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旨在探究提高杜洛克猪胴体性状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的方法,为提高种猪胴体性状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2 796头杜洛克公猪和3 149头杜长大商品猪的校正115 kg体重日龄(AGE115)、校正115 kg背膘厚(BF115)和校正115 kg眼肌面积(LEA115)为研究对象。构建加性动物模型和加显动物模型验证显性效应对杜洛克猪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的影响;探究在参考群中对杜洛克猪与杜长大猪进行不同的组合对于杜洛克猪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的影响。参考群分组如下:组1,杜洛克猪作为参考群;组2,杜长大猪作为参考群;组3,杜洛克和杜长大猪合并作为参考群。研究结果表明:加入显性效应后,AGE115基因组选择的准确性在组1、组2、组3中提高了2.84%~4.87%,杜洛克猪BF115和LEA115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在组1、组3中提高了1.37%~16.18%;组3相对于组1,在加性动物模型中BF115和LEA115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提高了6.19%~7.35%,在加显动物模型中BF115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提高了6.52%。综上,显性效应能够提升猪胴体性状的基因组选择准确性,合并杜洛克猪与杜长...  相似文献   

2.
为检测杜洛克猪PRLR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51头杜洛克猪的PRLR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杜洛克猪群体中,PRLR基因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049 0,其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军牧1号白猪、杜洛克猪和藏猪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61头军牧1号白猪、51头杜洛克猪和51头藏猪的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军牧1号白猪的氟烷基因表现为单一的NN型;杜洛克猪的氟烷基因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N的频率为0.196 1,基因型分布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χ2=3.033 9,P=0.081 5);藏猪的氟烷基因表现为单一的nn型。3个猪种的酸肉基因均表现为单一的rn/rn型。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9个猪品种/品系(5个地方品种:宁乡猪、大围子猪、沙子岭猪、桃源猪、五指山猪;3个外来品种: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1个杜长大杂交品系)共计687头猪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方法分析了CCKAR基因+179A/G Hpy8I酶切位点和+471C/G SatI酶切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进行了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在所有猪种群体中,CCKAR基因+179A/G Hpy8 I酶切位点和+471C/G Sat I酶切位点均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在+179A/G Hpy8 I酶切位点中除宁乡猪中没检测到AA基因型个体外,其他品种中都检测到AA、AG、GG 3种基因型个体的分布;而CCKAR基因+471C/G Sat I酶切位点都检测到了CC、CG、GG基因型个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PCR-RFL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基因第4外显子Msp Ⅰ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对各基因型母猪的第2、3胎次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的窝重及断奶成活率进行测定,进而分析RBP4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RBP4基因在3个品种中均存在多态位点;χ2适合性检验表明大白猪在该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在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中,大白猪中优势基因型为BB基因型,而长白猪和杜洛克猪中优势基因型为AA基因型。在繁殖性能上,长白猪BB基因型群体第2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窝重分别高于AA基因型0.97头、1.28头、0.92头、1.74 kg和4.42 kg,高于AB基因型0.92头、1.02头、0.98头、1.43 kg和4.98 kg;第3胎次中总体上BB基因型也为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国内外猪种水通道蛋白7(aquaporin 7,AQP7)基因多态性,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猪AQP7基因与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猪AQP7基因第4内含子G/A在6个猪群中的多态性分布。检测结果表明,经PstⅠ酶切后发现了GG、AG和AA 3种基因型。在莱芜猪、里岔猪、鲁莱猪、杜洛克猪和大约克猪5个猪种中G均为优势等位基因,而在沂蒙猪中A为优势等位基因。χ2检验结果发现,基因型分布在莱芜猪、鲁莱猪和沂蒙猪群体达到了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而里岔猪、杜洛克猪和大约克猪群体中均未达到平衡状态(P<0.05);不同基因型在群体间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群体遗传特性分析表明,有效等位基因数在0.3084~0.4953之间,多态信息含量在0.2609~0.3726之间,属于中度多态。本研究结果提示,地方猪种、引进猪种和培育猪种AQP7基因内含子4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A等位基因作为脂肪沉积的有利等位基因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摘要:ESR、FSHβ和EGF基因与猪繁殖性状密切相关。为检测军牧1号白猪、西藏小型猪、杜洛克猪和失白猪ESR、FSHβ和EGF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采用PCR和PCRRFLP的方法对61头军牧1号白猪,51头杜洛克猪,51头西藏小型猪和69头大白猪的ESR、FSHβ和EGF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对于各个基因的优势等位基因,在军牧1号白猪群体中,ESR基因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为0.6393,FsHp基因的13等位基因频率高达0.9098,EGF基因的A等位基因频率仅有0.0164杜洛克猪群体中,ESR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为0.6078,FSHβ基因的B等位基因频率为0.8235,而EGF基因的八等位基因频率仅为0.0297;西藏小型猪群体中,ESR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是0.4608,FSHβ基因B等位基因频率仅为0.0687,H;F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为o.1961;大白猪群体中。ESR基因位点有频率为0.5000的有害A等位基因,而FSHβ基因和EGF基因的13等位基因频率则分别为0.8013和0.7391。所有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卫星技术对159头荣昌猪、52头长白猪、247头大白猪和46头杜洛克猪4个品种的胞内氯离子通道5基因(CLIC5)多态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CLIC5有3个等位基因(A、B和C),4个猪种的CLIC5基因都存在多态性,但不同猪群中,CLIC5等位基因的频率差异较大,其中荣昌猪A型等位基因频率较高,而引进猪种中C型等位基因频率较高。4种猪群中,共有6种基因型(AA、AB、BB、AC、BC和CC),大白猪各基因型频率为0.01、0.04、0.05、0.09、0.20和0.61,长白猪为0、0.10、0.06、0.09、0.27和0.48,杜洛克猪为0、0.09、0.11、0.13、0.32和0.35,荣昌猪为0.31、0.43、0.20、0.04、0.01和0.01。所有的基因型在不同猪种中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  相似文献   

9.
部分引进猪种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PCR RFLP技术对4个引进猪种杜洛克、约克夏、长白猪和皮特兰共计122头猪的FUT1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猪种在该FUT1基因座位存在多态性,但抗性基因型AA仅在杜洛克和皮特兰猪中分布。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长白猪与皮特兰间FUT1基因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长白猪与杜洛克猪之间差异显著,约克夏与皮特兰间差异也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杜洛克(D)、大白(Y)和长白(L)3个知名西方品种与金华猪(J)的杂交利用情况。应用"基于基因组简化与测序的基因型判型(GGRS)"技术平台,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判定基因型。利用全基因组性状特异的SNP分子标记估算不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从胴体与肉品质、繁殖、健康和生长4个性状对金华猪不同杂交模式下的杂种优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共找到繁殖、生长、胴体与肉品质和健康性状潜在相关基因的SNP分别为1 835、2 174、196 057、17 200个;在二元杂交组合中,♂杜×♀金(D×J)为较优组合;在三元杂交组合中,♂金×♀长大(J×LY)为较优组合;在四元杂交组合中,♂杜金×♀长大(DJ×LY)为较优组合。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金华猪不同杂交模式的杂交优势进行预测,可大大减少后续的配合力实验,结果可为金华猪的保种和杂交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取山西马身猪、山西白猪、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5个品种共454头,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DECR1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DECR1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存在多态性,表现出CC、CD、DD三种不同基因型.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除山西马身猪外,其余品种都是等位基因D为优势基因;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长白猪、大白猪、山西白猪处于平衡状态,山西马身猪、杜洛克处于非平衡状态;各品种猪的多态信息含量均表现为中度多态,PIC值均在0.3629~0.3748之间.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PCR-RFLP法研究了三江白猪、大白猪、长白猪、长×大猪群体OB基因3469位点的多态性及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试验猪群进行遗传平衡检测结果显示,三江白猪、长白猪、长×大猪群体OB基因3469位点均达到平衡,而大白猪群体在此位点未达到平衡,即处于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OB基因与母猪产仔数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OB基因型对试验研究的3个繁殖性状的影响都符合一个规律,即产仔数表现出BB>AB>AA的趋势。OB基因对产仔数的遗传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加性-显性效应,且B等位基因具有明显的增加产仔数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五莲黑猪与杜长大猪的胴体品质及营养成分差异,本实验随机选取25 kg左右、健康无病、发育整齐的五莲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三元杂交商品猪(杜长大猪)健康仔猪各20头,在同一个猪场中采取中等营养标准饲喂至约100 kg体重时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和猪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胴体性能上,五莲黑猪的屠宰率(75.40%)与杜长大猪(75.90%)差异不显著,而五莲黑猪的胴体长、眼肌面积和腿臀比例低于杜长大猪(P<0.01);五莲黑猪的瘦肉率低于杜长大猪(P<0.01);在肉质性状上,五莲黑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是杜长大猪的1.93倍(P<0.05),肌肉水分含量低于杜长大猪(P<0.01);五莲黑猪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杜长大猪(P<0.01),总不饱和脂肪酸高于杜长大猪(P<0.01),游离脂肪酸高于杜长大猪(P<0.05);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杜长大猪(P<0.01)。由此可见,五莲黑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但其在肌内脂肪含量、脂肪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方面优于杜长大猪。  相似文献   

14.
旨在评估瘦肉率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其主要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窝效应对瘦肉率和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为瘦肉率性状的改良提供参考。本试验以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下属某核心场杜洛克猪群体(26 392头)的校正115 kg瘦肉率(corrected 115 kg lean meat percentage, LMP)、校正115 kg日增重(corrected 115 kg daily gain, ADG)、校正115 kg背膘厚(corrected 115 kg backfat thickness, BFT)和校正115 kg眼肌面积(corrected 115 kg loin muscle area, LMA)性状为研究对象,利用R软件对影响杜洛克猪LMP、ADG、BFT和LMA性状的固定效应进行方差分析,并利用DMU软件计算了考虑和不考虑窝效应情况下LMP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其与生长性状间的遗传和表型相关。结果显示,上述各性状的表型记录数量均达到了20 000条以上,当考虑窝效应时LMP性状的遗传力为0.34±0.019;不考虑窝效应时LMP性状遗传力为0.45±0.017。LMP与A...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探索以毛色基因MC1R、KIT等位基因基因型分析应用于瘦肉型黑猪毛色选育工作的可行性。实验群体包括从瘦肉型黑猪育种群中随机选择的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各108头,北京黑猪24头。另外选择杜洛克×民猪F1代15头作为对照。选择MC1R外显子区,KIT基因外显子3、18、19、21为候选目的片段。测序确认SNP位点后,进行PCR-RFLP并统计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表明:MC1R基因外显子区-51G/A(北京黑猪上携带)、-372G/A(长白猪,大白猪上携带)、-589,729T-G/C-A(杜洛克猪上携带)频率均为1,而KIT基因外显子19-156T/C(北京黑猪上携带)突变频率为0.938。结果提示,MC1R、KIT基因上的SNP位点结合PCR-RFLP方法可以应用于瘦肉型黑猪毛色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掌子凯 《猪业科学》2002,19(2):6-10
猪可划分为三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即脂肪型、兼用型和瘦肉型.自20世纪40年代动物数量遗传学和现代家畜营养学问世以来,猪的遗传育种研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猪的育种方向经历了由脂肪型向兼用型以及向瘦肉型的演变过程,其研究手段也从以动物生产性能表型剖析为基础的传统育种方法向以直接对基因型进行选择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转变.近年来,国外通过大量的研究,已经发现人和小鼠的OB基因与其脂肪蓄积有关,OB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瘦蛋白"(leptin)可以降低采食量、加快代谢速度和减少脂肪.本文采用Bi-PASA(Bidirectional of Specific Alleles 双向PCR扩增特殊等位基因)新技术,对8头长×(大二)和杜×(长大)猪的瘦蛋白基因(OB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胴体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多态性研究.检测到3种带型,2个等位基因和2种基因型.通过多态性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分析、检测了各基因型间的不同胴体性状的差异,发现长大二中的145号、杜长大中的312号OB基因为G/G型(突变纯合子),肌内脂肪含量在杂交组合中最高,表明OB基因的突变纯合子G/G型可能与猪的脂肪沉积有关,显示OB基因的G/G型与猪胴体瘦肉性状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叉头框家族转录因子A2(forkhead box A2,FOXA2)基因第3外显子多态位点在地方猪种中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集90头健康经产松辽黑猪母猪耳组织,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FOXA2基因第3外显子SNP位点,利用SPSS 26.0软件分析FOXA2基因第3外显子SNP位点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遗传纯合度、遗传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及其与松辽黑猪母猪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以及仔猪初生重、3周龄重、断奶重、断奶仔猪数)的相关性。【结果】松辽黑猪FOXA2基因第3外显子共检测出3个SNPs位点,1 337 bp处SNP位点(C1337A)上发现CC、CA和AA 3种基因型;1 343 bp处SNP位点(C1343G)上发现CC、CG和GG 3种基因型;1 626 bp处SNP位点(C1626T)上发现CC、CT和TT 3种基因型。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松辽黑猪FOXA2基因第3外显子的C1337A、C1626T位点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C1343G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  相似文献   

18.
旨在探讨生殖细胞核因子(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6 group A member 1,NR6A1)和椎体发育同源物(vertebrae development homolog, VRTN)基因的多态性对苏姜猪体重、体长、体高、胸围、胸宽、臀宽和背膘厚7个生产性状的影响。试验利用PCR扩增和酶切片段多态性技术检测苏姜猪及其亲本猪品种中NR6A1和VRTN基因的多态性,并将NR6A1和VRTN基因的多态性与苏姜猪的生产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NR6A1基因p.Pro192Leu (g.299084751 C>T)位点在姜曲海猪、枫泾猪和杜洛克猪群体中已经纯合,分别为CC、CC和TT基因型;在苏姜猪群体中有TT、TC和CC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97、0.482和0.121,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HWE,P>0.05),处于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旨在研究杂交后代杜滇猪、杜藏猪SLA-DQB、SLA-DRB基因第二外显子多态性问题,并与双亲(杜洛克猪、迪庆藏猪、滇南小耳猪)进行比较,分析其杂交优势。采用PCR-RFLP方法对杜滇猪、杜藏猪SLA-DQB、SLA-DRB基因第二外显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杜藏猪和杜滇猪SLA-DQB基因第二外显子经Hae III酶切,分别表现出4个和3个SNP位点、3个等位基因、5种基因型;杜滇猪和杜藏猪出现双亲都没有的AC基因型,迪庆藏猪拥有EE基因型而杜藏猪没有;杜滇猪SLA-DQB基因第二外显子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均高于双亲,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杜藏猪和杜滇猪SLA-DRB基因第二外显子经过Rsa I酶切,分别表现出4个和3个SNP位点、4个和3个等位基因、8种和5种基因型;杜藏猪出现了双亲都没有的AC、BD基因型,杜滇猪出现双亲都没有的BD、DD基因型。杜藏猪、杜滇猪SLA-DRB基因第二外显子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均高于双亲,表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使用170头杜长大商品猪为试验材料,以白介素基因受体IL-8R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直接测序寻找基因SNP位点,并与人类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主要试验结果如下:在基因IL-8R中设计一对引物,能进行有效的PCR扩增,获得了特异性的目的片断;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获得了较好的测序结果;猪IL-8R基因中找到一个SNP位点;猪的基因变异与人类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表明两者的同源性为87%,人类基因的该序列不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