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稻花时性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花时是指1d内水稻颖花的外稃和内稃从张开到闭合的时间。花时的同步性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强优势的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组合的制种上,由于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低,提高花时相遇率就能极大促进这类组合的推广应用。本文对水稻花时的特性、花时研究的观察方法、花时性状的遗传、基因定位、育种利用和杂交水稻制种中常用的人工调节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水稻杂交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是水稻三系的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的综合体,水稻三系的性状直接影响到杂交水稻的性状,而水稻三系性状的表现是受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控制的。因此,研究水稻三系的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对杂种一代优势的影响,这对于指导杂交水稻育种工作有其重要意义。本试验对水稻三系的细胞质基因和细胞核基因对杂种一代主要经济性状的优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是:不同细胞质源基因对杂种一代优势影响的差异不显著;不育细胞质基因和可育细胞质基因对杂种一代优势影响的差异也不显著;细胞核基因对杂种一代优势的影响,要大过细胞质基因;不同细胞核基因对杂种一代优势的影响不同,而恢复系的核基因的影响,要大过不育系的核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选育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利用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稻新种质、新品种的选育 ,显著地提高了其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 ,提高了诱变育种的选择效果 ,育成了 1个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及一批优质水稻新种质和新品系 (组合 )。  相似文献   

4.
杂交育种是一个很复杂的组合过程。由于指导育种的遗传学原理还远不够完善,因此,在实践中更多的是依赖育种家的经验和技巧,从而造成了育种工作中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为了提高育种效率,有必要发展一套为育种工作服务的咨询系统。利用它协助育种家收集数据、分析育种过程。本文重点阐述水稻杂交咨询系统研制中的杂交后代性状预测方法及原理。  相似文献   

5.
深入地研究杂交水稻的遗传问题,掌握其性状的遗传规律和控制性状的遗传机理,对于杂交水稻的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试验对杂交水稻结实率的遗传机制,不育细胞质和可育细质对杂种优势的遗传效应、控制性状的基因数目的探讨和杂种二代性状分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是,杂交水稻的结实率受其亲本的结实率影响,结实率与花粉的可育率有密切的关系,不育细胞质和可育细胞质对杂种一代优势的遗传效应差异不显著,茎秆颜色是受一对基因控制,育性是受两对基因控制,株高是受三对基因控制,杂种二代性状分离较大,出现超亲遗传。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育种杂交后代选择效果,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对影响寒地粳稻杂交育种后代的遗传、环境和选择因素进行探讨。构建1个目标、3个准则和18个指标组成的寒地粳稻杂交育种后代选择概念模型与评价体系,并采用客观熵权和功效评分相组合方法进行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表明:在PSR模型设计环境下,‘绥粳18’杂交育种9个世代杂交后代均表现出穗颈瘟权重值最大,其次是倒伏级别,再次是空壳率,寒地生态环境下抗穗颈瘟发病指数、抗倒伏级别和空壳率水平是水稻育种杂交后代选择最重要的考虑指标。PSR系统评价中,各子系统的影响力大小依次是响应子系统(权重为0.6867)状态子系统(权重为0.2651)压力子系统(权重为0.0482);各指标值变异系数为0~200.4%,大范围变异利于提高后代选择育种效果。与目前多依据株型理论选择杂交后代系谱相比,运用PSR模型理论与评价体系方法,创建动态压力选择环境,客观评价指标特征,并引入专家决策管理,能够有效克服单纯依靠育种经验、定性定量不结合、多注重性状选择以及响应决策不系统而导致多优性状聚合难、鉴定难、选择效率低等问题,具有较好可行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以获得更加合理的寒地水稻育种杂交后代选择方案。本研究结果可为加快寒地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突破性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有益参考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校2006年有两个水稻品种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授权品种为测258和测315。这是继2005年校支农开发中心培育的测253获得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授权保护后的又一新突破。测258是由支农中心以IR661和田阳野生稻的杂种F1代与IR56和田东野生稻的杂种F1代的复合杂交后代为母本,以IR36为父本杂交后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优良恢复系。测315是由科技处水稻育种课题研究组以测64—49为母本,以密阳46为父本,杂交后经8代自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优良恢复系。两个恢复系分别已与多个不育系配组成系列杂交水稻组合,并正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超级杂交水稻高产形成的分子机理, 以超级杂交水稻“Ⅱ优航2 号”为试验材料, 杂交水稻“汕优63”为对照, 运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 比较分析了籽粒灌浆过程中两种不同“源”类型杂交水稻叶片蛋白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两种不同类型水稻叶片蛋白中共有22 个蛋白点出现显著差异表达, 其中有20 个蛋白功能得到鉴定。通过对差异蛋白功能及表达丰度的分析, 相对于“汕优63”,“Ⅱ优航2 号”在灌浆期光合代谢、抗逆反应、基因转录表达、细胞生长、能量代谢等生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较大优势,是其叶片在籽粒灌浆期“源”优势的主要体现。本研究从差异蛋白水平明确了航天超级杂交稻高产形成的“源”特征,丰富了籽粒灌浆的“源、库、流”理论, 为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该文回顾分析了国内外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概况,提出中国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经历了杂交水稻制种繁种的经验摸索和积累阶段(1973~1980年)、杂交水稻制(繁)种的技术提高和完善阶段(1981~1990年)和杂交水稻制(繁)种的超高产技术研究与推广阶段(1991~至今)等3个发展阶段;国外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应用与与制种技术研究还在进行之中。认为要提高中国杂交水稻种子质量和种子生产效益及种子生产技术竞争力,今后必须应用推广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至今已进行了除草剂敏感基因导入父本法、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母本法和稻壳颜色标记法的杂交水稻混播机械化制种技术;杂交水稻机械采粉贮粉与授粉制种技术;利用雌性不育系的机械制种技术等。其中杂交水稻混播机械化制种技术已获得小面积成功应用,其余方法还在试验与研究之中。因此,今后需要水稻育种家与农机专家密切合作,进一步深入开展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推广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基于此,从选择的杂交组合、确定适宜播插期、培育适龄多蘖壮秧、稻田群体结构的建立、肥水的科学管控、病虫草的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生态高效栽培技术,希望对水稻种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以两个三系杂交水稻组合来测定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与野败型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关系,以一个二系杂交水稻组合来测定水稻抗瘟性与光敏不育性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抗瘟性(对88-9菌株,ZB15小种)与野败不育性是独立遗传的;抗瘟性与光敏不育性是连锁遗传的,交换值接近40.90。  相似文献   

12.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推广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基于此,从选择的杂交组合、确定适宜播插期、培育适龄多蘖壮秧、稻田群体结构的建立、肥水的科学管控、病虫草的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生态高效栽培技术,希望对水稻种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采用杂交和辐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扬辐粳7号水稻品种,该品种表现优质、高产、抗病,适应了江苏省的农业生产条件对水稻品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生育后期优势不足,空秕率高,千粒重变幅大。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是杂交水稻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1979年我们仍继续进行多点联合试验,重点研究温光因子在杂交水稻粒籽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性在水稻改良中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了普通野生稻稻褐飞虱抗源的杂交利用技术及其获得的一大批抗性创新种质和育种品系。研究了杂交后代性状分离、不同杂交方式、抗性鉴定时期和花药培养的抗性育种效果,证明了复交和回交方式、花药培养获得纯合体、以及早期(F2)抗性鉴定是在育种上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本项目还配制了大量(293个)杂交组合,进行稻褐飞虱抗性创新品系的选育工作,对选育出的493个遗传稳定品系进行抗性鉴定、运用RAPD标记对筛选出的143份抗性育种品系进行分子标记多态性分析,从中首次获得了一大批(120份)具有DNA分子标记多态性(遗传多样性)的抗性创新种质,为今后培育抗性品种打下基础。研究还初步培育出5个具有生产应用价值的高产(或优质)抗稻褐飞虱育种品系和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杂交水稻组合、施氮水平、栽植密度和栽植方式等因素在强化栽培体系下的增产效应.并对强化栽培技术的改良进行探讨,提出了重庆地区水稻强化栽培超高产技术措施。各因子水平的最佳组合为A_1B_2C_xD_2,即选用穗重型杂交水稻新组合,每hm~2施纯氮195kg,栽13.5万窝或18万窝,采取大三围栽植,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产水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努力并取得了进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的生产上相关的技术较为完善,但仍然需要不断地努力。就我国的稻谷生产创新来说,袁隆平院士为我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我国的杂交水稻组合在不断地创新。基于此,结合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Y两优900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相关的探讨,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我国的水稻事业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稻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开发优良的水稻种质资源是培育水稻品种的重要手段。诱变育种可以快速改良水稻品种,提高水稻育种效率。离子束作为一种新型的诱变技术,具有线性能量转移高,相对生物学效应好,诱变频率高等优势,可直接作用于水稻遗传物质,对水稻的不同性状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围绕高能重离子束的诱变水稻的分子生物学特点,诱变重离子束种类、辐射剂量及受体材料的选择,重要性状基因功能分析,诱变产生的水稻品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描述,重点介绍了高能重离子束的诱变优势,并从多方面总结了由高能重离子束诱变产生的不同的水稻品种,并提出了高能重离子束诱变依旧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为该技术在未来水稻育种的应用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两系法杂交水稻(Oryza sativa)的核心是光温敏核不育系,近年来对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概述了光温敏雄性核不育基因的定位与克隆、育性转换机理、不育分子机制以及光温敏核不育的表观调控新进展,并对光温敏核不育的表观遗传学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高抗性淀粉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高效高抗性淀粉(RS)水稻新品种培育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体系,以降糖稻1号为高RS基因供体材料,分别与产量较高的密阳23、秀水123和沪稻55进行杂交,并利用3个杂交群体早世代籽粒垩白特性、直链淀粉含量(AC)及功能标记(CAPS/Spe I)进行高RS水稻辅助选择育种。结果表明,籽粒的垩白特性与RS含量有很高的关联性,早世代通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可以淘汰大部分低RS含量单株。利用控制水稻RS合成主效基因sbe3-rs上的一个功能标记(CAPS/Spe I)确定sbe3-rs基因型纯合的高RS单株,经连续自交和辅助选育,最终培育了3个兼具功能性、高产和优质的高RS水稻品系RS23、RS123和RS55。本研究首次提出利用对杂交群体早世代籽粒垩白特性挑选淘汰大部分低RS含量单株,同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显著提高选择效率和准确度,建立了高RS水稻品种选育的高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体系。本研究可为开展高RS育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