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原地区丹红杨插干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红杨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年培育成功的新一代超速生抗虫杨,雌株。耐桑天牛、易生根、速生(年胸径生长量达5.8 cm,年平均高生长量4.9 m)。为了提高丹红杨的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杨树插干深栽造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丹红杨采用插干深栽造林方法与传统的带根植苗造林相比,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等特点,是一种比...  相似文献   

2.
杨树深栽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3月至2007年11月,对杨树深栽50 cm、80 cm与常规栽植25 cm的杨树成活率、生根量、胸径、树高及材积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杨树深栽对苗木成活率和木材生长量有很大影响,深栽能提高杨树苗木栽植成活率,能显著增加杨树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干旱地区有不少造林地的地下水位在1~3m,地下水矿化度≤1.5g/L,土壤含盐量≤0.2%~0.4%。在这样的立地条件深栽杨树,可以利用深层土壤水份,在不灌溉的情况下,获得90%以上的高成活率,效益显著。通过生产实践和设置试验,总结出了适用的杨树深栽抗旱造林技术和选地的要求,揭示了深栽杨树的生根特点,及其对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干旱地区有不少造林地的地下水位在1~3m,地下水矿化度≤1.5g/L,土壤含盐量≤0.2%~0.4%。在这样的立地条件深栽杨树,可以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在不灌溉的情况下,获得50%以上的高成活率,效益显著。通过生产实践和设置试验,总结出了适用的深栽抗旱造林技术和选地的要求,揭示了深栽杨树的生根特点,及其对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树钻孔深栽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北方,水份经常成为杨树成活和正常生长的限制因子,而杨树钴孔深栽造林技术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根据我们在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市三次采用杨树深栽造林试验表明,此方法具有明显的抗旱效果,在不灌溉的条件下,可提高成活率到95%以上,幼树初期生长也有所提高。深栽的杨树有较多和较深的根系,而且能通过插干下切口直接吸收地下水,这是深栽成活率高的原因。冬季深层土壤的温度可满足杨树插干缓慢生根的需要。秋季深栽的插干次年春季放茅前已形成大量幼根,对成活有利。深栽杨树的蒸腾速率较常规造林高2.3—4.4倍,其日平均蒸腾耗水量比常规造林高1.83—15.41倍。此外,与常规造林比较,深栽杨树的叶片水势高,含水率高,水份饱和亏缺低。旺盛的水份代谢证实了深栽造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杨树插干深栽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杨树是我省营造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及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由于我省年降水量较少,多春旱,造林成活率往往较低,影响了杨树的迅速发展。为了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我们自1978年开始进行了杨树插干深栽的造林试验。几年来的试验表明,杨树插干深栽造林确实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造林方法,对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具有明显效果。一、试验地概况商丘地区位于北纬34°30′、东径115°37′,属豫东平原黄河故道地区,沙质土壤,干旱瘠  相似文献   

7.
杨树插干造林与植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杨树深插干造林与杨树带根植苗造林,在造林成本、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等方面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杨树深插干造林方法,营造的杨树与采用带根植苗方法营造的杨树相比,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等特点,是一种比较经济、安全、高效的杨树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黄连木造林成活率和造林后的生长速度,对黄连木容器苗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塑料营养袋苗和塑料营养钵苗的苗高分别为43.6 cm和26.8 cm,造林成活率分别为96%和97%;适当深栽 覆草的造林成活率达100%;容器苗苗龄对造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只影响当年生长量,以百日以上苗龄生长量最高,可达40 cm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杨树良种177杨根桩造林苗为供试材料,造林后根桩苗采用套袋抚育管理措施,以不套袋抚育为对照,结合套袋和不套袋抚育管理措施下的造林苗萌芽时间、胸径、苗高、成活率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套袋比不套袋造林植根苗萌芽时间提前了7 d,展叶提前了9d,造林树高增加了34.9%;胸径增加了39.7%,造林成活率增加了3...  相似文献   

10.
对桐棉松进行芽苗切根移栽和直播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芽苗切根移栽并适当深栽,当年11月中、下旬栽植,桐棉松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防止樟子松生理干旱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樟子松造林遇到的最大问题便是造林后易发生生理干旱,影响其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常规造林保存率只有5%。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生态学原理认识它并从改变环境因子去解决它,创造出“深穴法”和“深沟法”造林技术,大大提高了造林保存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黧蒴栲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黧蒴栲芽苗截根移栽、截根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黧蒴栲芽苗截根处理对苗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叶干重、茎枝干重、根器官干重有极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一级侧根长度有显著影响.芽苗截根处理后苗木高度增加17.51%、地径增加13.72%.不同剪叶处理方式对黧蒴栲苗木造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芽苗截根苗造林以剪叶75%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5.86%,而未剪叶苗造林成活率为57.69%;应用芽苗截根苗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7.0%~24.0%,增加当年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8.22%、15.44%.  相似文献   

13.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壮苗深栽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毛乌素沙地樟子松的造林效果,开展了壮苗深栽试验。在总结壮苗深栽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壮苗深栽的造林效果及其生物量分配格局调节规律。结果表明,壮苗深栽可以提高根系分布层的土壤含水量,从而提高造林保存率和林木生长量。且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大,壮苗深栽与常规栽植林分的生长量差异越来越大。究其原因,壮苗深栽提高了各个构件的生物量投资,同时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年生木荷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不同造林地类型上造林,比较造林效果。结果表明:木荷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木荷容器苗造林树高生长和地径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并且差异显著。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采伐迹地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好,其次为林冠下,再次为生物防火带。  相似文献   

15.
利用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林,系统研究苗木类型与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叉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3种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成效差异显著,其中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取得95.56%的造林保存率,且叉干率只有3.47%;造林后木荷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63cm、107.10cm和56.43cm;造林后2年生,其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1cm、224.90cm和113.07cm,均优于大田裸根Ⅱ级苗和大田裸根Ⅰ级苗的造林成效,说明采用木荷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林木叉干率,全面提升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宁夏西吉县春秋两季山毛桃截干深栽造林成活率的统计分析表明 :春季截干深栽山毛桃成活率为81.0 % ,秋季成活率为 89.5 0 % ,秋季比春季栽植成活率提高 8.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干旱山区不同季节山杏造林后的生长情况调查分析,得出:秋季山杏截干深栽造林成活率达92.7%,比春季栽植成活率提高1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刘生权 《防护林科技》2011,(6):38-39,55
通过对3年生樟子松容器苗与裸根苗定植后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生产管理和投资费用对比分析,提出了定植容器苗大大优于裸根苗,定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6.3%和99%。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造林每667 m2可节约投资764元。特别是在风沙、干旱、瘠薄的榆林沙区,由于风沙侵蚀严重,立地条件低劣,更应提倡并推广使用容器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