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皮暗斑螟为害枣树甲口后的补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暗斑螟为害枣树甲口后的补救技术杨振江,史贺奎,李玉莲(河北省青县林业局062650)皮暗斑螟是近年来枣树上发生的新害虫,该虫以幼虫为害枣树的开甲口,俗称枣树“甲口虫”。由于该虫为害较隐蔽、发生代数多、产卵量大,卵孵化率高、食性较杂,且需要连续防治才...  相似文献   

2.
李淑香 《落叶果树》2009,41(3):43-43
枣树灰暗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枣树甲口虫。该虫食性较杂,可危害多种林木。其幼虫可危害枣树甲口,造成甲口不能完全愈合或全部断离,被害树树势迅速转弱,枝条干枯,枣果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重者1~2年后整株死亡。灰暗斑螟每年发生4—5代,4、5代幼虫有世代重叠现象。幼虫在危害处附近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初化蛹,4月底羽化,5月上旬出现第1代卵和幼虫。第2、3代幼虫危害马莲小枣树甲口最重。  相似文献   

3.
马莲小枣树开甲后须防灰暗斑螟。灰暗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枣树甲口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枣树甲口和其他寄主伤口,造成甲口不能完全愈合或全部断离。食性较杂,可危害多种林木。每年发生4-5代,以4、5代幼虫为主交替出现,有世代重叠现象。幼虫在受害处附近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4月初化蛹,4月底羽化,被害树树势迅速转弱,枝条枯干,枣果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重者1~2年整株死亡。5月上旬出现第1代卵、幼虫。第2、3代幼虫危害马莲小枣树甲口最重。第4代幼虫在9月下旬以后结茧的部分老熟幼虫不化蛹,直接越冬。第5代幼虫于11月中旬进入越冬期。  相似文献   

4.
李瑞华 《落叶果树》2005,37(4):22-22
枣树花期“开甲”(环状剥皮)可显著提高坐果率,是河北、山东金丝小枣和冬枣产区普遍应用的措施之一。但开甲后剥口又常遭灰暗斑螟幼虫(俗称枣树甲口虫)的危害,致使甲口不能完全愈合或愈伤组织完全损坏,树势迅速转弱,枝条干枯死亡,果实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重者1~2年整株死亡。据调查,危害严重的枣园受害株率可达76%,年均死树率0.5%,甚至更高。  相似文献   

5.
笔者到枣园调查枣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时发现,有部分枣树开甲后甲口愈合状况较差。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①甲口过宽;②抹药不及时,甲口虫(皮暗斑螟)造成危害;③人为第2次开甲,造成树体衰弱甚至死亡。果农应赶快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  相似文献   

6.
<正>皮暗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危害枣树的主要害虫。从2004年起,我们在河北沧州枣区对皮暗斑螟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将该虫的发生规律、无公害防治技术及受害甲口及时补救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作如下叙述。  相似文献   

7.
皮暗斑螟是危害我县枣树的主要害虫,影响枣树的正常生长,造成产量降低,甚至绝收。为了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和危害,从2006年开始,我们从研究其生活史人手。进行田间应用性诱剂的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1皮暗斑螟的生活史皮暗斑螟(Euzophera batangensis Caradja)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于中国及日本等亚洲国家。  相似文献   

8.
开甲,也叫环状剥皮,是枣产区常用的一项增产措施。小枣如果不开甲基本上不结果,大枣开甲可增产40—60%。枣树开甲主要是切断韧皮部,使叶片制造的营养积累起来,集中供给果实生长发育的需要,从而提高座果,增进品质和产量。枣树开甲的最适期应在盛花期,即当开花量占总蕾数的30—40%时最好,不仅座果率高,丰产,而且个头整齐,色泽好,成熟期一致,含糖量和制干率均高。若开甲过早,枣果虽个大,但不丰产,果实易被桃小食心虫为害,而且裂果严重;开甲过晚,果实大小不齐,成熟不一致,黄皮枣多,品质低劣。  相似文献   

9.
柑桔芽瘿蚊(conchuriniusp)属双翅目、瘿蚊科柑桔害虫,近几年来在我地橙园发生为害,是柑桔花芽的主要害虫。被为害的嫩芽枯萎脱落,严重地影响了柑桔的正常生长和结果。据我场农科所病虫测报站连续三年的观察:1988年被害柑桔面积300亩,为害率3.5%,产量损失8%;1989年被害面积1100亩,为害率9.4%,产量损失达15%;1990年被害面积增加到3000亩,为害率16%,产量损失达25%。受害面积和经济损失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0.
喷稀土与开甲在枣树上的效果金丝小枣开花量大,落果严重,每个脱落性枝上着生数十朵至百朵以上的花,但自然坐果率仅有0.5%~0.8%。严重的落花落果是造成小枣产量偏低的重要因素。为了探索提高枣花坐果率和产量,增进果实品质的新技术,我们于1993~1995...  相似文献   

11.
马莲小枣是枣强县特产.部分枣农由于开甲操作不当.甲口愈合不好,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树,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现就马莲小枣的开甲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枣树开甲时,许多隔年甲口愈合很差,主要是因甲口虫为害所致。经调查,初步摸索到了此虫的生活史及防治方法。1 为害特征 幼虫孵化后,先在翘皮下为害,但不深入皮层,待枣树开甲后,转至甲口处取食愈伤组织,继而为害形成层,使甲口不能正常愈合,影响养分运输,削弱树势,导致被开甲树逐步枯死。该虫还可危害苹果、梨、桃、柿等果树的环剥口及嫁接苗的嫁接口,其危害处有许多棕褐色粪粒并缠有虫丝。2 虫态特征 成虫:体长7~8mm,翅展15~16mm,虫体及前翅黑灰色,前翅上有2道白色波状纹,后翅浅灰色,复眼红褐色,触角丝状,黑色,腹部末节为红褐色。…  相似文献   

13.
高贵涛 《落叶果树》2010,42(4):48-48
枣树开甲(又叫环状剥皮)是提高坐果率、增加枣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枣树开甲主要针对旺树、壮树和旺枝、壮枝进行,对弱树、弱枝不宜开甲。  相似文献   

14.
新疆小海子垦区枣树主要害虫危害特征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骏枣”为试材,采用定点定期田间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新疆小海子垦区枣树主要害虫的危害特征及其田间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小海子垦区枣树主要害虫有枣瘿蚊、截形叶螨、枣球蜡蚧和香梨优斑螟等.枣瘿蚊1 a发生4代,主要以幼虫为害枣树的叶片、花蕾和幼果;截形叶螨危害枣树的叶片和花芽,7月上旬至8月中旬大量繁殖,猖獗为害;枣球蜡蚧1a发生1代,危害枣树枝、梢、叶及果实;香梨优斑螟1a发生3代,主要以幼虫蛀食果树主干、主枝的韧皮部.  相似文献   

15.
正7月是枣树的生理落果期、果实膨大期,又是各种病、虫害的高发期,此期的管理决定了全年的产量和品质。建议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甲口保护一般以小枣树25~30 d甲口完全愈合,而冬枣30~35 d完全愈合为好,对于没有长出愈伤组织的树,用九二零水刷甲口(1 g九二零对水20 kg)然后用九二零泥涂抹甲口。对于甲口有腐烂或冒水的用50倍的多菌灵涂抹杀菌。  相似文献   

16.
<正>枣树花期通过开甲(环剥)调控营养分配是提高坐果率的关键措施,一般甲口2630 d愈合最佳。2013年沧州地区在枣树坐果期间(6月初到7月中旬)阴雨天气多,湿度大,枣树甲口过早愈合,致使大面积枣树幼果脱落,坐果率很低,预计全区枣树减产30%30 d愈合最佳。2013年沧州地区在枣树坐果期间(6月初到7月中旬)阴雨天气多,湿度大,枣树甲口过早愈合,致使大面积枣树幼果脱落,坐果率很低,预计全区枣树减产30%50%。为摸清在这种特殊天气下,甲口愈合时间对坐果率的影响,开展了该项调查。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绿盲蝽象(Lggus Luccrum M eyer—Dur)属半翅目,盲蝽科,是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其在沧州枣区为害枣树。据青县1986年调查,枣树被害率达100%,花蕾被害率达86.7%。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枣树幼芽、嫩叶和花蕾。枣叶被害后先出现枯死小点,后随叶片的伸展,形成不规则孔洞。花蕾被害后即停止发育而枯死脱落。同时,苹果、梨、葡萄的新梢和果实也不同程度地被害。为此,笔者于1983—1990年对该虫进行了田间饲养现察和防治试验,现将其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1瓜绢螟发生特征
  瓜绢野螟,寡食害虫,主害瓜类,南方较重。
  初害叶梢,缀叶三龄,叶蔓果茎,刻缺蛀洞。
  注:瓜绢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瓜绢野螟、瓜螟、瓜野螟,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地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各种瓜类蔬菜,也为害番茄、茄子等。低龄幼虫在瓜类蔬菜的叶背取食叶肉,使叶片呈灰白斑,3龄后吐丝将叶或嫩梢缀合,匿居其中取食,使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仅剩叶脉;也蛀入果实和茎蔓为害,严重影响瓜果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枣树枝梢为什么干枯死亡近年来,枣树枝梢干枯死亡现象较普遍,其原因主要是六星黑点蠹蛾所致,此蛾又称截杆虫,它主要为害枣树,其次为害苹果、梨、葡萄、洋槐等。此虫在我县发生尤为严重,据调查1997年枣头被害率达80%以上,被害株率达100%,被害的枣头全部...  相似文献   

20.
桃小食心虫为鳞翅目果蛀蛾科害虫,简称桃小,又名枣蛆,在枣产区普遍发生,以幼虫蛀果为害,把虫粪留存在枣核周围,形成"豆沙馅".发生严重时,虫果率高达50% ~70%,造成大量落果,严重影响枣树产量和枣果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