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解决猪的液态饲料易变质、饲喂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试验设计了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的液态饲料智能饲喂系统,采用国产水泵与国外饲喂专用泵测试了该系统的下料精确度,对比分析两种泵对系统下料精确度的影响,并以6次重复试验测试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液态饲料智能饲喂系统由液态饲料配制、饲料输送及控制三部分组成,实现了自动计算控制参数、智能控制液态饲料配制、输送、分配等功能,系统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下料精确(误差小于1.6%)。说明设计的液态饲料智能饲喂系统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和发挥精准饲喂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陕西省某3 000 只规模化奶山羊养殖场进行方案配置,完成了饲料准备区位置选取和主传送带走向路径的设计,并基于全群饲喂模式选取了固定式TMR、填料设备等系统组成设备的容量,确定其数量,最后进行了传送带式智能饲喂系统与牵引式TMR饲喂车在该奶山羊养殖场的运营成本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传送带式智能饲喂系统的应用可为该养殖场每年节省人力成本约8 万元、能耗成本约14 万元,共计约22 万元,因此应用该系统具有显著的经济、节能、环保优势,为国内奶山羊养殖场饲喂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饲料工业》2017,(7):15-18
针对人工喂养生猪不规范的现状,结合生猪饲养配饲工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研发设计规模化生猪智能饲喂系统。饲养员可调用生猪生长安全配料专家系统进行喂养,直接减轻工作的强度,节省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远程控制系统下料,减少饲养员进出猪场的次数,同时降低生猪感染生病的机会,并且可以在养猪场管理员的办公室查看饲喂系统的工作情况,及时排解饲喂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完成智能供料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为了节约中小型养殖场在饲喂羊只过程中的人力成本,解决饲料利用率低的问题,试验设计了一套羊只饲喂机器人控制系统。该系统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为主控制器,传感器采集数据反馈给PLC,依托SuKon-4G智能网关搭建云平台,用户不仅可以通过触摸屏对饲喂机器人进行近程控制,还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实现对羊只饲喂机器人行走状态和出料状态远程监控。以撒料均匀度和自然残存率为技术指标,使用玉米饲料和颗粒饲料分别验证。结果表明:羊只饲喂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和手动的行走控制和饲料的自动输送分配,在行驶转速为15 r/min、出料转速为120 r/min的条件下,颗粒饲料卸载均匀度为95.325%,自然残存率为1.40%;玉米饲料卸载均匀度为97.951%,自然残存率为1.36%。玉米饲料相对颗粒饲料卸载均匀度更好,自然残存率更低,且在出料转速相同的条件下,料斗中饲料量越高羊只饲喂机器人的自然残留率越低。说明羊只饲喂机器人控制系统实现了行走和撒料控制,满足了中小型养殖场羊只饲喂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选取内蒙古九原区亿兴源规模化养殖场奶牛20头,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奶牛在饲料中添加15%的糖蜜,对照组奶牛采用常规饲喂方式,试验结束后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奶牛平均产奶量。通过试验发现,试验组奶牛平均产奶量和增重量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糖蜜在奶牛饲养中能够显著提升奶牛的产奶量,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养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2021年新疆部分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体水平,以期为该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研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来自4个地区12个规模化猪场382份猪血清进行PRRS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PRRS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0.10%(306/382),高于国家规定标准(70.0%),S/P的平均值为(0.579±0.306),变异系数为82.98%;4个地区的PRRSV抗体平均阳性率均高于国家标准;75%(9/12)的养殖场PRRSV抗体阳性率达到国家标准,50%(6/12)的养殖场PRRSV抗体的变异系数较低。结果表明,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的PRRSV整体免疫效果较好,个别养殖场的PRRSV免疫效果较差,需要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免疫程序,进一步加强PRRSV的免疫防控。  相似文献   

7.
肖和良 《猪业科学》2017,(11):98-100
通过调查,湖南洞口县规模化猪场91%以上都在使用干料槽饲喂生猪,自配饲料占9%用湿料。对干料槽饲喂生猪管理方式,笔者把它总结为3种:粗放式、半粗放、精细化管理,设计3组饲养试验,对日增重、料重比,节料对比等效果比较。试验结果:精细化较粗放式日增重提高5.7%,节料13.0%。并对干湿料槽设备和智能化投料系统进行研究,得出保育猪用液态料饲喂器(湿料槽)好处多,生长猪用干湿料槽均可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黄河万头猪场的杜长大三元杂交28±1日龄断奶仔猪为试验对象,试验组饲喂黄河饲料,对照组饲喂正大饲料,来测定黄河饲料与正大饲料在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全期(28~70日龄),试验组相比对照组平均末重降低了8.1%(P0.01),平均日增重降低了10.1%(P0.05),平均日采食量降低了0.9%(P0.05),料重比升高了6.3%(P0.05)。饲喂黄河饲料比饲喂正大饲料头均多盈利10.90元,说明在生产性能方面黄河饲料显著劣于正大饲料,但是黄河猪场自己生产的黄河饲料饲喂的断奶仔猪比购买正大饲料饲喂的断奶仔猪所获得的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艾叶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临洮县洮阳镇某规模化鸡场三黄鸡60羽,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肉鸡饲喂不添加艾叶的市售肉鸡饲料即基础饲料,试验组肉鸡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艾叶后形成的试验饲料,对比两组肉鸡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两组肉鸡在试验开始时体重差异不显著(P 0.05),试验结束后,试验组肉鸡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肉鸡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相似文献   

10.
发酵豆渣替代部分颗粒饲料液体饲喂生长育肥猪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地方有丰富的地源性饲料资源,本地加以开发和应用,具有成本低的特点。液体饲喂技术可充分利用鲜基饲用资源,近年来在养殖场的应用呈增加趋势。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养猪模式近年来发展较快。本试验以家庭农场为对象,采用液体饲喂工艺,研究罐式固体发酵豆渣部分替代颗粒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干基计,在中、大猪阶段,固体发酵豆渣可分别替代11.8%、18.3%的颗粒饲料,料肉比降低了6%,生猪育肥饲料成本可优化17.55元/头。这表明,生猪育肥家庭农场中,罐式固体发酵技术、液体饲料配制技术和液体饲料自动化饲喂工艺等地源饲料关键技术集成的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环保饲料对生长猪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验证环保饲料在生长猪养殖中的示范效果。选择平均体重(30.15±1.19)kg的生长猪65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在试验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的普通饲料、环保饲料或环保促生长饲料,于试验始末对试验组称重、全程记录试验猪采食量。试验期为65d。试验结果表明,环保饲料组生猪饲料转化效率达到2.88:1,比对照组提高了8.57%(P<0.05);环保促生长组生猪饲料转化效率达到2.85:1,比对照组提高了8.52%(P<0.05);环保促生长组生猪日增重达到795.80g/d,比对照组提高了8.06%(P<0.05)。通过试验得出了在规模养殖场使用环保饲料,能够显著提高生长猪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效率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2021年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的猪瘟病毒(CSFV)抗体水平,本试验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来自新疆6个地区13个规模化猪场的513份血清样品进行猪瘟病毒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显示,CSF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3.88%(379/513),高于国家规定标准(70%);除1号和3号地区外,其余4个地区的CSFV抗体平均阳性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61.5%(8/13)规模化猪场的CSFV抗体阳性率高于国家规定水平,有3个养殖场CSFV抗体阳性率较低,且抗体离散度较大。表明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的CSFV整体免疫效果较好,不同地区及不同养殖场间CSFV抗体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个别地区和养殖场的CSF发病风险高,需对现有的免疫程序进行调整和完善。本试验可为新疆部分地区的CSFV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智能饲喂站静态群养模式对母猪背膘调节效果的影响,试验选择妊娠35日龄的母猪,按胎龄、初始背膘厚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智能饲喂站静态群养模式和传统妊娠大栏饲喂模式,对比两种不同饲养模式对母猪背膘改善度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饲喂站组对妊娠母猪背膘的改善效果要比传统大栏人工组好;(2)繁殖情况和哺乳能力两个方面两种模式无显著差异;(3)饲喂组可以减轻劳动强度;(4)饲喂站组可以降低耗料。综合试验结果分析,智能饲喂系统值得在规模化生猪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生猪生长和免疫力的影响,本试验挑选80头健康无病、体况相近的生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1%、2%和3%的益生菌添加剂,每组20头,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和Ⅲ组生猪的终测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0.05),料重比显著降低(<0.05);试验Ⅰ、Ⅱ和Ⅲ组生猪的IgG含量显著升高(<0.05),试验Ⅱ和Ⅲ组生猪的CD8+水平显著升高(<0.05),试验Ⅲ组生猪的IgM与IgA含量显著升高(<0.05),CD4+与CD4+/CD8+水平显著升高(<0.05)。综上所述,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提高生猪的生长性能,改善生猪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畜禽饲养过程中饲料转化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场经济效益的盈亏,因此饲料转化率一直作为养殖效益核算的核心指标之一。本文以生猪养殖场为例,分析了生猪生产中饲料转化率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生猪养殖场(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虞市地处宁绍平原,是浙江省养殖大县之一。2006年全市生猪存栏20.67万头,饲养量58.37万头;奶牛存栏644头;家禽存栏276.81万羽,出栏898.76万羽。肉类总产量38016 t,畜牧业产值5.99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7%左右。据调查,全市现有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55家,存栏生猪11.1万头,约占全市生猪存栏量的54%左右;奶牛养殖场2家。每年产生的牲畜粪污量约48.7万t。该市从2005年开始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采用“能源生态型”模式,对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开展有效治理工作,取得了理想效果。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为使规模化畜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伪狂犬病抗体水平和野毒感染情况,为猪伪狂犬病的综合防治和净化提供科学参考。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3个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进行伪狂犬病gB和gE抗体检测。结果显示:3个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中有2个猪场gE抗体呈阳性;3个猪场gE抗体阳性率差异较大,猪场Ⅰ、Ⅱ和Ⅲ种猪的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46.0%和83.2%,猪场Ⅲ商品猪4、6、8、12、16、20、24周龄的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70%、75%、70%、100%、80%、100%;3个猪场种猪gB抗体水平合格率比较高,分别为100%、97.7%、98.9%;猪场Ⅲ抽检24周龄内商品猪的gB抗体水平合格率都维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山羊及其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山羊养殖业也迎来发展的新机遇。现在大多数山羊养殖场(户)采用传统的"精料+粗料"日粮配方和先精后粗、精粗分离的方法进行饲喂,这种饲喂技术存在着饲料浪费、劳动率低下和经济效益低等缺点。近来各地逐步兴起的山羊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技术,有效地克服了上述缺点,并且为山羊养殖的饲料商品化、喂料机械化提供了条件,有利于山羊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为研究应用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实际效果,探索合理精粗比例,探索山羊养殖新的饲养模式,我们根据本地山羊特点、饲料饲草资源特点设计了3组饲料配方,开展此项试验。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究微生物发酵饲料替代部分基础饲料对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60头21日龄的断奶仔猪(体重约为7.0 kg),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原则,将它们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半)。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仔猪分别饲喂含有5%、10%和15%微生物发酵饲料,等量替换基础饲料,试验周期为4周。试验结束后,采集各组仔猪粪便,用于检测肠道菌群。结果表明,5%、10%和15%微生物发酵饲料组的仔猪的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仔猪的(P <0.05),10%和15%微生物发酵饲料组仔猪肠道中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仔猪的(P <0.05)。研究表明,在仔猪养殖生产中使用适量的微生物发酵饲料替代基础饲料,可以降低仔猪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王新奎 《中国猪业》2023,18(1):60-62
生猪养殖方式中按是否投入抗生素可分为生猪的“有抗”养殖和“无抗”养殖。生猪的“无抗”和“有抗”养殖存 在不同的弊端:如生猪“无抗”养殖,会带来猪的腹泻等病症的发生率增多、病死率增加、本试验使用不同水平的膨化玉米替代玉米,研究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膨化玉米替代玉米的适合比例。试验选择120头体重无显著差异的断奶日龄相同的仔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30头仔猪。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仔猪分别饲喂使用膨化玉米替代10%(10%组)、20%(20%组)和40%(40%组)玉米的饲料。饲养4周后检测各组仔猪的生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使用膨化玉米替代20%和40%的玉米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试验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P<0.05),试验末体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92%、10.13%;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9.63%、21.92%;料重比分别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12.75%、13.73%(P<0.05);所有膨化玉米组断奶仔猪的腹泻率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37.24%、61.54%、66.61%(P<0.05)。表明在断奶仔猪生产中使用适量的膨化玉米可以显著促进仔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并有效控制了仔猪腹泻,且综合养殖成本考虑,膨化玉米替代玉米的比例不超过40%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