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固定化藻菌净化水产养殖废水效果及固定化条件优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发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菌藻固定化体,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Chick)、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和海藻酸钠、CaCl_2等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法等方法,研究了菌藻固定球的制备方法与条件,比较分析了固定化菌藻球对养殖废水的净化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包埋蛋白小球藻和光合细菌的最适条件为2%海藻酸钠与6%氯化钙交联24 h。养殖废水中,藻菌固定球在1~4 d对PO_4~(3-)-P去除率显著高于蛋白核小球藻和光合细菌(P0.05),在5~8 d对NH_4~+-N去除率也显著高于后两者。固定化菌藻球在24℃对磷和氮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84%和95%。本研究表明,合理的固定和使用菌藻结合体可显著提高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率,使用藻菌固定化球净化养殖废水比单独使用菌类或藻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王俊峰  王萍萍  刘志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33-12634,12728
[目的]研究PVA复合栽体包埋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处理抗生素废水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包埋固定化技术处理抗生素废水中的COD,考察了不同因素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其最佳处理条件:曝气时间为25h,处理温度为25~35℃,pH为6~8.在该条件下,其对抗生素废水的COD去除率达85%以上.[结论]包埋固定化增强了菌体抵抗环境的能力,使包埋固定化菌处理抗生素废水的最适温度、pH和进水COD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3.
用海藻酸钠做载体,用包埋法将降解萘的光合细菌菌株固定化.对固定化细菌降解萘的条件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7.0,3000lx光照度,固定化颗粒250粒和温度30℃的条件下,光合细菌对初始浓度为29mg/L的萘在72h内的降解率高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固定化藻类技术应用于净化海水养殖废水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的方法,将培养至对数末期的普通小球藻进行固定,制备3、4、5 mm不同粒径的固定化藻球,比较悬浮藻与不同粒径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和无机磷的去除率及微藻的生长特性。并选择直径为4 mm的藻球、空白胶球、悬浮藻液分别按10%和15%的填充率投放入海水养殖废水中,研究不同填充率条件下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和无机磷的净化效果。[结果]4 mm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无机磷的去除率较高,填充率为15%条件下去除效果更佳,但藻细胞生长被延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固定化小球藻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工厂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光合细菌对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28-6030
[目的]研究固定化光合细菌对富营养化养殖水质的净化效果及优化条件。[方法]采用实验室自制的一种新型生物微胶囊对光合细菌进行固定化,用游离态光合细菌和固定化光合细菌2种体系分别处理富营养化养殖水质,通过测定几种水质指标CODCr、NH3-N、TP的去除率来比较2种处理体系的优劣。[结果]2种处理体系比较表明,在单因素条件下,固定化体系净化富营养化水质的效果优于非固定化体系。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CODCr和NH3-N去除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依次为温度>接种量>pH值;影响TP去除率的各因素主次关系依次为接种量>pH值>温度。[结论]固定化光合细菌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达最佳处理效果。水质指标不同其最佳净化条件也不尽相同,不能完全以哪个指标来单独评定和评价水质。  相似文献   

6.
固定化菌藻系统去除氨氮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以PVA为主要包埋骨架 ,添加其它有助于提高包埋效果添加剂的混合载体法 ,固定化菌藻混合微生物 ,处理以NH4Cl和蔗糖为主的合成废水。考察了影响固定化工艺及氨去除的各种因素 ,SBR反应器初始间歇式实验结果表明 :在 2 5~ 2 8℃ ,颗粒投加量 8% ,3 5hHRT ,进水NH4-N负荷0 .1 2kg/ (m3 ·d)的条件下 ,NH+ 4 -N的去除率达 96.8%。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粉末活性炭(PAC)和颗粒活性炭(GAC)对光合细菌(PSB)去除废水中氨氮和磷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对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活性碳对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有显著的影响,粉末活性炭固定光合细菌的去除效果较好,其对NH4 -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达92.5%和78.8%;投加活性炭后,光合细菌生长更快,同时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也影响对氮磷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8.
对光合细菌处理中药浸出液废水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对废水中COD、BOD5有较高的去除率。在半黑暗微好氧条件下,COD去除效果较厌氧光照、好氧黑暗等条件好;废水水解酸化预处理后,在光合细菌处理系统内,COD平均去除率达到90.7%,BOD5平均去除率达到93.9%,为利用光合细菌处理高浓度中药废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粉末活性炭(PAC)和颗粒活性炭(GAC)对光合细菌(PSB)去除废水中氨氮和磷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对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活性碳对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有显著的影响,粉末活性炭固定光合细菌的去除效果较好,其对NH4+-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别达92.5%和78.8%;投加活性炭后,光合细菌生长更快,同时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也影响对氮磷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定化微杆菌技术修复油污染地表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油污染地表水的特点,采用改进的固定化技术包埋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修复受油污染地表水,在不同接种量、不同系列浓度下,对除油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固定化颗粒最适接种量为10%;在相同时间内固定化细菌对油的去除率高于游离菌,对油浓度为150mg·L^-1地表水,48h游离菌对油的去除率达62.3%,固定化细菌对油的去除率达75.6%;固定化颗粒对pH值变化的耐受能力远远强于游离菌;固定化颗粒再生性能好,可以长期反复使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固定化微杆菌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表明改进的固定化颗粒微观结构更适合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p.)生长,为固定化细菌修复油污染地表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油田作业液中主要成分对混凝处理含油废水效果的影响,首先通过试验得到了混凝处理江汉油田含油废水的最佳条件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加量1000mg/L,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加量25mg/L,沉降时间为40min,在最佳条件下,对含油废水的浊度和油去除率分别为92%、72%以上。然后向含油废水中加入不同的作业液添加剂并在最佳混凝条件下处理,结果表明,钻井液的主要成分聚丙烯酸钾(K-PAM)、水解聚丙烯腈铵盐、单宁、Na2CO3、磺化酚醛树脂(SMP)及压裂酸化液的瓜胶、K2Cr2O7、CH3COOH、HCl、HF、柠檬酸等对含油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有很大影响,使含油废水浊度变大。其中磺化酚醛树脂(SMP)、瓜胶、柠檬酸的影响最大,当它们加量到一定程度时,使废水的浊度由最佳混凝条件下的12NTU变为310、259、260NTU,完全破坏了混凝处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苯酚废水的包埋材料及条件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优化选择处理苯酚废水的微生物细胞固定化的包埋材料和条件,选用3种常用载体——琼脂、海藻酸钠、聚乙烯醇(PVA),同时采用不包埋微生物的固定化颗粒进行探索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为最好的包埋材料。采用海藻酸钠包埋微生物的固定化颗粒进行包埋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载体浓度3%,菌体与载体浓度之比1:10,交联剂浓度3%。  相似文献   

13.
高浓度乳化废水的破乳-氧化-吸附深度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李菊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740-1742
[目的]寻求有效的高浓度乳化废液的深度处理方法。[方法]采用酸化盐析破乳-Fenton氧化-粉煤灰吸附3级工艺对实验室模拟高浓度乳化含油废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模拟的高浓度乳化含油废水在初始pH值为3、末期pH值为10、H2O2与Fe^2+的物质量投加浓度比为52:1、H2O2投加量50ml/L和Fenton试剂投加量500mg/L的条件下氧化2h后,COD去除率达85.0%;对氧化后的废水进行吸附实验表明,进水COD336mg/L,在粉煤灰投加量40g/L、pH值为10的条件下振荡吸附30min后,出水COD109mg/L,COD去除率达67.5%。[结论]使用这种工艺对实际的机械洗削废液进行处理,出水水质良好达国家排放标准(COD≤120mg/L,含油量≤10mg/L)。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条件下,在28 d周期内研究了不同浓度(0、0.05、0.15、0.45、1.35 mg/L)的含油废水对海水中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中的微生物数量随着含油废水污染时间和浓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在培养过程中,细菌数目在7 d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开始呈缓慢下降的趋势,其中7 d时含油浓度为0.15 mg/L的处理数量增长最为明显;在培养过程中放线菌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浓度为0.45 mg/L的处理在28 d时放线菌数量明显超过其他浓度处理;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霉菌与酵母菌数量极少。含油废水对海水中微生物脱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诱导作用不同。微生物的脱氢酶活性在0~14 d内缓慢上升,至14 d时达到最大,其后随着时间推移脱氢酶活性逐渐减弱。而SOD酶活性在28 d的培养期内呈先下降后回升并缓慢升高的趋势,且不同浓度的含油废水油污染对海水中微生物SOD酶活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以课题组保藏的一株三唑酮高效降解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命名为SM3)为目标菌株,以海藻酸钠-聚乙烯醇-活性炭为复合载体进行包埋法制得固定化菌球(PSC-SM3),优化固定化菌球制备条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测定,并评价其投加于不同水体中对三唑酮的实际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PVA)为6%,c(SA)为1.5%,c(AC)为2.5%,c(CaCl2)为1.5%,包菌量为0.02 g·mL-1时,PSC-SM3对三唑酮的去除效果最佳;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机械强度、弹性系数和储存稳定性的测定结果均表明固定化菌球PSC-SM3具备良好的性能;在供试浓度1、2、5和10 g·mL-1的三唑酮污染水体中作用14 d后,PSC-SM3在工业废水中对三唑酮的降解率在50.08%~54.07%之间,在生活污水中对三唑酮的降解率在40.94%~57.55%之间,在农田灌溉水中对三唑酮的降解率在44.83%~57.02%之间。相比于游离菌株,PSC-SM3的修复效果更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自然环境中筛选鉴定高效降解油脂菌,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从一学校食堂下水道口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1株高效降解油脂的菌株,经16S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鉴定,并对其降解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试验鉴定出该筛选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以大豆油作为碳源,温度为35℃,最初pH为8,摇床速率为150 r/min,培养48 h后时对油脂的降解率87.4%。[结论]筛选得到的菌株用于含油废水的生物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随着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餐饮废水油脂对环境的危害日益严重,因此对餐饮废水油脂的治理刻不容缓。  方法  以废弃海绵为原料,经热解炭化制得吸附性能良好的海绵热解炭(SPCx,x为热解温度),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形貌、结构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利用SPCx吸附废水中大豆油,研究了热解温度、废水pH和温度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分析了SPC600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基于此,探究了SPC600固定化微生物对模拟废水和实际废水中油脂的吸附-降解规律。  结果  海绵热解炭(SPC600)具有丰富的“网络”结构和断裂分支,且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羰基和醚键等含氧官能团,进而提高了其对油脂吸附和微生物固定能力。优化的SPC600,在pH 7和吸附温度30 ℃时,吸附容量高达8 093.1 mg·g?1。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放热过程。将筛选的降解油脂菌株与SPC600制成固定化微生物吸附剂,对实际油脂废水的降解率可达67.6%,比游离菌株和游离菌株+SPC600分别平均高11.0%和14.4%。  结论  采用海绵热解炭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稳定降解菌株的同时提高了油脂降解率,实现“以废治废”,避免二次污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图8表3参42  相似文献   

18.
黄家岭  乙引  张习敏  王岚  邹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49-11850
[目的]在传统海藻酸钠包埋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固定化脂肪酶的有效方法,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高岭土和海藻酸钠为载体,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脂肪酶,并测定固定化脂肪酶的活力及酶活得率。[结果]固定化脂肪酶的相对活力达到30.00%,酶活得率为62.55%。[结论]固定化脂肪酶具有良好稳定性,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生物强化处理油田含油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油泥、菌剂及其他添加物充分混合后堆放的方法,进行了3种条件下的微生物对含油污泥的强化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在菌剂和锯末的共同作用下,经过45d后,污泥含油量从24%下降到11%,去除率达到54%;而菌剂单独作用下,含油量下降到16%,去除率达为33%;在没有菌剂作用下,含油量仍然保持在20%以上。对处理过程中pH变化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说明,生物强化分解是含油污泥处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