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掌握麦秀林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对麦秀林区兰科植物进行资源调查。共调查到12属14种野生兰科植物,分别占青海省兰科植物的57.14%和41.18%。麦秀林区兰科植物主要以全草、块根和块茎的方式入药。初步掌握了麦秀林区兰科植物的种类、生境、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等基础资料,为麦秀林区兰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小陇山林区野生花卉资源丰富。作者对小陇山林区野生木本花卉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小陇山林区典型野生木本花卉植物资源的观赏价值及经济用途,并对野生木本花卉植物资源的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玛可河林区植物濒危程度和保护类别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保护好青海省最大的原始林区的濒危物种,笔者对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玛可河林区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共统计出植物364种,分属55科,173属.对调查到的364种植物从样线分布频度、样地分布频度、样方内分布密度、林区内现存多度、植物确限度5个方面评价其濒危程度,评价结果为玛可河林区濒危种2种,林区易危种6种,林区近危种12种,林区安全种344种.再通过对植物的濒危系数、遗传损失系数、利用价值系数按一定的权重分配定量评价其优先保护顺序.研究结果表明,林区一类优先关注植物2种,林区二类优先关注植物9种,林区三类优先关注植物23种,林区一般关注植物330种.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林区冬季气候寒冷,地广人稀,野生经济植物资源丰富,且为纯绿色无污染,开发利用价值很大。因此,有必要调查清楚大兴安岭林区野生经济植物资源的现状。采用标准地布设确定野生经济植物种类,标准地调查确定野生经济植物数量,进行标本采集和制作,以期为野生植物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燕  王娟 《农技服务》2014,(4):189-189
镇安县木王林区位于秦岭东南部,林区内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调查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7科7种。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林区植物种类少,桦木科植物为大兴安岭林区自然植被恢复的先锋树种,也是混交林组成的主要阔叶树种,生态价值极高。桦木科树种在大兴安岭林区主要分为桦木属和榛属,本文分别描述了桦木属6个种、榛属2个种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利用价值,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桦木科树种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互助北山林区的藓类植物,研究结果表明,本区藓类品种资源状况对本区的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资料汇总对八达岭林场植物区系特征进行分析,目的是合理保护、利用和开发八达岭林场植物资源。结果表明:北京八达岭林区共有维管束植物93科303属539种。其中天然植物85科279属489种。发现有2个新变型,6个《北京植物志》未收录种,其中2个种为北京市首次记录。八达岭林区植物区系以温带分布区类型为主,其中北温带类型占绝对优势,与热带分布区类型及东亚分布区类型联系较为密切,与地中海、西亚分布区类型联系则较弱。八达岭林区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应遵循为改善首都生态环境服务,为改善八达岭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服务的原则。积极开发森林旅游资源,建立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在保护森林资源与环境的同时,积极开发林区经济,为首都市场提供绿色食品、优质药材及种苗花卉。  相似文献   

9.
小陇山林区野生珍稀植物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野生珍稀植物资源``据调查,甘肃省小陇山林区有野生珍稀植物45种,隶属于29科42属.分别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林区主要乔木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不同,加之采伐和火烧之后树种更新情况差异大,林下伴生经济树种分布种类不同。本文阐述了大兴安岭林区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的分布状况和林下伴生经济植物种类,以期为发展林下经济植物资源提供数据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1.
研究和开发山区野菜资源,对发展山区生态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承德山区野菜资源较丰富,根据调查统计,承德山区可供食用的野菜有48科127种,可划分为根菜类、茎叶菜类、地下茎菜类、花菜类及果菜类5类。对承德山区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明晰食物消费类别,发现其演化特征规律,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食物平衡表中1991—1995年和2015—2017年两个时期13种食物消费等数据,运用因子和聚类分析方法,得到5项因子,划分出7类食物消费类别,分析各类别食物消费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食物消费表现出典型地域特点,体现了各国经济发展差异。20年来各类别稻米、禽肉、糖人均消费普遍增长。处于温饱或小康阶段的类别,食物消费变化以谷物、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消费增长为主;处于最富裕阶段的类别,居民薯类、油脂、红肉、水果消费普遍减少。期初消费对各种食物人均消费增长普遍具有负向影响,经济增长、本国生产则普遍表现出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对奶类、糖、蔬果消费带动较强,本国产量对蔬果、肉类、水产品等鲜活产品消费影响较大。城镇化、老龄化以及关税变化对不同食物消费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化或带动油脂等高热量食物消费,降低蛋、奶、肉类等高蛋白食物以及蔬菜消费。而老龄化或引起糖、油脂消费减少,带动蛋类、红肉等食物的消费增长。  相似文献   

13.
对河北省野生蔬菜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与研究,重点论述该省野生蔬菜资源的种类与分布,介绍野生蔬菜的利用价值,并阐述合理开发利用河北省野生蔬菜资源的有效途径,为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野菜资源极为丰富,共有415种,隶属91科226属。对野菜种类特点、生物学性状、食用部位、采集时期、生境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阐述了野菜资源的地理分布,论述了河南省野菜的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充分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作为我国蔬菜生产大省,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气候优势,但福建省蔬菜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并未与资源、产量相匹配。通过对福建省5个地市的蔬菜种植户进行300份问卷的调查和调研,采用DEA-BCC法对蔬菜生产的资本和劳动投入及产出进行实证分析,引入农户及家庭特征、蔬菜生产条件、制度及政策三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论认为,蔬菜种植农户的资源配置能力和资源使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蔬菜生产效率与户主受教育年限、种植技术、物流水平及是否购买农业保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李卫芬 《农学学报》2018,8(2):29-34
为了保护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特异资源,对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了系统的蔬菜资源调查。本文综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根菜类、叶菜类、茄果类等特异蔬菜种质资源和少数民族改良利用蔬菜资源的传统文化知识。分析表明传统文化保护了云南少数民族的特异蔬菜资源,特异蔬菜资源作为蔬菜资源的重要部分,对于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风俗礼仪、生产生活等具有积极作用。笔者提出应在保护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特异蔬菜资源的利用价值,在利用特异蔬菜资源的过程中,保护和传播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云南森林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享有“植物王国”的美誉,森林蔬菜资源十分丰富,在概述云南森林蔬菜资源与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森林蔬菜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野生蔬菜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津市12个区县、121个乡(镇)、273个村历时2年多的野外实地调查,表明该地区野生蔬菜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其中可供食用的野生蔬菜151种,来源于46科106属,有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直接开发利用,有的可作为蔬菜育种的理想原始材料,经过人工驯化,成为丰富人民“菜篮子”的新品种。提出了野生蔬菜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我国蔬菜产业及典型蔬菜种类的产量风险、价格风险和收益风险进行测算,为有关管理部门和蔬菜生产经营主体的种植与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移动变异系数作为风险衡量指标,利用历年我国蔬菜产业不同种类与种植模式下蔬菜的历史产量和价格数据,对蔬菜产业风险水平进行实证量化分析.[结果]我国蔬菜产业的收益风险和价格风险高于产量风险.不同种类蔬菜的风险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按照种植模式分类,设施蔬菜的风险水平明显低于露地蔬菜.[建议]应根据蔬菜产业风险水平衡量结果,合理布局蔬菜种植的种类与模式,确保蔬菜生产经营主体收益稳定增长与市场结构均衡,实现蔬菜市场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0.
自1995年建立种质资源库以来,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收集保存蔬菜种质资源共5365份、隶属27科84属。通过蔬菜种质资源的园艺性状鉴评、亲缘关系分析、抗病性鉴定、品质分析、配套栽培技术与利用研究,实现了资源共享与有效利用,直接推广名优资源品种160个,创新种质359份,培育新品种36个,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