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向阳 《蚕桑通报》1998,29(2):37-37
打孔薄膜覆盖育的桑叶保湿效果成于防干纸育,对蚕室湿度无需提高要求或者不需补温,只需在眠期适当补湿即可。  相似文献   

2.
溪北大队是我场原蚕区的一个制种点,1982年秋期饲养数量90克,苏12和浙农1号各45克均用防干纸育.因该队在饲养夏蚕过程中曾经发生较为严重的僵病,尽管在秋蚕前大力进行了消毒工作,但僵病孢子还是通过不同渠道进入蚕室落到蚕体上,导致发病.苏12和浙农1号两个品种都在2眠提青中发  相似文献   

3.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2):58-58,37
八、眠起蚕管理蓖麻蚕(木薯蚕)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就眠蜕皮。全龄期要经过4眠,眠蚕不吃不动。这段时间蚕体生理变化复杂,体力消耗大,抵抗力减弱,很容易感染疾病,必须细心护理。各龄蚕将眠之前皮肤有光泽,蚕体逐渐缩短肥大,肉瘤缩小,食欲减退,排出粪便,随即吐丝固定腹足,不吃不动而就眠。眠蚕经1天左右即可蜕皮。蜕完皮的蚕,皮肤松驰,开始爬动觅食。木薯蚕就眠迅速,采用蚕网除沙,注意适时加眠网,加眠网后给1~2次叶,进行眠除。蚕眠定后,如眠座上还有少数未眠蚕爬动,就加网提青,把未眠蚕提出来,另给叶子,并进行眠座整理,适当抽去残叶,保持…  相似文献   

4.
秋蚕期气候异变、病虫害多、农药污染严重,难于饲养,其效益往往也不够稳定。因此,应根据晚秋蚕期的特点,掌握秋蚕期饲养的关键技术,从而达到优质高产。1控制好蚕室温湿度只有合理的温湿度,才能确保蚕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必须尽可能地使蚕室保持好目的温湿度。小蚕最好控制在27~28℃的范围内饲养,尽可能不超过29℃。日中遇高温时应以通风为主,如室外无风,蚕室中温度比气温高,为了降低蚕座温度,可利用风扇使空气流畅,加速蚕体水分的蒸发,降低体温。同时,谨防大蚕期蚕室温度过低抑制蚕儿食欲,进而影响绢丝腺的形成,出现结薄皮茧或不结茧蚕…  相似文献   

5.
蚕白僵病是由白僵菌经皮肤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传染途径为接触传染,蚕死后,先软后硬,全身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为白僵蚕。白僵菌喜湿怕干,多湿地方、多雨季节,蚕就容易发生白僵病。蚕期如果忽视消毒防病工作,就会造成白僵病的大流行。 一、白僵病发生原因 1.小蚕共育室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没有按规定的标准进行消毒,蚕室、蚕具白僵菌残留量多。 2.大小蚕套养。多数联户育蚕的农户没有专用室、具,房屋里间养小蚕、外间养大蚕,或者前屋养大蚕,后  相似文献   

6.
王玉云 《四川蚕业》2005,33(2):32-32
1 注重消毒防病,在养蚕前做好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的彻底消毒。要求蚕室扫得清,蚕具洗得净,药剂配得准,药液配得匀,蚕具消得全。养蚕中注重防病,及时淘汰末蚁蚕,弱小蚕、迟眠蚕,去除的病蚕要投入消毒盂。小蚕期定期进行地面、蚕座消毒,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大蚕期要良桑饱食,及时添食氯霉素、灭蚕蝇等药物。防病工作具体做到:蚁蚕和各龄起蚕撒好一次防僵粉,发现病毒病的每天使用一次新鲜石灰粉,从3龄起蚕隔日添食500ppm的氯霉素防止细菌病,添食灭蚕蝇防止蝇蛆病。  相似文献   

7.
44.产生五眠蚕的原因是什么? 从四眠蚕中分离出现五眠蚕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秋期叶质较差,给桑量少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我们在人工饲料育试验中也见到这种情况,即饲料组成中桑叶粉量过少喂给1~2龄吃或在2龄添食蜕皮激素就易发生五眠蚕,其他如催青中的高温、干燥、饲育中的低温(60°F)、干燥(40%)五眠蚕  相似文献   

8.
中秋蚕正值一年中的高温多湿季节,气候多变、叶质差、病菌繁殖快、桑园害虫多,容易感染发病,危害蚕作安全,应重点抓好真菌病的防治。1 小蚕重防曲霉病小蚕期,特别1~2龄实行全防干育,如果连阴多雨,桑叶含水率过高,喂叶过厚,造成蚕座内湿度过大,桑叶发酵腐烂,霉菌滋生,容易使蚕儿感染发病。主要表现为:蚕儿食桑停止,体色发黑,从感染到死亡一般2~3天,由于蚕体过小很不容易发现,一龄眠中不脱皮而死亡,易被误认为是中毒症。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环境中对家蚕有病原性的真菌种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挂片法、埋片法、平板培养法和生测法等方法对空气、桑园表土层和农村蚕室地面表土中的家蚕真菌病病原初步调查,收集到9个种群,留存分布及传播面广.为提高预防家蚕真菌病的效果,除了蚕期前认真消毒外,蚕期中采用熏烟剂进行蚕室空气消毒与蚕座撒防僵粉消毒相结合的方法,比只使用防僵粉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王晖 《四川蚕业》2009,37(1):39-39
回山消毒就是蚕上蔟采茧后,回过头来对蚕室蚕具及环境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消毒,抓住病原物比较集中、裸露、新鲜的机会,突击杀灭。造成蚕发病的病原微生物是广泛存在的,不仅发生过蚕病的蚕室、蚕具、地面、蔟具、蚕的尸体和排泄物及周围环境中大量存在,即使是没有发生过蚕病的蚕所排出的蚕粪、蜕皮、胃液及废弃物中也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2006年义乌市上溪镇贝家村中秋蚕暴发脓病。为此,我们狠抓了回山消毒这一关,最大限度地减轻病原微生物对下期蚕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郑焕生 《广西蚕业》2003,40(3):51-52
蚕农在养蚕中,为了防老鼠、蚕蝇或小偷偷蚕,常把蚕室门窗关得密不透风,或用“口袋屋”养蚕,蚕室空气不流通,空气污浊,气味难闻,多数蚕农都不知道蚕期要加强通风换气的重要性!因而,养蚕多以失败而告终。一、通风换气的重要性1、蚕呼吸的需要。蚕虫是生物体,必须从外界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氧化体内有机物质,产生能量,以供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作用。而蚕的呼吸与人不同,它是靠蚕体两侧的气门,通过氧压差来吸进氧气的,也就是说当空气含氧量大于蚕体内时,氧气就能顺利进入蚕气门,所以,压差愈大,以扩散方式进入蚕体内的氧气量也愈多,假如蚕室不…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养蚕中眠起处理技术使用当否,是关系到养蚕成败的关键之一,故眠起处理在饲养技术上是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时间性强,技术处理恰当,不损伤蚕体和保持蚕头总数.眠起处理全过程分为:催眠期处理,眠中处理,饷食期处理.一、催眠期处理蚕儿食下桑叶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就眠蜕皮,这是家蚕的生理特征之一.1.适时加眠网.这一工序是为了改善眠中的环境条件,确保蚕座清洁干燥.掌握这一技术,主要靠观察蚕儿体色、体形、食桑行动等变化而定.因为幼虫在就眠前停止食桑,排空肠内的残馀物,并吐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  相似文献   

13.
吴凡 《蚕学通讯》2003,23(3):23-24
饲养晚秋蚕一般从9月上中旬到1 0月上中旬,虽然饲养时间短,但只要措施得当,经济效益仍十分显著。1 严格消毒,控制蚕病危害饲养晚秋蚕半月前将蚕室打扫干净,蚕具洗净晒干;蚕室地面刮去一层表土填上一层新土,用2 0 %的石灰浆粉刷墙壁;用含有效氯1 %的漂白粉澄清液洒蚕室地面、墙壁和蚕具,关闭门窗保持湿润状态,使其荫干。在饲养过程中,用漂白粉和清洁水兑成含有效氯0 .3%的漂白粉液,小蚕期用新毛巾沾取澄清液将桑叶两面轻轻擦一遍后饲喂,大蚕期在晴天中午用澄清液喷湿叶后饲喂,以防蚕食下病原物;对蚁蚕和各龄起蚕、盛食期蚕各使用一次防僵粉…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由于广西鲜茧价格的不断上扬,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很高,不断地扩种桑树,增加养蚕批次,以期达到增收的目的,但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养蚕批次太密,大、中、小蚕同室饲养,大蚕工作忙时易忽视小蚕的管理,造成小蚕饲养不好、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就很容易感染蚕病,造成养蚕失败,产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养蚕批次过密,前批蚕刚刚上蔟结束,还没有来得及清理和消毒蚕室,下一批蚕就到时间要放地下饲养了,蚕农没时间进行蚕室消毒,只能随便消毒一下地面甚至扫一下地就直接下地养大蚕,如果上批蚕发生了蚕病,很容易引起蚕病的垂直传播,轻则减…  相似文献   

15.
《蚕桑茶叶通讯》2003,(1):37-37
趋密性” :群集性是昆虫的主要特性。蚕期趋密 ,易造成个体食叶不均 ,加大个体间的发育开差 ,形成祖宗三代现象。熟蚕过密 ,则易产生双宫茧或污茧。适时匀座可减少三代同室的发生。“趋光性” :蚁蚕孵化前、起蚕的趋光性强 ,应尽量增加光照 ,而盛食期和就眠期趋光性弱 ,应尽量减少光照。“趋风性” :起蚕、食叶期蚕、眠蚕均要防强风直吹入室。熟蚕和结茧期既要保持一定通风排湿 ,但不能直入室内 ,影响营茧。“背地性” :大多昆虫幼虫期都有背地性 ,家蚕也不例外。人们为实现省力化养蚕 ,往往在大蚕期进行下地育 ,这在空间上限制了家蚕的习性…  相似文献   

16.
秋期是蚕农一年中饲养次数最多,饲养量最大的一个时期。秋蚕期,气温高,桑叶质量差,蚕儿极易发病和农药中毒。为确保秋蚕稳产高产,必须切实把好“消毒防病关、桑叶质量关、饲育关”。1秋蚕期特点日夜温差大,高温闷热、干燥、低温阴雨天常见。晚秋期更明显,尤其是受冷空气南下影响,长期低温易诱发蚕病。如遇干旱天气,桑树封顶嫩叶少,底层桑叶发黄老化;晚秋大蚕期秋风起桑叶老化。病原新鲜,繁殖快,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17.
<正> 小蚕共育是养蚕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共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广大蚕农的经济利益。重庆市丰都县蚕种场1993~1996年连续四年,特别是1996年春同时出现9个共育室一眠严重死亡,损失蚁量达1000多克。经逐一排出与小蚕眠期死亡有关的复杂因素,同时进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小蚕眠期死亡是由于蚕室环境干燥造成眠中生理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18.
<正> “三秋”蚕不好养。天气热,病原多,蚕容易生病。我饲养的“三秋”蚕产量比较稳,有人问我有什么经验,我认为要养好“三秋”蚕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养蚕要注意消毒我每次在养蚕之前都对蚕室以及一切蚕具进行彻底消毒,一件蚕具不遗漏,在小蚕到家前一星期消毒完毕。还要注意蚕期中的消毒防病,一旦发现蚕病,要把病死蚕集中处理掉,大小蚕分开饲养,并用药防病。蚕体蚕座消毒用药,一般从小蚕到家(3龄)以后,每天早上用大蚕用防病一号或防僵粉一次;晚上用一次新鲜石灰粉;氯霉素在3龄用一次,4龄用二次,5龄用三次;灭蚕蝇在4龄用一次,5龄用二到三次。在前期  相似文献   

19.
莫云霞 《广西蚕业》2005,42(4):68-68
近两年来,由于广西鲜茧价格的不断上扬,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很高,不断地扩种桑树,增加养蚕批次,以期达到增收的目的,但事与愿违。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养蚕批次太密,大、中、小蚕同室饲养,大蚕工作忙时易忽视小蚕的管理,造成小蚕饲养不好、体质弱,抵抗力下降,就很容易感染蚕病,造成养蚕失败,产量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养蚕批次过密,前批蚕刚刚上蔟结束,还没有来得及清理和消毒蚕室,下一批蚕就到时间要放地下饲养了,蚕农没时间进行蚕室消毒,只能随便消毒一下地面甚至扫一下地就直接下地养大蚕,如果上批蚕发生了蚕病,很容易引起蚕病的垂直传播,轻则减产,重则导致连续多批养蚕失败,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20.
<正>结合生产实际,本人从1996年开始在戴庄乡沥潮村姚长明家采用5龄蚕薄膜覆盖斜面立体条桑二回育初获成功,同时进行了地面条桑二回育试验,之后又在乡蚕桑重点村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材料与方法:供试蚕品种苏5苏6,以普通育为对照进行斜面立体条桑二回育和地面条桑二回育试验,各称取4眠蚕2.5公斤,重复三区,条桑育早晚给2次桑,用薄膜覆盖;普通育每天给桑4次,不覆薄膜条桑育、普通育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结茧,采茧后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