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草地放牧制度及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近期国外发表的有关资料和刊物关于草地放牧制度评价方面的论述及研究结果,对连续放牧与划区轮牧两种放牧制度对草地家畜增重,牧草生长,家畜营养摄入和家畜行为的影响进行综述,认为影响草地牧草生长及家畜表现各方面的并不同放牧制度本身,而与其载畜率及采用的放牧技术手段和放牧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2.
孙逊  俞玥  梁俊毅 《草地学报》2023,(9):2843-2852
为探究放牧强度、家畜类型和放牧制度3种放牧因素以及采样时间、草地类型、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4种环境因素对中国北方天然草地群落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35篇中英文文献,共计306组数据进行了基于随机效应和贝叶斯方法的Meta分析,定量研究了放牧对草地群落营养品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粗纤维、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效应,并结合随机森林方法,研究了7种因素对放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可以增加草地群落粗蛋白含量,减少群落纤维含量,提高草地群落存留部分的营养品质,同时7种因素均对放牧效应存在显著影响,但对于不同营养品质指标,不同因素对放牧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本研究为我国北方天然草地基于牧草品质的管理和研究工作提供了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恢复阶段退化草地资源与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娜  桂荣  呼和 《草业科学》2011,28(8):1522-1528
摘要: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典型草原区封育7年恢复中天然放牧草地,于2008年6-10月对草地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和调查,分析草地生产力、草地资源以及草地营养物质动态变化并对草地牧草饲用价值进行评价,进而探讨草地理论载畜能力,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围封恢复草地(原)放牧管理体系以及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经过7年的围封恢复,退化至冷蒿(Artemisia frigida)+小禾草阶段的草原生态系统基本恢复到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为主的草原群落,整个生长期群落平均盖度37.5%,密度184.6株/m2,平均自然高度18.3 cm,平均鲜草生物量154.3 g/m2,最高产量达到358.6 g/m2;在整个牧草生长期,草群保持着较高的粗蛋白(CP)、粗脂肪(EE)、可消化总养分(TDN)和代谢能(ME)含量,平均分别为12.06%、1.87%、57.4%和8.31 MJ/kg,体现出封育后草地牧草较高的饲用价值;根据草地牧草产量估算得出的暖季产量载畜量为0.656 hm2/羊单位,根据牧草与绵羊营养指标(CP、ME、TDN)供需关系估算出草地营养载畜量分别为0.513、0.802和0.774 hm2/羊单位。试验区草地经过7年围封,生态恢复效果明显,草地承载力提高,优等饲用牧草种类增多,营养价值高,家畜亦喜食,适于牛羊适度放牧利用。  相似文献   

4.
西藏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及其防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西藏天然草地主要有毒植物的种类、产地、生态分布、毒性成分及其对家畜的危害。并对如何防治此类植物引起的家畜中毒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天然草地牧草营养品质的优劣不仅影响家畜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影响畜产品的品质,对草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光谱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深入研究天然草地牧草品质的动态变化成为可能。本研究综述了目前可利用的高光谱遥感数据以及天然草地牧草营养品质遥感反演的主要成果、常用方法和最新研究动态,分析了我国在天然草地牧草营养品质监测与评价方面尚存在数据获取困难、相关研究缺乏、软硬件性能不足等问题;在多种观测平台及相关技术不断革新背景下,探索星载、机载和地面高光谱数据的有机结合,强化高光谱遥感仪器性能,提高关键营养成分的反演精度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阿拉善天然草地有害植物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阿拉善天然草地对家畜有伤害作用的造成绒毛质量下降的有害植物种类及其分布,对家畜的危害程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合理利用与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草地载畜量研究进展:概念、理论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云  贺金生 《草业学报》2014,23(3):313-324
 平衡理论强调家畜和草地资源之间的生物反馈,主张采取保守放牧策略保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草地管理的目标是调节草地牧草供给量和家畜饲草需求量平衡。基于非平衡理论的“新草地科学”,则强调气候因素尤其是降水,决定着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承载力,主张采取机会主义策略,充分利用草地并维持草地基况。传统上,草地载畜量的确定是先计算生长季末的草地产量,利用草地利用率等校正系数校正,再除以家畜的年平均需求量;但由于其没有考虑牧草质量、饲喂价值和家畜营养需求,载畜量估计存在误差,从而导致争议。本文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了草地载畜量概念的发展和演变,比较了草地产量载畜量、营养载畜量(包括标准干草载畜量、总可消化养分及可消化粗蛋白载畜量、能量载畜量)差异,归纳了草地载畜量在应用上的争议。本文指出,由于牧草养分的季节变化动态,采用家畜营养需求法估测的载畜量值通常较草地产量法为低,放牧实践上应采用2种方法相结合估算草地载畜量,根据估算数较低者确定草地载畜量有利于草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草地通常既存在平衡态,也存在非平衡态;而基于平衡理论的保守放牧策略在放牧率和放牧压力上,与基于非平衡理论的机会放牧策略存在差异;放牧管理应结合气候条件、草地基况、草地产权制度、政府贴现与否及市场价格等因素,选择保守放牧策略或机会放牧策略,实现草地畜牧业生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由于生态模型通过模拟草地对放牧的响应及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是草地管理的基础,本文归纳了草地放牧管理相关的生态模型和放牧管理应用程序,以期为草地放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两种方法估算草地载畜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用草地产草量和家畜日食量法及草地营养供给和家畜营养需要法分别估算了短花针茅草原放牧场的载畜量,分别用产量载畜量、TDN载畜量、DE(消化能)载畜量和DCP(可消化粗蛋白质)载畜量表示,并与试验监测法确定的载畜量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在牧草营养供应不足的暖季牧场可以用产草量估算载畜量,而不能而TDN、DE和DCP做估算的指标,在冷季牧场可以用产草量,TDN和DE估算,而不能用DCP估算,各具体放牧季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天然草地磷素营养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天然草地土壤中速效磷含量低,直接影响草群的磷素营养,绝大部分草地都表现缺磷,而且近年主要牧草的磷含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都会影响到放牧家畜的营养平衡,不利于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合理利用草地、积极利用富磷牧草、适当增加磷肥投入、增加豆科牧草比重是改善内蒙古草地磷营养状况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生长季末草地产量,利用草地利用率等校正系数校正,除以家畜牧草需求量,是草地载畜量最基本的计算方法。但在草地产量及其测定时间跨度、草地利用率和家畜折算系数等参数的确定上存在争议。基于放牧压力或家畜采食量需求的家畜单位用于不同畜种的折算,牛单位和羊单位是常采用的家畜单位,但家畜单位主要依据家畜活体重量确定,对家畜代谢体重,以及混群放牧中因家畜食性差异造成的采食重叠考虑不足;草地利用率是放牧管理的重要参数,主要根据放牧经验和试验方法确定,实际应用中通常遵循“采食一半、保留一半”的经验法则,但在不同草地类型、地形差异、水源距离等因素影响下,草地利用率并不确定,其估计和测定方法也存在争议。此外,不同草地利用率下的草地载畜量差异很大。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了草地载畜量估算中草地产量、草地利用率、家畜单位等参数的概念、确定方法和应用上的争议,总结草地载畜量的计算方法及校正因子,以期为草地放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门源县天然草地有毒植物的种类、分布、毒性成份及其对家畜的危害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关于有毒植物防除与利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草地土壤肥力及其营养管理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草地土壤肥力的来源,土壤基本养分对草地生产的作用,草地植物与动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及缺乏症状,说明了加强草地营养管理以及维持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平衡的重要性,指出增强对土壤肥力和营养管理是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保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保障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草地土壤肥力的来源,土壤基本养分对草地生产的作用,草地植物与动物对养分的需求量及缺乏症状,说明了加强草地营养管理以及维持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平衡的重要性,指出增强对土壤肥力和营养管理是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保证草地生态系统平衡、保障草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昆仑山西段北坡天然草地营养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昆仑山天然草地实地考察,采集混合草群样品分析其化学成分,按照全国统一标准和方法对昆仑山天然草地进行了营养类型划分。结果表明,昆仑山西段的天然草地可分为4个营养型,分布于低山带的草地是碳氮-灰分型,在中低山分布面积较广的是氮碳-灰分型,在海拔3200~3600m的亚高山草地的营养型为碳氮型,在海拔3600~4000m的高山区为氮碳型。这是由于不同的生境生长着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种类,在特定的物候期就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  相似文献   

15.
阿拉善天然草地有毒植物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阿拉善天然草地中有毒植物有30科70属142种,其中以草甸和草原草地类出现最多,占有毒物植物总种数的83.2%。文章就阿拉善草地上对家畜有毒害作用的植物种类分布,有毒成分及对家畜危害程度等方面者了研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饲料工业》2017,(21):62-64
高寒草地天然牧草是高原放牧家畜主要日粮来源,全年天然牧草营养的不均衡和家畜营养需要的恒定,严重制约了高寒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文章通过综述青海、西藏、甘肃和新疆有关高寒草地牧草营养价值的研究文献,整理综合高寒牧草Ca、P的营养成分数据,以不同牧草不同生长时期为划分单位,探究不同地域、不同生长期高寒天然牧草Ca、P含量极其分布规律,为高寒草地放牧家畜精准补饲饲养提供基础参数,通过适度补饲解决高寒草地营养供给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草地上的草群在整个生长季内各种营养物质的组合形式,叫草地营养类型。草地营养类型不但能较好地反映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而且也从营养学方面指明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方向。目前,对草地营养类型的划分尚无一个统一的方法。本世纪初,德国的K.Nehring首先提出了营养比的概念:营养比=碳物质/氮物质。到六十年代。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依据K. Nehring的营养比将草地划分为氮型、氮碳型、碳氮型和碳型等四个基本类型,并对内蒙古草地进行了营养类型的划分,制定了分类原则。赵和平在此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青海天然草地牧草混合草群营养成分分析,总结了青海天然草地的几个营养类型。结果表明,青海天然草地主要营养类型为氮碳型草地面积最大,其次是氮碳一灰分型草地。两营养类型草地面积为3902.60×10^4hm2,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的93.10%。从而构成了青海天然草地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资源丰富,草质柔软、营养丰富,是发展高原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长期忽视了对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对草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因丧失竞争和更新能力而逐渐减少,同时毒杂草比例增加,整个草场植被组成以家畜不喜食或有毒、有害的杂类草为优势.  相似文献   

20.
放牧家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畜放牧是近年来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笔者较详细地评述了放牧家畜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及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