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粉锈宁为国内外报道的一种高效内吸杀菌剂,具有用药量低,残效期较长和良好的保护、治疗及铲除病菌的作用。我省近年来用以防治小麦病害,都说明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有特效。省农科院1980年开始,连续三年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大面积示范,防治效果75.5—99.5%,增产效果7.7—53.1%;宜宾地区1979年开始,在小麦白粉  相似文献   

2.
旋转设计适用于构造非线性的数学模型,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本文采用二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不同水平的多菌灵与粉锈宁两种农药的混配试验防治与兼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摸索出合理的用药量及配比组合,以利最佳控制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提高综合防治效益,为今后实现规范化农药复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我省常年种植小麦7000多万亩,居全国首位.1979年以来,随着耕作栽培、品种、生态条件及病原菌生理小种的改变,白粉病、条锈病不断发生,流行频率较高,历年损失小麦约十亿斤。这是单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以往对小麦白粉病流行规律、防治指标和粉锈宁地面防治研究的基础上,为在中  相似文献   

4.
对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商榷张海金刘德明贾春明(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朝阳123000)(辽宁省朝阳市种子公司多年来春麦区普遍采用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白粉病,并作为综合防治措施之一而广泛地推广应用,据报道,用25%可湿性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0....  相似文献   

5.
<正> 粉锈宁是防治苹果白粉病理想的药剂。但由于这种内吸杀菌剂易使病菌产生抗性,成本较高,果农在生产上很少应用。近年来郑州市区苹果白粉病严重,幼树新梢被害率达50%以上;挂果树冬芽被害率平均为5.6%,重者达26.4%;春季新梢被害率高达85%,严重影响苹果的座果率和产量。为此,笔者于1988年进行了应用Y-Z增效剂减少粉锈宁用量防治此病研究,取得了防病增产、减少用药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 用粉锈宁拌麦种,可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黑穗病、纹枯病。1987年,我站在沙河铺乡,按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克拌麦种0.5公斤,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平均防效达81.04%。须注意:①药、种称量要准,比例合适;②种子要干拌;③搅拌均匀。  相似文献   

7.
粉锈宁拌粉种是小麦白粉病应急防治的关键技术之一。本通过小区、大田系统观察及大面积示范,系统分析并建立流行速率的的数学模型,进一步阐明了粉锈宁拌种在防治秋苗感病,压低早春菌源基数,降低流行速率,控制小麦白粉病大范围流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观察与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小麦抗病优良品种、粉锈宁拌种、加强麦田抚育管理、及时清理麦田秸秆、药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2014年东平县小麦种植面积为72.3万亩,平均亩产460公斤。据初步统计,2014年全县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累计194.2万亩次,防治191.2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44516.96吨,占总产的13.39%;草害发生60万亩次。  相似文献   

10.
在河南省小麦生长期间,用粉锈宁防治白粉病的最佳次数为一次,防治适期是4月上旬(小麦拔节后期)。  相似文献   

11.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鹏程 《农技服务》2009,26(2):89-90
选用几种防治药剂进行了不同药剂和用量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5%白粉捕、15%三唑酮、20%三唑酮、12.5%禾果利、20%福·腈菌唑均为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有效药剂;为保证防治效果,应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始盛期防治;按常规用药量防治对小麦白粉病达不到预期效果,要适当增加药剂用量,才能保证防效。  相似文献   

12.
<正> 春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病害和虫害的多发时期,因此应当把防治病虫害作为搞好小麦春季管理的一个中心环节。 1 小麦锈病和白粉病 在病害严重,形成明显发病中心的地区要及时打药,控制蔓延,每亩用15%的粉锈宁40~50克,加水10~12公斤,用机动喷雾器打药,打药范围包括周围2~4米以内的麦叶。如果喷药较晚,每亩用药量可增加到60~70克。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通过观察小麦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并进行了防治试验与实践,提出了选用小麦抗病优良品种、粉锈宁拌种、加强麦田栽培管理、及时清理麦田秸秆,并结合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小麦白粉病是近年大面积流行的主要病害[1],在防治上以多菌灵、粉锈宁等常规农药为主,防效不甚理想,且病菌对粉锈宁在田间已出现抗药性[2].小麦蚜虫是历年发生在小麦上的一大害虫,目前常用吡虫啉等农药来防治,防效较佳[2].小麦白粉病与小麦蚜虫往往在田间同时大发生,给小麦生产带来很大危害.为此,笔者将常用农药多菌灵、硫磺、吡虫啉进行三元复配,制成60%的麦病啉可湿性粉剂,用于小麦白粉病和小麦蚜虫的防治,并研究了该复配剂的增效作用和大田应用的最适剂量.  相似文献   

15.
<正> 小麦白粉病是由Erysiphe graminis f.tutici病菌侵害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肥水条件的提高,这种危害有日趋严重的趋向.防治小麦白粉病除种植抗、耐病品种,实行农业防治外,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是夺取小麦高产、稳产重要措施.而现在国内防治小麦白粉病的特效农药为粉锈宁,如大面积应用,则药量不能充分供应,因此,必须另外寻找高效、低毒、低残留,药源丰富,低成本的新农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筛选,选定了以多菌灵、粉锈宁为主的最优配方,定名为粉霉灵。试验表明:它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等)、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graminis)的抑制具有极显著双向增效作用,并在离体小麦穗和叶段上模拟了粉霉灵的田间用药量  相似文献   

17.
<正>三河市农业有害生物常年发生面积65万亩次,防治面积52万亩次。作物的多样性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发生的多样化,常发生的有害生物有50余种,偶发性的有10余种,其它有害生物60余种。近年来,小麦白粉病、小麦吸浆虫暴发性、流行性病虫害大发生的频率提高,新传入的有害生物种类增多,对农产品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危害。为此,三河市认真贯彻执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方针与理念,采用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的工作策  相似文献   

18.
<正>隆尧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85万亩,常年小麦种植面积60万亩,小麦病虫害年发生面积220万亩次,防治面积高达250万亩次。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方式的改变和一些小麦新种质、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为害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老病虫回升,新病虫出现,南病北移,北虫南  相似文献   

19.
<正>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7000多万亩,总产170亿公斤左右。病虫危害是现阶段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我省小麦病虫种类很多,发生时间长、危害重,能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约30多种。主要有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黑穗病类、地下虫、吸浆虫、麦蚜虫、麦蜘蛛、粘虫等10大病虫害。发生面积轻发生年1亿亩次左右,一般发生年1.5亿亩次,严重发生年2亿多亩次。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发生年份可达10—  相似文献   

20.
白粉病是瓜类主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白粉病常用粉锈宁防治,由于多年连续使用,粉锈宁防效有所下降,并且粉锈宁对黄瓜等一些瓜类品种较为敏感、浓度掌握不好就易造成药害。福星是一种新型的杀菌剂,为探明该药对瓜类白粉病的防效及其安全性,笔者于1998年在温州市新桥镇蔬菜基地进行福星防治瓜类白粉病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