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鸽新城疫又称鸽瘟或鸽I型副勃病毒病,是由鸽I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型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神经紊乱、黏膜出血等;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若新城疫和大肠杆菌病并发,将给养鸽爱好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笔者在临床上遇到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鸽新城疫又称鸽瘟或鸽Ⅰ型副黏病毒,是由鸽Ⅰ型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型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及浆膜、黏膜出血等。若新城疫和大肠杆菌并发,将给养鸽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现将笔者在临床上遇到的2起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鸽新城疫又称鸽瘟或鸽Ⅰ型副粘病毒病 ,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型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泻、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及浆膜、粘膜出血等 ;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若新城疫和大肠杆菌并发 ,将给养鸽爱好者以很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现将本人在临床上遇到的两起病例介绍给大家 ,以供参考。1发病情况2003年5月初 ,平顶山市郊西信鸽爱好者相继到我中心 ,叙述了其200多只信鸽参赛后大群出现拉稀、精神不振 ,个别眼流泪 ,有神经症状 ,用氟哌酸、阿莫西林、痢特灵、氯霉素治疗 ,…  相似文献   

4.
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病又称鸽瘟或鸽新城疫,是一种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它以肠炎、严重腹泻和神经症状为特征,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目前在各种鸽群(肉鸽、信鸽和赛鸽)中普遍存在,临床发病多见于月龄以下的鸽,  相似文献   

5.
鸽Ⅰ型副黏病毒病又称鸽瘟或鸽新城疫,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目前在各种鸽群(肉鸽、信鸽、观赏鸽)中普遍存在,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要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流行特点 该病发病迅速,可以感染各年龄阶段的肉鸽。1~3月龄童鸽期最易感,感染后症状最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适用于基层检测鸽Ⅰ型副黏病毒的方法,研究针对鸽Ⅰ型副黏病毒全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了1组可检测基因Ⅵ、Ⅶ、ⅩⅩ、ⅩⅪ型分离株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及体系,建立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建立的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可检测基因Ⅵ、Ⅶ、ⅩⅩ、ⅩⅪ型鸽新城疫病毒,与H9亚型禽流感病毒、马立克病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小鹅瘟病毒以及禽白血病病毒以及新城疫病毒La Sota疫苗株均无交叉反应,最低检测限为101 copies/μL。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鸽Ⅰ型副黏病毒可视化LAMP检测方法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基层快速检测鸽Ⅰ型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7.
鸽副黏病毒病,又称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危害鸽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由禽Ⅰ型副粘膜病毒引起鸽的急性传染病。鸵鸟、珍珠鸡、山鸡、鹧鸪均可感染。鸽群常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其临床症状与鸡新城疫相似,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对养鸽业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8.
正鸽新城疫,也称鸽瘟或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对养鸽业危害较大~([1-2])。鸽Ⅰ型副黏病毒能够引起各种日龄鸽子发病,以腹泻和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该病乳鸽敏感性最高,病死率高达50%~100%~([3])。2015年1月,广西南宁市江西镇某农户送检一批疑似患有新城疫的鸽子,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新城疫。现将诊断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或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2],其发病率为50%~100%,病死率达20%~95%。2004年12月份,吉林某养鸽场600余只肉鸽发生一起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的疾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及发病情况,疑似为鸽  相似文献   

10.
鸽新城疫是由I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能感染各种年龄和不同品种的鸽群,且受季节影响不大。病鸽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在病鸽体液和排泄物中含量最高。其传播途径除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创伤和泌尿生殖道外,也可因接触含有鸽新城疫病毒的尘土、被污染的饲料及饮水、工作者所使用的带病毒用具等导致健康鸽感染发病。由于肉鸽养殖经济效益高,近年来我区肉鸽养殖越来越多,鸽新城疫也时常发生,现就一病例的诊治情况谈谈对该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1鸽新城疫病原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PPMV-Ⅰ)又称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由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鸽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至今对鸽业健康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成为危害养鸽业的最主要疫病.该病与鸡新城疫类似,能造成病鸽精神沉郁、呼吸困难、体温升高、下痢和明显神经症状等,发病急,...  相似文献   

12.
广东地区鸽禽Ⅰ型副黏病毒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Type Ⅰ,PA/PMV-Ⅰ)感染,因其病原及症状均与鸡新城疫(ND)十分相似,通常又称之为鸽新城疫,或鸽瘟,是鸽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近年来我们从广东的深圳、东莞、广州市郊等地区发病鸽群中分离并鉴定到23株禽Ⅰ型副黏病毒,对其中6株病毒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鸽新城疫是由鸽I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大肠杆菌病多是继发感染,混合感染时常引起鸽群突然发病,迅速传播,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是由鸽禽Ⅰ型副黏病毒(PA/PMV-I)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是危害肉鸽养殖业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多年来,虽然人们对本病高度重视,采用鸡用新城疫疫苗或一些研究单位研制的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专用疫苗对本病进行预防,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时有疫情发生,给养鸽场(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采用中草药复方制剂防治病毒病在医学临床成果丰硕,本课题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传统中医药理论,结合鸽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发病特点、临诊表现和病变特征,对多种中草药筛选、组合,研制成"鸽瘟净"口服液,现将实验条件下防治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城疫(ND)是由副黏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的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常呈急性败血症状经过.感染新城疫病毒后,鸡体的抵抗力降低,极易并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形成混合感染,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对一例三黄鸡新城疫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进行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鸽新城疫又称鸽Ⅰ型副粘病毒病 ,是由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鸽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常呈败血性经过。其主要特征是神经紊乱、下痢、粘膜和浆膜出血 ,致死率高。近来 ,山西省某鸽场暴发了一起鸽新城疫 ,笔者通过较为系统的实验室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变特征 ,对其确诊后 ,用抗鸡新城疫高免卵黄液、鸽Ⅰ型副粘病毒疫苗及支持疗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2 0 0 1年 2月 ,该鸽场饲养的鸽突然发病 ,病鸽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 ,饮欲增强 ,眼半开或全闭 ,似昏睡状 ;大多下痢 ,拉黄绿或黄白色水样粪便 ,部分粪便…  相似文献   

17.
<正>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Ⅰ,PPMV-Ⅰ),是由禽Ⅰ型副黏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 Ⅰ,APMV-Ⅰ)流行于鸽群,并突变为适应鸽群的新城疫病毒,通过F基因分析,显示出是APMVI的抗原变异株,因此命名为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Ⅰ)~([1])。该病毒引起的鸽新城疫在鸽群传播迅速、发病急,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发病鸽以拉稀和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对鸽危害大,对养鸽  相似文献   

18.
鸽新城疫又称鸽的Ⅰ型副粘病毒病,是由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型传染病,该病毒与鸡的Ⅰ型病毒同为一属,具有高度交叉免疫原性。今年2月,我区一养鸽专业户报称其所养鸽群发病3d,病鸽拉稀,有些病鸽头颈歪斜,已有多只死亡。  相似文献   

19.
Ⅰ型禽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1,APMV-1)是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成员,为不分阶段的单股副链RNA病毒,引起鸡、鸭、鹅、鸽、孔雀等多种禽类新城疫(ND),造成严重危害,鸽Ⅰ型禽副粘病毒病又称为鸽瘟或鸽新城疫,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在深圳及珠海拱北动检所先后从进口种鸽中发现本病以来,目前已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养鸽地区,不但对养鸽业的发展构成严重损害,一直是各类鸽病中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种传染病,  相似文献   

20.
鸽副黏病毒病,又称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危害鸽的主要疾病之一,是由禽Ⅰ型副粘膜病毒引起鸽的急性传染病。鸵鸟、珍珠鸡、山鸡、鹧鸪均可感染。鸽群常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其临床症状与鸡新城疫相似,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对养鸽业威胁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