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猪》2015,(6)
应用国家级审定品种湘村黑猪初产0~5世代660窝、经产1~5世代415窝测定数据,分析繁殖与哺育性能,结果表明,初产、经产主要繁育性状群体均值分别为:1)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分别为11.11头、13.18头和10.32头、12.86头;2)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70日龄窝重分别为11.55 kg、42.03 kg、172.29 kg和14.53 kg、56.06 kg、232.91 kg;3)21日龄、70日龄育成仔数分别为9.86头、9.45头和12.14头、11.79头;4)21日龄、70日龄育成率分别为95.90%、91.93%和95.68%、92.89%。除初产总产仔数、经产21日龄育成率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外,其他性状家系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5)主要繁育性状,除育成率产次间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性状均差异极显著(P0.01)。从总体上反映了湘村黑猪较高繁殖力和较高哺育性能。  相似文献   

2.
1977年,引进西门塔尔牛冻精对南涧县本地黄牛进行改良,截至2006年底,已产西杂牛20442头,西杂牛初生重、6月龄重、12月龄重、18月龄重分别为20.95kg、76kg、148kg、188kg,比南涧本地黄牛分别提高120.5%、76.25%、65.45%、61.6%。特别是推进肉牛产业向肉乳兼用方向转型发展以来,使"两头牛"的利润集中在1头牛身上体现。母牛可以挤奶,公牛和淘汰母牛作为肉用,把肉牛和乳牛变为1头牛,有效促进养殖户的增收,饲养1头西杂牛比饲养1头本地黄牛多收入1000余元。  相似文献   

3.
特种野猪生产性能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F1代特种野猪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为:窝产仔数、初生窝重和30日龄断奶重平均值分别为10.2头、10.24kg和57.81kg;初生个体平均重和30日龄断奶个体平均重分别为1.02±0.45kg、5.98±1.89kg;产活仔率和断奶成活率分别为98.4%、96.7%;180日龄平均日增重355g/d,料重比3.69∶1。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门塔尔牛杂交后代在高寒地区适应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互助县2006年引进中国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改良青海黄牛,2006~2008年改良青海黄牛2498头,其中受胎2020头,受胎率达到80.9%,繁活犊牛1898头,繁活率达到76%。据测定,西杂F1牛初生重、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体重分别为29.89kg、59.05kg、126.45kg、232.08kg、294.5kg,与同龄本地牛相比均有所提高,西杂F1牛表现出了较强的杂种优势,杂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择22~24月龄、体重400kg左右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共20头,互为对照,试验期160d。试验组使用TMR日粮饲喂育肥牛,头均日增重1.31kg,料重比6.21:1;对照组采用常规喂法头均日增重1.12kg,料重比7.27:1。试验组较对照组日增重提高16.96%,料重比降低17.1%,两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通过屠宰试验和胴体分割可检验一世代大通牦牛的产肉性能.6月龄组和18月龄组牦牛分别为14头和12头.结果表明一世代大通牦牛6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为88.98 kg±10.41 kg,150.5 kg±56.1 kg,比同龄家牦牛的71.83 kg±10.23 kg和117.7 kg±17.4 kg分别高17.45 kg和32.8 kg,差异极显著(P<0.01);两年龄组中一世代大通牦牛和家牦牛屠宰率均为48%~50%;两年龄组中,一世代大通牦牛胴体重、净肉重和优质肉块重显著高于家牦牛(P<0.05).  相似文献   

7.
用D、L、Y公猪分别与NⅢ系二世代母猪正交,以NⅢ系为亲本对照。结果:产仔猪仍以NⅢ系最高,窝均产仔11.83头,活仔11.33头。杂交组合比较,繁殖性能以DNⅢ组为高,窝均产仔10.71头,活仔10.29头,育成率91.67%,35日龄断奶、70日龄保育窝重分别为68.84kg、191.88kg。育肥性能则YNⅢ组领先,达90、100kg日龄,育肥日增重、料重比分别为167、188天,703g和3.01:1。胴体瘦肉率,DNⅢ组57.62%;YNⅢ组55.95%;LNⅢ组54.50%。  相似文献   

8.
《养猪》2016,(1)
研究对2013年8月从惠州市广丰农牧有限公司引进的60头丹系长白母猪进行扩群选育,并持续开展生长性能与繁殖性能测定。生长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公猪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68.37 d,达100 kg体重背膘为11.20 mm,30~100 kg料重比为2.51;母猪达100 kg体重日龄为171.71 d,达100 kg体重背膘为12.23 mm,30~100 kg料重比为2.60。繁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母猪受胎率为94.02%,配种分娩率为88.79%,窝产仔数14.27头,窝产活仔数12.23头,初生窝重17.71 kg,断奶窝重70.09 kg。屠宰和肉质测定结果表明,丹系长白猪屠宰率为72.57%,瘦肉率为61.44%,肉色3.75,大理石纹2.25,失水率为6.21%。试验结果可为丹系长白猪在华南地区的选育和饲养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测定杜长梅和杜长大杂交组合的繁殖、肥育性能、胴体品质与肉质.测定猪数两个组合分别为52头和93头母猪及其年产全部后代(总计4026头).结果表明仔猪28日龄断乳,年产均达2.43胎.杜长梅组合每胎产仔13.89头,60日龄育成13.2头,窝重244.2 kg,年育成仔猪32头;杜长大组合相应为11.26头、10.4头、212 kg和25.4头.杜长梅杂种猪(20~90 kg)肥育期日增重752.7 g,料重比3.10(39.55MJ),初生~90 kg饲养期仅157 d;杜长大杂种猪相应781.2g、2.77(35.34 MJ)、149.6 d.杜长梅杂种猪瘦肉率为58.79%,肉色2.8分、pH6.6、失水率6.4%;杜长杂种猪相应为65.4%、2.5分、6.38和12.7%.  相似文献   

10.
影响猪场生产指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仔猪成活率,其与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密切相关,因此探究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与成活率之间的关系,对猪场淘汰仔猪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以四川阆中大北农桥楼猪场二元母猪所产500头仔猪为试验对象,记录、整理和分析仔猪初生重、21日龄断奶重、21日龄成活率及70日龄成活率。结果表明:仔猪初生重呈正态分布,体重过小、过大的数量较少;体重≤1.0kg的仔猪21日龄成活率较低,体重>1.3kg的仔猪21日龄成活率均在95%以上;21日龄断奶重较大仔猪的70日龄成活率较高,5.5~6.0kg的仔猪最为理想。因此,建议四川阆中大北农桥楼猪场适当淘汰初生重≤1.0kg的仔猪,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6,(2)
文章统计分析了湘村黑猪初产0~5世代660窝、经产1~5世代415窝繁殖性能测定数据,以分析其繁殖与哺育性能。结果表明,湘村黑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21日龄育成仔数、21日龄窝重、70日龄窝重等主要繁育性状,初产和经产分别11.11头、10.32头、9.86头、42.03 kg、172.29 kg和13.18头、12.86头、12.14头、56.06 kg、232.91 kg;经方差分析F检验,70日龄育成率以及初生、21日龄、70日龄仔猪的个体重和窝重等7项性状初产、经产母猪世代间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70日龄育成仔数、21日龄和70日龄育成率等性状经产母猪世代间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总体反映出湘村黑猪是具有较高繁殖性能的培育猪种。  相似文献   

12.
庄鲁  刘小丰  龚辉 《养猪》2019,(4):69-69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的美系仔猪断奶重与其40~100 kg肥育阶段日增重、料重比、校正达100 kg体重日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的关系,收集分析了59头杜洛克、130头长白、190头大白母猪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仔猪断奶重与其40~100 kg肥育阶段的日增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料重比和校正达100 kg体重日龄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13.
对英系大约克夏(♂)×长白(♀)杂交所产16窝160头一代仔猪初生重分布与存活情况的进行调查表明,初生重≥0.91 kg的仔猪占54.38%、0.90~0.71 kg占24.38%、0.7~0.51 kg占15.00%、≤0.5 kg占6.25%;其20日龄存活率分别为94.25%、92.30%、66.67%和40.00%;仔猪初生重与存活率呈强正相关,r=0.9698,回归方程为y=1.15x-0.16。  相似文献   

14.
杜长梅与杜长大杂交组合生产性能与胴体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孙瑞 《家畜生态》2001,22(4):13-15
测定杜长梅和杜长大杂交组合的繁殖、肥育性能、胴体品质与肉质。测定猪数两个组合分别为52头和93头母猪及其年产全部后代(总计4026头)。结果表明仔猪28日龄断乳,年产均达2.43胎。杜长梅组合每胎产仔13.89头,60日龄育成13.2头,窝重244.2kg,年育成仔猪32头;杜长大组合相应为11.26头、10.4头、212kg和25.4头。杜长梅杂种猪(20~90kg)肥育期日增重752.7g,料重比3.10(39.55MJ),初生~90kg饲养期仅157d;杜长大杂种猪相应781.2g、2.77(35.34MJ)、149.6d。杜长梅杂种猪瘦肉率为58.79%,肉色2.8分、pH6.6、失水率6.4%;杜长杂种猪相应为65.4%、2.5分、6.38和12.7%。  相似文献   

15.
波尔山羊与沿河白山羊杂交改良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引用波尔山羊与沿河白山羊杂交,采用鲜精输配,情期受胎率为91.11%。波本F1羔羊体型趋向父本,其早期生长发育快,体尺、体重增加显著,平均初生重2.31kg,2月龄重11.66kg,4月龄重19.89kg,6月龄重26.47kg,9月龄重达35.63kg,比同龄沿河白山羊分别提高40%、70.22%、80.65%、96.44%和86.89%。  相似文献   

16.
《养猪》2020,(5)
为了研究胎次、配种季节和分娩季节对宁乡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16胎次宁乡猪母猪3 259窝的生产资料,分析了不同胎次、配种季节、分娩季节对宁乡猪总产仔数、活仔数、育成率、个体重、窝重等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配种季节、分娩季节对宁乡猪母猪繁殖性能均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胎次母猪产仔性能表现为先增加再稳定后逐步降低的趋势,初生活仔数、21日龄和35日龄活仔数均以第7胎次最高、第16胎次最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第3、4、5胎次初生窝重分别为9.32 kg、9.42 kg、9.40 kg,显著高于第1、13、16胎次;第9、10胎次21日龄窝重分别为33.42 kg、33.17 kg,显著高于第1~5、13、15、16胎次(P0.05),表明宁乡猪母猪3~9胎次为整个生产胎次的黄金时期。冬季配种组的初生活仔数、21日龄活仔数、35日龄活仔数、21日龄个体重、35日龄个体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35日龄窝重分别为9.45头、8.97头、8.91头、3.44 kg、6.16 kg、9.10 kg、30.59 kg、54.88 kg,显著高于春、夏、秋季配种组(P0.05);春季分娩组的35日龄活仔数、21日龄个体重、35日龄个体重、21日龄窝重、35日龄窝重8.79头、3.44 kg、6.02 kg、30.52 kg、52.92 kg,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表明冬配春生的母猪会表现出相对更好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阿旺绵羊的种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旺绵羊初生公羔重3.72 kg,母羔重3.54 kg;断奶(100日龄)公羔重20.75 kg,母羔重20.24 kg;6月龄公羔重31.56 kg,母羔重30.86 kg;1.5岁公羊重55.96 kg,母羊重53.44 kg;成年公羊重73.65 kg,母羊重62.13 kg。哺乳期日增重:公羔170.30 g、母羔167.00 g;断奶至6月龄日增重:公羔135.13 g,母羔132.75 g;6月龄至8月龄日增重:公羔142.83 g,母羔136.50 g。产羔率、成活率分别为91.14%、91.33%。6月龄、1.5岁、成年羯羊胴体重分别为15.04、29.72和35.90 kg,屠宰率分别为50.05%、51.61%、52.03%,胴体GR值在9.8~14.2 mm之间。育成(周岁)公羊剪毛量0.50 kg、育成母羊0.51 kg,被毛净毛率85.68%,毛辫自然长度8~18 cm,羊毛细度支数36~66支,纤维类型属异质毛,是理想的地毯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适应性、生长发育、繁殖、杂交改良等方面 ,对引入的波尔山羊进行观测总结。结果表明 ,波尔山羊能适应湖北省的生态环境条件 ,羔羊平均初生重为 3 6kg ,2月龄重 14 0kg ,6月龄重 2 4 0kg ,周岁公羊重 40kg、母羊重 3 3kg ,成年体重♂ 93kg、♀ 5 5kg ,母羊窝平均产羔率 170 % ,各项生产性能基本接近原产地水平。与地方品种宜昌白山羊进行杂交 ,杂交一代的初生重、2月龄重、4月龄重、6月龄重等指标比地方羊提高 3 6 8%~ 69 9% ,6月龄羔羊出栏体重可达 2 2 6kg ,只平均增收 65元 ,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阿旺绵羊的种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旺绵羊初生公羔重3.72 kg,母羔重3.54 kg;断奶(100日龄)公羔重20.75 kg,母羔重20.24 kg;6月龄公羔重31.56 kg,母羔重30.86 kg;1.5岁公羊重55.96 kg,母羊重53.44 kg;成年公羊重73.65 kg,母羊重62.13 kg。哺乳期日增重:公羔170.30 g、母羔167.00 g;断奶至6月龄日增重:公羔135.13 g,母羔132.75 g;6月龄至8月龄日增重:公羔142.83 g,母羔136.50 g。产羔率、成活率分别为91.14%、91.33%。6月龄、1.5岁、成年羯羊胴体重分别为15.04、29.72和35.90 kg,屠宰率分别为50.05%、51.61%、52.03%,胴体GR值在9.8~14.2 mm之间。育成(周岁)公羊剪毛量0.50 kg、育成母羊0.51 kg,被毛净毛率85.68%,毛辫自然长度8~18 cm,羊毛细度支数36~66支,纤维类型属异质毛,是理想的地毯毛。  相似文献   

20.
在当雄县4个村组成280头的基础母牦牛群,先通过同期发情处理,再利用引进的娟姗牛冻精进行人工输配杂交试验,测定杂交一代的体重、体尺和母牛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同期处理后实际发情257头,发情率为91.79%;妊娠159头,平均妊娠率为61.87%;流产17头,流产率为1.07%;13头难产,难产率为10%;产犊130头,后期死亡6头,成活111头,成活率为85.38%。娟牦杂一代犊牛比牦犊牛初生重提高1.53kg,6月龄重提高12.69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