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绒山羊的空肠用Carnoy氏液、Bouin氏液、4%的中性甲醛(NBF)及4%的多聚甲醛分别固定,然后进行常规甲苯胺蓝-藏红O复染法(MTB-S)和改良甲苯胺蓝-藏红O复染法(LTB-S)染色,光镜观察,探讨不同的固定液和染色方法对显示绒山羊空肠肥大细胞(MC)的影响。结果:绒山羊空肠组织采用Carnoy氏液固定,甲苯胺蓝-藏红O复染法和改良甲苯胺蓝-藏红O复染法对所有的肥大细胞均有较好的染色效果,而Bouin氏液、4%的中性甲醛(NBF)及4%的多聚甲醛固定的空肠,只有少量的MC显示。说明MTB-S与LTB-S均是绒山羊肥大细胞较好的染色方法,固定液配Carnoy氏液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试验旨在通过对6月龄剑白香猪肥大细胞的观察,以期了解肥大细胞在剑白香猪不同组织器官的数量、分布及形态。方法:采集剑白香猪心、肝、脾、肺、肾、肾上腺、小肠等部位样品用多聚甲醛和carnoy’s液固定后,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分布及形态,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表明,肥大细胞数量在不同性别问无明显差异;Carnoy’S固定液是测定猪各组织器官MC的较理想固定液;肥大细胞在各种组织中分布及形态复杂多样。本试验可为剑白香猪肥大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奶牛发育各期乳腺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进行研究。对奶牛发育各期乳腺进行取样,应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MTB)和阿尔新蓝—番红鉴别染色法(AB-S)进行染色,观察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点和数量变化特点。同时比较了甲苯胺蓝染色时两种固定液固定对乳腺肥大细胞着染的效果。奶牛不同发育时期乳腺肥大细胞只被阿尔新蓝染色,Carnoy氏液固定效果优于中性甲醛(NBF),MTB的染色效果优于AB-S。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在泌乳各期和静止期有显著的变化。与静止期相比,泌乳期的乳腺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分娩后60 d奶牛乳腺肥大细胞的数量最少。奶牛乳腺只存在黏膜型肥大细胞;用Carnoy氏液固定,用MTB法染色可以很好地显示肥大细胞;泌乳期乳腺肥大细胞数量与静止期相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方法观察了宁都黄鸡小肠的显微结构,同时通过改良甲苯胺蓝染色的方法鉴定小肠中的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细胞.结果显示,宁都黄鸡小肠与一般禽类小肠显微结构类似,黏膜下层缺乏十二指肠腺,黏膜固有层缺乏淋巴小结.小肠从前到后,杯状细胞逐渐增多.3段小肠的肠腺和回肠杯状细胞呈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小肠壁四层结构中都有肥大细胞的分布,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细胞下、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结缔组织中.肥大细胞体积较大,多数呈卵圆形,有的细胞形态不规则,甚至有突起.胞核染色呈深蓝色,胞质中含有紫红色颗粒.结果表明,宁都黄鸡小肠腺细胞和杯状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说明其能够分泌有助于吸收的活性物质;小肠中具有丰富的肥大细胞,说明宁都黄鸡有较完善的肠道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5.
选取四头健康奶牛子宫的子宫角,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对子宫全层进行连续切片.分别应用苏木素-伊红、硫堇、中性红、甲苯胺蓝、阿尔辛蓝-藏红T五种染色法进行染色,来显示肥大细胞.结果表明,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肥大细胞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新生牦牛小肠黏膜结构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特点,试验采用常规H.E.染色、改良甲苯胺蓝(MTB)染色和糖原及多糖高碘酸-Schiff试剂染色技术对1日龄大通新生牦牛小肠黏膜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免疫相关细胞的分布以及数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犊牦牛空肠的小肠肠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最高,回肠和十二指肠依次降低;空肠的V/C值分别比十二指肠和回肠高72.75%和74.66%;空肠的黏膜厚度最厚,回肠和十二指肠依次降低,三者之间厚度差异均显著;十二指肠的肌层厚度最厚,回肠和空肠依次降低,三者之间厚度差异均显著。1日龄犊牦牛十二指肠到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相对稳定(P0.05);十二指肠的杯状细胞数量最多,空肠和回肠差异不显著;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其肥大细胞的数量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各肠段之间差异均显著。说明1日龄犊牦牛空肠消化吸收能力较强,各肠段免疫能力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山羊肥大细胞组织化学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甲苯胺蓝和阿尔辛蓝组织化学方法,对山羊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特性及形态学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羊组织采用 Carnoy 氏液固定,甲苯胺蓝和阿尔辛蓝染色对所有的肥大细胞均可获得的染色反应。但对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仅有少量的肥大细胞着染。用 Carnoy 氏液固定阿尔辛蓝染色,可使更多的粘膜肥大细胞着色。在山羊粘膜肥大细胞和结缔组织肥大细胞之间存在着组织化学及形态学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绒山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的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绒山羊肥大细胞中是否存在类胰蛋白酶及不同固定液对其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兔抗羊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多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检测由Carnoy液和中性福尔马林液(NBF)固定的绒山羊空肠、瓣胃和肺等组织肥大细胞中是否存在类胰蛋白酶。同时采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和人工计数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经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后不同固定液固定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及数量,进而判断Carnoy液和中性福尔马林液(NBF)对该检测技术的影响。[结果]兔抗羊多克隆抗体与绒山羊肥大细胞中的类胰蛋白酶具有良好的交叉反应,证实绒山羊肥大细胞胞浆颗粒中存在类胰蛋白酶。同时,与Carnoy液相比较,NBF液固定组织能较好地反映肥大细胞在组织中的数量和形态变化。[结论]绒山羊肥大细胞中存在类胰蛋白酶,且与Carnoy液相比较,NBF液是一种更为适合绒山羊肥大细胞常规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的固定剂。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染色方法对蒙古马皮肤肥大细胞(MC)显示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将蒙古马皮肤用Carnoy氏液固定,然后进行常规甲苯胺蓝-藏红O复染法和改良甲苯胺蓝-藏红O不同复染时间的染色方法,光镜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蒙古马皮肤采用改良甲苯胺蓝-藏红O复染5 s染色方法(MTB-S)对肥大细胞有很好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9,(5):967-974
为了探讨较强寒冷刺激对阿勒泰羔羊血清IgG和皮质醇含量的影响及小肠黏膜免疫屏障的适应特征。把阿勒泰羔羊置于-30~-35℃分别进行0,6 h、1,4,12,24 d的冷刺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阿勒泰羔羊血清中IgG和皮质醇的含量进行测定;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对阿勒泰羔羊小肠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改良甲苯胺蓝染色鉴定小肠中的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细胞。发现冷应激后IgG质量浓度都比正常组明显降低,其中冷应激4 d与正常组质量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冷应激后皮质醇质量浓度比正常组表达上升,其中冷应激6 h时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而24 d与正常组差异极显著(P0.01);IgG与皮质醇浓度在4,12和24 d呈较强正相关,6 h和1 d呈负相关,说明在强冷应激时,绵羊机体免疫机能的调节及抗炎症反应等受到了抑制。冷应激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显微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肠绒毛变短且变粗,回肠内淋巴小结数量增多;对小肠免疫相关细胞而言,同一温度下各肠段中细胞数量呈趋势变化,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呈上升趋势,而肥大细胞数量呈下降趋势;冷应激后淋巴细胞数量较常温有所减少,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数量较常温下都有所增加,说明在强冷应激下机体通过激素的释放努力适应环境变化的同时,也会使小肠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1.
取4头奶牛的新鲜子宫,经生理盐水冲洗后,分别于子宫角、子宫颈和子宫体部位取材,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对全层子宫进行连续切片,用甲苯胺蓝染色,再用油镜观察子宫内膜层、肌层和外膜层的肥大细胞数量。经生物统计分析发现,奶牛子宫组织内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层,在子宫肌层和外膜层较少;奶牛子宫各部位的内膜层、肌层和外膜层的肥大细胞构成比相近。  相似文献   

12.
取健康小鼠胃、肠管和精囊放入生理盐水中冲洗干净,放入10%中性甲醛固定液中固定、透明、浸蜡、包埋,对胃、肠管和精囊进行连续切片,并用苏木精-伊红和甲苯胺蓝染色。然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鼠胃、肠管和精囊的肥大细胞并计数,再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了胃、肠管和精囊肥大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发现,胃内的肥大细胞最多,小肠较少,而精囊中几乎看不到。胃和小肠内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血管和腺管周围。  相似文献   

13.
肉犊牛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选择1、4、6月龄各4头利杂犊牛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犊牛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同一月龄犊牛的小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而杯状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肥大细胞的密度逐渐降低.在1、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十二指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最多(P<0.01).在1月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4和6月龄犊牛十二指肠和空肠之间的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二者与犊牛回肠杯状细胞的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各年龄犊牛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肥大细胞密度差异极显著(P<0.01),4月龄时犊牛小肠的肥大细胞密度最低.结果提示犊牛的黏膜免疫水平可能与其机体的发育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肥大细胞研究的一些常规组织化学技术与形态学方法,对吉林白鹅小肠各段形态结构及小肠中肥大细胞数量、分布变化进行观察,进而探讨热应激对鹅小肠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对照组白鹅小肠形态结构完整,肠绒毛排列整齐;十二指肠中肥大细胞多于空肠和回肠;随日龄增加,肥大细胞数量随之增加。热应激组小肠各段肠黏膜结构不完整,肠绒毛断裂,十二指肠损伤最严重;小肠各段肥大细胞的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的小肠各段。表明热应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吉林白鹅小肠黏膜结构和免疫功能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小鼠小肠肥大细胞(MC)的分布特征及显微结构进行研究,揭示MC在小肠中可能的功能。将组织固定于Carnoy’s液中,常规包埋、切片,甲苯胺蓝染色法显示MC,采用透射电镜对MC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①MC主要分布于小肠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间亦可见较多的MC存在;②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上皮细胞间也可见有MC分布,MC颗粒未见特殊结构。MC广泛分布于小肠各层,尤其在上皮细胞间有大量MC存在,表明其可能是构成小肠黏膜免疫和调节小肠运动的重要细胞。  相似文献   

16.
山羊肥大细胞组织化学及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甲苯胺蓝和阿尔辛蓝组织化学方法,对山羊肥大细胞的组织化学我及形态学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羊组织采髟Caunoy氏液固定,甲苯胺蓝和阿尔辛蓝染色对所有的肥大细胞 均可获得良好的染色反应。但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仅有少量肥大细胞着染。对山羊粘膜肌大细胞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胞浆颗粒内除有无定形 粒状基质外可见蜂窝状、空泡状、旋涡状、指纹状及杆状等特殊结构。山羊粘膜肥大细胞才结缔组织肥大细胞之间存在着组织化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天蚕素、合生素对AA肉鸡小肠黏膜形态及免疫细胞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只1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天蚕素、0.3%合生素、0.5%天蚕素+0.3%合生素。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Ⅰ组相比,Ⅳ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升高(P<0.01);Ⅱ组空肠和回肠、Ⅲ组小肠各段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Ⅱ、Ⅲ组小肠各段和Ⅳ组十二指肠、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Ⅱ组空肠绒毛宽度显著降低(P<0.05),Ⅲ组十二指肠和空肠、Ⅳ组空肠和回肠绒毛宽度均极显著降低(P<0.01);Ⅱ、Ⅲ组空肠黏膜厚度显著升高(P<0.05),Ⅳ组小肠各段黏膜厚度均极显著升高(P<0.01)。Ⅱ组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Ⅲ组十二指肠、Ⅳ组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Ⅲ组十二指肠、Ⅳ组十二指肠和回肠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升高(P<0.01);Ⅳ组空肠肥大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天蚕素、合生素单独或联合添加均能改善AA肉鸡小肠黏膜结构,促进小肠黏膜免疫细胞增殖,联合添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用8周龄Balb/c小鼠50只分别饲喂5种不同浓度的大蒜溶液,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大蒜溶液对小鼠小肠黏膜肥大细胞和IrA阳性反应物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小肠的肥大细胞密度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IgA阳性反应物的数量逐渐降低;1%大蒜溶液组小鼠小肠的肥大细胞、IgA阳性反应物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大蒜溶液组、5%大蒜溶液组、10%大蒜溶液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说明1%大蒜溶液对改善和增强小鼠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肠道的防御能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试验选用8周龄Balb/c小鼠50只分别饲喂5种不同浓度的大蒜溶液,利用组织化学法和图像分析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大蒜溶液对小鼠小肠黏膜肥大细胞和IgA阳性反应物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小肠的肥大细胞密度由十二指肠向空肠、回肠逐渐减少,IgA阳性反应物的数量逐渐降低;1%大蒜溶液组小鼠小肠的肥大细胞、IgA阳性反应物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大蒜溶液组、5%大蒜溶液组、10%大蒜溶液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说明1%大蒜溶液对改善和增强小鼠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肠道的防御能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家兔黏膜免疫器官肥大细胞(MC)的分布、超微结构及巴氏杆菌感染后特征,对家兔空肠及圆小囊MC进行不同时间甲苯胺蓝染色与血管活性肠肽(VIP)和/或P物质(SP)免疫组化检查,并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发现,采用不同固定液和染色方法所获得的MC数量不同,家兔黏膜免疫器官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当巴氏杆菌感染时MC数量显著增加,这可能对机体的抗感染有重要意义。电镜下,MC胞浆内充盈大量呈电子密度不同的均质状物基质颗粒,未见特殊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