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对草鱼的隐鞭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及中华鱼蚤病六种寄生虫性鳃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寄生虫性鳃病均可引起鳃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粘液分泌亢进,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但又因病原体的种类不同,危害鱼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病理变化又有很大差别,对鱼危害较大的均为变质性炎,如隐鞭虫病;对鱼危害较小的则属增生性炎,如中华鱼蚤病.  相似文献   

2.
寄生虫引起的草鱼鳃病的组织病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草鱼的隐鞭虫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及中华鱼蚤病六种寄生虫性鳃病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比较研究,寄生虫性鳃病均可引起鳃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粘液分泌亢进,嗜酸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但又因病原体的种类不同,危害鱼的方式、方法不同,因此病理变化又有很大差别,对鱼危害较大的均为变质性炎,如隐鞭虫病;对鱼危害较小的则属增生性炎,如中华鱼蚤病.  相似文献   

3.
鱼类鳃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的鳃病种类较多.主要发生于草鱼、青鱼等,在8-10月份为该病流行季节。在防治鱼类鳃病时,应查颜观鳃,找出病源,准确诊断,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4.
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变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黏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5.
一、症状及流行情况 1.中华鳋病 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中华鱼蚤雌虫用大钩钩在鱼的鳃上.大量寄生时.鳃上缘长了许多白色小蛆.故又名鳃蛆病。大中华鱼蚤仅寄生于草鱼、督鱼和赤眼鳟。病鱼在水面打转或狂游,尾鳍露出水面.故又称尾巴病.病鱼身体消瘦,生长受阻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6.
一、小瓜虫病 1.病原:多子小瓜虫. 2.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因而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长,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于病灶表面.同时鳍条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相似文献   

7.
征稿启事     
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不少养鱼户凶为分辨不清具体鳃病种类,盲目用药,不仅会贻误治疗时机,还造成药害。因此.在防治鱼类鳃病时,应查颜观鳃,准确诊断,及时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防治鱼病的19种中草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五倍子 每立方米水体用五倍子2—3克煎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白皮病、赤皮病及烂鳃病。  相似文献   

9.
程晨 《当代农业》2009,(16):45-45
一、症状 1.中华鳋病 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常在水面打转或狂游.尾鳍露出水面.故又称尾巴病。病鱼身体消瘦.生长受阻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10.
1.细菌性鱼病。①草鱼、青鱼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治疗这种病。可用灭菌灵进行防治。发病初期每50千克鱼用药一小包即可控制。  相似文献   

11.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吸入水中的溶解氧,水中存在的大量病原体生物很容易感染到鳃上。鳃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鱼的鳃病种类很多,为了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将鳃病分为以下六大类型。  相似文献   

12.
寄生性鱼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鱼波豆虫病1.症状当虫体大量侵袭鱼的皮肤和鳃时,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认出有暗淡的小斑点,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的黏液。被感染的鳃小片上皮坏死、脱落,使鳃器官丧失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病鱼呼吸困难。同时被该虫破坏的地方,往往被细菌或水霉感染形成溃疡。病鱼食欲不振,反应迟钝,鱼体消瘦,发病后在2—3天内出现大批死亡。2.发病规律适宜飘游鱼波虫大量繁殖的水温为12—20℃,流行期为冬末  相似文献   

13.
一、小瓜虫病1.病原:多子小瓜虫。2.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因而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  相似文献   

14.
对于草鱼相似的病情,如果不区别诊治,不仅起不到防治效果,甚至会拖延加重病情,影响养殖效益。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 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发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病鱼主要  相似文献   

15.
程晨 《农家致富》2009,(16):45-45
一、症状 1.中华鳋病 病鱼呼吸困难。焦躁不安,鳃上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常在水面打转或狂游.尾鳍露出水面.故又称尾巴病。病鱼身体消瘦.生长受阻乃至死亡。  相似文献   

16.
1.五倍子。每立方米池水用五倍子2-3克煎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白皮病、赤皮病及烂鳃病。 2.菖蒲。每667平方米水面用菖蒲、蓖麻叶各4公斤-5公斤,研成浆液状,略经浸泡,浆渣和汁全池泼洒。可防治鱼肠炎、烂鳃和赤皮病。 3.水辣蓼。按每50公斤鱼重用水辣蓼加铁苋  相似文献   

17.
鲤鱼烂鳃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烂鳃病的鲤鱼鳃中分离得到烂鳃病病原菌9201,其菌落、菌体及生化等特征与草鱼鱼害粘球菌相似。9201的毒力与水温呈正相关,以18h菌龄毒力最强。在菌种保藏过程中,其毒力衰退较快,复壮后毒力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8.
1.防治鱼烂鳃病和肠炎病 每100千克鱼用大蒜素10毫升,拌入饵料中投喂,3天为1个疗程;或每100千克鱼每天用10%人工合成大蒜素200克拌饵投喂,连喂6天。  相似文献   

19.
<正>一、烂鳃病:是由黏球菌侵入鱼的鳃丝后,引发鳃部溃烂造成的鳃病。人们用肉眼看上去,病鱼的鳃丝失去鲜艳的血红色,而呈现出粉红,乃至失血的苍白色。随着病情加重,鳃组织被严重破坏,鳃部黏液增多后,鳃丝上沾有大量污物。最严重时,累及鳃盖骨,使其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亦被腐蚀。从外表看,病鱼的鳃盖上出现一个圆洞,俗称"开天窗"。由于鳃是鱼类和外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所以烂鳃病,直接危及鱼儿的生死。  相似文献   

20.
李德智 《农技服务》2005,(11):49-49
(一)肠道病 1、出血病 肌肉、口腔、各种鳍条的基部充血,尤以臀鳍为甚。剥去皮肤可见肌肉点状出血,患病严重的肌肉全部发红。有时病鱼的鳃盖、大颚、眼圈和肠道等处也有充血现象;鱼鳃失去鲜红色,或呈苍白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