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层拖网系统动态控制特性的海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吝 《水产科技》1995,(3):37-40
中层拖网是以中水层鱼类为捕捞对象,所以在捕鱼作业过程中必须时常把网位恰当地控制瞄准目标鱼群的所在位置。在以前的中层拖网渔法中,网位的控制主要是通过调节曳纲长度和船速度来实现,但现在的渔具控制实际上几乎都是依靠船长和渔捞长的经验和直觉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渔业动态     
12艘渔船拖曳自扩张拖网 冰岛、挪威、苏格兰、法罗群岛和美国的中层拖网船现正在使用冰岛Hampidjan公司的自扩张渔具。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出售了12顶自扩张拖网。 在智利建造的法罗中层拖网  相似文献   

3.
文章讨论了在马来西亚捕捞头足类的4种渔具:拖网、曳绳钓、鱿鱼网和鱼笼。最重要的是底拖网,1992年总上岸量的90%来自该渔业。但获得优良质量产品的是曳绳钓,它是一种渔民喜用的渔法。(杨吝)  相似文献   

4.
中层拖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层拖网是以中上层及近底层鱼类为捕捞对象,可根据鱼群垂直分布和移动任意改变拖曳水层的渔具。中层拖网在国外已是一种成熟的作业。目前正朝着网具大型化,网口部分网目超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因内一些研究单位曾做过中层拖网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  相似文献   

5.
拖网渔具重还是轻,是拖网渔具渔法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志之一。渔船拖网时的负荷总重,是由曳纲、网型结构、底纲等构成的。拖网作业时必须做到“稳定、匀速、徐行”,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捕捞效果。如果网具拖行中摇摆不定,很少附泥磨损,或磨损不匀,或时快时慢,或磨损过重吃泥过多,都是拖网渔法的大“忌”。所谓“稳定”,也是相对和有限度的,过稳就转为笨重,拖速就会减慢,附泥就会过多,网具就会过度磨损。  相似文献   

6.
双联式虾拖网特点的初步分析及其在我省引用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联式虾拖网(Twin trawls)是指用浮箱式网板(Dummy door)或撬板(Sled)将两张相同规格的拖网渔具“并联”起来,由三条曳纲(尾拖式,每船拖一套)或三条手纲连接后用单曳纲(舷拖式,每舷各拖一套)拖曳的专业捕虾工具。由于它与传统的单网式网板虾拖网相比,能较大幅度地减少渔具阻力,扩大网具规格,增加单位时间的扫海面积,  相似文献   

7.
杨吝 《水产科技》1994,(3):31-32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拖网渔具在捕鱼过程中对象鱼种的行动情况,1987—1989年日本水产厅开始了一项以中底层鱼类为捕捞对象的中层和底层拖网技术开发性试验,先后使用安装在拖网的不同部位的水下摄影机和自动录像机,在海上摄录了中层和底层拖网捕鱼过程中的鱼类行动情况。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南极磷虾拖网系统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 于 2020 年 1—4 月随“龙发”轮在南极 48.2 亚区(45°W~48°W, 60°S~61°S)进行海上试验, 采集了拖速、曳纲长度、曳纲张力、网具和网板深度等信息, 分析了投放和收绞曳纲的速率对拖网渔具的动态特性影响规律, 以及在稳定拖曳状态下拖速和曳纲长度与网口高度、曳纲张力、网位的关系。结果表明: (1) 放网阶段平均拖速为(2.96±0.36) kn, 收网阶段平均拖速为(1.35±0.26) kn; (2) 网具自然沉降阶段曳纲投放速率为(54.1±5.9) m/min, 起网阶段曳纲收绞速率为(47.15±7.02) m/min; (3) 随着投放速率的增大, 曳纲张力逐渐减小, 网口高度增加; 投放速率与网位下沉速率成正比; (4) 收绞速率与曳纲张力呈负相关关系, 网具上调阶段的曳纲张力要比起网阶段的曳纲张力大。随着收绞速率的增加, 网口高度增加; (5) 稳定拖曳过程中, 拖速和曳纲长度对网口高度均产生显著影响(P<0.01), 随着拖速和曳纲长度的增加, 网口高度减小; (6) 在自然沉降阶段, 当投放速率过大, 网板带动网具急速下沉, 网板会出现“超调”现象。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南极磷虾拖网网位的有效调整, 提高拖网瞄准捕捞效率, 还可为验证中层拖网性能的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渔具渔法对底栖群落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国外研究比较多。作者从互联网上收集了大量资料,给予编译整理。本文着重概述捕捞干扰与自然干扰、底拖网捕捞、桁拖网捕捞、耙网、底层旋曳网、底刺网捕捞、底层延绳钓以及笼壶渔业等6种渔具渔法对底栖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012039中层拖网系统网位控制的计算机模拟=中层卜口一少夕又于八内网位置制御夕三二卜一夕日夕【刊,日〕湖夫祥,东海正,松田皎//日水志一加01,67(2)一226一230 尝试了计算机模拟技术来控制安装在东京水产大学训练船“神鹰丸”上的中层拖网的位置。使用曳纲长度和拖网速度作为一种控制参数所模拟的网位动力学与实海试验观察到的现象相一致。作为把模拟结果应用于实际作业的一例子,用曳纲长度或拖网速度中一些初始值的图示方法提供了控制网位瞄准目标鱼群的方法。在实际作业中,以目标鱼群到网位的相对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来快速控制以这些结果…  相似文献   

11.
渔业动态     
南非正在研制一种活动拖网系统,在该系统中以可变推力箭装置取代传统网板来“驾驶”渔具,通过控制每个装置产生的升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获得比目前使用的传统自动拖网系统有更多的优点。预期的一些优点是:1)不依靠拖速和曳纲长度就能获得拖网的深度和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第三十条,渤海禁止三重流网、底拖网、浮拖网及变水层拖网作业,但网口网衣拉直周长小于30m的桁杆、框架型拖网类渔具除外;根据农业部关于实施海洋捕捞准用渔具和过渡渔具最小网目尺的公告,框架拖网和桁杆拖网属于过渡类型网具。拖网的高捕捞效率与现在海洋渔业资源逐渐衰竭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冲突。为客观评价框架拖网和桁杆拖网对河北省渔业经济、渔业资源和生态效益的影响,并  相似文献   

13.
胡绍平 《海洋渔业》1984,6(2):87-88
1.从事捕鱼的船舶:是指使用网具、绳钓、拖网或者其他渔具捕鱼,因而,它的操纵性能会受到限制的任何船舶(但并不包括使用曳绳钓或者其他渔具捕鱼,因而,它的操纵性能不会受到限制的船舶)。  相似文献   

14.
荷兰自引进中层拖网以来,为改善渔具的机械性能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过去10年中,荷兰渔业工作者对不同型网目和前部大网目的中层拖网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主要比较两种超级网目拖网——一种是聚酰胺(尼龙)线制作的4320目×20厘米的拖网,另一种是5640目×20厘米的拖网(前部采用直径小而强度大的代尼马SK—60网线制作)的机械性能。试验时  相似文献   

15.
杨吝 《水产科技》1992,(6):44-44
最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渔捞技术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在中山大.学试验水池,为来自阳江和珠海香洲的30多名渔民、船长和渔具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模型拖网试验表演,为他们了解拖网曳行状态和网形、掌握拖网的主要技术参数等提供了宝贵资料。三天内,共验试了5顶不同规格的底拖网,其中4顶是阳江沙扒的传统型圆筒编织式拖网,  相似文献   

16.
王文硕 《水产科学》1987,6(4):31-33
我国的大型渔轮远洋船队在985年秋冬已开始投入生产,这标志着我国渔业向远洋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现在这支船队正在逐步扩大,这对于我国渔业今后向远洋发展将有积极的意义,开拓远洋渔业,渔具、渔法和扑捞作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层拖网作业也是发展远洋渔业的重要渔具渔法之一。如“耕海”号在白令海、阿拉斯加海域的狭鳕生产,采用中层拖网作业时间是较长的,可见它在北洋生产远中所占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 一、解释下列名词:1.从事捕鱼的船舶:是指使用网具、绳钓、拖网或者其他渔具捕鱼,因而,它的操纵性能会受到限制的任何船舶(但并不包括使用曳绳钓或者其他渔具捕鱼,因而,它的操纵性能不会受到限制的船  相似文献   

18.
中层拖网试验研究课题是省科委下达的重大科研项目。中层拖网在一些国家已是一种成熟和有效的捕捞作业。国内一些省的生产科研单位也曾先后进行过试验,且在一些远洋渔业中使用,但我省迄今还是空白。中层拖网作业方式是“瞄准捕捞”,因而准确控制网位是捕捞成功的关键。中层拖网网位除与自身的特性(网型、浮沉力配备等)有关外,还受到曳纲长度(L)、拖速(V)、两船间距(D)的影响。因此为了搞清各参数对网位的影响,检验网具的各种作业性能,为下一阶段的生产试验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用大规格拖网,在高速拖曳、拖速达5.5~6节时,捕捞游动中的深海鱼类,很多情况下,导致主机和曳纲绞机过载,既浪费了燃料,又增加了事故率。对渔具的相应阻力鉴  相似文献   

20.
法国渔具专家在一次中层拖网试验中,捕到一大批金枪鱼,从而发展一种新的渔法。为北大西洋面临困难的中小型拖网渔船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