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宽甸县是辽宁省的重点林区之一,全县有林地面积36.9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6.1%。全县有249处集体林场从事森林经营生产,但已往的林业生产仅限于造林、采伐、更新等传统生产,生产力极其低下。为摆脱这种单一、传统林业模式束缚,于1987年开始进行了立体林业综合开发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截止1999年末,全县综合开发已发展到31处,1995-1999年仅多种经营收累计达1967万元,获利润1130万元。目前立体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短、中、长相结合的多效性生物复合体,获得了较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讨论川西林业经营方向,要有改革观点、分类观点和整体观点,要依照整治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本文根据生态环境分析认为,地区间差异性大,应合理规划,因害设防,分区指导。根据资源分析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向,认为增进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根本出路均在于利用林业用地的潜在优势,大力发展营林事业,不断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被率,据此提出: 森林经营的结构—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的永续利用的立体林业; 林区经营的目标—生态环境良好,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新型林业基地; 林业经营的方向—以生态为前提,以营林为主导,发展多种经营,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林区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于林业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探讨常占奎(大石头林业局生产处)林业公路是林区生产和生活、营林防火,保护和发展森林及林区建设的基本条件,是林业生产的主要设施,是连接山上山下,生产和生活的纽带。林区公路路况的好坏对林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吴强 《森林工程》2001,17(3):4-6
本讨论的漳州市林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建设模式,可为非传统林区的林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瑛 《林业科技》2004,29(5):59-60
森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林业生产在我国占居着重要的地位。林业统计是认识林业经济规律、制定林业生产经营方针政策和编制生产经营、基本建设投资等的可靠依据。是对林区经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和监督检查的一种重要手段。加快森工企业统计体制改革。是实现森工系统信息化的重中之重。是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前提。所以。森工统计体制必须进行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6.
李雁飞 《四川林业科技》1990,11(3):59-62,65
立体林业作为一种长短结合的林业生产方式,在林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依据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在同一林地上,按时间上或空间上立体结构,经营以树木为主(包括用材林和经济林),兼作多种其他植物(或动物、微生物)的人工林业生态系统,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层次.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林地的经济收益,同时是有产品多样性和效益多样性的优点,较好地发挥了森林的多功能作用.立体林业是当今世界林业发展趋势之一,总结和研究立体林业经营现状、方法、  相似文献   

7.
德国林业概况及其可借鉴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德国林业的考察和培训、交流,对德国林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森林资源现状、权属、政府对森林的扶持与帮助、林业经济及管理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德国林业;通过德国林业与我省林业的比较,总结了近自然林业经营理念、木材的高效综合利用、先进的林业机械化、林区道路和社区林业、高素质的林务官、健全的林业法律和制度体系、扎实的林业教育与培训等可借鉴的林业发展经验,并对近自然林业在未来湖南林业上的应用进行了一些探讨,对挖掘湖南林业发展潜力,实现绿色湖南建设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林业经营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并结合该林区特点 ,对实施林业分类经营的建设问题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9.
加快湖南林业经济的发展,要以科技为手段,加快发展林业的“亮点”经济;采取措施,促进重点林区的恢复与发展;围绕湖南林业生产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加大科技兴林工作力度;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实施分类经营,调整森林经营周期结构;创建林业科技示范园。  相似文献   

10.
高震 《四川林勘设计》1997,(3):26-28,62
林业综合开发不同于传统林业的经营方式.传统林业是粗放型经营,单一生产原木,忽视产品的深度加工和多资源的开发利用.林业综合开发是根据林区的资源优势,兼顾对生物、非生物的开发利用,改变了粗放的封闭式的经营方式,形成以森林培育为基础,以林副产品生产和深度加工为核心的多种产业复合体系,使森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持续的利用,实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关于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森林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具有重大而持久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坚持"生态优先"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加大林业的科技开发和应用力度;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建立森林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国家加强对林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并对林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广泛深入地开展林业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世界林业经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经营模式对林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代世界林业主要有三种经营模式:森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和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本文重点就林业三种经营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流域治理与林业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流域治理的概念和起源;介绍了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治理流域的经验;阐述了流域治理与林业科学的关系。我国总结出了以流域为单元合理利用土地,以及水土保持的林草、农业技术、法律性措施的流域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浅论森林资源及其经济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廖士义  温亚力 《林业科学》1989,25(5):459-466
本文从我国的国情和林情出发,分析了森林资源作为林业生产力基本要素,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与作用,森林资源的经济属性,及在经营利用上必需使经济与生态相结合,才能求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从而使林业再生产顺利进行。而其实现措施的第一步,就是对森林资源作出科学的经济评价。森林资源经济评价,包括森林立木价值评价和森林生态社会效益评价两个方面。依据立木价值形成过程的特点,用正算法(成本法)计算成熟林活立木的价值,这种评价方法适合我国国情林情,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明确区分森林的“功能”和“效益”这两个不同质的概念,用“等效益评价法”来补充和丰富现有的对森林生态社会效益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使之更加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沿海地区是个多灾地区,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干旱、水土流失等,且缺少木材和烧柴。作者分析了我国沿海防护林的现状,进而提出建设生态经济型沿海防护林的构想,即不仅发挥其生态防护功能,还应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功能。沿海防护林体系应作为生态经济产业来进行开发和建设。而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沿海防护林体系的组成,优化其结构,则是实现稳定高效多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国家林业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污染对大面积森林构成的严重危胁和对分散的私有林无法进行现代化经营。此外,尚有财政危机和某些国家的林产品过度依赖进口等问题。在90年代,甚至更长的时期内,发达国家林业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是,保护和改造现有林,通过实施分类经营战略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兼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私有林的发展,进一步调整林产品结构和大力发展木材培育业。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世界林业,为解决森林资源继续减少,木材供需矛盾,生态环境恶化和能源危机等问题,在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实行森林的永继利用和林业的综合集约经营的指导思想下向前发展。其主要特点是: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科学管理和集约经营森林资源,合理节约利用森林资源。预测,到21世纪,世界林业必将向社会化、综合化与集约化方向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工林伐区木材运输作业模式选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南方人工林伐区的常用4种木材运输作业模式进行综合效益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作业条件下,不同木材运输作业模式,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综合效益均不同.建议林业生产决策部门在选择人工林伐区运材作业模式时应综合考虑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有水路运输条件的伐区,应优先选择船运木材或排运木材;在无水路运输条件的伐区,则应优先选择农用车运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论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林业发展战略。首先,在战略指导思想上,从单纯着眼于森林的经济效益转向经济、生态、社会三种效益并重;其次,在战略布局上,对森林实行统筹兼顾、分类经营;最后,在战略途径上,开展人工造林、集约经营现有森林、发展木材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在国有林业经济领域应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深刻实践,而转型期间产生的社会福利损失则是资源型经济“改革之殇”的具体体现,具有政策性、周期性和阶段性、广泛性、相对性等本质特征。经济转型中的福利损失包括传统森工企业承受的生存困境及不断弱化的企业贡献力(经济贡献力、资源管护力、生态服务力)、林业职工生计的每况愈下、林区福利体系的碎裂化及其应对国家生态战略需求的妥协性和政策依赖性、国有林区社会认同危机以及国有森工企业的群体价值威胁等。只有通过转变观念,加深认识,以包容性增长理念统筹兼顾经济转型与社会福利建设,才能在分别实现以产业多元化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以供给与保障多元化减小社会福利损失的前提下确保森林资源型经济转型和林区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