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冷传明 《农业考古》2006,(3):268-27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的农业生产也带来严重的农业生态问题.搞好农业生态建设迫在眉捷,人们应遵循自然规律,依靠自然本身的功能恢复农业生态.本文从生态修复的原理出发,论述了生态修复在农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以期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
为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由农业生态受益者对农业生态保护者支付现金、农业技术、农业基础设施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补偿,称之为农业生态补偿.农民权益的保护是农业生态补偿的具体目标之一.目前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还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在补偿方式、成果转化、监管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农民的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农业生态补偿的经验,丰富"内涵型"生态补偿方式、全面实现成果转化、完善监管制度,充分保护农民权益,进而更全面得发展农业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赵峰  张小甫  杨文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248-11250
首先分析了我国湿地退化的原因,如排水发展畜牧业、农业围垦、油田开发、湿地污染。然后根据我国湿地恢复的现状。提出今后湿地恢复的措施,如注重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再生能力,加强湿地生态恢复的评价,积极推进湿地立法、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法制法规建设,旨在为湿地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促进实现我国湿地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4.
草畜产业一体化是构建西北地区生态经济农业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西北地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十分严酷,应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保护生态,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恢复同步发展已成为西北地区当前和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面对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农业现代化要求,发展草畜产业一体化生态经济农业将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草畜产业为基础的生态经济农业必将成为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15,(20):224-225
农业生态是否良好对农业生产能否良性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介绍了我国农业生态危机问题的现状及其解决途径,为减轻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农业生态危机和保护区域性农业生态安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耕地撂荒是土地利用的负极端化,可能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和改变农村面貌。因此,研究耕地撂荒对更新我国农村农业景观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分析法,以耕地撂荒原因—影响—对策思路完成。结论:(1)撂荒原因、对策、影响几乎贯穿所有学者的研究,农业效益低是学者普遍认可的内在原因;(2)耕地撂荒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浪费耕地资源,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但在生态脆弱区,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3)土地流转是解决耕地撂荒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是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生产活动、石漠化治理、土地利用方式等,共同构成了影响喀斯特小流域生态系统退化和恢复的人为干扰因素。在前人对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生态治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和生态恢复动态过程为出发点,分析并探讨人为干扰对于植被、土壤、凋落物、土壤生物结构、功能和多样性的扰动。提出生态治理和生态建设应注意对生态系统要素的维持和丰富,并加强对生态系统整体恢复和生态过程的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喀斯特石漠化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建设生态文明型农业基于两个方面,一是生产效率要提高;二是生态环境的保持,为我国农业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现阶段我国农业受多方面影响,现代化进程比较慢,但已逐渐由传统的农业向绿色环保新型生态文明农业转变。本文针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对生态文明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业生态安全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本文不仅对农业生态安全的基本内涵、特点进行了探讨,而且着重对我国农业生态安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一系列农业生态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农业文明和农业生态观,包括和谐共生的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及以合天时、地脉、物性之宜为核心的农业生态保护制度,并重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态保护中的应用。通过对我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探析,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态保护思想和保护制度对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以及建立现代农业生态保护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农业可持续性评价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活动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并且影响生态环境。农业活动及其发展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依赖性很强,农业的持续性直接反映了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程度。农业可持续性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演化,其包括农业经济可持续性、农业社会可持续性、农业生态可持续性。目前,国内外关于农业可持续的研究侧重不同的方面:(1)国外关于农业可持续性的研究主要以农场(农田)尺度,我国的研究主要是以区域尺度;(2)国外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多注重农业环境,我国学者在评价指标的设计中,比较注重功能和特性指标,总体的缺陷是包含了太多的指标,同时对经济效益的指标过于侧重,对生态指标的重视不够;(3)农业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根据所选取的权重和计算方法不同而差异较大。然而,我国近年来的农业可持续性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针对农业承载力、农业能值、农业生态安全、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有机农业和农业碳排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当前世界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趋势要求,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必须要充分重视生态农业的发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双赢。基于此,本文针对生态农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矿区废弃地实施生态恢复是目前解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开展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至关重要。回顾了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发展历程,分析论述了国外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特点和我国在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方面的研究方向和特点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最后对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农业生态安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苏美岩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827-3829
近年农业生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实现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的必然要求。但是,我国农业的生态安全仍面临着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盲目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污染的巨大挑战。为此要实现农村的生育文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生态安全的评估与监测,加强农业生态安全方面的立法与执法,提高农民的生态安全意识,最终实现我国的农业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生态所")成立于1954年,围绕国家农业、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与环境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应用生态学的发展需要,沈阳生态所在森林生态与林业生态工程、土壤生态与农业生态工程、污染生态与环境生态工程领域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丰富和发展森林生态学、农田生态学和污染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为我国主要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改善生态与环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谓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基本内容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六盘水地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中山地区,生态脆弱,土壤、植被一旦破坏,板难恢复.该区由于自然环境,历史等原因,农业生产较为落后,毁林垦荒情况较为严重,如何既恢复、保护、建设好生态环境,又尽可能不影响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重点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我区生态概况、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生态建设的措施及内容建议、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探讨、生态治理项目建设标准、组织措施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对和解决的办法、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水体普遍污染严重,作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农村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适合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并分别按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其中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采用水稻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作为浮床植物,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其收益也能补偿部分投资成本;水生植物恢复技术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必然选择,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以土壤生物工程为主的生态护坡技术适合我国农村河道的边坡修复,河岸植被群落能够得到良好恢复,坡岸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需与生态拦截技术和养分利用技术相协调,要以不同功能和目标需求为导向,注重采用组合技术工艺进行修复,以提高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正处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宏大转型期,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这一决定为我国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草地农业系统是一个满足现代人的食物结构,生态和生产两者兼顾而且能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系统。发展草地农业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新阵地,对于保障我国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6,(5):715-718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而生态补偿是实现农业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调节方式。生态补偿是解决农业生态外部性的重要制度,根据外部性理论,政府和市场都是解决农业外部性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农业生态补偿中占主导地位,而运用市场手段进行调节则是生态补偿建立的关键。当前,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发挥主导作用的是政府补偿模式,相对而言,市场补偿机制未被很好运用。因此,需要完善市场机制,采取激励性的补偿方式,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使得农业生态环境的外部性内部化。在分析目前我国农业生态补偿运行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的经验,从法律法规体系、产权、生态标志制度以及评价制度4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市场运行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很多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提高,阻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包含多个方面,比如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鉴于此,本文就提高农业机械化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众所周知,如何发展安全、生态和高效的农业是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