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杂豆类主要包括小豆、菜豆、豌豆、蚕豆、竹小豆等。小豆、菜豆在日本国内的消费量每年可超过10万吨,可是其它的豆类还不到3万吨,作为籽实用而正在进行品种改良的也只是小豆、菜豆,下面对小豆育种及加工发展概况作以简介。小豆的蛋白质含量为20~25%,糖类60~  相似文献   

2.
小豆原生质体的植株再生TakashiSato等小豆(VignaangularisOhwi&Obia-shi)是日本的主要豆类作物之一。在日本广泛用作生产糖果的豆酱。小豆主要分布在远东,日本栽培相当普遍,其主要产区是北海道。小豆一般对寒冷气候反应敏感,...  相似文献   

3.
小豆种子的吸水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豆种子的吸水性及其影响因素由田宏一等作者等(1990)曾以从主产区北海道各生产单位广泛收集的小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与品质性状有关的粒大小和种皮色的变异及成因,本文进一步报道种子吸水性方面的研究结果。与其它食用豆类一样,小豆也是加水后加热加工。制做豆...  相似文献   

4.
日本小豆,栽培面积和产量都是以北海道为主,近年来在转耕旱田上种植小豆有增加的趋势。小豆大部分用来作馅,因为用于传统食品,品质问题是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讨论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迫使国内生产的各种农作物产品与流通的国际市场相适应,因此,必需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提高品质,小豆也  相似文献   

5.
日本北海道大豆高产栽培技术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张玉华大豆是日本的主要栽培作物。北海道是日本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历年北海道大豆的种植面积占全国大豆种植面仅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历年大豆的单产和品质均优于日本全国的水平。为了提高大豆的单产,日本北海道根据本...  相似文献   

6.
北海道十胜地方是小豆的主产地,由于低温侵袭,小豆生产很不稳定。当地的一般初霜日是10月4日,低温年份小豆成熟期常延迟7~10天。未熟荚一旦遭霜,籽粒品质显著下降。因此,育种的首要目的是早熟性和耐冷性。小豆新品种襟裳,是1971年十胜农业试验场以寿小豆作母本,十育77号作父本杂交育成(寿小豆株型似塔,受光姿态好,但耐冷性弱。而十育77号早熟,耐冷性强,但产量低)。襟裳小豆1976年参加产量鉴  相似文献   

7.
小豆高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豆(又名红小豆、赤豆),起源于中国.世界上大约有20多个国家种植小豆.但以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小豆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可以加工多种食品.如小豆粥、小豆羹、小豆馅、各种糕点、豆饴等.小豆还是重要的药材;小豆的茎叶和加工后的副产品含有丰富的养分,是饲喂牛、羊和家禽的优质饲料.小豆的根系长有根瘤,固氮能力很强.  相似文献   

8.
小豆落叶病的生态和防治小林,喜六1970年在北海道十胜地区小豆落叶病大发生,发生面积达14000公顷,约占十胜地区小豆种植总面积的66%。成田等(1971)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上从褐病变部位培养出灰褐色~灰白色的缓慢生长的菌丛,以接种试验证明了为该病的...  相似文献   

9.
适合江苏省栽培的小豆新品种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豆是江苏省的主要栽培豆类作物之一,多食小豆不仅可以补血利尿,补充营养,而且对多种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介绍了适合中国南方种植的不同类型的小豆品种淮安大粒1号、苏红1号及盐城小豆1号的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并对相关产业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农民增收服务。  相似文献   

10.
该品种登记号为小豆农林9号,原品系名为十育124号(1988年命名)。该品种是以抗落叶病和茎疫病的大粒高产品种为目标,于1981年在北海道立十胜农业试验场,将来源于“赤豆”的抗落叶病品系“十系276号”与来源于“能登小豆”的抗茎疫病  相似文献   

11.
在辽宁省建平县三家子蒙古族自治乡干旱无雨条件下,利用水浇条件试行了玉米双株双行中间间套2行马铃薯或蹲豆或小豆,玉米株间混种芸豆。即①玉米间套马铃薯混种芸豆;②玉米间套蹲豆混种芸豆;③玉米间套小豆混种芸豆,一地三收高效种植形式。产量效益最高的是②玉米间套蹲豆混种芸豆。  相似文献   

12.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1chinhe)是日本大豆的重要病害,大部分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和危害。特别是日本东北地方严重,约有50%的大豆遭受危害。大豆孢囊线虫(以下简称线虫)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北海道、东北、关东、东山、北陆等地方,即日本中部以北的火山灰土壤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带。线虫在北海道一年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一、小豆的品种分化小豆的植物起源还不清楚,也没有发现栽培种的野生类型。多数认为小豆的地理起源是中国,但至今仍无定论。关于小豆的栽培区域,由于没有世界范围的调查材料,也尚不明确。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农蚕园艺局《关于杂豆的资料》(1979年),从1955年至1978年向日本输入小豆的有亚洲九个国家和地区、北美两  相似文献   

14.
日本野生大豆主要分布于九州、四国、本州和北海道4个主要大岛及周围小岛屿,南起九州南部,北至北海道的南部地区。北海道中部及以北区域和琉球群岛至今没有发现野生大豆存在。本文简要介绍日本野生大豆资源概况,包括分布开态、胰蛋白酶抑制剂形态、种皮荧光表型频率、地理遗传变异和发现的球蛋白亚基变异及在育种研究中利用前景。还对中国野生大豆研究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 北海道地处日本列岛的最北端,位于东经148°63′—139°20′,北纬41°21′—45°33′。主要栽培的农作物有:大豆、小麦(秋小麦)、甜菜、马铃薯、水稻。北海道是日本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而且历年的单产品质都优于日本全国的水平。1986年和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 17世纪从印度尼西亚传入日本的长崎 ,真正进入大面积栽培是 19世纪末 ,明治政府在北海道推行欧洲型农业 ,马铃薯才在北海道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定居下未。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 ,由于淀粉作为国际商品输出 ,淀粉原料需求量、栽培面积急剧增加 ,从而确立了北海道在日本的主产地地位。长崎县和鹿儿岛等是继北海道之后 ,马铃薯栽培面积比较集中的地区 ,其它地区只有零星种植。1 生产现状在世界范围内 ,日本马铃薯的生产水平比较高 ,1997年其平均公顷收获量达 33t ,北海道超过 4 0t ,具有世界最高产量水平 ,在亚洲居首位。作为主产区…  相似文献   

17.
日本小豆研究概况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凤祥  顾广霞 《杂粮作物》1995,(2):14-16,41
日本小豆研究概况与进展尹凤祥,顾广霞,王辉(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37000)近年来,日本的小豆生产、加工及育种研究进展较快。大批优良品种的育成和先进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单产水平大幅度提高。生物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使小豆的原生质体培养、病害防...  相似文献   

18.
程英 《杂粮作物》2006,26(6):439-440
食用豆包括小豆、绿豆、豌豆、豇豆、芸豆等多种可供食用的小宗豆类品种。食用豆类产品营养丰富,医食同源,属传统的保健食品原料作物,也是极具出口创汇潜力的作物。目前我国食用豆类出口的主要目标国家是韩、日、美及欧洲各国。随着这些国家对绿色食品的追求日益增加,中国的食用豆产品必将成为其重要的来源。在国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从吃饱穿暖转而追求吃好穿好。杂粮及食用豆产品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正在逐步被人民所认识,市场前景十分乐观。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食用豆课题组培育的优质高产中红6号小豆新品种和中绿12号、中绿13号绿豆新品种,于日前通过了北京市鉴定。  相似文献   

20.
状元豆,又名荷包豆、皇帝豆,其学名为“菜豆”,龙岩状元豆是新罗区地方品种。风味独特,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有利尿化湿、健脾等作用,是一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的豆类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