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测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磷钾肥对秣食豆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14.28万株/hm~2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为2254.76kg/hm~2;施肥水平以P2O545kg/hm~2和K_2O 75kg/hm~2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为2144.44kg/hm~2;在密度和施肥互作效应下,14.28万株/hm~2的密度下施P2O530kg/hm~2和K_2O 50kg/hm~2,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为2369.05kg/hm~2,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合,最大增产幅度为30.67%。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主茎荚数、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均呈显著(P0.05)正相关,密度与施肥及其互作效应对秣食豆产量因子的作用效应表现为:对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分枝数、百粒重均影响显著;对种子品质的作用效应表现为:施肥影响显著,而密度及密度与施肥的互作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全株玉米与秣食豆单贮混贮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北青贮410玉米(Zea mays L.)和秣食豆(Glycine max Merrill)为青贮材料,设置单贮全株玉米、单贮秣食豆、80%全株玉米和20%秣食豆混贮、70%全株玉米和30%秣食豆混贮、60%全株玉米和40%秣食豆混贮5个处理组,研究全株玉米和秣食豆混合青贮的青贮效果以及最佳比例。结果表明:单贮全株玉米的发酵品质最好,单贮秣食豆的发酵品质最差。秣食豆添加比例为20%和30%的发酵品质效果相似,比秣食豆添加比例为40%的混贮效果好;就化学成分而言,单贮全株玉米的青贮效果较差,单贮秣食豆的青贮效果最好,其蛋白质含量最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0.05),3组混贮中秣食豆的添加比例越高效果越好。5个青贮处理综合比较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以70%全株玉米和30%秣食豆混合青贮的效果最好,秣食豆添加比例为20%和40%的混合青贮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松嫩平原盐碱地引进种植的5个燕麦品种春播后的株高、茎粗、鲜重、干重、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性研究,以评价不同燕麦品种在松嫩平原的生产适应性。结果显示,野马的株高、鲜重、干重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121 cm、5 534 kg/hm2、1 707 kg/hm2;白燕2号相对饲喂价值(RFV)高于其他品种,可达113。研究表明,燕麦品种野马产量高于其他品种,白燕2号RFV值较高,这两个品种更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对4个居群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在晋中的生长适应性性状指标,包括干草产量、干鲜比、叶茎比、株高、秆粗、节数、叶片数、粗蛋白质等,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晋中地区生产性能表现最好的是太谷居群,其次为平定和代县居群,而平鲁居群的生产性能较低。各项指标的权重大小顺序为: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秆粗节间长叶长粗脂肪单株干重叶宽株高叶茎比干鲜比粗蛋白质节数干草产量叶片数。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皮颜色秣食豆的农艺性状和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共和乡采集的3种野生不同种皮颜色的秣食豆(Glycine max)为材料,以公农535秣食豆为对照,对其物候期、主要农艺性状、产草量、营养成分和种子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4个主要观测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自的特异性状,为新品种选育确定合理的选育方向和目标。结果表明:黑色秣食豆干草产量最高,达到了9997.28 kg·hm-2,比褐色、黄色和公农535秣食豆分别提高37.47%,39.52%和11.83%,其粗蛋白含量达到18.08%,加权关联度为0.8152,均高于其他秣食豆材料,因此可作为高产、优质秣食豆新品种的育种新材料。褐色秣食豆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了20.50%,分别比黑色、黄色和公农535秣食豆提高13.38%,17.82%和26.62%,可作为高蛋白优质秣食豆品种的育种新材料。黄色秣食豆种子产量最高,达到了2512.53 kg·hm-2,分别比黑色、褐色和公农535秣食豆提高9.16%,22.79%和11.78%,可作为提高秣食豆种子产量的育种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新品种“青玉517”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提升青贮玉米的产量,试验选取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量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4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小区种植面积为18.0 m2(3.0 m×6.0 m),行距为0.4 m,每个小区16行,株距根据种植密度确定。在籽粒乳线中期至蜡熟期之间(即乳线1/3~1/2之间)收获,在每个小区中间三行随机选取5株进行全株刈割,测量株高、茎粗、绿叶数、黄叶数、叶片持绿性、穗位高和单株鲜重,自然风干后测定单株干重,进行方差和极差分析。每个小区其余植株用机器粉碎收割,分别混合取样,送至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粗蛋白、淀粉、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根据极差值确定种植密度对株高、茎粗、叶片持绿性、穗位高和单株干重影响最大,株高、穗位高、鲜重和干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茎粗、叶片持绿性和淀粉含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种植密度控制为6 000~7 000株/亩(1亩≈667 m2)时具有较高的产量和淀粉含量。钾肥对单株...  相似文献   

7.
秣食豆属于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秣食豆无论是青刈或制成干草,适口性都很好,是喂羊和黄奶牛的较佳饲料,牛羊喂它可多产优质鲜奶,增加经济效益。 秣食豆营养丰富,分枝期干草粗蛋白15.00克/公斤左右,粗脂肪2.60克/公斤左右,干物质95.00克/公斤左右;开花期干草粗蛋白15.50克/公斤左右,粗脂肪1.60克/公斤左右,干物质90.00克/公斤左右。 秣食豆种植方法: 一、选种:在黑龙江省适宜栽培。品种有龙牧一号、东农一号和辽宁秣食豆。 二、选茬:前茬以小麦、玉米、马铃薯、甜菜地为佳,防止重茬和迎茬。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将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和栽培大豆(G.max)进行杂交,以直立性状为选择条件筛选杂交后代,并对盛花期亲本与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指标(中茎粗、主茎分枝数、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等)进行了测定,旨在分析饲草型大豆杂交后代生产性能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1)在盛花期,饲草型大豆正交株系1随着世代的增加,在茎粗、主茎分枝数、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等指标上较为稳定,株高和叶茎比则表现出增高的趋势;2)正交株系2随世代的增加,在茎粗、主茎分枝数、叶茎比等指标上趋于稳定,而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呈下降趋势;3)反交株系1随世代的增加,茎粗、主茎分枝数和叶茎比趋于稳定,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呈降低的趋势;4)反交株系2随世代的增加,株高、茎粗、主茎分枝数、叶茎比、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均趋于稳定。利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在F5时的生长性状基本趋于稳定,可以确定杂交后代的饲草潜力,而且本研究分离出了具有优质饲草潜力的株系,可以作为饲草进行栽培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宁夏引黄灌区紫花苜蓿优质高效生产的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种量(S_(1):13.5 kg·hm^(-2),S_(2):18.0 kg·hm^(-2),S_(3):22.5 kg·hm^(-2))和行距配置(R_(1):15 cm等行距,R_(2):20 cm等行距,R_(3):两窄一宽15 cm+15 cm+20 cm,R_(4):一窄一宽15 cm+20 cm)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和品质的影响。3年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行距对紫花苜蓿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分枝数、叶茎比、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随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干草产量(18.41 t·hm^(-2))、粗蛋白含量(21.00%)在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 cm+15 cm+20 cm时最高。中性洗涤纤维(36.50%)和酸性洗涤纤维(26.59%)含量在行距为20 cm时最低。相对饲喂价值(171.98)在播种量为18.0kg·hm^(-2)和行距为20 cm时最高。3年各项指标数据取其平均值,经主成分分析(PCA)可知,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叶茎比、分枝数和中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大,株高和酸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小。播种量为18.0 kg·hm^(-2)和行距为15cm+15 cm+20 cm时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是该地区紫花苜蓿草地最佳播种量和行距配置。  相似文献   

10.
14份燕麦种质在肃南皇城镇的生产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份燕麦(Avena sativa)种质株高、产草量、营养、种子产量、千粒重、发芽率等方面进行评比研究,以期筛选出适宜在甘肃省肃南县皇城地区种植的燕麦种质。结果表明,青永久479号植株高度最高,达到151.3 cm;青永久474号最矮,为128.4 cm。青永久12号分蘖最多,为2.0;其余燕麦种质的分蘖都低于2.0。叶茎比变化在1.79~2.46,青永久195号叶茎比最高(2.46),陇燕2号最低(1.79)。陇燕2号干草产量最高,为11.11 t·hm~(-2);巴燕3号最少,为7.71t·hm~(-2)。青永久416号干草粗蛋白含量最高,为8.2%;青永久195号的最低,为6.3%。青永久97号干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为47.4%;加燕2号的最低,为37.4%。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的是青永久233号,为59.5%;陇燕2号最高,为66.7%。巴燕3号、青海444、青永久93、青永久474和甘南燕麦种质能够成熟,适宜籽实农业生产,其中种质甘南的千粒重、发芽率以及种子产量表现最好。综合结果表明,青永久479、青永久167和青永久233适宜在肃南皇城进行营养体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高寒区种植的蚕豆材料,本研究对41份春蚕豆(Vicia faba)种质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41份春蚕豆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9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80%和1.715;籽粒产量与株高、茎干重、单株籽粒重、地上生物量、荚数、根瘤数量、根瘤干重、地下生物量、叶干重和单株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而百粒重与株高、茎粗、茎干重、地下生物量、荚数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利用主成分分析降维获得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9.521%,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产量,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的长宽(大小),这两个主成分较大程度上反映了41份春蚕豆种质资源的表型特征;系统聚类法将41份春蚕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群,类群I包含36份材料,类群Ⅱ包含5份材料,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发现,类群Ⅱ中21、25、29和37号蚕豆种质综合表现最好,可以作为高寒区培育优质高产牧草及牧草种子生产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有效解决日益突出的优质饲草料供给不足的矛盾,试验将青贮玉米新品种和秣食豆混作,以探索其混作比例对群体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的影响。试验显示,青贮玉米和秣食豆混作在1∶2的比例下群体地上生物产量最高,群体地上生物产量亩均增产231.69kg;干物质产量亩均增加362.3kg;粗蛋白含量平均提高0.5%;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平均降低0.06%、4.82%、5%和9.75%;产出效益平均达到1 964.15元/hm~2,平均亩产出效益多增加71.33元。其中正德305和豫青贮23在所有品种中无论是混作效果、群体地上生物产量、营养价值、饲料品质和经济效益等都表现的较为突出。结果表明,青贮玉米与秣食豆混作不仅影响群体地上生物产量,并可大幅度提高混作群体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提高饲料营养价值和饲用品质,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川西北高寒地区6个燕麦品种生长特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在川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良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对国内外6个燕麦品种(青海444、青引1号、林纳、定燕2号、讴歌、莫妮卡)的生育期、株高、茎粗、产草量、鲜干比、茎叶穗构成及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除定燕2号外,其余5个燕麦品种均能完成生育期,其中青海444和青引1号生育期最短,分别为130和133d。供试燕麦的株高在81.53~90.54cm,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莫妮卡的茎粗最大,为4.35mm;青引1号最小,为3.32mm。林纳干草产量最高,达到10 448.52kg·hm-2;而青引1号最低,仅8 554.81kg·hm-2。青海444和青引1号鲜干比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林纳的叶和穗重量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最高。林纳粗蛋白含量最高,为7.82%;定燕2号最低,为5.83%。青引1号粗脂肪含量最高,为2.93%;讴歌最低,为2.48%。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的品种是青海444,分别为4.60%、35.57%和63.27%;含量最低的定燕2号则分别为3.76%、32.00%和54.47%。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林纳和莫妮卡最适宜在该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对30份不同来源南荻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叶茎比、茎壁厚、株高、节数、最大节长、茎粗、单株重、分枝数和分蘖数)和6个品质性状(含水量、灰分、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热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南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4.15%~75.02%;(2)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因子解释了88.68%的变异源,第1主成分因子载荷最高的性状是株高、分蘖数、茎粗,说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是南荻的主要变异来源;(3)聚类分析表明,30份南荻种质可划分为3大类,第Ⅰ类群由8份来自洞庭湖地区的种质组成,第Ⅱ类群由14份来自鄱阳湖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种质组成,第Ⅲ类群由8份来自长江下游地区的种质组成;(4)通过主成分的综合线性模型对30份南荻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来自湖南澧县(编号B0634)种质综合评分最高,为2.778。  相似文献   

15.
利用9个褐色中脉(bmr)饲用高粱(Sorghum bicolor)(23402,23419,Sweet Virginia,PACF8423,22053,22043,SS2,Ehorma和Brasero)品种,研究2种刈割方式(年刈割1次和年刈割2次)对饲草饲用品质(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和粗蛋白(CP)含量)和农艺性状(株高、茎粗、叶茎比)的影响,并分析农艺性状和饲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年刈割2次与年刈割1次相比,茎粗和株高下降,而叶茎比增加,饲草的WSC含量、NDF和ADF含量下降,而IVDMD和CP含量上升,年刈割2次能有效改善bmr品种的饲草品质。年刈割2次和年刈割1次的SS2,22043和Sweet Virginia饲草品质均表现较高水平,优于其他品种。叶茎比、茎粗与IVDMD、CP含量和WSC含量正相关,与NDF和ADF含量负相关。株高与IVDMD负相关,与NDF含量正相关。株高较低、叶茎比高、茎粗较粗的bmr品种具有较高的饲用品质,叶茎比、株高和茎粗可作为筛选高消化率bmr品种的辅助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的农艺性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滇中地区以推广较多的曲晨9号为供试材料,开展6株/m2(低密度)、9株/m2(中等密度)和12株/m2(高密度)三个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群体干物质产量比低密度的提高12.3%,并且高密度种植模式中的单株节数、叶片数和枯叶数也比低密度处理的单株分别增加9.98%(P<0.05)、2.78%(P>0.05)和126.92%(P<0.01),但是高密度种植模式中单株的株高、基部茎宽、穗叶面积和不同位叶的干重比低密度的处理分别降低15.12%(P>0.05)、38.80%(P<0.01)、16.38%(P<0.05)和26.88%~38.79%(P<0.05)。在营养成分方面:高密度种植青贮玉米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木质素分别比低密度种植的青贮玉米低了1.7%、21.51%、22.14%和56.79%。表明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地增加单位面积青贮玉米群体的干物质产量,增加单株的叶片...  相似文献   

17.
尹俊  蒋龙 《草原与草坪》2009,(4):12-15,19
通过对东川银合欢与热研1号银合欢的生育期、植物学特征、种子的性质、生长性状及再生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东川银合欢在云南年降水量1 000 mm的嵩明地区表现出了较好的生产性能,热研1号银合欢返青比东川银合欢晚7 d,根长、茎粗、叶片大小、单株花数及单株果荚数、果荚大小两品种均差异显著(P<0.05),且东川银合欢优于热研1号。株高、分枝数也差异显著(P<0.05),在各生育期鲜、干草产量大于热研1号。刈割留茬高度50 cm时牧草再生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施用量对甜高粱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晓燕  沈益新 《草地学报》2011,19(2):269-27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有机肥施用量对甜高粱(Sorghum saccharatum Moench)饲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肥基肥(发酵牛粪)和追肥(尿素)施氮量相等的条件下,随着有机肥基肥施用量的增加,甜高粱的株高、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不断增加,粗蛋白含量和体外消化率不断下降;地上干物质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产量随有机肥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单位面积粗蛋白产量在处理间无明显差异;追肥后,株高的生长速度和粗蛋白含量在短时间内随着追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干物质生产能力以不施有机肥基肥而施较多追肥的处理最差。因此,在甜高粱饲草生产中,施足有机基肥可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草畜平衡对于西藏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的高效生产非常必要,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种植的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缓解过度放牧对天然草地的压力,本研究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县艾玛岗草原站对8个燕麦品种的干重、株高、叶茎比、穗长、穗重和千粒重以及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指标进行综合评比。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青引1号的干草产量最高(12 406.95 kg·hm–2)、穗重最大(3.67 g),青引3号的穗长最长(25.60 cm)、株高最高(159 cm),林纳的千粒重最大(43.94 g);营养品质结果表明:青引2号的粗蛋白含量最高(6.40%),青燕1号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28.55%),林纳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52%),青引1号的粗脂肪含量最高(52.7%),青燕1号的灰分含量最高(4.97%),青引2号的木质素含量最低(24.18%)。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燕麦的产量与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发现,青引1号、青引3号和青引2号适宜在西藏日喀则地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20.
2019和2020年在河西灌区进行玉米/秣食豆间作田间试验,设置7.5(D1)、9.0(D2)、10.5万株·hm-2(D3)3个青贮玉米种植密度,每个种植密度下设置0(N1)、120(N2)、240(N3)、360 kg·hm-2(N4)4个施氮水平,探究种植密度与施氮对饲草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D2和D3处理的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D1,N3和N4处理的青贮玉米及总体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N2和N1。所有处理中,D2N3获得了最高的总干草产量,2019和2020年分别为36.16和30.31 t·hm-2。两年随着密度的增加,青贮玉米、秣食豆及总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增加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增加,而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两年D2处理下总体氮含量、氮吸收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D3,且D2获得较高的氮肥农学效率。N2、N3、N4处理的总体氮含量和氮吸收量显著高于N1,N3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N4。所有处理中D2N3获得最高的氮肥利用效率,2019和2020年分别为1.41和0.86 kg·kg-1。因此,该处理是一种河西灌区青贮玉米/秣食豆间作系统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