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海安县西场镇石桥村8组养蚕户陈广银是全镇闻名的养蚕大户,陈广银今年56岁,全家6口人,从事栽桑养蚕劳力2个,2010年有桑园面积7.5亩,全年养蚕26张,年产茧1 040kg,张产量是全镇平均水平;茧收入3.7万元,加上小蚕共育收入1 040元,全年养蚕收入3.8万元,劳均养蚕收入1.9万元,是  相似文献   

2.
黄亮永 《四川蚕业》2006,34(1):58-58
邛崃市大同乡干塘村,全村总人口1444人,480户。2005年全村出外打工人数达150人。由于地处山区,经济不发达。在成都市重点龙头企业———邛崃市大同丝绸有限人走上栽桑养蚕道路。全村发展桑园600亩(1亩≈667m2,下同),养蚕1924·2张,平均单产超过40kg/张,2005年全村养蚕收入达到1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一直蹲点靖江市新桥镇,负责全镇的蚕桑生产工作,同时重点培养该镇滨江村13组养蚕大户孔繁泰,指导他栽桑养蚕。该户从2007年开始栽桑养蚕,现有桑田面积60亩,2010年养蚕212张,产茧8735kg,平均张产茧41.2kg。几年来蚕茧产量和质量都比较稳定。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笔者对如何指导大户养蚕有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桑园面积逐年增加,发种量年年递增,1995年全县桑园面积高达10万多亩(1亩≈667m2,下同),全年发种20多万张,是我县农村的骨干副业项目,是农民主要副业收入来源,以后由于诸多因素,主要是茧价大幅度下滑,严重地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  相似文献   

5.
家住宁南县六铁镇树基村一组的苏呷色日,现有桑园91亩(6.07hm^2),其中自有桑园41亩(2.73hm^2),流转桑园50亩(3.33hm^2)。2018年养蚕87张,产茧4800kg,售茧收入25.8万元,通过栽桑养蚕,苏呷色日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尤其是2006年,栽桑养蚕与粮棉作物的比较效益一般都在1:5以上.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较好、比较效益明显。但从现有适用技术的推广和蚕桑生产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五大误区。制约着栽桑养蚕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江苏蚕业》2017,(3):38-41
栽桑养蚕从大包干之前的集体集中养蚕发展到大包干之后的一家一户养蚕,束必江作为大包干之后的盐城市大丰区第一批带头栽桑养蚕的典型户,连续养蚕37年从未间断,经历的桑品种、蚕品种的更新换代,茧丝绸市场行情的起伏变化,验证了栽桑养蚕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37年来,束必江完整记录了每年每季养蚕张数、蚕品种、张产茧、公斤茧价格、养蚕收入等养蚕数据,系统地反映了蚕业生产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泾县位于皖南山区,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安徽省传统的栽桑养蚕大县。现有桑园面积2 500hm^2,桑椹资源丰富,养蚕农户有1.6万户,年蚕茧及蚕桑多元化收入5 600万元,蚕桑生产是泾县蚕农家庭年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导蚕农改变传统的栽桑养蚕习惯,增加亩桑收入,泾县于2010年引进了叶果两用桑品种大十果桑,集中栽植在泾县4A级风景区桃花潭景区,种植面积有6hm^2。该品种一是成熟早、结果期较长,  相似文献   

9.
如皋市常青镇现有桑园11000亩,年发蚕种28800张。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发生转移,导致劳动力紧张,劳动力价格较高,我们将养蚕配套设施加以改进,普及省力化养蚕技术,采用木制层叠式高脚蚕匾养蚕,可切实做到轻松栽桑、快乐养蚕。  相似文献   

10.
朱德高 《四川蚕业》2020,48(1):17-19
蚕桑是富顺县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截止2019年底,全县有桑园面积2.4万亩(1600hm2),其中果叶兼用桑0.3万亩(200hm2),栽桑养蚕镇乡14个。年养蚕1.5万张,蚕茧单产达到39kg/张,蚕茧综合均价为41元/kg,张种养蚕收入1600元,蚕农售茧收入2400万。我县自贡裕民蚕种场年生产蚕种10万张,居全省普种生产第三位,蚕种产值550万元。  相似文献   

11.
<正>大丰市刘庄镇竞赛村养蚕大户束必江,从1982年开始承包桑园养蚕至今,经历了25个春秋,桑园面积从最初的2亩发展到现今的12亩,全部为品种桑"育71-1",蚕茧价格从每市斤1.58元到18元,25年共饲养蚕种557张,生产蚕茧22174.4公斤,共育小蚕3209张,蚕桑总收入417517元;其中:2006年饲养蚕种46张,产茧3816斤,共育小蚕302张,全年蚕桑收入69195元,亩平5766元,是远近闻名靠栽桑养蚕致富的农民,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一方百姓都靠栽桑养蚕走上了致富之路。针对他25年对蚕桑事业忠贞不渝的追求和对蚕茧价格无论是低谷还是高峰从未出现过的动摇,笔者近期对他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表明,束必江发展蚕桑生产,得以持续稳步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关键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高强 《四川蚕业》2005,33(1):50-51
谢银,金峰镇四村十社人,小蚕共育员,30多岁,精明能干,勤奋务实。1998年,他抓住该社蚕桑基地建设的有利契机,说服父母妻子,毅然从7亩(1亩≈667^2,下同)口粮田中拿出6亩田地栽桑树。几年在外天南地北到处闯荡,打工,做生意,都没有改变家庭一穷二白面貌的谢银,回乡后,在仔细聆听了丝绸公司领导、蚕桑专家、村社干部宣传栽桑养蚕致富的讲话和讲课后,决定走栽桑养蚕这条道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县新发展栽桑“一步成园”8万亩,使全县桑园面积达到15万亩,桑叶产量急剧增加。但受蚕茧比较效益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养蚕劳动力日趋紧张,养蚕劳动力不足和桑叶产量急剧增加的矛盾越来越尖锐。2004年春季由于养蚕劳动力不足,在全县范围内已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订种不足和桑叶过剩问题。为充分利用现有的桑叶和劳动力,增加蚕农和公司效益,我们在此提出“滚动养蚕”的思路,与广大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马志琴 《北方蚕业》2005,26(4):53-54
<正>沁水县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全县14个乡镇,24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7.02万,将近5万农户。有60%以上的农户从事栽桑养蚕工作,多数农民靠栽桑养蚕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5.
谢中伦  干群 《四川蚕业》2007,35(4):52-52,58
金堂属成都平原边缘丘陵县,也是四川省优质蚕茧基地县之一,现有桑园近4万亩,金堂蚕业历经茧丝绸市场几起几落,在稳定中有所发展。近年来,随着其它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价值大幅度攀升,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已难以有效提高桑园比较效益以维系蚕业生产的稳定。金堂县2007年起通过探索发展桑园养鸡,桑禽互补,实现蚕桑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现已出栏桑园土鸡10万余只,存栏20余万只,比照单一的栽桑养蚕模式,亩桑收入实现了翻番,达到5600元/亩。1开发模式主要做法分两种:一是引进家禽养殖龙头企业(如成都金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桑园,直接养鸡并对口链接…  相似文献   

16.
省力化养蚕提高茧质的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沂市位于江苏省最北部,草桥镇农民有栽桑养蚕的传统,20世纪90年代蚕桑大发展时期,全镇桑园面积突破1万亩,受到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最近几年蚕桑生产比较优势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
王世平 《江苏蚕业》2010,32(1):53-54
东台市梁垛镇梁南村是一个以栽桑养蚕及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主导产业的蚕桑专业村,全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645户,人口2000人,耕地面积2350亩,其中桑园面积1720亩,养蚕农户625户。先后被上级命名为“国家级蚕桑科普示范基地”和“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示范区”。  相似文献   

18.
<正> 罗伯如家佳乐山市中区凌云乡燕子村3社,全家3人,是1980年从税务部门退休回农村的干部。他家承包集体耕地2.97亩(田2.27亩,土0.7亩),水源奇缺、土质瘦薄、耕作艰苦,按照自己的劳力和技能与家人共议,坚定走蚕桑致富并带动群众致富之路大力发展蚕桑生产。1981年栽桑0.1亩,1982年栽桑0.71亩,1983年栽桑0.67亩,1984年栽桑0.1亩,1985年栽桑0.72亩,5年共栽桑2.3亩,1400株,芽接良桑0.87亩,带根嫁接栽良桑1.43亩,实现良桑化。养蚕除了自产桑叶外,把本社周围自产桑叶卖起来,由于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养蚕,养蚕收入显著增加。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蚕桑重点户和群众学习的榜样。1981年利用自留地桑叶养蚕0.15张,产茧4.85公斤,收入17元。1982年到1990年9年间,共养蚕85.7张,产蚕茧3660.8公斤,收入22215元,张平单产42.7公斤,259.22元。如下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桑树栽培模式是第一年栽桑基本上不养蚕,或养少量的蚕,亩产发种不足0.5张,第二年春伐,晚秋蚕开始投产.为缩短桑树投产期限,实现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收益,亩产蚕茧过百斤的目标,笔者在金星村通过多年的栽桑实际,摸索出一套桑树当年亩产百斤的栽培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桑树新栽法     
传统的桑苗移栽后,通过近一年的管理,当年到养晚秋蚕一般每株发条数2~3根,条长100cm左右,亩用种量在0.3张左右,养蚕效益不明显.笔者于2006年在孤山镇通太村进行了桑树新栽法试验,实现当年栽桑、当年成林、当年晚秋蚕亩用种量达1.3张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