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斯氏高原鳅(Triplophysa stoliczkae)的性比、第二性征、最小性成熟个体、繁殖力等繁殖生物学特性,于2018年6月在拜城县克孜尔河黑英山乡河段中采集30尾斯氏高原鳅,采用传统生物学方法对其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雄鱼性成熟时体色较深,胸鳍略尖且变厚,轻压腹部有精液挤出;雌鱼性成熟时体色...  相似文献   

2.
1 分娩 1.1 征兆腹部下垂,腰窝松驰下凹;1~2顿不吃饲料,排便变稀;由于乳腺高度发育,本能地拔掉乳房周围的毛被絮窝,乳头膨大,有的能挤出乳汁.临产前,表现不安,频频出入小室,外阴肿大,有粘液流出,有努责或回视腹部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 稻田养鲶能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同时,当稻田需要施肥、治虫、晒田时,鲶鱼仍能正常摄食生长,而且生长期与稻谷生长期同步。因此,鲶鱼宜为稻田养鱼的首选品种。 稻田选择。一般选择阳光充足、水源好,土壤保水性好的稻田。在稻田沿埂边四周挖沟,沟面宽0.6m,深1m,挖出的  相似文献   

4.
<正>1.细菌性肠炎。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肠道发炎,呈浅红色,充满血脓。病鱼离群靠岸独游,游动迟缓,食欲减退。防治方法:①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活饵用2%~3%的食盐水消  相似文献   

5.
金丝鲶鱼体色金黄,是胡子鲶科的一个优良品种,具有肉质好、生长快、食性广、适应性强等优点。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金丝鲶鱼当年鱼种可长到1~1.5公斤。1.选池培育金丝鲶鱼耐低氧,抗病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广。一般精养高产鱼池面积为1~2亩,水深1.2~1.5米.由于金丝鲶鱼种内竞争激烈,常出现互相残杀,弱肉强食现象。因此,鱼种规格要力求整  相似文献   

6.
一、鱼苗阶段常见疾病 1.肠炎病:病鱼腹部膨大,腹部两侧有红斑,有“柱鳍”现象,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肛门红肿外突,鱼体变黑,离群独游。剖检可见腹腔积水,肠道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脱落。  相似文献   

7.
刘勃 《农家顾问》2005,(4):48-49
1.雌雄鉴别及成熟亲鱼的挑选 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上旬,水温升至25℃以上时,可开始进行翘嘴鮊人工繁殖。土池、水泥池均可作催产池。选择个体相对大,体质健壮无损伤的鱼催产。雌雄比为自然交配产卵2:1,人工授精2~4:1。一般雌鱼1千克以上怀卵7万~12万粒,雄鱼0.8千克以上发育好的也能达到性成熟用于催产。性成熟的雄鱼,用手摸头部和体表,尤其胸鳍处,因生殖季节胸鳍及体侧出现大量灰白色的星珠,有明显的粗糙感。腹部侧扁不膨大,轻压生殖孔前3厘米处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相似文献   

8.
<正>1.查鱼体体表。一般经验,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  相似文献   

9.
1.呼吸检查观察腹部起伏运动,腹部的一起一伏,是一次呼吸。也可看呼出气流,呼出一次气流为一次呼吸。马、骡、驴、牛、猪、羊,一分钟均呼吸10~20次,否则,即为病态。2.脉搏检查常用摸颌外动脉,用手的食、中、无名3指,在颌内侧靠近血管切迹处前后滑动,发现有波动(动脉管)后,用3指轻压其上,感觉脉搏的跳动,健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2种不同体色鲶鱼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不同体色鲶鱼的关系,以洞庭湖区灰色鲶鱼和黄色鲶鱼为材料,利用UNIQ-10柱式细菌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DNA,以提取的DNA作模板进行RAPD扩增比较.结果表明,灰色鲶鱼与黄色鲶鱼群体间的相似系数为0.909 6;灰色鲶鱼与黄色鲶鱼的遗传距离为0.090 4,介于同种群遗传距离0.03~0.2,仍隶属于同一个地理种群,表明在自然状况下遗传分化的速度是缓慢的,2种鱼存在种群间亲缘与进化关系.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地理隔离、生存适应、人工或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鲶鱼俗称 “土鲶”,为底栖性鱼类,以小型野杂鱼为食,也食一些虾、蛙和水生昆虫 . 鲶鱼的产卵期在 5~ 7月,1龄鱼可达性成熟,鲶鱼肉鲜美且少刺,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淡水经济养殖鱼类 .  相似文献   

12.
刘天 《农家致富》2004,(13):44-44
1.细菌性肠炎 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肠道发炎,呈浅红色,充满血脓。病鱼离群靠岸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13.
薛晖 《农家致富》2009,(17):44-44
2.肠炎病病原为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主要危害草、青鱼.鲤、鳙鱼也有发生。病鱼头、背部乌黑.腹部肿胀无弹性,有点状或块状红斑.肛门外突红肿.轻压腹部有米黄色浓状粘液从肛门流出,特别腥臭,失去食欲.缓慢独游水面。  相似文献   

14.
许晓琴  徐丽  付翠萍  霍乃蕊  马俪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38-9839,9981
[目的]筛选出有限酶解鲶鱼肉蛋白的最佳用酶种类和酶解工艺条件,为鲶鱼食用肉粉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鲶鱼为原料,经预处理、采肉、漂洗、斩拌、有限酶解、打浆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鲶鱼食用肉粉。其中选择4种酶(风味蛋白酶、枯草杆菌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作为水解用酶,分别在各酶最佳酶解条件下对鲶鱼肉糜进行水解,以鲶鱼肉粉的溶解度为评价指标。[结果]用中性蛋白酶作为有限酶解的酶类加工出的鲶鱼食用肉粉溶解度可达90%以上,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酶用量0.55%,酶解时间60 min,料水比1∶3(g∶g)。[结论]用中性蛋白酶作为有限酶解的酶类,加工出的鲶鱼食用肉粉溶解度最高,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5.
《农村百事通》2001,(11):17-18
鲶鱼 (革胡子鲶 )营养丰富,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在慈菇田里养鲶鱼,可充分利用水体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一般慈菇 (一种水生经济作物 )田养鲶鱼,经 4个多月的饲养,个体可达 0.5~ 1公斤.667平方米 (1亩 )能生产成鲶 800~ 1000公斤,慈菇 667平方米产量高达 1000公斤以上,产值 3500~ 4000元,盈利 2500~ 3000元,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  相似文献   

16.
水溶性维生素对鲶鱼生长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坤 《农业与技术》2008,28(2):66-67
以8种试验饵料投喂鲶鱼鱼种.对照组饵料1是含完全维生素的饵料;饵料2-8分别为缺乏水溶性维生素B1、B2、B6、泛酸、叶酸和维生素C的饵料.然后,观察了鱼的平均增重量、生长率和那些缺乏维生素的饵料对鱼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了鲶鱼(革胡子鲇)的生长及死亡与水溶性维生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常见鱼病的肉眼诊断方法1.检查鱼体体表。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则为打印病。  相似文献   

18.
1.土元。将活土元洗净泥土后,放入盐水(每kg土元加10g盐)煮40分钟,待其腹部瘪时捞出,摊在席上,用木板轻轻压出腹部积水,焙干或晒干。2.蜈蚣。将蜈蚣倒入盆或桶内,用热水烫死,再将尾剪开,挤出肠粪和卵,然后取长宽与蜈蚣相等、两端削尖的薄竹片,一端刺入下颚,一端扎入尾部上端,借  相似文献   

19.
1.乱巢网捕鲶鱼喜欢躲藏在深水塘、河沟边石堆石隙及较深的洞穴里,往往一窝就有几公斤.发现鲶鱼巢时,设法捕捉到1条,用针或刀片在其身上划几道伤痕,涂上适量旱烟筒屎(烟油)后放回原处.受伤了的鲶鱼回窝巢后因痛痒便在鱼群中乱窜乱撞,其他鲶鱼嗅到烟油毒味后纷纷外逃.捕捉者只需把事先摆设于水底的鱼网一收,便可一网打尽.  相似文献   

20.
1犊牛的接生 母牛分娩时,应先检查胎位是否正常,遇到难产要及时助产.胎位正常时尽量让其自由产出,不强行拖拽.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清除口鼻黏液,尽快使小牛呼吸,并轻压肺部,以防黏液进入气管.同时,将犊牛的脐带在距离腹部10厘米处剪断,用5%的碘酒浸泡1分钟,进行消毒,犊牛身上其它部位的胎液最好让母牛舔干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