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我国生物柴油生产原料多样性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各种生物柴油原料供应的利弊,以及用于生产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指出中国大规模发展生物柴油任重而道远,旨在为我国生物柴油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4月22日,国家生物柴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挂牌。该联盟的成立,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到新水平又增添了一个新台阶。相关人士表示,将整合我国生物柴油优势资源,通过发展小桐籽树油林基地建设及6套10万t/年生物柴油加工装置建设等措施,争取于2020年前实现我国生物柴油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宋捷  张冲 《湖南农机》2011,38(9):27-28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可部分或完全替代石化柴油的产品在环保、可再生、安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点毋容置疑,且在低比例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使用中,无需对车用发动机进行任何改动.山西省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应尽快制定完善相应的生物柴油发展配套政策,整合全省的生物柴油资源,大力推广汽车对生物柴油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生物柴油来源于动、植物等生物资源,具有较好的燃料性能和可再生性,是一种优良的发动机替代能源.为此,针对国内外生物柴油研究出现的一些新对象和新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生物柴油含量对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物性参数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和高速摄影研究生物柴油的喷雾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内窥镜高速摄影研究生物柴油的燃烧过程、生物柴油发动机尾气中颗粒物质的特性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生物柴油的非常规排放污染物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生物柴油以其环境友好性和可再生性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高生产成本是制约生物柴油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开发高效节能的生物柴油反应器是降低高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用于生物柴油制备的反应器,如管式反应器、固定床反应器、膜反应器、微通道反应器等,并对反应器的应用前景作了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生物柴油的燃料性能和排放性能,介绍了国内外生物柴油的开发应用现状和生产方法,并对发展生物柴油的原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生物柴油是近年来在国际上引起人们特别关注的一种绿色油品。发展生物柴油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轻环境压力,控制由汽车尾气引起的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阐述了燃用生物柴油;二甲醚——生物柴油混合;柴油——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对汽车尾气中CO、HC、NOX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桐油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NaOH催化剂作用下,以桐油为原料,与甲醇经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通过分析催化剂用量、甲醇用量、反应温度且反应时间等条件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得到了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反应条件下,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含量达到了86%,其主要性能指标符合我国生物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时各个反应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以葵花籽油和甲醇为原料,利用高压反应釜,通过超临界法制备生物柴油。试验分别就反应温度、反应力、醇油摩尔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试验研究,采用MATLAB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及分析,揭示了各个反应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影响的规律。为生物柴油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生物柴油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已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以上海交通大学食堂的餐饮废油为原料,以自制的SO42-/ZrO2-Al2O3固体超强酸作为催化剂,在试验室规模的反应装置中,采用酯交换法进行了餐饮废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收集的餐饮废油适合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在醇油摩尔比6:1、催化剂含量1%、反应温度70℃和反应时间2h的条件下,生物柴油转化率达到78%。生物柴油的密度、灰分、运动粘度和凝点的指标符合我国国标0号柴油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大豆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油为原料,研究在KOH催化剂作用下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考察了甲醇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操作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最适宜的操作条件为:甲醇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20%,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1.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20min;大豆油制备的生物柴油品质达到我国GB/T 20828-2007、美国ASTM和德国DINE生物柴油标准,其生物柴油的转化率为96.79%.  相似文献   

12.
生物柴油技术发展现状及其产业化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物柴油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生物柴油制取技术的突破和最新进展,生物柴油自身理化特性的研究和国家标准的制定,生物柴油对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另外,对生物柴油在中国的产业化发展方向上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高喷射压力下生物柴油喷雾特性试验与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在定容燃烧弹中进行了高喷射压力条件下的生物柴油与柴油喷雾特性试验,对比了两种燃料的喷雾形态、贯穿距离、喷雾锥角,然后利用仿真计算研究了背景压力、喷射压力、背景温度对生物柴油贯穿距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背景压力增加,生物柴油贯穿距离减小;喷射压力升高,生物柴油贯穿距离增大;背景温度增加,生物柴油贯穿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呈现不规律的波动,生物柴油的蒸发速率较大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乙醇与生物柴油应用对比分析和市场化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生物柴油和乙醇的主要物理化学特性以及两者与柴油混合在柴油机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中小负荷工况下,乙醇与石化柴油掺烧,柴油机排放烟度PM降低,NOx和CO排放增大,HC排放稍微增加;生物柴油与石化柴油掺烧,柴油机排放烟度PM降低,NOx排放升高,CO排放降低,HC排放减少明显.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情况,讨论了其市场化的前景,指出我国在目前的情况下,乙醇生产要以"非粮"为主,重点发展纤维素制取乙醇;对生物柴油料油的发展,要汲取国外的经验,走生物质燃料油原料的多样性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高原环境下进行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研究,有助于改善柴油机燃烧与排放性能。文章综述了生物柴油尤其是新型生物柴油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现状,对高原环境下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性能及排放规律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烧掺混生物柴油情况下燃烧排放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热解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的制备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了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并在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用生物油是在流化床反应器上对玉米秸秆粉进行热解试验获得的.将生物油与0号柴油以及适量的乳化剂混合,通过均质机均质,得到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在ZS1110型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两种不同配比的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得出了柴油机燃用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和纯柴油的负荷特性和排放特性曲线,并且对乳化燃料和纯柴油的油耗率和有效热效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油体积分数为15%的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较纯柴油有明显的节油效果,最大节油率可达10%;NO、CO的排放也优于纯柴油的排放.  相似文献   

17.
进行生物柴油及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油应用于压燃式发动机上的外特性和负荷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油以不同比例混合时所表现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差异,为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油的优化控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物柴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全球变暖现象的日益严重,发展替代性燃料对各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生物柴油以其环保性和可再生性成为柴油的替代燃料.文章主要介绍了生物柴油在欧盟、美国以及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生物柴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柴油制取甲醇柴油微乳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甲醇柴油的互溶性问题是甲醇代用燃料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选择生物柴油为主要助溶剂,研究了柴油和甲醇的互溶性以及生物柴油的含量对甲醇柴油互溶性的影响和微乳化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单纯的生物柴油作为微乳化剂的效果不明显,但与油酸、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等制成复合表面活性剂时的微乳化效果较好;随着生物柴油含量的增加,共溶区的面积也增加,但当甲醇的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再增加生物柴油的含量,共溶区的面积也不会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的燃烧特性,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对热解生物油/柴油混合液进行了乳化,测量了乳化燃料的密度、热值、动力黏度及pH值。在SD1110型柴油机台架上进行4种不同配比的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的发动机台架试验,得出了柴油机燃用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和纯柴油的负荷特性和排放特性曲线,并且对乳化燃料和纯柴油的排放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油体积分数为20%的乳化燃料当量油耗率最低,乳化燃料CO的排放高于柴油的排放,且生物油含量越高CO排放越大,而乳化燃料的NO及碳烟的排放则优于纯柴油的排放。由于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的理化特性与柴油接近,可以作为普通柴油机的燃油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