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单基因br_(-2)矮生系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连续两年试验,发现应用单基因br- 2 矮生系与多基因矮生系组配,其F1 植株高度可进一步矮化,株叶结构颇近似于较为理想的矮秆型杂交种,为单基因br- 2 矮生系的应用和培育优良矮秆型杂交种提供了依据,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隐性单基因br-2玉米矮生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单基因br-2玉米矮源导入热带血缘选育矮生玉米自交系的效果。【方法】利用玉米br-2基因的致矮特性,根据基因重组的原理,通过导入热带血缘进行回交选择。【结果】选育出配合力高的单基因br-2矮生系南381、南387,组配的玉米杂交种南玉8号和隆单9号先后通过四川省审定,正在中国南方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利用隐性矮生基因导入热带血缘,使抗病、抗倒、窄叶片等优良基因与br-2基因良好结合,克服了矮生自交系节间短、叶宽重叠密集、授粉不良等缺点,在玉米育种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隐性的矮生基因,培育叶片直立上冲,光能利用率高,抗倒、耐肥,适于密植和间套作的矮秆玉米杂交种,正在成为世界玉米育种的一种发展趋势。 1965年,我所从品种间杂交种“东风1号”(龙门大心×金皇后)的自交后代中发现了矮生植株,并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自力更生地开展了玉米矮秆育种的研究工作。十多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先后选育出了“矮325”、“矮331”、“龙73”、“杂  相似文献   

4.
利用矮败基因源育成冬小麦新品系陇麦108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新品系陇麦108是应用显性雄性核不育单基因(MS2)和显性矮秆基因(Rht10)连锁控制的“矮败”小麦基因源为育种工具选育而成。其亲本系谱血缘关系复杂,遗传基础丰富,包含欧、亚、美三大洲16个品种(系),该品系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优良性状,为小麦育种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5.
早熟基因转入玉米单倍体诱导系中,实现玉米诱导系的改良,改良后选育出适宜于黑龙江生态区的优良玉米早熟单倍体诱导系,这将对我区实现单倍体选系和提高育种水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糯玉米育种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综述了我国播玉米杂交育种取得的进展。我国播玉米育种可分为3个阶段,阐述了各阶段应用的主要育种方法、取得的育种成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目前,利用普通玉米优良基因改良播质农家品种及播质一环系是我国播玉米育种的主要方法;利用播玉米杂交种选育二环系已成为我国播玉米育种的次要方法,但有可能成为主要方法。利用百年改良积累的普通玉米优良基因改良播质材料,是播玉米增扩种质资源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创新种质及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的野生近缘植物类玉米有2个种,一为一年生墨西哥类玉米,一为多年生类玉米.多年生类玉米有2个变种,一为四倍体,一为二倍体.这些野生种在自然界的严酷竞争和自然选择条件下形成了许多优良特征特性,特别表现在抗逆性、抗病虫害、品质等方面.将其有益基因导入到栽培玉米,获得丰富的多样性的种质资源,以创建新的基因库,是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和效率、加快育种进程的重要途径.通过玉米与野生类玉米杂交,从其杂交种后代中选育出在粮食和饲料等方面有利用价值的优良异缘自交系并配制出优良杂交种,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8.
采用种质扩增、组配群体、回交改良、物理诱变等育种手段,选育出了太育一号、太育三号等玉米自交系30份,通过人工接种,对矮花叶病的抗性进行了鉴定,得出高抗玉米自交系10份,抗病自交系4份,中抗自交系4份。结合血缘追踪发现,唐四平头系统的衍生系和P群种质中蕴含着抗矮花叶病基因,同时优质和感病基因存在连锁。这批材料的成功选育,为今后的玉米抗病育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矮秆种质是大麦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因资源,但一些不良性状使得育种中可被广泛使用的大麦矮秆种质的数量较少。利用已鉴定的矮秆大麦品种矮秆齐、尺八大麦和浙皮1号为对照,本研究鉴定了17大麦品种的株高,筛选到16份大麦矮秆种质,其中特矮秆种质11份、普通矮秆种质5份。在16份大麦矮秆种质中,尺八大麦、红原黑青稞和机械裸等7份矮秆种质携带矮秆基因uzu,Himalaya Hrmdaya和印度矮生分别携带矮秆基因br或sdw。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6份矮秆种质种具有1或多个优良性状,且株高与低单穗粒重、低结实率或低百粒重等性状没有关联性,可用作矮化育种亲本。在16份矮秆种质中,91G-318、Himalaya Hrmdaya和加久等6份矮秆材料携带br、sdw或其他未知矮秆基因,可作为中国大麦矮化育种的新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以4255、169、4344、44、K10和龙抗11为测验种,对外引的14个矮秆玉米自交系,按NCII设计,对小区产量等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矮01、矮1127、490和NY-1是综合表现比较理想的自交系,从其组配的组合中筛选到高产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其余各自交系各自有其突出的优良特点,可根据育种要求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1.
耐密型玉米育种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密度对玉米(Zea mays L.)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选育耐密品种的原则及方法,指出耐密型玉米应当具备株型紧凑、根系发达、茎秆坚韧、高抗种植区域的主要玉米病害等诸多优良性状,为玉米耐密型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引自CIMMYT的108份热带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粗缩病重发区鉴定其粗缩病抗性,筛选出3份粗缩病高抗和19份抗病种质。以热带种质齐319为粗缩病抗性基因供体,改良自交系苏951,在117个BC3F2∶3中筛选了2个抗病类型的家系,并讨论了热带种质改良温带自交系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防治及对抗病育种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 :①选育和推广抗丝黑穗病玉米杂交种是当前抗御晋东南地区玉米丝黑穗病既经济又有效的重要措施。在杂交选育中 ,应尽可能用优质高抗自交系作亲本 ,决不能用高感材料。②带菌土壤是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侵染源 ,药剂拌种可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③玉米丝黑穗病是土壤、粪肥传病 ,土壤中病菌厚垣孢子越多 ,发病越重 ,因此因地制宜采取栽培措施 ,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并有效地减少侵染来源 ,可减轻发病。  相似文献   

14.
国外玉米种质的引进、利用与改良是中国玉米育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育种成败的关键。美国先锋公司选育的78599杂交种引入中国并通过试验,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特点,受到中国育种家的重视。用其作育种基础材料成功地选育了齐319,178,丹599,P138,丹598,K22等一系列优良自交系和改良系。据不完全统计,所组配育成并经省市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达50余个,在全国各地累计推广面积799.3×104hm2,成为中国玉米育种新的核心种质。育种实践证明,与传统核心种质系统之间进行有利基因的渐渗是可行的,其改良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展望今后河南省玉米杂交种的选育工作,最重要的是拓宽玉米种质资源,加强玉米优良自交系的选育工作,进一步开展各育种单位间的密切协作,并改革现行的玉米良种繁育体制。  相似文献   

16.
玉米耐密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阐述了玉米生产中耐密的重要性,并以郑单958为例,分析了耐密新品种选育在我国的可行性和密植增产的机理.提出选系基础群体起点要高,群体要大;自交系选育过程中,要高密度种植,增加选择压力,选择合理的耐密株型;根据杂种优势模式组配杂交种,实现定向组配;多地点、多年份、高密度地进行品种鉴定试验.同时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选用玉米优良自交系郑58的茎尖为受体,研究以玉米茎尖为受体进行农杆菌转化体系的可行性,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耐盐碱基因SAG12转入玉米中,获得110株转化苗,经过300 mg/L的除草剂(Basta)筛选,共获得21株转基因植株。进一步进行PCR检测,其中14株表现阳性,转化率达12.73%。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以玉米茎尖作为受体孢子体的转化系统可用于基因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玉米基因枪转化的条件。[方法]以玉米自交系7239的幼胚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研究了轰击距离、气体压力、真空度和轰击次数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转化时以金粉用量100μg/枪、发射点与靶细胞距离9 cm、气体压力1 350 psi、真空度25In.Hg、轰击次数2次的组合最佳。经潮霉素(Hygromycin)筛选,获得了再生植株,PCR分析及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NPR1基因已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平均转化率为1.76%。[结论]该研究为玉米优良抗病品种的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安徽玉米种质现状及改良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自交系选育方法、材料来源和参试的杂交新组合等方面分析了安徽省玉米种质现状。提出了利用对生玉米参与种质基础的改良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大豆DNA导入玉米后代植株蛋白质和油分的分析(英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was aimed to explore character variation between different families after DNA introduction and select variant plants with good stability. [Method] The method of pollen-tube-pathway was used to introduce total DNA of soybean into normal maize inbred line 7313 for selecting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When field characters of maize, grain colors, grain traits and panicle axis colors were stable, the crude protein, gliadin, glutelin and oil content of grains which were selected from variant strains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Result] The grain crude protein, gliadin, glutelin and oil content of line 26h-4-3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se of control treatment. The increments of D3 and D4 generation were 10.34% and 26.70%, 6.58% and 6.28%, 15.09% and 70.34%, 55.82% and 51.52% respectively. All indexes of line 26h-3-1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ese of control treatment and the increments of D3 and D4 generation were 5.67% and 21.63%,1.91% and 2.31%, 10.85% and 62.27%,22.49% and 9.67%. [Conclusion] The crude protein, gliadin, glutelin and oil content of variant line 26h-4-3 and 26h-3-1 were stable, so variant line 26h-4-3 and 26h-3-1 were excellent variant strains which satisfied the requirement of high protein bree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