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小麦湘麦13号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对小麦种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对小麦种子萌芽有显著抑制作用,当浓度为30mg/ml时发芽率下降40%;对小麦生长亦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4mg/ml与5mg/ml的浸提液抑制作用尤为显著,4mg/ml抑制苗高39%、根长28%;5mg/ml抑制苗高61%、根长56%;30mg/ml的浸提液令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了51%,呼吸速率降低了64%。说明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物质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2.
尾叶枝叶片水提液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湘麦13号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对小麦种子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对小麦种子萌芽有显著抑制作用,当浓度为30mg/ml时发芽率下降40%;对小麦生长亦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4mg/ml与5mg/ml的浸提液抑制作用尤为显著,4mg/ml抑制苗高39%、根长28%;5mg/ml抑制苗高61%、根长56%;30mg/ml的浸提液令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了51%.呼吸速率降低了64%。说明尾叶桉叶片水提取液物质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华南沿海地区台风影响频发,为选育桉树抗风和速生品种,本研究估算广东鹤山9年和11.5年生56个尾叶桉家系(含母本和对照)生长、抗风等性状的杂种优势、育种值及配合力。结果表明:两个不同年度各性状在杂种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以单株蓄积为指标筛选优良杂交组合,两个年度均排名前3的是37号和40号,分别是家系128号9年生平均0.207 9 m^3和11.5年生0.336 9 m^3的1.33和1.79倍以及1.28和1.52倍,11.5年生超过128号的家系共6个,6个家系平均超亲优势达到15.99%;两个年度单株蓄积育种值均超过0.05且抗风性育种值为正的仅4个家系;以11.5年生调查数据和最优56号家系为选择标准,超过其平均单株蓄积0.345 7 m^3和抗风等级值4.33的杂种单株有173株。本研究发现,2号、15号、21号、22号、和64号是具有较高母本一般配合力的亲本,而2号、21号、22号、29号和56号这5个父本的一般配合力较高,通过优化组合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子代;生长结合抗风指标选择到的3个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家系和173株优株,是今后高世代育种重点利用对象,也可为台风区人工林建设提供更多资源产品。  相似文献   

4.
顾骏飞 《作物杂志》2014,30(1):14-18
概述了作物模型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着重介绍了作物模型的新发展一基于QTL的作物生长模型。作者介绍了基于QTL的作物生长模型的原理,应用前提与基本步骤,并以一个光温发育模型准确预测大麦重组自交系的开花期为例,介绍基于QTL的作物生长模型在从基因型到预测表型中的应用和发展。结合这些研究进展,总结了基于QTL的作物模型对提高分子辅助育种效率和进行分子育种设计的帮助:模型可以去除环境误差,提高遗传分析精度;模型可以把复杂的产量性状分解为不同的生理组成部分,进而分析每一个生理组分的遗传变异,并利用模型来优化组合各生理过程,设计出最佳植株;作物生长模型可以预测复杂环境因子变化与植株性状之间的反馈调控与协变趋势,预测" QTL一环境互作”。最后作者结合基因组技术的发展,展望了结合全基因组连锁分析的“基于基因的作物模型”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传统农业研究方法的结果通常具有地域性, 且周期长, 且投入大, 用作物生长模型模拟技术, 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法. 为了用CERES玉米生长模型预测栽培管理措施对不同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泰国北部清迈大学农学院的多熟种植中心(北纬18°47′, 东经99°57′, 海拔300m)进行品种×播种期的双因素试验, 参试种为:Across 8763(  相似文献   

6.
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笔者综述了国内外近10 年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国内外学者主要基于田间试验观测,从细胞微观、单株作物、站点尺度较好地研究了干旱对农作物干物质合成、分配的影响机制,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干旱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差异。干旱明显降低了作物气孔导度,影响了ATP 合成酶的活性,降低了光合作用效率。在部分作物生长前期,干旱会适当地增加干物质向根部的分配比例,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在大部分作物生长中后期,干旱将直接影响作物地上生物量合成,降低作物产量。但是,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区域性研究稍显不足。干旱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受灾地区农作物品种复杂。单一站点田间试验观测不能反映干旱的区域性影响,且在大范围下开展多站点田间实时观测耗时费力。遥感可以实现干旱影响的大范围监测,但却不足以反映干旱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差异。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田间试验观测构建的作物生长模型能有效克服田间试验的时空局限性,且通过不同的作物模型或参数设置,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干旱对不同作物的影响差异,成为开展干旱对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技术在农田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农业的自动化管理,为实现农业精准生产,并为科学研究提供全面信息,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农田环境监测系统,系统由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构成。开发了结构灵活、通用性强的路由和协调器节点,节点通过标准模拟接口与传感器连接,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具有高可靠性和灵活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该网络能实时感知作物生长环境信息,并将数据可靠地传输到远端服务器管理系统。田间试验表明:基于物联网农田综合环境信息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为科学预测和科学种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大水大肥的生产方式导致的地下水缺乏、面源污染等问题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农业的关键技术。它是基于作物生长特性和环境状况等条件,借助新型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兑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确保水分养分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供应,达到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增产增收等效果。滴灌施肥技术方法是影响作物水肥利用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其当前主要应用于经济作物,对于华北平原夏玉米滴灌技术刚刚起步,还缺乏相应的滴灌施肥技术参数。因此,本研究提出了山东滴灌夏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规定了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滴灌设备、水分管理、养分管理、设备维护等管理技术要点,适用于山东省夏玉米滴灌栽培,以期为推进区域农业持续发展,促进夏玉米高效滴灌施肥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技术在小麦气象灾害监控诊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小麦生长周期长,容易遭受多种气象灾害的情况,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小麦气象灾害诊断系统。本系统根据多年农学实验研究成果,通过建立小麦气象灾害诊断指标体系规范,并采用传感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Webservice技术和Socket调用技术等集成,搭建了基于小麦生长环境实时监测数据的苗情和气象灾害诊断平台。该平台具有异地数据资源共享、分布式管理的功能,能在多种网络通信环境下实现苗情监控和灾害诊断,为小麦生产科学管理、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郭奎 《种子科技》2023,(4):46-48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玉米和大豆两个不同季节作物,使其生长特征相辅相成,达到单位面积玉米、大豆增产的一种集约化农业技术。传统的间作套种虽然可以增加耕地产量,但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且经济效益较低。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既能促进作物间的和谐共生,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连续耕作造成的土地钙化和病虫害大规模暴发等问题,推动循环农业的发展。文章主要介绍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概念,阐述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研究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分析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点工作,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效率、标准化地采集反映或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关键信息对通过遥感观测实现作物估产、长势预测等至关重要。通过采集指标筛选、取样点布局、数据采集方法、数据处理等的研究制定关键信息采集规范,以水稻-稻田系统为例,应用农作物-农田环境系统关键信息采集规范指导了实地的数据采集点选择、采集路线分析,完成了地面实测、气象等关键数据的采集,为基于遥感与现场数据结合的水稻估产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最后,还提出了规范在大区域农田环境系统下应用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研究者建立种植业结构调整空间辅助决策系统主要是为了使县域种植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使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最优化,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在决策系统的研究中,研究者针对研究区域的特点建立了辅助决策模型,采用GIS中MapObjects控件与辅助决策模型内嵌式集成的方法,应用VB编程语言,形成面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空间辅助决策系统;决策者在种植业结构调整空间决策系统中可以对农作物种植数据进行动态查询,查询数据还可以直观动态地显示在相应的地图位置。在后台数据库的支持下,决策者可以计算每年各个乡镇各种农作物的适宜性参数,决策系统可以自动将农作物适宜性参数输入模型中参与计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决策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决策系统中的不同模型进行计算农作物种植的调整数据。根据往年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与计算所得的种植面积进行比较,得到农作物需要调整的种植面积。系统可以根据调整前后的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效益分析,利润分析,生成图表,能够直观动态地为决策提供支持。以河北正定县为例对所开发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决策系统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可行,能够为县域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支持,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共享服务模式的农业资源管理WebGIS系统构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现有农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可视化表达和资源共享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以农业资源共享服务模式为基础,结合富客户端WebGIS可视化表达与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思路,并将该设计思想运用在“贵州省安顺市农业资源管理系统”的具体案例中。实践表明,运用共享服务模式来构建农业资源管理WebGIS系统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系统的业务需求,还能为其他应用系统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农业资源信息系统之间资源不能共享、重复建设,互操作难的问题,有效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还可以直观的描述农业资源的时空分布、动态分析区域农业资源状况,为农业资源的管理、规划和决策提供了快速、直观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作物生育期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作物生育进程受环境直接影响,其中气候条件是主要的影响因子之一。本文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分布,阐述了历史气候变化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使北方冬麦区小麦播期推迟,传统品种生育期缩短;西北区冬麦越冬死亡率降低,水分利用率提高,但全生育期缩短。东北区春玉米适宜播期提前,近50年来潜在适宜生长期延长10天左右,晚熟玉米面积增加;华北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适宜生育期延长,推动了小麦—玉米“两晚技术”发展;西北区玉米整体播期提前,灌区玉米全生育期延长,旱区生育期缩短。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生育期普遍提前,除东北区水稻生育期延长约3天/10年,其他地区水稻全生育期基本呈缩短趋势。总体而言,气候变暖使生产中作物春季适宜播期提前,秋季适宜播期推迟,生产中传统作物品种生育期普遍缩短。通过品种选择和播期调整,可以充分发挥热量资源潜力,规避关键生育期灾害风险,并通过延长作物生长期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contribute knowledge on the method used to calculate the actual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soil, crop, atmosphere, and water spatial structure were integrated into a complete system. Based on the energy balance equation and aerodynamic equati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was reduced and the crop physiological parameter was increased, then th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calculation model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was derived. Th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calculation model was verified by the water balance formula using data generated from corn, potato, and flue-cured tobacco grown under field conditions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from 2017 to 2019.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2017 to 2019, the averag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for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evapotranspiration of corn, potato, and flue-cured tobacco at different growth times were 0.5948, 0.4753, and 0.3326, respectively, the mean deviation, mean absolute error, and mean relative error were small, and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and consistency index were both greater than 0.9100. Th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of the selected crops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as the crops matured, and finally decreased to harvest evapotranspiration, showing a parabolic trend. Th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calculation model not only reflects the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of crops at different growth time but also reflects the change law of actual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The model does not need the correction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irrigation method, and crop coefficient and can directly calculate the actual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calculated value and the measured value, strong applicability, simple calculation process, and high accuracy and has the best effect on monitoring soil moisture and crop water shortage sensitivity. The model is significance in that it guides for monitoring soil moisture, determining actual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crop water shortage index, and high yield and efficiency under water-sav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棉花生产管理模拟系统CPMSS/CGSM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棉花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了使其系统输入输出最优化,以便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益的目的,我们研制了适应于每公顷产1500公斤皮棉的棉花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CPMSS和棉花生长发育动态模拟模型CGSM。目前,CPMSS/CGSM系统可以完成一熟春播棉田的播前决策、生长发育期间的调控决策以及生育后期的估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时相双极化SAR数据的作物种植面积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及时准确地获取农作物的空间分布信息和种植面积,在农业生产管理与农业政策的制定等斱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多时相Sentinel-1A影像(4月17日、5月5日、6月16日、7月22日、8月27日、9月2日)为主要数据源,根据研究区作物的物候特征,提取棉花、玉米和果树在不同生长期的后向散射系数(Sigma)和归一化后向散射系数(Gamma)。通过对作物不同极化、不同时相后向散射系数的统计,建立散射特征时序变化曲线,幵分析其特征。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3种分类斱法对研究区的主要农作物迚行分类识别以及种植面积提取,幵对分类结果对比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 1)棉花的后向散射系数在6月现蕾期和7月开花期明显上升,8月仹达最高值,变化特征最明显,易与其他作物区分;玉米和果树的后向散射系数在9月仹与其他地物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2)相较于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的分类效果最好,总体精度达88.97%。其中,对棉花和果园的分类精度为90.88%和93.17%,对玉米的分类效果最差,仅有71.6%。综上所述,多时相双极化SAR数据在不同类型作物的识别及面积提取斱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农业气象预报系统集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快速、准确地进行转折性、关键性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评估,利用C#.net和ArcGIS Engine开发工具包,以多源卫星资料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为主要信息源,采用C/S+B/S结构形式,集成农业气象预报系统,实现主要农作物适宜播种期、收获期、关键发育期等发育期预报,主要农事活动适宜或不适宜气象等级预报的农用天气预报,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的作物产量预报,为提高农业气象预报准确率及时效性提供一个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9.
基于logistic和灾减率方法制作玉米产量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吉奇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6):293-296
利用多元回归预报模型与灾减率相结合探讨粮食产量预报方法。依据本溪县玉米单产和气候资料,利用logistic方法建立玉米趋势产量序列,将分离的气象产量转换为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筛选预报因子,组建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运用logistic方法构建的玉米趋势产量序列,提高了趋势产量拟合的精度;选取气象因子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增强了预测模型的科学性;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与灾减率订正预测玉米单产正确率达90%。为粮食产量预报的定量化和精细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机器视觉的植物病虫害实时识别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曹乐平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0):244-249
植物病虫灾害是中国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其识别、监测、预警是防控工作的决策信息源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表明,仅农作物病虫害危害自然损失率就超过37%。中国是包括农作物在内的植物病虫害危害大国,若不采取防控措施,因病虫危害每年将损失粮食1500亿kg、果品与蔬菜1000亿kg、油料68亿kg、棉花1.9亿kg,潜在经济损失在5000亿元以上。通过植物病虫害的在线、实时、低廉、无损伤机器识别,不仅为植物病虫害防治防控提供了依据,赢得了防治时间,而且结合病虫害防治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经济损失,植物尤其是农产品品质得到了提升。对多种植物病虫害机器识别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归纳,剖析了机器识别中的问题,认为未来的植物病虫害机器识别措施上应与病虫害监控、预测预报相结合;技术上融合机器视觉、声学、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网络等技术;功能上进行草害信息、植物生长信息、生长环境信息自动识别等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