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4月龄感染了马立克氏病的2月龄-6月龄乌黑鸡群血清蛋白及血清酶的研究结果表明;2月龄~3月龄健康乌黑鸡如血清蛋白升高极显著(P〈0.01),血清ALP活性下降显著(P〈0.05),AMS活性下降不明显(P〉0.05),CHE活性升高不明显(P〉0.05),4月龄感染MD后,血清蛋白显著降低(P〈0.05),而后,白脓月回升,变化均不明显(P〉0.05),白蛋白在5月龄再次极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2.
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雏鸡的SOD活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1日龄肉用AA雏鸡被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强毒人工感染后,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62%,死亡率34%;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和性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健康雏鸡相比,T-SOD和Mn-SOD活性均有显著降低(P<0.05),而Cu,Zn-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3.
1日龄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人工感染后,马立克氏病发病率62%,MD死亡率34%,脾脏、胸脾、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和性腺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比健康对照雏鸡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4.
vMDV感染雏鸡的Se-GSH-PX活性和LPO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人工感染1日龄AA肉用雏鸡,于感染后7,14,28,42和56日龄分别检测雏鸡中枢、外周淋巴器官及主要内脏器官的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vMDV感染雏鸡各器官Se-GSH-PX活性在检测各时期多显著低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P<0.01),而各器官LPO含量则多显著高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P<0.01),提示马立克氏病(MD)及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Se-GSH-PX抗氧化活性降低和LPO及其降解物对雏鸡的广泛病理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感染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日龄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62%,MD死亡率34%;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性腺脂质氧化物(LPO)含量高于(P>0.05)或显著高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  相似文献   

6.
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雏鸡,地28、42和56日龄脾脏、胸腺、法氏囊以及肝脏、肾脏和性腺含硒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Se-GSHPx)活性比健康对照雏鸡显著和极显著增强(P〈0.05,P〈0.01),可有产防止马立工病强毒(vMDV)感当导致的脂质过经作用和细胞是性损作,避免马立克氏病(MD)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日龄AA肉用雏鸡以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人工感染后,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33.75%,死亡率11.25%。同健康雏鸡相比,IL-2诱生活性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降低(P>0.05)和显著降低(P<0.05)。vMDV感染雏鸡注射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MD发病率分别为20%、17.5%,死亡率分别为7.5%、5%。同感染组相比,感染/香菇组和感染/黄芪组的IL-2诱生活性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升高(P>0.05)和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8.
研究证明,鸡感染马立克氏病毒(MDV)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糖皮质激素受体(GR)含量减少,其减少程度随病情的发展而加重,不因攻毒后时间的延伸而改变,提示鸡马立克氏病(MD)的发生与发展,与病毒所致PBL的抗应激能力降低有关;MD肿瘤组织的GR含量较正常鸡PBL的减少40%;而含瘤病鸡的PBL GR含量与之基本相同(P>0.05),说明发生肿瘤的MD鸡,其PBL与瘤组织细胞的变化程度相似;M  相似文献   

9.
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病毒DNA探针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纯化的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病毒(H91毒株)悬液提取的核酸,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只出现1条分子量较大、背景清晰的核酸带。用BamHI酶消化产生4个片段,大小分别为17kb、10kb、4.0kb和2.0kb。将其中的2.0kb片段克隆进pUC18DNA载体中,重组质粒DNA用digoxigenin标记作为DNA探针,在dotblot中该探针不与鹅胚尿囊液核酸抽提物、马立克氏病病毒(MDV)DNA、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DNA、SPF鸡基因组DNA等核酸反应,只与3株EDS病毒(EDS标准毒株AV-127、EDSH91毒株和从健康鹅体中分离的EDSY81毒株)DNA呈阳性反应。人工感染产蛋母鸡和雏鸡后24h即可用该探针从泄殖腔棉拭子样品中检测出EDS病毒DNA,在感染后35h仍能从部分感染鸡样品中检出。对部分探针检测阳性鸡的泄殖腔棉拭子样品用SPF鸡胚分离病毒,并用HA和HI试验检测分离病毒的特异性;在感染过程中,同时检测了血清中HI抗体的消长情况。结果表明,人工感染鸡排毒至少可以维持2个月左右,而且血清中HI抗体即使很高,也不能阻止感染鸡的排毒。  相似文献   

10.
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人工感染鸡的淋巴细胞瘤表面洗脱抗马立克氏病相关肿瘤表面抗原(MATSA)的抗体。以此作为Ab1免疫家兔,成功地制备了MATSA的内映像(Ab2β)。将纯化的Ab2β与白油佐剂乳化,给30日龄鸡肌注免疫,应用间接ELISA对免疫鸡MATSA抗体的消长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正常鸡的血清中无MATSA抗体的存在,而用这种Ab2β于第1次免疫后10d即可形成明显的抗体应答,ELISA的OD值(x)为0.20;至第3次免疫后10d,OD值(x)为0.33,达峰值,以后则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来自MDV感染鸡肿瘤细胞表面的抗MATSA的抗体,可以用作肿瘤表面抗原内映像的制备,从而为抗肿瘤独特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化学发光(CL)法测定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人工感染后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活性氧自由基(AOR)产生水平。结果为:脾脏淋巴细胞CL值于7、14和56日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P<0.01);胸腺淋巴细胞CL值42和56日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法氏囊淋巴细胞CL值14、28和42日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雏鸡(P<0.05)。  相似文献   

12.
狄高辛标记DNA探针对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狄高辛标记的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特异性DNA探针,对自然感染鸡羽囊、人工感染鸡羽囊和脏器、同居感染鸡羽囊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自然感染鸡,其羽囊最早出现阳性的日龄为42日龄,随日龄增大,羽囊阳性检出率升高,150日龄达最高峰(26.7%)。以后则阳性率显著下降(6月龄为0.48%,1年以上为0.24%)。鸡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国际标准强毒(MDV-GA强毒)后3d,就可从5只鸡中3只的心、肝、肺、肾、法氏囊、胸腺、肌胃等脏器检出Ⅰ型MDV-DNA;25d,5只鸡的脏器均能检出MDV-DNA;同时,感染后10d,就可从羽囊检出MDV-DNA,15d羽囊检出阳性率达100%。同居感染鸡从羽囊排毒的最早时间为同居后31d,即接触强毒21d后开始持续排毒,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3.
某大型鸡场1993年用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免疫鸡群后.其鸡马立克氏病(MI))发病率为7.2%。1994年改用美国苏威公司的免疫促进素ACM—1+HVT冻干疫苗免疫鸣41.6万只,结果鸡群发病率为0.06%,很快控制了马立克氏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并且以淋巴细胞增生为特征的病毒病。目前马立克氏病疫苗保护指数在64.44%-82.86%之间,因此,经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的鸡仍会有一小部分发生马立克氏病,但是,1997年初,福州,连江,三明,泉州,南平,厦门等12个县市的近130个养鸡场(户)所饲养的使用劣质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的约58.4万羽蛋鸡发生了较大规模的鸡马立克氏病(MD),使养鸡场户均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本次MD病流行出现了一定数量的鸡以腺胃肿大为特征,其它内脏肿瘤明显的单纯性腺胃肿瘤,特别是鸡龄越小的鸡越易出现此种病变。  相似文献   

15.
在SPF来源的一日龄雏鸡,不论是注射能表达马立克病病毒(MDV)的38kd磷蛋白(pp38)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昆虫Sf9细胞裂解物还是注射经亲和层析提纯的重组MDVpp38,都能抑制雏鸡的体液免疫反应,表现为相应雏鸡对注射小鼠红血球5 ̄7d后的血球凝集抗体的平均滴度比对照鸡低1.38 ̄1.68个Log2(p〈0.025)和2.55 ̄3.25个Log2(p〈0.005)。这是对MDV的与肿瘤相  相似文献   

16.
应用本瓜蛋白酶消化法,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人工感染鸡的淋巴细胞瘤表面提取马立克氏病相关肿瘤表面抗原(MATSA)。所获得的抗原与从肿瘤细胞表面洗脱的抗MATSA抗体在ELISA中呈阳性反应。将这种抗原与白油佐剂乳化,给20日龄鸡肌注免疫3次,应用间接ELISA对被免疫鸡的MATSA抗体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免疫前正常鸡的血清中无MATSA抗体存在,而用这种抗原免疫后10天即可形成抗体应答,E  相似文献   

17.
在养鸡生产中,为了防止雏鸡早期感染沙门氏菌和马立克氏病毒,采用24h内注射马立克氏疫苗和恩诺沙星,但二者能否混合注射在畜牧界存在争议。下面就观点相反的两报道事例进行分析,以供同行参考。例1:据报道,某兽医站将同批母雏随机分为3组,1组为马立克氏疫苗与恩诺沙星注射液分别注射(分注组),2组为混往组,3组为对照组,只注射马立克氏疫苗。结果6周龄存活率1、2组分别比对照组高5.1%和6.2%;3个组马立克发病率分别为2.15%、2.16%和2.09%,差异不显著(P>0.05),均属正常范围,21周龄…  相似文献   

18.
对湖北省某鸡场110只蛋进行了鸡毒支原体(MG)、滑液支原体(MS)血清平板凝集试验(SPA)。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鸡(眶下窦炎、呼吸困难、口罗音等)均为MG-SPA阳性(54/54),同舍60只无症状鸡中有46只为MG-SPA阳性(76.6%)。对4只病鸡及4只MG-SPA阴性健康鸡进行了支原体及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从3只病鸡中分离到鸡毒支原体,从2只病鸡分离到大肠杆菌O2血清型,证明为鸡毒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对检测的病鸡、外表健康阳性鸡、健康阴性鸡分开饲养,并记录18天的产蛋情况。结果,病鸡组产蛋率为14.11%,健康阳性鸡为53.35%,健康阴性鸡为70.17%,三组差异极显著。健康阴性鸡组产蛋率明显高于健康阳性鸡组和病鸡组。说明在隐性感染鸡群,即使未发病,也会给生产带来不可忽视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以马立克氏病(MD)三价苗(SB_1+814+HVT)和HVT疫苗免疫1日龄肉用雏鸡,15日龄时腹腔注射马立克氏病强毒(vDMV)进行攻击,在攻毒后5、25、45和75天用间接ELISA法测定实验雏鸡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IgG、IgM和lg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免疫雏鸡强毒攻击后,其血清、泪液和气管液的IgG、lgM和IgA含量显著高于感染对照鸡,胆汁和肠液中IgA以及IgG、IgM显著高于感染对照鸡,其中三价菌免疫鸡的3种免疫球蛋白含量明显高于HVT免疫鸡;表明MD强毒攻击后,免疫雏鸡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显著增强,三价苗免疫鸡的体液免疫反应明显高于HVT免疫鸡,并与其较高的免疫保护率相关。  相似文献   

20.
选用1日龄肉用雏鸡300只,随机分为4组:I组为健康对照;Ⅱ、Ⅲ组喂100ppm锗─132(Ge-132);Ⅲ、Ⅳ组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经60d临床观察并每隔10d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法测定胸腺、法氏囊及脾组织中自由基含量,同时检测全血GSH-Px、血清SOD活性及血清丙二醛含量。结果,健康雏鸡全血GSH-px活性均值为7.9387±1.2378U/mL血清SOD活性为80.4643±1.0987nU/mL血清丙二醛含量为2.9978±01760nmol/mL;健康雏鸡胸腺、法氏囊及脾组织中自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0.27±0.04、0.34±0.08、0.28±0.06相对浓度(×1010spins/g湿重)。通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人工感染MDV雏鸡全血GSH-px和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而上述各组织中自由基和血清丙二醛含量则显著增多。Ⅲ、Ⅳ两组对比结果表明:Ⅲ组的全血GSH-px和血清SOD活性高于Ⅳ组,组织中自由基和血清丙二醛含量却低于Ⅳ组,从而证实Ge-132能增强人工感染MDV雏鸡的抗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