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农业》2017,(2)
<正>农民在打药时常对这样的问题疑惑不解:原来效果很好的农药即使浓度提高了几倍仍无济于事,其实抗药性问题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昆虫抗药性的定义是:"昆虫具有耐受杀死正常种群大部分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群体中发展起来的现象。"随着农药使用量的迅速增加,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发展趋势显著加剧。尽管农药的药效愈来愈高,但抗性产生的速度也愈来愈快,已经导致了棉铃虫害特大发生等惨痛事例。植物有害生物抗药性已经成为全球  相似文献   

2.
生物制剂防治茶树害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表明 ,Bt乳剂对茶毛虫的防效甚佳。EpNPV对茶毛虫、EoNPV对茶尺蠖 1~ 2龄虫防效很好 ,韦伯虫座孢菌对黑刺粉虱的防效优于扑虱灵  相似文献   

3.
槐尺蠖(Semiothisa cinerearia Bremer et Grey),又称国槐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昆虫,主要危害国槐。也危害刺槐、龙爪槐、金枝国槐。以幼虫为害叶片,取食量大。危害严重时,可以将树叶成片吃光。严重影响绿化效果。该虫在白天有吐丝下垂的习性,行人从树下经过时。往往会掉在身上,令人毛骨悚然。北京地区各大公园、行道树上的槐尺蠖时有发生。笔者通过多年来对槐尺蠖发生规律的观察,采用人工、生物、药剂等多种方法防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我国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应用现状,转Bt棉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种植Bt棉的生态风险及对策,包括对非目标昆虫及天敌的影响,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治理对策,为今后正确评价转Bt棉在本区种植中的生态安全性,充分发挥其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韩远煜 《北京农业》2011,(9):149-150
病虫害防治在城市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国槐尺蠖在新乡的肆虐使城市绿化遭受较大影响。就国槐尺蠖的发生规律从生物学角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国槐尺蠖的综合防治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抗虫棉在棉田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我国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应用现状,转Bt基因棉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种植转Bt基因棉的生态风险及对策,包括对非目标昆虫及天敌的影响,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治理对策,从而为今后正确评价转Bt基因棉在该区种植中的生态安全性,充分发挥其在害虫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苏薇 《浙江农业科学》2014,(5):705+708-705
桑尺蠖是桑树主要害虫之一,对大多蚕期可使用农药已产生抗性。本试验在桑园关门虫防治时期,比较了1.8%阿维菌素乳油和20%氰戊菊酯乳油2种农药对桑尺蠖的防治效果,旨在筛选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进行养蚕期结束后桑尺蠖的防治,为来年桑园治虫和蚕桑生产打好基础。试验结果表明,2种农药对桑尺蠖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继续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美国加州的梨园蚧壳虫对石硫合剂产生了抗药性。随着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40年代后人工合成的有机农药的发展,抗药性的报道屡见不鲜,所以讲抗药性的历史可以认为与农药使用同步。  相似文献   

9.
随着化学杀虫剂在农、林业生产和生活上广泛应用,在给害虫防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有利经济昆虫(如家蚕、蜜蜂等)、天敌昆虫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也造成大量农林、卫生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使得农药的使用浓度越来越高,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昆虫的抗药性越来越成为多学科的研究热点.脂肪体是昆虫体内重要的物质存储和中间代谢组织,在昆虫对农药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昆虫脂肪体对农药的代谢机制,对于保护经济昆虫和防治农林害虫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昆虫脂肪体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了解昆虫脂肪体对有机磷农药及杀虫剂的代谢机制,为经济昆虫、天敌昆虫的保护及新型环境友好农药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来,生物农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生物农药直接替代部分化学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使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成为现实。生物农药必将成为生产无公害食品蔬菜的首选农药。生物农药主要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微生物活体开发的农药。具有对人、畜安全、无毒、环境兼容性好、不杀伤天敌昆虫、选择性强、对生态影响小、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特点,符合现代社会对农业生产和农药的要求。但由于它的防治效果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作用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调查与室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国槐尺蠖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试验观察了4种杀虫剂对国槐尺蠖3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国槐尺蠖在兰州市1 a发生3代,以蛹在国槐树裂隙或平伏于枝干背风面越冬;幼虫为害叶片为主,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利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2.
1 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1.1有的昆虫对某种农药有天然抗性,如敌百虫对蚜虫无效. 1.2生活史短、每年繁殖世代多的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 1.3使用药剂的浓度越高,抗药性形成越快. 1.4连续使用单一药剂,敏感的个体被杀死了,抗性强的个体保留了下来,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使昆虫的抗性逐步发展并趋于稳定,最后形成抗药性的品系或生理小种.这种抗药性称为获得抗性.  相似文献   

13.
稻纵卷叶螟是我区水稻上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近年来呈现加重发展趋势。由于多年来使用三唑磷、甲铵磷等有机磷农药,使该虫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防治效果明显下降,特别是高龄幼虫更是如此。为了寻找新的防治稻纵卷叶螟药剂,我们于2005年引进了浙江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31%三拂微乳剂农药,并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菜蛾对苏云金杆菌的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杀虫剂苏云金杆菌(Bt)对某些害虫具有高毒效,通过开发新菌株和遗传工程技术的促进,进一步扩大了Bt制剂的应用范围,预料该制剂不久将成为一种重要农药。然而,Bt制剂的广泛使用很可能同化学农药一样产生抗药性。在1990年前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正>二、如何治理农药抗药性(一)换用新农药品种。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以后,换用新农药品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换用新品种可以解决问题于一时,但如不合理使用,新品种会很快失去作用。另外,新农药的开发难度大,时间长,往往跟不上抗性发展的速度,并且花费大,成本高。所以期待开发新的农药品种来解决抗性问题不是有效的办法。同时,采用微生物及植物源农药作为生物制剂,也被认为是解决有害生物抗药性十分可行的方式,并且现有一些非常成功的先例,如Bt、阿维菌素和核多角体病毒等。  相似文献   

16.
张广文 《新农业》2006,(7):43-43
保护地生产的迅速发展,致使害虫逐年增多,农民用药频繁。应用化学农药,杀伤了大量天敌,破坏了生态环境,并使害虫产生较强的抗性;有些高毒高残留农药危害人们的健康,很多农药的残留物是高致癌物质。因此,大力推广无公害、无污染的生物新农药势在必行,以解决农药污染,保护人民健康。2005年,建昌县植保站引进秦皇岛市领先科技发展公司生产的高效生物杀虫剂千虫克(0.1%阿维菌素与Bt乳剂100亿活芽/克经特殊工艺鳌合而成)可湿性粉剂,经过试验示范与推广,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生物农药是一类具有持效、低毒、低残留、抗药性产生较慢的农药.近几年推广使用的主要有苏云金杆菌(Bt)、阿维菌素、烟·参碱3个生物农药品种及其复配剂.这些生物农药对鳞翅目类等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在使用中,由于农户对其作用机理、防治适期和方法了解不全,造成防治效果较差而不愿使用.要提高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农户应注意掌握如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国槐尺蠖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槐尺蠖是危害国槐、金枝国槐、龙爪槐等树种的暴食性食叶害虫,近年来在银川市区内行道树、片林及圃地中普遍发生,对绿化和市容环境造成威胁。为保护现有绿化成果,维护生态环境,我们对国槐尺蠖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国槐尺蠖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防治小菜蛾、菜青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菜蛾、菜青虫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且小菜蛾已对菊酯类农药产生抗药性,难以防治。选用阿维菌素等多种药剂开展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新农药防治效果良好;但在防治中要科学合理使用这些农药,不要连续多次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20.
小菜蛾、菜青虫危害十字花科蔬菜,且小菜蛾已对菊酯类农药产生抗药性,难以防治.选用阿维菌素等多种药剂开展防治小菜蛾、菜青虫试验,结果表明:参试新农药防治效果良好;但在防治中要科学合理使用这些农药,不要连续多次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