开鱼腹腔,可见腹腔积…  相似文献   

19.
草鱼出血病     
<正>│病原│草鱼出血病是危害草鱼的主要病害,其病原是草鱼呼肠弧病毒,也称草鱼出血病病毒,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鱼类病害,对2龄以下草鱼鱼种危害特别严重,2龄以上草鱼少见出血病。│症状│按病鱼的症状,草鱼出血病大致可分为红鳍红鳃盖型、红肌肉型、肠炎型三种类型,三种症状可能单一出现,亦可能两种和三种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20.
在草鱼饲料中加入抗应激添加剂(主要成分为棉粕酶解产物、金银花全花水提物和干酵母培养物)进行86 d的养殖试验,对草鱼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和免疫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了解抗应激饲料添加剂对草鱼生长、免疫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加入1 %添加剂的试验组在增重率、肌肉品质和抗应激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鱼的增重率提高8.6 %,血清和肝胰脏中维生素E的含量分别提高29.15 %和39.14 %,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提高31.78 %;试验组鱼的SOD、CAT、GSH在血清中的活性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其中SOD提高57.8 %,CAT提高132.25 %,GSH提高139.40 %。试验结果表明:该抗应激饲料添加剂对提高草鱼的抗应激能力有一定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