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直接皂化法提制蚕沙中叶绿素铜钠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杰  李富兰  唐楷 《蚕桑通报》2007,38(2):21-23
以蚕沙为原料,对从蚕沙中提制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改变了叶绿素铜钠盐传统的提制工艺。结果表明,直接皂化时8%NaOH用量500ml,皂化时间2h,在60℃条件下铜代pH=3时较为适宜,叶绿素铜钠盐的收率达到0.8%,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3262—82。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甘薯果胶的制备工艺及其理化性质,本试验以两种甘薯渣为原料,分别用盐酸和磷酸氢二钠两种溶液提取果胶含量较高的甘薯渣。通过设定单因素条件,比较料液比、时间、温度和pH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本试验采用盐酸提取果胶时,各因素最佳条件为pH 2、时间2 h、料液比1:20和温度75 ℃,果胶提取率高达22.80%|采用磷酸氢二钠提取果胶时,各因素最佳条件为pH 7、时间4 h、料液比1:30和温度60 ℃,果胶的提取率高达21.10%。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果胶提取率为指标,盐酸法提取效果较磷酸氢二钠法提取较好。 [关键词] 果胶|甘薯渣|提取率  相似文献   

3.
储诚灿  刘琳  姚菊明 《蚕业科学》2011,37(6):1067-1072
桑枝皮纤维制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有机成分的废水。以桑枝皮纤维脱胶废液为原料,研究从脱胶废液中高效分离回收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可利用组分的工艺,并对回收样品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调节废液pH值为4.5、脱胶废液与95%乙醇的体积比为1∶2时,可使半纤维素和果胶组分沉淀析出,进一步加入50 g/LCaCl2溶液沉析使二者有效分离,2种组分的得率分别为15.90%和29.41%,同时脱胶废液分离上清中的木质素也得到最大程度回收,其得率为18.7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回收得到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样品的主要成分分别为4-甲氧基葡萄糖醛酸聚木糖、愈创木基或紫丁香基木质素,而果胶样品为高纯度低酯果胶。3种组分分离回收后脱胶废液中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5%、93.5%和100%。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该回收工艺能使桑枝皮纤维脱胶废液中的各种可利用组分得到有效分离,可实现桑枝皮纤维的清洁化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以养蚕生产大宗副产物蚕沙制造养分丰富的有机肥料技术,直接采用含有约10%桑枝和5%桑叶的蚕沙为主要原料,以废弃蘑菇基料作为调理剂进行好氧堆肥,研究蘑菇基料的不同添加比例对蚕沙好氧堆肥腐熟条件中的温度、pH、含水率等因素以及堆肥中养分的影响。用90%蚕沙+10%蘑菇基料(处理1)、75%蚕沙+25%蘑菇基料(处理2)、100%蚕沙(对照)制造堆肥,均可在6 h达到最高温度(分别为64.4、66.0、68.3℃),但处理1组的高温持续时间较短,处理2组和对照组的高温持续时间在5 d以上,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规定。处理1组和对照组堆肥中的含水率较高,处理2组可降低堆肥中的含水率及pH。从堆肥中的养分来看,各处理均可增加堆肥中的磷、钾含量,但处理1组和对照组均存在氮素损失(分别下降0.62%、5.84%)的问题,而处理2组由于降低了堆肥的pH,因此比初始状态增加4.19%的氮素含量。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认为,在蚕沙堆肥过程中添加25%的废弃蘑菇基料有利于改善堆肥的反应条件,提高堆肥的氮素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机溶剂回流法提取桑枝皮中的果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桑枝皮中果胶的提取条件,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当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120min,提取液为以pH2.0的盐酸为主,辅以少量磷酸时,提取效果最佳,最终可从桑枝皮中提取约7%的果胶。为进一步利用桑皮纤维提供了可参考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微胶囊技术以果胶、壳聚糖为壁材对姜黄素进行包被处理,制备双层包被微胶囊,通过形态特征、机械强度、包埋率等分析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进行体外人工胃肠道耐受性研究。【方法】以8%果胶、不同浓度姜黄素(3.5、4.0、4.5、5.0和5.5 mg/mL)、氯化钙(CaCl2)溶液(0.3、0.4、0.5和0.6 mol/L)及不同配比姜黄素与果胶溶液(3∶7、2∶8、1∶9(V/V))为第一层包被,筛选果胶姜黄素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以不同pH(4.2、4.6、5.0、5.4和5.8)的0.8%壳聚糖为第二层包被,筛选制备果胶/壳聚糖姜黄素微胶囊的最佳条件。以筛选的最佳条件制备3组微胶囊(T1、T2和T3),并对其外貌形态、机械强度、包埋率、载药量及体外人工胃肠道耐受性进行评价。【结果】当以8%果胶、4.5 mg/mL姜黄素、姜黄素与果胶配比为1∶9(V/V)、0.5 mol/L CaCl2为第一层包被条件时制得的果胶姜黄素微胶囊包埋率达98%;以pH为4.6、5.0和5.4的0.8%壳聚糖为第二层包被条件时制备的微胶囊大小均匀、形状...  相似文献   

7.
<正>果胶是一种植物胶,具有良好的胶凝化和乳化作用。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及轻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蚕沙果胶为低甲氧基果胶,其医疗功效更佳。 目前,从蚕沙中提取果胶的常规方法为酸提取乙醇沉淀法,该方法中用来沉淀果胶的乙醇用量非常大,浓缩工序及后阶段的乙醇回收能耗大,致使生产成本较高,不易工厂化生产。笔者经过大量的试验,得出了以铁盐作为沉淀剂从蚕沙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和仪器 风干蚕沙;盐酸(CP);氨水(CP);氯化铁(CP);95%乙醇(CP);氯化铵(CP)。 电热恒温水浴锅;抽滤装置,酸度计;烘箱。 2.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
实验采用碱提酸沉法和盐提酸沉法对蜂王浆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碱提酸沉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抽提pH 10,料液比1:4,抽提温度35℃,抽提时问2 h,沉淀时间1 h,沉淀温度50℃,蛋白质提取率75.17%;盐提酸沉法的最佳工艺参数(蛋白质等电点pH 4.0)为:抽提pH7.0,离子强度0.65,液料比1:8,抽提温度25℃,抽提时间2 h,沉淀时间1 h,沉淀温度5℃,蛋白质提取率83.62%.采用盐提酸沉法提取的蛋白质产量高,但纯度低于碱提酸沉法.  相似文献   

9.
蚕沙成分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波  李勇  吴洪丽  吴恢 《中国蚕业》2009,30(4):18-21
介绍了蚕沙成分的研究状况和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及其衍生物、果胶、叶黄素、黄酮类化合物和β-胡萝卜紊等多种成分的研究状况;近年来,蚕沙成分的提取工艺有了许多改进,对蚕沙的综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桑枝叶和蚕沙为原料,通过添加10%固定比例麸皮,开展不同质量比桑枝叶、蚕沙、麦麸混合青贮试验.桑枝叶蚕沙不同比例混合青贮45 d后,经过感观评价以及对pH、氨态氮/总氮(NH3-N/TN)、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等理化性质的比较,综合日本草地畜产协会制定的青贮饲料发酵品质V-Score评分体系及主成分综合得分结果,发现75%桑枝叶+15%蚕沙+10%麦麸青贮物pH值为3.40最低,NH3-N/TN为3.12最低,V-Score评分89.88最高,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1.06得分最高,综合评定为最佳青贮比例;蚕沙比例100%的pH值为5.21最高,NH3-N/TN为11.08,乳酸质量分数为0.17%最低,V-Score评分79.59,主成分综合得分-2.06得分最低,综合评定为失败;90%蚕沙的NH3-N/TN为13.03最高,V-Score评分67.79最低,主成分综合得分-0.46,综合评定为失败.研究结果可为蚕沙的混合青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此文研究以钛白副产绿矾为原料,经酸浸、还原、絮凝除去杂质离子制得精制硫酸亚铁溶液,再经过滤、冷冻结晶、洗涤、真空干燥制备饲料级硫酸亚铁产品的新工艺,重点考察了精制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0%的硫酸溶液浸取、铁屑还原、投加0.1%PAM的条件下,可获得精制的硫酸亚铁溶液,对溶液进行冷冻结晶和真空干燥可制备达到HG/T2935-2000标准的饲料级硫酸亚铁产品。应用该工艺建成了一套10000t/a的生产装置,装置运行表明:原料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生物素、叶酸和VB12.方法:利用不同乳酸菌对特定维生素具有敏感性的特点,通过测定菌株的生长变化来反映样品中相应微生物的维生素含量,对市售的13种婴幼儿配方乳粉维生素进行测定.结果:微生物法对于生物素和VB12测定数据更稳定,重复性好,生物素相对标准偏差为0.056%~4.158%,VB12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0.112%~3.848%,而叶酸的检测数据之间波动稍大,相对标准偏差为1.236%~8.332%.结论:本法适合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生物素、叶酸和VB12这3种维生素的分析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完善甜地丁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甜地丁中槲皮素的鉴别进行了研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薄层色谱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7:5:0.5)为展开剂,高效液相法色谱柱为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3%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1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表明薄层色谱法能对槲皮素实现有效分离,高效液相色谱法槲皮素进样浓度在5。1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O.9997);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6.1%(n=6),RSD为0.7%。本方法为进一步控制甜地丁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红茂草中总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红茂草中总生物碱含量。以异紫定堇碱为标准品,酸性染料比色法的显色条件为:pH值4.0、波长415 nm、溴甲酚绿1.5 mL,得到标准曲线:y=0.032 x-0.033,R2=0.977 0,生物碱检测浓度在21.6-54.0 m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红茂草中总生物碱含量为1.386%。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的不确定度,结合《GB 5009.211—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叶酸的测定》及不确定度相关评估标准以及统计学方法,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测定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显示,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为(148.49±7.37) μg/100 g,k=2。其中,标准溶液和样液的配制过程是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仪器测量偏差、重复性和检测方法是次要因素。表明微生物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时不确定度较小,可用于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叶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HPLC—ECD法测定大观霉素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pH3.2的革酸盐缓冲溶液-乙腈(1000:105,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后衍生溶液为21g/L的NaOH溶液,流速0.5mL/min;ECD系统参数:极性为阳性,检波+0.12V,氧化电位+0.70V,还原电位-0.60V,范围5μA。结果表明,大观霉素及4R一二氢大观霉素在40~32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大观霉素r=0.9999,4R-二氢大观霉素r=0.9992),平均回收率为100.0%(n=9),RSD为0.2%。该方法解决了微生物效价测定大观霉素含量偏高的难题,且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大观霉素及相关制剂产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蓝莓、紫薯和牛乳为主要原料,经过乳酸菌发酵而制成蓝莓紫薯发酵乳。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和乳清析出率为评价指标,明确出最佳制备条件为:蓝莓添加量为8%,紫薯添加量为10%,加糖量7%,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6 h,乳酸菌接种量3%,稳定剂(果胶)用量0.4%,此条件下得到的蓝莓紫薯发酵乳感官评定分数为92分,乳清析出率为5.6%。制得的产品酸甜可口、组织状态均匀、呈淡紫色的发酵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采自香格里拉地区的牦牛"奶渣"(是提取乳脂肪后的牦牛乳成分经压榨而成)鲜样、发酵样、干样进行理化分析,并对鲜、干"奶渣"加工干酪素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格里拉鲜"奶渣"蛋白质含量为19.64%,脂肪为2.40%,水分为74.40%,灰分为1.1%,钙为0.47%,磷为0.17%,酸度为54°T,pH值为3.66。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以鲜"奶渣"生产干酪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离心脱脂转速为4 000r/min、离心5min、干燥10h(60℃),干酪素成品率34.18%;筛选出以干"奶渣"生产干酪素的最佳工艺参数离心脱脂转速为5 000r/min、离心时间为5min、干燥时间为15h(60℃),成品率达83.40%。经测定成品符合QB/T 3780—1999工业干酪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交优化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3)正交试验对苜蓿叶蛋白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料液比1∶20、加盐量4%、pH为5,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率可以达到19.62%。影响可溶性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料液比加盐量pH,絮凝温度在60℃、时间为15min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